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者在前期的研究当中提出了驱动大型复杂产品制造业集群演进的6个关键因素,即国家政策与政府作用、集群产业关联性、产品复杂性、知识与技术的创新能力、对R&D的依赖性以及国际合作.本文在此基础上,采用结构方程建模的方法对其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并对各关键驱动因素之间的关系和作用强度进一步量化研究,为促进我国大型复杂产品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政策借鉴.  相似文献   

2.
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型复杂产品制造业集群供应链的组织特征,并以此为基础从产业关联、组织运作和知识集成三个维度构建了大型复杂产品制造业集群供应链三维空间模型.分别从这三个维度出发,深入分析了集群供应链系统与大型复杂产品制造业集群发展之间的重要关系,并用实际案例对所提出的模式进行了实证分析,为促进我国大型复杂产品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政策借鉴.  相似文献   

3.
杨瑾 《软科学》2009,23(11):32-37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大型复杂产品制造业集群的特点,给出了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重点从产业发展角度出发,找出影响集群中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的影响因素、影响程度以及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探究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的内在作用机理,为大型复杂产品制造业集群中供应链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基于生态位的理念,本文将产品创新过程划分为概念设计、研发、调试、工业生产以及市场交易等五个子生态位,描绘了产品创新过程的演进序列;通过剖析影响概念设计生态位的多维因素,继而测度概念设计生态位的演进状态。此后,本文以23个处于概念设计生态位的制造业企业产品创新项目作为实证分析对象,应用Entropy-Topsis模型测评产品创新生态位的演进态势,对收集的样本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并验证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国家重点大型企业中国中车集团长春轨道客车股份公司1984—2015年间发展的纵向案例的研究,分析和归纳复杂产品系统自主创新动态演化的4个阶段,即以二次创新为起点向集成创新过度,最终实现原始创新,并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走向高阶自主创新和向服务制造业转型的路径特征,提出自主创新的演化是在吸收能力和技术差距的内部驱动、国家战略导向的外部驱动以及偶发驱动力共同推动下进行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对目前复杂产品系统自主创新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生态位的理念,将产品创新过程划分为概念设计生态位、研发生态位、调试生态位、工业生产生态位以及市场交易生态位,以此形成产品创新过程中的演进序列;通过分析产品创新过程中研发生态位的影响因素,继而测度研发生态位的演进状态。然后以21个处于研发生态位的制造业企业产品创新项目作为实证分析对象,应用Entropy-Topsis模型测评产品创新生态位的演进态势,对收集的样本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并验证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7.
李随成  王巧 《科研管理》2008,29(6):178-187
摘要: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Supplier involvement in new product development,SINPD)强调供应链各节点企业间的垂直合作关系,建立一种共赢的新产品合作开发模式。在对SINPD驱动因素进行文献资料元分析以及探索性访谈验证的基础上,从制造商角度提出12项SINPD驱动因素,并通过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对驱动因素进行再次提取验证。结果表明,在SINPD的驱动因素中,外部竞争压力,国家创新政策引导,产品复杂、技术融合,R&D依赖,供应商依赖,以期获得绩效是我国制造商实施SINPD驱动因素中的关键因素,据此进行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8.
结合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探讨不同阶段产业集群驱动机制及其状态演化,建立集群规模横向扩张和网络层次高端化二个维度协同演进模型,以此分析其对产业集群演进轨迹的影响,并通过实例检验了模型.研究发现,集群网络联系柔性化和网络层次高端化的协同演进是实现集群跃迁促进集群持续发展的关键.最后,提出了启示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国家重点大型企业中国中车集团长春轨道客车股份公司1984—2015年间发展的纵向案例的研究,分析和归纳复杂产品系统自主创新动态演化的4个阶段,即以二次创新为起点向集成创新过度,最终实现原始创新,并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走向高阶自主创新和向服务制造业转型的路径特征,提出自主创新的演化是在吸收能力和技术差距的内部驱动、国家战略导向的外部驱动以及偶发驱动力共同推动下进行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对目前复杂产品系统自主创新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0.
采用定性到定量的混合研究路径,基于探索性多案例分析使用扎根理论对我国4家制造业企业的开放式服务创新进行案例研究,确定我国制造业企业开放式服务创新的前置影响因素、形成路径、构成维度和创新模式,在此基础上构建制造业企业开放式服务创新生成机理模型,提出相关假设,开发相应问卷量表;然后通过大样本的问卷调查,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回归分析验证理论假设.研究发现: 制造业企业开放式服务创新驱动力和协同力均对我国制造业企业开放式服务创新有直接的显著影响;制造业企业开放式服务创新承载力对商业模式创新和产品服务创新均无直接影响;制造业企业开放式服务创新承载力对开放式服务创新驱动力与开放式服务创新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但是对开放式服务创新协同力与产品服务创新之间的关系并无显著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