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立  庞文芳  孙建 《大观周刊》2011,(31):109-109
在文学翻译的开始,政治文化对文本的选择有着巨大的影响和操纵作用,而意识形态与翻译文学之间则存在着一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往往是构成翻译文学生成、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
大众传媒与农村社会发展是我国发展传播学的重要研究领域,本文借鉴发展传播的理论视角,通过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以一个村庄为个案来调查新媒介背景下大众传媒与农村发展的关系。研究发现,大众传媒在农村发展中发挥的积极作用离不开各种中介因素的制约,而在当前一些特定的农村环境下,大众媒介并不能直接促进农村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大众传媒早就成为现今社会人们用来传播和获取信息的主要载体.在当下的信息传播环境下,很多经典文学的传播方式发生了改变.大众传媒对文学传播有着很强的助推作用.本文以英美文学为例,探讨了大众传媒传播的优势,以及在英美文学的传播中,大众传媒所起到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媒体形式呈多样化发展。新旧、跨界媒体相互融合成为媒体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论述和比较新旧媒体定义、特点及对比,总结出在全媒体时代下两种媒体相互融合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5.
传播的本质是一种语言交流活动, 但任何言语的沟通都并非只是纯粹语言事件的发生, 话语的概念正是用来考察语言与实践的关系, 因此通过对话语的发生机制、制约机制的理解我们可以通达对大众传播话语空间的理解。每个特定的话语的生产场域都有其自身的游戏规则, 按此规则, 各种资本形态以不同的条件相互转化。大众传媒业作为话语权力的增效器以及话语生产场域的一种, 也在以其自身的场域逻辑进行着这样一种资本转换的活动。现代大众传媒业的场域逻辑主要以商品市场逻辑为主导, 我国当前进行的新闻改革正在将市场逻辑引入原有的场域逻辑中。本文选取了四个不同的视角分析了中国大众传媒业独具特色的市场运作机制与话语空间构造之间的关联, 是用话语理论来剖析90 年代新闻改革的一个尝试。  相似文献   

6.
体育事业和传媒事业都在突飞猛进地发展着,两种社会文化现象日益紧密结合,大众传媒促进体育运动的发展,体育运动是大众传媒的重要内容,二者密不可分、互动双赢,社会越发达,体育与大众传媒的关系就越密切。随着日新月异的现代科学技术进步,大众传媒对体育信息传播的手段与方式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发展趋势呈现三大特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基于媒介融合下广播新闻传播创新发展展开研究,先分析媒介融合下广播新闻传播创新发展特点,然后详细论述媒介融合下广播新闻传播创新发展路径,主要包括不断创新媒介理念、创新广播新闻传播形式、注重新闻内容的解读创新、加强融媒体的应用、加强人才的创新培养,赋予广播新闻传播全新的生机与活力,满足创新发展需求,并与媒介融合视域相互适应。  相似文献   

8.
对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点,经过历史的证明已经没有人再怀疑。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以及不断提高的社会经济也说明了这一点。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其中,对于传播科技手段,"大众传媒"作用巨大。但是,大众传媒在科技传播的过程中,也会有问题产生,进而影响到科技传播的效果。对此,本文在分析了"科技"与"传播"的关系后,在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的发展的基础上,对科技传播体系进行了界定,目的是最终构建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评价体系,并通过该评价体系解决当前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实现大众传媒科技传播的应有效果。  相似文献   

9.
西部地区的对外传播与媒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萍 《当代传播》2001,(4):30-33
对外传播是世界各国都有为关注和重视的一项事业,尤其在世界经济、化日益一体化的现实之下,对外交流与传播是消除碰撞与冲突,塑造地区形下,促进地区发展的重要手段。对外传播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涉及到社会各个部门和环节,尤其和日益发达的大众传媒系统关系密切。大众传媒在对外传播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媒介的对外传播观对传播效果的好坏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新疆文化区域传播与大众传媒的历史沿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大众传媒的历史不过百年,在跨越式的发展中遵循人类大众传播的一般规律,受中国大众传媒发展的影响和制约,又因为脱胎于新疆传播的母本,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之路,形成了区域性、民族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热点引导与新闻传播的关系,谈点一得2见。有的事实,在大众传媒报道之前已经引人注目,这是因为,人们传播信息获得信息的途径,不只是被称为大众传媒的报纸、电视、广播,还有其他许多非正规的途径,比如人们的街谈巷议;有的事实,则只有在大众传媒介入之后才可能变得引人注目,否则老百姓无从知晓。新兴的因特网则似乎介于原有的大众传媒和自发的街谈巷议之司,正在成为第三种传播方式,把大众传播和街谈巷议结合起来。无论与哪种传播方式相关,热点都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它绝不是人们冷眼旁观的存在,绝不是与人们的传播活动无关…  相似文献   

12.
王倩 《青年记者》2012,(9):36-37
新时期以来,大众传媒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电视、网络、手机等媒介以其逼真、虚拟的世界和信息交流的参与性、互动性和形象性,成为纸质儿童文学难以企及的传播形式.文学语言是儿童进入文学世界的钥匙.与成人文学相比,儿童文学的语言水平如何,对作品传播效果的影响更大.在当前的大众传媒语境下,语言成人化、缺乏创新已成为影响儿童文学传播的严重障碍.  相似文献   

13.
媒介素养:考察农民与媒体关系的一种视野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李苓  李红涛 《新闻界》2005,(3):121-122
在通过对当前国内的媒介素养研究的文献梳理基础上,笔者认为,作为一种面向全体公民的素养教育,媒介素养教育理应涵盖各种人群和各个社会阶层的受众。并提出以媒介素养作为考察农民与传媒关系的一种视野,考察农民与媒体之间的真正的关系状态,以使农村受众更好地使用大众传媒、参与传播活动,促进其自身的发展和农村现代化的实现。文章还从“对大众传媒的认知”、“对媒体信息的接收、理解与评价”和“对大众传媒的使用与传播活动的参与”等三个方面讨论了用以考察农村受众媒介素养状况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生活中,大众传媒在文化的传播上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发挥了全面而重要的作用;同时,作为一种传播手段,大众传媒也不是被动地承担传播任务,大众传媒在经过口语传媒和印刷传媒两个阶段之后,已进入大众传媒文化阶段,其发展也成为社会文化前进的一种力源。  相似文献   

15.
赵婷婷 《东南传播》2011,(10):54-55
微博以其微小的篇幅,简短的字数,聚合了极高的人气,在公共事件传播,微博寻人、捐助,名人活动等领域突显出强大的力量。微博的出现,给传统媒体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传统媒体试图在新的媒介生态环境中利用微博,提高自己的影响力和发行量。本文主要探讨如何促进媒介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使微博与传统媒体建立一种平衡的关系,相互适应,相互借鉴,共存共生,发挥大众传媒对社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试论文献与文化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淑贤 《图书与情报》2004,(3):28-29,33
文献是人类叉化的结晶。文献活动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活动,它记载了知识,反映了社会的兴衰变化,同时又受文化环境诸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文章论述了文献与自然、政治、经济、科技、学术、教育和宗教等文化环境诸因素之间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的关系,力求揭示两者之间相互推动与相互发展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17.
郭平  郭婷 《声屏世界》2009,(7):34-35
大众文化的形成造就了大众传媒时代激烈竞争的态势,在这样的环境中,一向优雅的文学似乎搭不上这列高速的"新干线".文学形式、内容的僵化,它的非通俗易懂性让拥有海量信息选择的受众毫不在意.被边缘化的文学究竟该何去何从?是继续维持清高的形象,还是有所突破?在现实面前,文学选择了创新、嬗变、发展,文学协同影视,以文学影视化的全新姿态步入了大众传媒时代的传播新格局之中,开一代传播媒介新潮流.  相似文献   

18.
黎妮 《今传媒》2014,(3):59-60
晚清以来,以报刊为主要传播载体的大众传媒日益发展,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很大变化,作为大众传媒与文学之间的纽带的报纸副刊,既是承担文学作品传播的载体,又对现代文学经典的生成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因此本文拟从文学经典的建构要素出发,以《晨报副刊》作为切入点,探讨报纸副刊对现代文学经典内外部建构要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媒体的传播活动从来不是单向的、直线式进行的,而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媒体传播互动方式历经通信、热线电话、短信到新媒体网络平台以及"两微一端"的发展过程。改革开放40年来,在我国大众传媒交互功能的进化史上,广播始终担当了实验室和先导者的职能,主导了大众传媒由单向到双向、由单一的电波传送到与多种媒介手段融合的互动过程,并率先实现了自身由大众传媒向交互型融合媒体——"新广播"的进化。  相似文献   

20.
黎妮 《报刊之友》2014,(3):59-60
晚清以来,以报刊为主要传播载体的大众传媒日益发展,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很大变化,作为大众传媒与文学之间的纽带的报纸副刊,既是承担文学作品传播的载体,又对现代文学经典的生成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因此本文拟从文学经典的建构要素出发,以《晨报副刊》作为切入点,探讨报纸副刊对现代文学经典内外部建构要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