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燕窝存在两种对立看法:中国传统知识认为燕窝是滋补佳品;现代科学知识则认为燕窝只不过是普通食品。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我国报纸关于燕窝的报道进行了经验性研究,描述了我国报纸报道中的燕窝形象,并对传统知识和现代知识在建构和解构燕窝形象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进而揭示了传统知识和现代科学知识在食品养生观念中的冲突。  相似文献   

2.
燕窝的秘密     
燕窝,就是"燕子的唾液".有滋阴养肺、润肤养颜的功效,被许多人奉若珍宝.据有关统计,新加坡人去年1年竟吃掉了价值2亿新币的燕窝.在上海,秋风乍起时,好多人品燕窝的热情一点不输给大闸蟹--在一些有名的药店药房,燕窝销量高居榜首.  相似文献   

3.
《科学生活》2011,(11):10-11
从古至今,燕窝誉为中华“八珍”之首,一直为大家所钟爱,食用燕窝也被人们认为是富贵的象征,《本草纲目》、《金匮要略》等诸多古籍名著对燕窝“补气润肺”等的食疗文化有明确论著。  相似文献   

4.
燕窝质量标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敬  赵斌  陈念 《内江科技》2012,(4):45+65
本文对近10年来燕窝质量标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逐一进行分析,为燕窝的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依据和科研思路。  相似文献   

5.
宋凯 《百科知识》2010,(7):44-45
人们常把燕窝同人参、鹿茸等相提并论,认为它不仅是美味佳肴也富有营养,还身价不凡,故燕窝又有“东方之珍”的美称。  相似文献   

6.
今日纷飞金丝燕 误入寻常百姓家20世纪90年代:金丝燕生产的燕窝,悄然拥入千家万户。生产燕窝的金丝燕,赫然列入濒危动物名单中。国际环保组织呼吁;华人少吃燕窝!全丝燕─—以天为家难为“家”金丝燕终生以天为家.除了人巢繁殖,就在空中飞翔,连进食、求偶、交...  相似文献   

7.
妙品燕窝     
巴塞罗那奥林匹克运动会女子百米自由泳金牌得主、中国选手庄泳在香港访问时的一次谈话中透露,中国游泳队能“披金戴银”、夺得四枚奥运金牌、五枚奥运银牌,确实与服用一种以天然燕窝提炼物生产的“金丝燕”养生口服液有关。它系参照中国宫廷药膳、以珍稀动物药材燕窝配以哈士蟆油等科学配方研制而成,这种养生液具有提高人体免疫机能和高耐缺氧能力、增强机体抗疲劳能力的功  相似文献   

8.
金丝燕;前仆后继报雪恨每年的雨季来临之前,从亚洲大陆南飞越冬的金丝燕便集体迁徙到南中国海和印尼的一些荒岛的悬崖峭壁上建巢产卵,孵育雏燕。这天,海风习习,阳光灿烂,三名当地燕窝采集高手带好护目镜、短刀和各种工具,来到崖底,开始向百米高的悬崖上攀登。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艰辛努力,他们终于进入金丝燕的家园。入侵者悄悄接近巢穴,一伸手抓出乳燕扔向崖底,然后单手拔出短刀,把一只像浅黄色的瓷碗样的燕窝  相似文献   

9.
中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演变及政策启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孟繁盈  许月卿  张立金 《资源科学》2010,32(7):1333-1341
以1995年-2006年我国各省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统计数据为基础,从食物消费量、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地域差异等三方面分析了我国各省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的演变特征,并应用居民人均食物消费量—收入消费模型,对各省城乡居民食物消费发展动态进行了预测,由此得到一些保障我国食物消费安全的结论与政策启示。结论表明:①近10年来,我国城乡居民对粮食消费有所减少,鲜菜消费基本稳定,而猪牛羊肉、禽类、水产品等动物性食物消费在增加;②城镇居民动物性食物消费明显高于农村居民,而农村居民只有粮食消费高于城镇居民;③我国食物消费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不同食物种类均存在消费地域性;④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后,动物性食物消费尤其是家禽类和水产品的消费将会显著增加,而粮食消费将会明显减少,鲜菜消费趋向稳定,其中农村居民对动物性食物消费需求增长幅度大于城镇居民。政策启示:①确立"大食物"新观念,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扩大食物来源,满足居民食物需求;②根据城乡居民不同的食物消费阶段,制定相应的食物安全策略,努力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改善其食物消费水平;③针对不同地区食物消费趋向,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保障区域食物安全。  相似文献   

10.
近50年中国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的变化特点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哲敏 《资源科学》2007,29(1):27-35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状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食物消费额增长减缓,占消费支出比重快速下降;食物消费结构由单一型食物消费向多元化方面发展,由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向动植物性食物并重的食物消费模式转变。分析发现,我国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历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它划分为贫困期→温饱期→结构调整期→营养健康期等4个阶段,且这些阶段与我国的经济发展阶段相对应;居民的食物消费需求已从追求温饱向营养健康科学转变。今后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是我国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转变的关键时期应引起重视。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中存在的食物生产结构不够合理,食物质量、安全与卫生存在隐患;食物消费结构和饮食行为缺乏有效的引导;食物工业落后,加工品种类不多;食物消费的差距在拉大等主要问题,提出了促进我国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健康发展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1.
食物与营养安全研究是长期粮食安全研究的延伸,也是人民追求健康和美好生活的现实需求,而树立大食物观,统筹陆海食物系统可以更加全面地反映出食物与营养安全状况。本文基于食物营养成分视角,利用食物营养转化模型核算2003—2018年中国食物营养的生产和需求量,运用食物营养富缺指数刻画出中国食物与营养安全的整体态势。结果表明:①中国食物营养成分产量均在增长,但增长速度和食物贡献率有所差异;谷物类是热量、蛋白质和氨基酸的第一大食物来源和增长贡献者,而脂肪和脂肪酸主要来源于肉类;海域食物营养成分产量较小,但在单位营养含量、食物多样性以及未来发展潜力上都存在一定的优势。②考虑人口结构变化,中国食物热量、蛋白质和脂肪的需求总量逐年上升,涨幅分别达到6.9%、7.6%和7.0%,人口增长是中国食物营养需求增长的第一大驱动力;而中国食物营养的人日均需求量呈现下降趋势,从侧面反映出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③中国蛋白质供应一直处于绝对安全水平,热量长期处于相对安全及以上水平,脂肪长期处于相对安全和供应不足的水平。④中国食物损失和浪费量惊人,这也使中国热量和脂肪滞后4~9年进入相对安全和绝对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2.
《科学生活》2009,(12):25-25
中医认为,冬令进补与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有密切关系,寒冷季节更宜进行食补。可说起补品,鱼翅、燕窝、鲍鱼这些大家公认的"金牌"补品除了"补",它们给人的印象还有"贵"!不少人因此望而却步。其实,关键不是你吃了什么,而是怎么吃。只要吃得巧,不用多花钱也能获得这些营养。  相似文献   

13.
中国耕地食物供需平衡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工具和食物营养模型,对我国主要7种耕地食物产品(水稻,小麦,玉米,高粱,谷 子,大豆,油料)实际产量进行计算和分析,得到全国和各县耕地食物营养产量,结合县级人口数据,进行食物供需 平衡分析。结果表明:①全国2360个县级行政单位中,1351个县(市、区)耕地食物热量供大于需(1995年-2005年 平均值),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四川盆地等粮食主产区,另外1009 个县(市、区)耕地食物热量供小于需,需要从外调入食物,或者利用本区域草地、林地和水域等食物;②耕地食物蛋 白质供大于需的县(市、区)有896个,供小于需的县(市、区)有1464个;③耕地食物脂肪供大于需的县(市、区)仅有 121个,供小于需的县(市、区)有2239个。脂肪的供给有较大的短缺,要保障食物安全,应优化种植结构,逐步使各 类食物的供需达到平衡。东北、华北地区是我国食物供给充足有余的地区,应保护耕地食物供给可持续的发展;华 中的长江中下游地区,耕地食物热量供给有较大盈余但蛋白质和脂肪有所短缺,需优化种植结构,增加富含蛋白质 或富含油脂作物的种植和培育,以均衡食物供给。对于耕地食物不足的西部地区、北部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的省 区,保障食物调入渠道通畅的同时,应发挥地区优势,因地制宜的提高食物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食物生产及消费系统的变革,可持续的食物消费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议题。1978—2017年中国人均食物消费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导致人均食物消费的水资源消耗量、耕地资源需求量和温室气体排放量均呈增加趋势。因此,本文利用多目标规划方法,在满足膳食营养需求的基础上,探讨经济及资源环境成本最小的食物消费结构。研究结果表明:①在仅考虑热量、蛋白质及脂肪等宏量营养素约束时,得到的食物消费结构较为单一,而加入微量营养素约束时,食物结构多样性显著增加,但食物消费比例仍需优化;在营养组成和食物结构双重约束下所得的食物类别及消费量均趋于合理。②优化的食物消费结构与中国当前消费相比,畜禽肉类在热量和蛋白质供给中的比重显著下降,豆与坚果类和奶类在蛋白质供给中的比重增加。③与中国当前及其他典型食物消费结构相比,优化的食物消费结构在满足营养的基础上,经济及资源环境成本均较低,表明该优化结构满足可持续食物消费的目标。④优化的食物消费结构将使中国人均食物消费的水资源消耗量、耕地资源消耗量、温室气体排放量将分别减少312.2 m3/年、256.0 m2/年、425.1 kg/年。中国的现状是农业资源日益稀缺,通过倡导合理的膳食结构,不仅能够有效减轻资源环境压力,而且对食物消费引发的各类健康隐患具有改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旅游城市餐饮消费者食物浪费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旅游消费的快速发展,旅游成为驱动城市餐饮食物消费的重要动力,然而旅游城市食物浪费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中国食物可持续消费和粮食安全的重要问题。为探究旅游城市餐饮消费者的食物浪费行为,本文构建了消费者在外就餐食物消费与浪费模型,利用北京、上海、成都和拉萨4个旅游城市159家餐饮企业2293份消费者餐桌食物浪费现场调研一手数据,实证分析了旅游城市消费者食物浪费行为特征,尤其是旅游者和非旅游者的食物浪费行为及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餐饮消费者每餐人均浪费量为79.52g。从消费者类型分析,旅游者人均每餐食物浪费量(96.54g)高于非旅游者人均每餐食物浪费量(73.79g);从就餐原因看,当就餐原因为朋友聚餐时相比其余就餐原因容易造成更高的食物浪费量;消费者的个人特征是影响其食物浪费行为的重要因素,其中受教育水平和年龄结构对食物浪费行为的影响呈“倒U型”特征,即随着教育水平和年龄的增加,消费者人均每餐食物浪费量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另外,收入越高的消费者越容易产生食物浪费行为,不同消费时间、不同就餐频率群体的食物浪费同样呈现出显著差异。减少餐饮食物浪费,倡导低碳、绿色和可持续消费模式需要政府、餐饮企业、消费者等各利益相关方的共同参与和行动。  相似文献   

16.
江文曲  李晓云  刘楚杰  孙倩 《资源科学》2021,43(8):1662-1674
随着收入的持续增长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不断发生变化,整体向增加高耗水的动物性食物消费趋势转变,不断加剧中国本已稀缺的水资源的压力。本文基于水足迹理论,利用城乡居民人均食物消费量和单位重量食物虚拟水含量数据,首先测算了城乡居民实际食物消费模式(S1)与膳食指南推荐的平衡膳食模式(S2)下的食物消费水足迹,比较分析两种膳食结构水足迹的构成和变化特征;然后基于两种膳食模式(S1、S2)和两种人口规模(2018年、2030年)构建了4种情境,估算未来人口规模和膳食结构变化下的城乡居民食物消费水足迹。结果表明:①1985—2018年,中国城乡居民人均食物消费水足迹均呈上升趋势,具体表现为人均植物性食物耗水量的减少和动物性食物耗水量的增加;②人口规模和膳食结构是食物消费水足迹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实现平衡膳食模式的膳食结构对食物消费水足迹变化的作用超过人口规模;③营养均衡目标下膳食结构变化将导致城镇居民食物消费水足迹增加1094.9亿m3,农村居民食物消费水足迹增加907.1亿m3;人口规模变化将导致城镇居民食物消费水足迹增加929.4亿m3,农村居民食物消费水足迹减少615.4亿m3,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将导致城镇居民食物消费水足迹总量增加2024.3亿m3,农村居民食物消费水足迹总量增加291.7亿m3,食物生产水资源的短缺局面进一步加剧。本文为未来通过调整食物消费结构途径降低食物生产水资源消耗提供了初步的研究视角,同时对引导中国城乡居民均衡营养饮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食物营养学家通过对多种食物营养成分的分析,发现一种非常有趣的现象:食物的营养价值与食物的颜色不仅关系密切,而且呈现某些特定的养生保健含义。  相似文献   

18.
身处信息发达的时代,你一定也听过关于食物的不少传言,但是到底哪些是正确的? 吃碱性食物真的比较好? 食物的确有分酸碱性,主要是受食物内的矿物质种类与含量影响,如果食物代谢后产生较多阴离子,例如磷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氯离子等,这类食物归类为酸性食物;反之,如果食物代谢后产生较多钠、钾、镁、钙等阳离子,则归类成碱性食物.  相似文献   

19.
钱龙  李丰  钱壮 《资源科学》2019,41(10):1859-1870
中国高校食堂中的食物浪费现象较为突出,为揭示大学生在食堂就餐时浪费食物的关键原因,本文使用直接称重法,对29省29所高校食堂食物浪费进行了大规模抽样调查。基于9192份大学生问卷,本文从个体特征、家庭特征、饮食特征、信息干预和区域特征5个维度,探索了大学生食物浪费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高达74%的大学生有食物浪费行为,人均就餐食物剩余重量达到61.03 g/餐,每人每餐平均食物浪费率为12.13%。②整体而言,女性相对男性、本科生相对研究生浪费食物更严重,日常就餐浪费频率越高个体的食物浪费情况越严重;家庭经济条件越好的个体越浪费食物;购置的饭菜重量越大、对饭菜口味的满意度越低个体越浪费食物;相对于在北方高校就读的大学生,在南方高校就读大学生的食物浪费情况更严重。③进一步研究发现,影响南方籍和北方籍大学生的食物浪费行为的因素有所差异,但性别、浪费习惯、家庭经济水平、饭菜重量、对饭菜口味的满意度对南方籍和北方籍大学生食物浪费行为的显著影响与整体样本保持一致。因此,要高度重视高校食堂场所产生的食物浪费,根据大学生食物浪费行为的特征和规律,针对性地出台引导性措施以有效减少“舌尖上的浪费”。  相似文献   

20.
曹志宏 《资源科学》2013,35(11):2181-2187
我国居民食物消费优化升级必然对其农业资源需求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本文基于谷物当量分析居民食物消费变化及其对农业资源产出需求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①从食物消费整体演变趋势而言,我国居民食物消费仍以素食消费为主,逐渐向营养均衡化和多样化演替,食物消费结构优化调整对农业资源压力不断增加;②从城乡差异而言,虽然城乡居民食物消费数量整体趋同,但当前农村居民食物消费人均农业资源占有量仅为城镇居民占有量的78.90%,城镇消费品质高于农村,且城乡差异有逐渐增加的趋势;③从地域空间分布特征而言,我国各地居民食物消费谷物当量呈现出结构一致性、南北差异和民族差异特征;④从食物消费结构而言,虽然我国居民直接食用食物对农业资源的需求不断降低,但禽畜产品生产饲料需求对农业资源压力不断增大,在未来20年间居民食物消费优化升级使其农业资源需求量约增长25.23%,饲料消费已经取代人口增长成为影响我国食物供给安全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