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听潘小明老师的课,最大感触就是他在课堂伊始总能设计一个让多数学生甚至全班学生都“顺理成章”“理所当然”地出错的问题,然后教师围绕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举例验证发现错误,进而激发学生探究正确答案的需求和欲望,从而有序地展开本节课的教学。  相似文献   

2.
复习课难上!科学复习课尤为难上!共性上,科学复习课也是机械地复习课本知识点,令师生枯燥乏味。特性上,便是科学课程本身的多样性,知识点的相对分散性,使得学生只能“临渊羡鱼”而导致“望洋兴叹”了。那么,如何上好科学复习课,如何教会学生“退而织网”,投入地织出“好”网、“巧”网、“适合自己”的网,将纷繁的学科要点“顺理成章”,提高科学复习课的效率,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深度学习突出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强调让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大问题”又称“核心问题”,“大问题”情境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重要载体。传统的复习课存在诸多弊端,本文利用“大问题”情境驱动学生积极探究,把知识和经验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结构化的知识网络,让复习课变得“活”起来、“串”起来、“亮”起来,从而实现真正的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4.
陈云 《江西教育》2023,(26):16-21
<正>拓展课的开发和利用有利于帮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好的拓展课内容要“高”、起点要“低”、入点要“窄”、范围要“宽”。不仅如此,好的拓展课还应当注意构建课程体系,同一主题的拓展课应在不同学段循序渐进地展开,成为系列拓展课,避免拓展课无厘头地插入,又无余音地结束,给学生带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惆怅。笔者以“探秘度量衡”为例,探索递进式系列拓展课的样态。  相似文献   

5.
教学中,如何恰当地设置悬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置学生于非知不可的“愤”、“悱”境地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以下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一孔之见。 1 课始巧设悬念 “善始者事过半”。悬念设置于课的开始,能紧扣学生心扉,启迪他们认真细致地钻研问题,激励他们的探索欲望。一般而言,课始所设悬念应紧扣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 例1 在引入“函数单调性”前,让学生  相似文献   

6.
成功的探究式教学活动,“引课”起着重要的作用,好的探究式“引课”有助于学生迅速完成课堂角色的转换,激发学生探究的乐趣和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自觉地、专注地投入课堂探究式学习活动,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那么,如何设计探究式问题引课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7.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真正把“水课”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要求各高校淘汰“水课”、打造“金课”。高等数学是本科学生最重要的数学基础课程之一,如何打造高等数学“金课”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问题。本文从相关研究现状及趋势,提高教师教学激情以及提升学生自学能力等方面来研究,有助于我校更好地迎接“金课”的到来,从而为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8.
“概论”课实施理论框架教学加专题讲座教学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教学模式。实施这种新模式教学首先必须坚持实效性原则。对“概论”课进行理论框架教学,目的就是通过该课程清晰逻辑结构的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对“概论”课进行专题讲座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深化对理论问题的认识,更好地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必须坚持史论结合的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谈课堂提问     
查泽林 《教育艺术》2002,(12):26-26,40
设计好课堂提问 ,在教学中能变学生被动地“听”、消极地“学”为主动地“思考”、积极地“学” ,可培养学生各种思维能力及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课堂提问 ,可将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改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即教师的“教”应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而进行。课堂提问 ,也应允许学生提出问题由教师解答。一、课堂提问类型1 课前提问 :传授新知识之前 ,提出前节课重点内容问题或与新知识相关的旧知识问题 ,既起到复习巩固作用 ,又能迅速地集中学生注意力 ,使学生一上课就进入积极的思考状态 ,便于组织课堂教学或导出新的课题。2 课间提问 :新知…  相似文献   

10.
每星期我们开设一堂学生提问课,在提问课中(指定某一知识点或者某一章节),教师回答诸多学生提出的问题,我们称之为“记者招待会”,从学生“提问课”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怎样正确地或错误地在思考问题?怎样沿着正确轨道或错误轨道在解决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哪些疑难之处?通过几年的实践,学生摘录问题已成习惯,提出问题已属必需,学业成绩大有提高,教师把这种答题课看成是发  相似文献   

11.
陈洪 《新教师》2023,(2):73-74
<正>有效的数学复习课应该是建立在尊重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顺应学生学习规律而实施的课堂。教师应该建设一种让学生期待的复习模式,即设置一些综合性强,以及需要学生调动相关知识进行思考、整理的数学问题,促进学生的知识库存有效运转,形成户枢不蠹的“能源”。同时,促使学生学习动力被有效激发,学生充满张力地抓住“核心问题”,顺理成章地理顺“核心关系”,水到渠成地建立“核心结构”,在复习课上展开深度学习,提升复习效率。  相似文献   

12.
在“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的课例 1— 2中 ,成雪华老师用了四个问题以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但在这四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似乎总流露出不相信学生 ,没有把学生看成与自己平等的、有独立个性和思考能力的个体的观念痕迹 .在此愿与成老师和其他同仁共同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1 .老师的“问导”显得过于繁多 ,而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机会和次数几乎为零所谓“问导” ,就是通过不断地向学生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读罢课例 1— 2 ,心中有一个比较强烈的感受 :教师的“满堂灌”成了“满堂问” ,而学生是在不断地…  相似文献   

13.
《宁夏教育》2008,(2):79-79
课堂上的“顺”不一定是好事。“顺”有可能是学生负担加重的结果,是教师忽略学情的结果。事实上,“没有问题的课”是真正有问题的课。教师之为教,就是为了引导学生暴露学习中的真问题,发现学习中的真问题,从而能针对问题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施教;教师之为教,就是引导学生从不会到会,从不知到知,从不能到能,从不深到深,从散乱到系统,从“无情”到“有情”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周智 《教学月刊》2011,(6):47-49
笔者发现,长期以来,“结课”作为课堂教学的环节之一,受到了教师的广泛关注,并被付诸教学实践,但对其的深入研究和有效运用却为数不多。我们知道,“结课”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完成一个教学任务或活动后所实施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是课堂教学流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好的“结课”能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进行及时的总结和巩固,并加深理解,留下难忘的记忆;好的“结课”能帮助学生区分易混点,关注前后知识的联系,并将新学内容有序地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之中;好的“结课”能对重点、难点、关键点、易错点予以强调和提醒,帮助学生更深刻、更准确地理解教材内容;好的“结课”能适时扩展、延伸教学知识,通过设置悬念,使“结课”成为衔接前后教学内容的纽带;好的“结课”能对学生先前的课堂学习表现实施激励性的评价、矫正和补充;好的“结课”能使本节课的总结与导课时设置的“问题”首尾相映,更完美地达成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5.
阅读了桂文通老师的课例《众数、中位数》 ,笔者感触颇深 .一方面觉得课例很好地运用了“以问题为中心”的讨论式创新教学模式 ,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凸现 ,充分体现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过程的教学”的理念 ;但另一方面也感觉到课例中一部分学生的活跃似乎也掩盖了一些学困生的学习情况 .因此笔者也想就课例来谈一下数学设计应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的问题 ,并以此作抛砖引玉 ,愿就教于同仁 .1 教学设计上的关注新课导入的问题情景的确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但若能把表中的“亲戚、领工、工人、学徒”改为“工种 1、工种 2…  相似文献   

16.
“有不同意见吗?”“没有。”某市数学优课评比活动中,授课老师每讲完一个问题,总是习惯地问一句:“有不同意见吗?”学生总是整齐地回答:“没有”。听到学生的  相似文献   

17.
为了避免在复习课上单纯的“炒冷饭”,帮助学生突破初中几何综合问题,提高复习课的学习效率,通过对“一图一题一课”的初中几何复习课例实践探究,得到“一图一题一课”的高效教学策略是:通过问题引领,帮助学生系统构建知识体系;通过类比迁移,发展学生“四能”;通过构建模型,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课尾教学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一节课临近结束时,学生已显得疲惫,精神不振作,思维也处于抑制状态,缺乏灵活性、敏感性,因而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此时。教师如能设计一个精彩的结尾,让课尾教学达到“课虽尽而意无穷”的境界,那么就会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尾教学活动中,愉快地动脑筋、想问题,让课尾教学在结尾中掀起高潮.  相似文献   

19.
一、引导学生阅读的兴趣是关键 “如何使阅读课上得生动有趣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备好课很重要。为了使第一节课就让学生感兴趣,我打破常规。没有在第一节课大谈阅读的重要性和阅读方法什么的,而是讲了“伟人是如何阅读的?”“阅读是如何开启伟人心智的?”这些会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用伟人阅读的经历吸引学生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20.
初中的“问题生成评价课”应该有初中的特点,如何保证一节“问题生成评价课”的成功,我们结合初中二年级语文《春酒》一课来谈谈。首先,上好“问题生成评价课”的前提是要做好深度预习“有效教学”讲究“功在课前”,没有学生的课外或在“问题发现课”上进行深度预习,就达不到在“问题生成课”上生成有价值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