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现行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评估模式存在评估主体单一、内容及方式欠科学、缺乏后续性调查反馈环节、操作缺乏监督、价值导向错位等问题,导致了信用危机、质量危机、学风危机和发展危机。要构建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评估实效性体系,教育管理部门应制定科学的评估决策,高职高专院校应正确理解和把握评估决策,社会应加强对评估的有效监督与引导,同时还应坚持市场主导和社会主义办学、就业工作本身和就业质量、规范性和导向性、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估、效果评估与过程评估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周密部署,推动落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就业状况将成评估最点 2009年11月24日,教育部网站发表了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其中提到要进一步把就业状况与办学评估、经费投入、领导班子考核等适度挂钩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在对新建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的教学评估中,要进一步加大就业状况指标的权重。  相似文献   

3.
就业评估与高校档案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高校档案为就业评估提供了依据,通过就业评估,促进了高校档案管理,加快了高校就业工作的改革速度,提高了就业质量,推进了档案信息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就业评估与高校档案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高校档案为就业评估提供了依据,通过就业评估,促进了高校档案管理,加快了高校就业工作的改革速度,提高了就业质量,推进了档案信息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高职高专教育的就业工作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结合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工作,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就业工作模式,包括深化教育和教学改革、实施"2+1"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就业工作评估体系、打造现代化的就业服务平台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开展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对推动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健康发展,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促进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胡彬 《孩子天地》2016,(4):293-294
近年来,我国的高校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评估是教育体系非常重要的内容,它直接影响到了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能力,也是学校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我们应当以客观科学的评价原则为指引,在合理运用方法的基础上构建起符合实际情况的评价体系。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就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体系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8.
3月22日,教育厅高校就业工作评估小组来我院评估检查就业工作。姜侦报副院长详细介绍了学院就业工作情况。调查小组在认真查看学院的评估资料,实地考察了学院的办学条件、设施等情况后,对我院就业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评委们认为,学院就业工作成绩突出,制度完善,措施到位。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特色鲜明。评委们特别指出,学院提出的“培养一个学生,造福一个家庭”的口号使他们非常感动,这深刻体现了学院领导对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是“三个代表”的真正体现。评估组还对学院工作提出了建议,要求学院在就业形势好的情况下,立足长远,鼓励学生自主创业,以适应就业市场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在过去的几年里,高校人数的持续增加,引发了大学生就业、质量和公平三大热点问题。社会对高校教学质量的呼声不断高涨,外延发展转向内涵发展成为高校发展的重要战略。各高校也在努力通过自己的改革,对人才培养质量及服务经济社会做出贡献。教育部1994年起步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至2003年成立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建立了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评估制度。虽然现有的评估仅限于官方评价模式,但其仍然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工作开始向科学化与制度化迈进。它对高校在社会与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以及高校建设与发展发生了巨大影响,使高校在评估中实现了跨越。  相似文献   

10.
为切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做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有关会议及文件精神,确保普通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7月28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了"全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对做好全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安排.  相似文献   

11.
影响上海大学生择业意愿的环境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择业意愿问题是近两年来教育界、业界和学界共同关注的话题。本研究通过实证方法研究了影响上海大学生择业意愿的因素之一:环境因素。研究指出,影响大学生择业意愿的环境因素主要可归纳为三个方面:经济发展差异,行业差异,社会舆论压力与择业价值观的变迁。文章揭示了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上海大学生的择业意愿。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的产物。相对其他成熟学科来说,国内外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较少,尤其是教学方面的研究几乎还是空白。基于相关教学实践的心得、体会,可探讨本门课程的课程结构设计、教学方法、作业与考试、师资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职业素质测评系统在大学生职业规划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洁 《高教论坛》2008,(3):159-161
人才测评是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础性关键技术。人才测评技术主要有心理测量、面试、评价中心技术等。职业测评系统可以从性格特点、价值取向、心理素质和职业兴趣等几个方面对大学生进行综合测评,测评报告可以为高校学生提供职业规划指导和服务。  相似文献   

14.
职业生涯教育应关注人的生涯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生涯教育是后工业化社会职业指导发展的必然趋势。职业生涯理论经历了人一职匹配和生涯发展两个不同的历史阶段。生涯发展思想认为个体职业发展是一个与人的身心发展相一致的过程。在这一思想背景下,职业生涯教育应该在生涯意识教育、生涯成长支持与辅导等方面进一步拓展工作。  相似文献   

15.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生涯规划是人生的一个必要课题,是知识经济时代和就业形势的必然要求。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促进学生确定职业目标;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生价值;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17.
从职业内涵与职业性向的理解出发,简述了国外职业性向理论的研究状况,着重分析了帕森斯"人职匹配"理论、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霍兰德职业人格与环境类型适合理论、施恩"职业锚"发展理论、社会认知职业理论和职业系统理论框架等具有影响力的职业性向理论学派,旨在促进对这些理论成果的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A student's expectation for a positive outcome for their future career development is referred to as career optimism. Career Services, a common university department, utilizes the social cognitive career theory (SCCT) to understand how students form career interests and make educational and vocational choices. Then Career Services can assist students in finding a career that matches their interests. We hypothesize that students' perception of the assistance provided by the Career Services department when the SCCT is applied, impacts the student's career optimism. In addition, we hypothesize, and results support, that different factors, such as a student's chosen major, impact student perception of Career Services and career optimism.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的规模和学生数量的迅速增加,如何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是当前一项重要的工作和任务,高职院校明确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提升高职大学生就业职业化素质和能力,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对培养高质量职业技术人才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我国高校一门新型的职业指导类课程,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建设,对提升大学生个人竞争力,促进高校长期健康发展,推动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以及维护社会繁荣稳定等方面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南昌教育学院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为例,探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的实施途径,以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