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当今世界德育改革的走向略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越来越重视国家在德育中的作用 站在世纪的交汇点,回顾已过去的20世纪,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整个世界的德育出现了以下几种趋势:首先,世界各国对德育愈来愈重视。例如,美国前总统里根针对1960~1980年间教育经费增加了60%析教育水平却下降的问题,认为其主要原因是钱花的不当,并特别指出学校有责任像教学生识字与数学一样,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日本则在80年代末召开了“加强道德教育全国大会”,提出品德教育是关系日本未来命运的大事,德育应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应指出的是,这种重视程度在整个世界上是普遍的现象。其次,德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在各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2.
日本是当今世界上一个谁也不能忽视的国家。日本学校德育的发展也经历了纷争与融合,几经重视、不重视与重视的多次反复,最终确立了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它的发展与变化耐人寻味,发人深思,对今天中国的道德教育有着重要的启迪。通过对日本道德教育的嬗变、德育方法及内容和目标的变化等的探讨,指出:研究日本的道德教育并非是说日本的学校德育是无可挑剔的,而中国的道德教育是一无是处的,但学人之长,补已之短,这对于提高国人的道德教育的效果总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3.
面向 2 1世纪的师范德育 ,首先应确定德育目标。确定德育目标的依据是 :社会发展的要求 ,师范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国家教育目的的要求。现阶段师范德育目标包括政治教育目标、思想教育目标、道德教育目标和心理教育目标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实践的角度,在方法论层面简略探讨了20世纪90年代美国中小学校的品格教育,作者认为:美国中小学校的品格教育实践就是逐步建构一种德育情境,这一特点体现了主体性道德教育和规范道德教育、以偏重智育为条件的品种教育和智育、学校品格教育和学生生活世界的合理性统一。  相似文献   

5.
学校道德教育是教育者根据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科学有效地创设教育情境和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通过对自然、人生、社会、文化的感受、关注、感悟、反省等,实现自主建构的道德学习,从而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教育过程。回归体验的学校道德教育,就是让德育回归生活世界,实现德育的四个转变。一、从文本走向人本长期以来,中学德育有统一的国家德育大纲,有统一的教材,更多地依赖文本。道德教育很少顾及学生的实际需  相似文献   

6.
道德教育是学校德育的根本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历史条件的变化决定着中国的学校教育、尤其是德育 ,应有一个与 1978年国家工作重点转移相联系的重点转移。强调道德教育的基础性质是世界德育、教育界的一个最基本的共识。无论我们如何定义德育 ,道德教育都是学校德育和教育的根本。奠基在道德教育基础之上的学校德育、学校教育是中国大陆改进基础教育品质 ,迎接 2 1世纪必将出现的新的开放、新的挑战的必然抉择。  相似文献   

7.
美国的高等教育走在世界前列,它的办学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尤其是高校道德教育经验。本文梳理了我国学者对美国高校德育研究成果,从美国德育教育的历史发展、目标、教育内容特点、途径方法以及教育的影响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一、德育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受到重视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世界各国都把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教育作为面向 2 1世纪的重要目标。在美国 ,前总统布什 1988年 10月强调 :“把道德价值观的培养和家庭参与重新纳入教育” ,“教会孩子区别正确与错误” ,摒弃“价值自由观念”。他还指出 :“智力加品德才是教育的目的。”①1993年 2月成立的美国品德教育联合会制定了最有效地完成品德教育的 10项原则。《美国 2 0 0 0年教育目标法》把对学生进行良好品德的教育 ,定为国家八大教育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日本 ,1989年 2月 ,在修改中小学教学大纲时 ,道…  相似文献   

9.
德育目标、内容和方法构成学校道德教育的三大支柱,决定德育的成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在进行道德教育时,延续使用不符合道德形成规律的德育内容和方法,影响德育效果。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德育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有益的帮助,与时俱进的德育目标、贴近生活的德育内容和灵活的德育方法是保证德育收到显著成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教育都把教育的中心,特别是德育的中心转移到“人格本位”上来,相继提出和实施品性教育。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美国的品性教育在经历了曲折的历程之后,逐渐地走向了成熟。其经验和教训对我国道德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有很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前日本中小学德育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战后日本中小学德育发展的简要回顾 日本是一个非常重视德育的国家。二战后,日本中小学德育经历了逐渐完善、丰富的过程。战后初期,日本根据美国占领军对日方针的基本精神和广大国民关于实行教育民主化的要求,废除了战前以军国主义为中心的教育体制。1947年,日本颁布了新的教学大纲,以青少年的现实社会问题为中心,增设社会科,承担了战后初期对中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任务。1958年,日本设置了专门的道德课,确立了德育课在中小学教育体系中作为独立课程的地位。1977年,日本颁发了《中(小)学德育课教学大纲》,确立了德育的目标和中小学道德课的三方面共28个条目的教学内容,标志着德育课程设置的规范化。1989年,日本修改了中小学教学大纲,将原来的“智、德、体”改为“德、智、体”,把德育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还对德育内容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自此,奠定了德育在日本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美国的品格教育运动及其对我国德育的启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前美国道德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品格教育运动的兴起,这一运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与参与。并成立了众多的品格教育组织。基于对当前美国品格教育运动各项主张的分析,把握其强调正面的教育方式和学校、家庭及社会共同参与的实践特征,有利于我们认识当前我国道德教育发展的规律,增强对道德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合法性的认识,整合和优化社会的德育资源。  相似文献   

13.
广义的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狭义的德育仅指道德教育。学校德育包括:学校德育指导思想、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手段、德育方法及国内外学校德育状况等。随  相似文献   

14.
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高等教育历史悠久,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德育教育经验,但社会制度的不同并不妨碍我们借鉴和吸收。当然在借鉴和比较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只有这样才能在比较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在借鉴中寻求高校德育的有效作法。一、西方高校德育的目标及内容一个国家高校的教育目的最能反映这个国家教育的阶级性和政治性,因为无论什么性质的国家都要通过教育使学生成为适合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国的价值观念、宪法、独立宣言,核心就是维护私有制,即资…  相似文献   

15.
道德教育途径及方法是实现教育目标,完成道德教育的手段,在整个学校道德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经济和军事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其经济、军事实力的背后是教育作为支撑的.美国学校道德教育具有特色,这与它不断拓展新的德育途径、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是分不开的.探讨美国学校实施德育的有效做法,并与我国学校德育进行比较研究,无疑对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改进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6.
1.紧跟时代,优化德育过程。在德育目标的现实性的基础上,德育内容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可接受性和富有时代特色。科学价值观和科学道德教育、生态伦理教育和环境道德教育,经济伦理教育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教育、信息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高校道德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新世纪,我国高校的道德教育应当从教育创新的高度,研究新问题,开辟新思路。当前的高校道德教育面临着三大挑战:道德哲学向“生活世界”回归的大趋势将深刻地改变高校道德教育的旨趣,“新经济”在全球的迅猛发展必将极大地拓展高校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将对高校道德教育的民族特色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 面对新的挑战,我国高校道德教育必须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以及德育目标体系的建构上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8.
在知识经济时代,不仅仅是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生产方式受到挑战,人们的道德生活和道德教育也受到挑战。而且,德育受知识经济的影响也是全方位的。包括德育目标、德育价值、德育方法、德育内容等,都因面临新的时代而发生一系列变化。我们仍必须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德育主旋律;同时需要拓宽现代德育内容,如环境道德教育、科技道德教育、合作精神教育等,以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道德主体。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社会的和谐道德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的社会条件下.我们应当改进道德教育滞后的方面,构建既呈现时代特征又符合教育规律的和谐道德教育体系,包括和谐的德育观念、德育内容、德育过程和德育方式等。  相似文献   

20.
发达国家中小学素质教育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尚智 《学科教育》2001,(11):42-45
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追求的目标,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对教育投入巨资,加大课程改革的力度,从加强德育、开展个性化教育,培养学生创造力,综合力和心理素质,重视信息技术教育等方面提高中小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