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经的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多种媒体得知,全国各地中小学的读经热方兴未艾,广州市的“五一”小学从1998年就开始试行读经,北京已有几十所小学开展起读经活动,名作家老舍的儿子舒乙和一些有识之士在北京市密云区创办“圣陶小学”,并响亮地喊出了“培养国学大师”的口号,让孩子一入学就诵读《四书》、《五经》等经典作品。  相似文献   

2.
最近几年,国内学术界兴起了一股所谓“重振国学”的热潮。人们知道,在“重兴国学”和提倡“读经”这些问题上.自近代以来,文化界就是有分歧的.而且曾经发生过几次大论战。目前当然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3.
此起彼伏的大片国学呼声让人读经读史,其实唐诗宋词曲径通幽,能在诗词审美的境界中体会传统文化,体会文人情怀,也未尝不是一种国学读法.  相似文献   

4.
“国学”当然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范围,但并非所有的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都可以称之为“国学”。“国学”是对传统文化的自觉担当意识,以保护、延续和弘扬传统文化为使命。因为国学的召唤力,每一次都产生于中华民族和中国传统文化发生严重危机的时刻。“国学”不是恢复到过去的“道统”,国学是现代意义上的立国与人伦的道德、人文精神,帷有贯通中西,汇其精华,“立乎其大者”,才能享此殊荣。但“国学”并不寻求霸主与意识形态的支配地位,“国学”与马克思主义构成了当代中国学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将共同担当起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全球化的历史使命.[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近20年来,读经、国学教育、传统文化教育逐渐成为热门的词语,这几个词语也常常被不少人混用。实际上,这几个词语具有不同的内容所指。其中,台湾学者王财贵继承了清代以前就存在的读经一词,发展出读经教育理论。但是由于读经教育不被我国政府认可,所以各级政府提倡的一直是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比读经教育要宽泛。而国学一词自近代以来形成,但是国学与国学教育不同,研究国学之人很多,但国学教育一直缺乏研究。实际上,上述几个词语所代表的都是一种古典教育的思潮。  相似文献   

6.
徐梓 《中国德育》2013,(11):38-41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发轫并持续至今的儿童读经,主要是民间自发的活动。由于没有统一的擘划,因而众说纷纭。单就名称而论,就有"儿童读经教育""传统文化素质教育""国学育德工程""中国古典文化教育""儿童国学经典导读""儿童经典育读工程""中华文化经典基础教育""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儿童中国文化导读"等多种称谓。  相似文献   

7.
张永生 《教育》2009,(10):18-20
时光回溯至1912年,当时的民国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蔡元培颁令:废止读经。从此,传统意义上的国学教育在课堂上销声匿迹。而至20世纪90年代末,新的读经运动悄然兴起,读经班、国学所等各种国学传播与教育形式遍地开花。随之而来的是纷扰不休的争论。  相似文献   

8.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文化品格应建立在怎样的根基之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转向传统文化。汉语、国学、读经……这些热点词折射出当代人对现实及发展的文化渴求。小学母语教育这个“基础的基础”,这门影响到一代甚至几代人思维特质与语言文字素养的课程,当然不必紧追文化的潮流,却不能不从种种文化现象中对语文课程、教材、教学进行反思。这已超出了“阅读”的范畴,然而“阅读”是一扇门,兹以为引。[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读经的困惑     
我们到底要不要读经?这是去年七月以来,一场由“少儿读经”运动引发的大讨论中提出的问题,一个对已经习惯了没有经典的国人来说有点突兀的问题,一个即使在知识界也让人产生困惑的问题。困惑的不是要不要读经,而是为什么读经成了问题,究竟是何种禁忌使民族文化经典曾经被我们弃若敝屣。  相似文献   

10.
关于“读经”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你读经了吗?——时下,中国许多地方掀起了“读经”热,“读经”俨然成为了当前的“时尚词汇”。其实中国有两千年的“官方”读经史,“读经”也和中国传统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辛亥革命之前,读经几乎是每个中国人的必修课,读经是个人通过科举仕途之路,跻身士大夫阶层的必要条件。直到辛亥革命后,蔡元培出任教育总长之时。才下命令废除了小学读经科。然而读经并未从此走下历史舞台。民国成立后,又先后掀起了三次“读经”运动,其主导者分别是袁世凯、章士钊和何健等人。这三次“读经”运动“寿命”都很短,不久就陷入侵旗息鼓的境地。  相似文献   

11.
王玫 《山东教育》2011,(5):24-26
近期,全国各地掀起了“国学”热,有的地方还办起了“国学”学堂、现代“国学”私塾,让幼儿读经、以“文”化人,甚至还出现了以幼儿吟诵“国学”诗篇的多少作为评价标尺的百日追风现象。如何思考国学传承与现代教育接轨的问题并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发起于港台地区的“小学生读经工程”渐次向内地扩散,与颇具盲目性的“国学热”相呼应,导致一股“读经”思潮再次泛起。一些地方举办“幼儿读经班”,一些小学试行“读经”,一些学校搞“复兴国学”试验。许多拥有一定社会地位和学术声望的人多方奔走呼吁,力图借助政府的力量推动读经运动。再加上媒体与商家的介入,于是一场有思潮、有纲领、有措施、有行动、有市场、有群众的“读经运动”大有纷纷攘攘之势。  相似文献   

13.
就一般大众来说,对“国学”这个字眼不需要作过多的学术化讨论。说到国学,简而言之,就是中华民族自己的传统的思想文化;它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质,  相似文献   

14.
首先。对“国学”这一概念本身的理解,就存在很大差异。“国学”是一个集合性很强的概念,它应该是指中国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所积累、积淀的思想文化的总和。在当前的“国学”文章和“国学”宣讲中,既有专指儒学或孔子的,也有精华和糟粕不分的,可谓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国学”也好,传统文化也好,  相似文献   

15.
《教师博览》2010,(12):6-7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学"、"传统文化"在中国社会日渐升温,已经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且不说传媒、出版领域以"国学"为内容的节目、栏目或出版物的畅销,在教育领域,读经私塾在北京、上海、天津、武汉、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开始兴起,  相似文献   

16.
目前,社会上的幼儿“读经”现象正有愈演愈烈之势。倡导者说,幼儿诵读古代经典诗文,可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训练幼儿记忆力,提高语言水平。因此“读经”活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幼儿中大力推广“读经”,果真有这么重大的意义吗?对此,笔者有几个问题需要与倡导者商榷。  相似文献   

17.
在近代中西文化交互融汇过程中,“国学”一词是最受热议和追捧的,无论其是寓于中国文化原典中还是借用日本江户时代以建构日本主体文化的象征隐含,都无一不彰显出“国学”自身所蕴涵的文化使命。面对日益自信的中华文化的崛起,国学教育层次的提升必将成为延续“国学”文化命脉的所在。  相似文献   

18.
五年前,在长沙聆听了南怀瑾先生的讲座,第一次听说“国学”这个词语。模糊地理解:国学就是中国古代文学。最近我才比较确切地了解它的内涵。前段时间,网络上开展评选“中国十大国学大师”活动。王国维位列第一。到底什么是国学呢?我从网上搜索才明确:所谓国学就是指以释道儒三家伦理、道德、哲学等学说为主干、以文学艺术戏剧音乐武术饮食民俗礼仪等为枝叶的传统的文化体系。简而言之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借助弘扬传统文化的社会背景,“读经热”在中华大地上不断升温。所谓的“经典”到底是民族文化的根还是精华与糟粕错杂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取舍等一系列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一、模式的提出近年来,全国兴起的"国学热""读经热"反映了传统文化开始复兴与回归的趋势,但是,目前国学教育存在学习内容缺乏系统性、教学方法缺乏有效性以及忽视国学精髓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价值导向等问题。我们认为要提高国学教育的实效性,必须研究与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