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在实践中,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物理。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中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导致许多学校以高考为“导向”,重视了好学生,而忽视差生,个别学校教师甚至把差生当成包袱想甩掉.随着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各学校对差生的工作力度不断加大.本人做为一名中学教师,多年来一直从事高中物理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在此仅对物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如何转化变成成绩好的学生,作一初浅探讨.1 物理成绩差的学生的主要特征1.1 心理方面的特征(1)矛盾心理 有学习物理的决心,想学好物理,但又不知如何去学,缺乏信心、恒心和毅力.(2)自卑心理 由于底子薄,常常会受到老师的批评或训斥,所以觉得自己的脑子笨.学不好,甚至自暴自弃.(3)反复心理 有的学生情绪不稳定,忽冷忽热,时而劲头十足,时而萎靡不振.(4)畏难心理 缺乏刻苦钻研精神,遇到难题或因一次考试失利,就萌发放弃学习的念头.有些学生因基础差畏惧困难,担心学不好而退缩不前.(5)逆反心理 由于某种原因与物理教师产生“对立”情绪,转而“反感”物理,乃至放弃物理的学习.1.2 认知能力方面的特征(1)对学习物理不感兴趣,尤其对理论性强、抽象的内容.比如,场的概念、势的概念等觉得是一种负担,甚至有厌烦心理.  相似文献   

3.
中学物理教学应注重探索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学习物理这门课时,学生往往会产生一连串的“问号”,“问号”解决的关键在于学生探索意识的培养和探索潜能的挖掘。在物理教学中发现新知、及时复习,动手实验、积极讨论,是激活学生探索意识的最佳途径。教师要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创设民主的课堂教学情境,使学生处于探索意识的激活状态,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活动,从而解决好“问号”。  相似文献   

4.
“仿真物理实验室”是专门为中学物理学习开发的平台软件,它具有“所见即所得”和“搭积木”的特点,物理教师利用它可以便捷地编制出所需要的课件,从而突破了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的技术屏障。这时教师的关注点不再是技术,而在于教学设计,如何组织和表现教学内容,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从而突破学生的认知障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提供了一个具体的教学设计案例。  相似文献   

5.
在新课程改革中,如何激发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每一个教师都要关注的一个问题。如果学生对物理奇妙的世界产生了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想学,爱学,才能最终学好,从而掌握并运用好物理。  相似文献   

6.
一、课题的提出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个科目的学习兴趣如何,直接影响他对这个科目的学习效果。如果他对这个科目感兴趣的话,那么这个科目他肯定学得好,反之则不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作为一实习教师,我选择这一课题的目的就是为了了解高一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现状及影响他们学习物理兴趣的因素,从而有针对性的从高一开始就注意去培养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对物理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学是青少年进入物理世界这个广阔、绚丽的科学殿堂的入门和启蒙,是培养学生物理兴趣,具有初步观察事物、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就初中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言,他们一方面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富于幻想。但他们这种学习积极性往往与短暂的“直接兴趣”挂钩,遇到较为抽象理性的物理知识时,一些小困难便很快地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积极性,最后导致初中物理教学的失败。因此启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每一个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课题。那么,怎样才能增强物理教学的趣味性呢?我认为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1、精心设计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内在动力。一般来说,学生对物理产生了兴趣,就对物理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能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思维并执着地去探索。所以,为了使学生能从旁观的、被动的接受者变成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的主体者,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必须是能让学生产生共鸣的,能激发起浓厚探索兴趣的问题。那么如何把那些平淡的、抽象的问题通过教师的构建变成一个个能使学生睁大眼睛、闪耀...  相似文献   

8.
浅谈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物理是一门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的学科.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巧妙地设计与教学内容紧贴的小实验,通过实验来诱导学生步入最佳思维境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浓厚的积极性,是至关重要的.首先谈谈用实验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积极性所起的作用: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胜过责任感”,由于历年来各方面的原因(包括旧教材要求过高),在许多学生的心目中形成“物理难学”这一观念,就初二学生来讲,他们刚刚接触物理,就产生畏难情绪,而这种情绪对初学者是十分不利的,必须消除.而采用几个简单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一种较好的手段.在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讲好引言,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积极性,使学生愿意学,感到有意思,进而到“我要学”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一节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用一个圆盘,涂上红、黄、蓝三种颜色,首先问学生如果旋转起来会出现什么颜色?学生回答“很美丽的各种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等等,然后给学生演示,结果出现了白色,学生大吃一惊,接着问“为什么”,这里不宜给出原因,只说随着今后物理知识的学习,这个原因大家会清楚的,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改变学生被动的“要我学”为“我要学”,这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调动是很重要的.第二,  相似文献   

9.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要素来帮助学生实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本文着重介绍以此理论为指导,教师在物理教学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不断明确学习目标、采取各种教学方式实现学习过程最优化,以达到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探寻一种既适合学生实际 ,又达到现代教育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 ,一直以来就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目标。许多教师对此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并取得了可喜成绩。在现代的教育教学模式中 ,“探究性学习方式”是较为有效的模式之一。该如何科学有效的实施 ?对此我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探索弹簧振子的周期》的教学中 ,我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与传统教学方式的改变有机结合 ,并尝试利用“HPCI-1物理实验微机辅助教学系统”来实现“探究性学习”的教与学的新模式。1 “HPCI-1物理实验微机辅助教学系统”简介“HPCI-1物理实验微…  相似文献   

11.
教学实践证明,掌握好基本概念是学好物理的关键环节。本文就概念既是“思维的细胞”又是“认识的结晶”来谈谈如何使学生加强对物理概念的认识与理解,以及如何使头脑中建立的概念清晰、明确、与牢固。以便切实加强对物理概念的学习与掌握。 概念、判断和推理,是理论认识最基本的三种形式,抽象思维的过程就是建立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的过程。物理学的定理、定律都是由物理概念组成的,是反映世界客观事物之间相互制约规律,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概念是思维的细胞,”“物理学是以物理概念为基础组成的。”所以,若对物理概念理解不清楚,不确  相似文献   

12.
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实验教学往往是走过场 ,没有真正发挥它在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造能力方面的作用。为此 ,我们就改进物理实验课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1 创设参与情境 ,提高学生参与意识在演示实验中 ,教师须由“演员”转换为“导演” ,创设参与情境 ,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设参与情境的方法很多 ,如问题法、情景发生法、迁移法、激将法等。例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教学中 ,教学目标是理解小车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做匀速直线运动 ,实验时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  相似文献   

13.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必然需要有一个好的学习心境。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为学生创造一个个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有一个好的心境。这样学生的大脑功能才会处在一种最佳状态,使其感觉敏锐、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注意力集中、记忆牢固,以最佳的效率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在物理教学中,给学生创设学习物理环境的途径,可以是教师生动诙谐的比喻,唤起学生的直观表象;可以是形象有趣的板画构图,引起学生的形象思维。但最基本、最重要的还是利用实验这一科学研究的途径。这是由物理教学实验具有真实、形象、生动的特点,是一种有目的性的操作行为所决定的。本文仅就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借助自制教具,加强实验教学,创设物理教学环境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4.
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常常说如何才能教好学生。这个“好”就是我们的目的。也是我们使用一定的手段想要达到的结果。“好”字好说,不好做。且“好”字的评价因人而异、因事而异。要大多数人说“好”的确是难事一件。更何况有大多数人说好的事,也不一定是好事的情况。1 物理教学的目的 要想知道物理教学的目的,我们首先应知道什么是目的。目的是针对客观对象,在头脑的思维中构成客体未来图景的主观观念。通俗地讲就是一份计划书,是主体改造或创造客体的对象性要求。 对应物理教学的目的。首先,是使学生获得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动力,是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源泉。刚进入初中的学生,起初是怀着好奇来听物理课的。怎样把这种好奇转变成兴趣,变成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并使之自觉、持久,这是初中物理老师普遍关注的问题。多年的实践,我体会如下:一、必须上好第一节物理课,打开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门“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物理第一节引言课好像老师给学生的见面礼,是学生学习物理的第一步。其印象如何,是能否引起他们对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关键。为了引起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第一堂课作如下设计:l、设置悬念紧密联系学生的知识实际和生活实际,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提出:熟透的苹果为什么要落向地面,水为什么总是从高处往低处流;为什么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这些生活自然现象,是学生熟悉的、自然激发起学生的强烈兴趣,使他们急于了解为什么。2、演示生动有趣的实验我在第一节物理课上演示的气压减小、沸点降低的实验,学生相当感兴趣,如我拿一个装小半瓶水的烧瓶塞住,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停止加热后,水不再沸腾,我又将烧瓶倒过来往瓶底浇上冷水,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烧瓶里的水又沸腾起来了。3、在物理学中适当地运用史料在课堂中讲物理学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要从创设情境入手,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从良好契机入手,立足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授课时要有高超的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17.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 ,物理实验不但能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以及规范科学的方法 ,那么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做到既“教书” ,又“育人” ?本人从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这个角度 ,谈些看法。1 思想品德教育对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的要求( 1 )教师要以高尚的情操、精湛的业务积极地影响学生 ,把每一节课上得既有趣味又有质量。( 2 )教师要有教书育人的责任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也是科学知识的传播者 ,要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物理实验教学中 ,对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种种不良倾向 ,自觉…  相似文献   

18.
初二学生初接触物理时都对物理学科有着强烈的学习愿望,可一学期下来,一部分学生就会觉得物理难学,学习效果也不理想,一个班中物理成绩两极分化。怎样避免?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寓教于乐,寓教于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焕发出学生的内在驱动力,帮助学生轻松愉快学习物理,使学生保持对物理学习持久深入的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防止学生在初中学习物理中出现两极分化的有效方法。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内在动力,也是人们成功的起点。古往今来,著名的科学家、艺术家、哲学家等,他们能对人类发展做出贡献,无不是由于他们的强烈兴趣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力,推动着他们孜孜不倦地努力而取得成功的。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直接或间接之分,直接兴趣指向物理学习过程本身,间接兴趣指向物理学习活动的结果。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兴趣,特别是直接兴趣,学习物理的活动对他们来说便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满足、一种幸福愉...  相似文献   

19.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就有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充分说明兴趣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作用,而地理作为一门“豆芽”学科,长期以来不受学校、学生、家长的重视,那么如何改变这种局面,使学生自觉、自愿的学习地理知识,我觉得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下面是我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几点探索: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提高教学效率的有力保证,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的前提,所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老师在教学中应以鼓励为主,…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互动过程。师生均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进入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取得教学效果的前提。一、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体现,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源泉。古往今来,很多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导和利用。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说明“好学”对教育的重要性。作为教师要做到以“趣”引路,以“情”导航。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总是或多或少地带有一些感情色彩,即教育情感性。任何学生对教师的第一节课都会产生期待心情,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