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综合课程的内容是指对分化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过的课程内容以及原初就没有分化的课程内容。由于综合课程是“去边界”甚至“无边界”的课程模式,因此,其内容同样是“去边界”或“无边界”的,这就意味着综合课程的内容其实是包罗万象的,也意味着那些未分化和被整合过的内容都可以被包容进综合课程的内容范畴中。综合课程  相似文献   

2.
综合实践是以主题活动为组织方式,以研究、服务、调查、劳动、信息实践等为实践方式的课程形态。其四大指定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应该在“主题活动”中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延伸、整合。可以说,“主题”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灵魂,没有主题,活动就会失去方向,活动内容就会散乱无章。  相似文献   

3.
综合课程内容的基本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如下几个层面探讨了综合课程的基本问题。第一 ,综合课程所含盖的主要内容包括整合的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知识以及相关的直接经验 ,各种活动的内容、方式和规范 ,旨在培养和提高综合能力的经验或素材 ,在整体背景和视野中形成的态度与情感。第二 ,综合课程作为一种课程模式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所应遵循的主要原则。第三 ,综合课程内容的组织主要通过以概念为中心、以主题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以方法为中心和以模式为中心等方式进行。最后 ,本文围绕综合课程的内容结构问题指出在学校课程体系中 ,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内容综合的程度将渐次下降 ,而分化的程度将逐步增高  相似文献   

4.
小学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用主题的方式对课程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故如何选择和确定活动主题就变得十分重要。在教学中,教师主要依靠主题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主题要切合实际,合理可行,主题要体现自主性原则这三种方法确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  相似文献   

5.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它提供“主题”内容的选择范围,“主题”内容则是课程资源的凝练表现。应当从校内外、从生活中、从实践中去寻求和提出活动的主题,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主题开发设计宜采取以下策略:充分发挥课程主体的作用;建立研发管理机制;整合各种资源,实现资源序列化;提倡因地制宜,开发本土资源;提倡资源共享,凸显差异特色。  相似文献   

6.
幼儿园综合教育课程的特点是它的“综合性”,是以“主题”的形式体现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教育过程的综合,从而使教育目标得以落实到课程中,以此来促进幼儿发展。因此建立综合教育课程模式的关键在于设计主题。设计主题乃是将幼儿在园(或班)三年(或一年)的教育作为一个整体看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综合化的现实要求出发 ,讨论了综合课程和课程整合等核心概念 ,指出综合课程是课程组织形式发展的基本方向 ,而课程整合是达至综合课程的基本途径。作者主张在变动不居的教学过程中实现课程内容的整合 ,而不宜以静态预设和被动执行方式去开发。文章最后用几个动态生成的课程单元开发实例来印证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8.
在幼儿园众多课程模式中,主题式课程以其多层次的综合功能备受青睐。其综合性不仅仅是内容和形式上的综合,更是追求从观念到目标,从目标到内容,以至资源、手段、形式的全方位整合。主题式课程给幼儿园的发展带来整体性的影响。因此,我们把“主题”建构作为课程设计的组织形式,渗透“纲要”精神,不断进行着探索。  相似文献   

9.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没有通用的标准教材,即使是现行的《辽宁省综合实践课程主题资源包》也需要教师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挖掘开发,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成为了课程实施的中心问题。对此,我们探索了“小项目融合大主题”的策略,丰富课程内容,建立课程体系,并通过“六段式探究模式”实施,从而实现课程常态化。  相似文献   

10.
综合课程及其动态生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综合化的现实要求出发,讨论了综合课程和课程整合等核心概念,指出综合课程是课程组织形式发展的基本方向,而课程整合是达至综合课程的基本途径。作者主张在变动不居的教学过程中实现课程内容的整合,而不宜以静态预设和被动执行方式去开发。文章最后用几个动态生成的课程单元开发实例来印证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1.
反思职前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问题,发现学科限度划定了课程内容的知识边界、课程管理的权力边界、课程组织的实践边界以及课程评价的功能边界,无法满足基础教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教学需求。“跨学科”以学科知识整合为职前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方向,师范院校可以从课程目标的综合性、课程内容的整合性、课程实施的情境性以及课程评价的发展性等方面,探索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的跨学科路径。  相似文献   

12.
<正>《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称“新课标”)特别强调跨学科主题学习,但目前教师对于人工智能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研究与实践处于探索阶段,没有构建起系统的内容和结构框架。笔者所述人工智能课程指信息科技课程中人工智能与智慧社会模块,或者其他课程中以人工智能为工具的跨学科学习活动。跨学科主题学习指旨在围绕某研究主题或真实问题,以信息科技课程内容为主干,运用并整合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形成解释、创造产品,开展综合学习活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课程主题网能展示主要的课程内容及其相互之间的层次和关系,是有效选择、整合以及实施幼儿园主题教育课程的重要手段.在主题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过程中,主题网可以辅助教师进行课程设计,加强幼儿与课程的互动.根据整合机制的不同,主题网可以分为学科式主题网和超学科式主题网.与学科式主题网相比,超学科式主题网对课程内容的整合更为自然,产生的整体教育效果也更好.  相似文献   

14.
多元智能综合课程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课程是这样的一种课程组织取向:它有意识地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知识观或方法论去考察或探究一个中心主题或问题。开设综合课程,有利于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何开设综合课程呢?怎样选取课程内容、确定课程目标、实施课程指导、进行课程  相似文献   

15.
<正>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劳动”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确立了劳动课程在中小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凸显了劳动教育独特的育人价值,同时提出“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强化学科内知识整合,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要求。劳动本身涉及多学科知识,推进劳动课程跨学科主题教学是践行我国课程改革要求的必由之路,更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四史”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增量,承担着帮助学生确立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的教育功能,承载着引导学生坚定历史自信、增强政治自觉的育人使命。高质量建设“四史”课程,需要在学理上阐释课程的基本定位、内容边界、建设理念三个基本问题。要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大逻辑中把握“四史”课程的整体定位,在课程内容的主题进阶中把握“四史”课程的个性化定位;要准确厘清“四史”课程同思政课必修课的内容边界、“四史”课程同传统史学类课程的内容边界、“四史”课程内部的内容边界;要坚持以育人为中心的理念、系统协同的内涵式建设理念和“大思政课善用之”的开放性理念。  相似文献   

17.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正日益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本文从台湾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统整”过渡,出现忽视知识学习的危机谈起。选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该如何整合作为切入点,提出以下几点思考: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整合需明确其基本性质与特点;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整合需把握两个原理:科学统整与衔接;综合实践活动四个指定领域整合需关注三点要求。希望通过分析与反思,对实施课程改革中的“综合实践活动”有所启发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谢秀莲  丁洁 《甘肃教育》2014,(12):56-57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结合,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这反映了幼儿园课程实施整体观的导向。整体性教育需要有整合课程的支持,整合课程不同于学科课程和儿童中心课程。学科课程主张以学科为中心来组织课程内容,重视课程内容的逻辑组织和  相似文献   

19.
主题活动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即主题)来组织教育、开展教学的活动,它打破了传统的分科教学模式,注重课程的整合,注重教育的回归生活,使幼儿被动地学习转为主动地探索。  相似文献   

20.
我们所实施的综合性主题教育,采用“合并”相邻学科的办法,以常识内容为基础,将语言、音乐、美术等内容综合进去,以主题的形式开展活动,互相配合进行教学;同时又保留逻辑系统性较强的计算和独立性较强的体育活动,整个课程内容既有分又有合,既照顾了某些学科领域本身的逻辑性和独立性,又考虑了幼儿学习内容的联系性和广泛性,是一种比较灵活的课程方案。一、课程的目标综合性主题教育的课程目标是根据3~6岁幼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