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第四册秉承了原《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教科书(试用本)·语文》的语文学习必须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教育理念,继续贯彻了这次教材修订的指导思想,在前三册的基础上,进一步联系生活,以培养学生的说明能力为重点,课文按照其反映的生活内容兼顾表达方式进行编排。  相似文献   

2.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广大语文教师的期待中,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以下简称人教版《语文》)终于如约而至。作为有幸首先使用该教材的教师,我认为人教版《语文》既注重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更方便了老师的教学,给语文课堂引进了一股“活水”。这标志着语文教学观念的转变,标志着语文教材的建设和语文教学的改革步入了一个新的里程,也意味着新世纪的深层次语文教育改革开始出现了一个新的面貌。一、内容过渡自然,衔接紧密,符合学生发展特点。人教版《语文》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编排线索,教科书编排…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中指出: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笔者认为,人教版教材综合性学习内容的编排正体现这一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编排上的一次突破,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的一个亮点。但是,在教学中能否切实吃透课程标准的精神和教材编排的意图,对于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成效至关重要。下面笔者以人教版实验教材上册为例谈谈自己的教学思考。  相似文献   

4.
<正>纵观当下最新版统编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科书,不难发现该版教材特别注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的"语文素养"这一理念,力求站在更高的角度审视当前的语文教育。语文素养体现到教材中,既包括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的培养,也有对学生必备品格与能力方面的要求。因此该本新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为线索编排了单元内容,试图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等。"语文要素"即"语文素  相似文献   

5.
一、理解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初中语文教科书,是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进行编排的,语文回归生活的特点体现得比较鲜明。所说的“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中的“生活”包括社会、自然以及自我,每一个学生都是社会的人,处在自然界中的人,又都是一个活生生的“自我”。  相似文献   

6.
<正>初中语文复习中,采用专题式复习方法,符合学习论的基本原理,切合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能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使零散的知识内容系统化,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外在线索组建主题单元,同时以各种常用的阅读技能与阅读能力的发展(如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  相似文献   

7.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基点,通过对人教版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五年级(上)册习作部分的比较,考察两者在习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的关系,学生习作范例的运用,习作插图的使用,体裁和题材这五方面的编排情况,得出了两者的优缺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修订建议:人教版应增大学生习作范例,使习作图文并茂;苏教版应加强习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的联系,丰富习作体裁;两个版都应融入时代主题,创新题材。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四年制初级中学语文教科书》(试用修订本)第一册的阅读课文,六个单元内容依次是家庭生活、学校生活、自然景物、想像世界、现代生活、古代生活,这种按照课文反映的生活内容由近及远的编排顺序,符合初一学生了解生活的规律。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在生活中备课,通过多种办法拉紧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是发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的优势,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一、酌情推荐课外自读课文在我执教的初一两个班学生中,独生子女占了绝大部分,所享受到的父爱、母爱,家庭的温馨和快乐是充分的。他们在家中是“…  相似文献   

9.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第四册秉承了原《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教科书 (试用本 )·语文》的语文学习必须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教育理念 ,继续贯彻了这次教材修订的指导思想。第四册教材在前三册的基础上 ,进一步联系生活 ,以培养学生的说明能力为重点 ,课文按照其反映的生活内容兼顾表达方式编排。一、教材内容介绍阅读课文分六个单元编排 ,每单元五篇课文。其中前三个单元主要是说明文 ,第四单元是人物传记 ,第五、六单元是古诗文。每个单元在学习重点上也各有侧重 ,它们分别是 :第一单元 ,培养学生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了解说明文…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是以第三次全教会《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为依据编写的,供二年级实验班第二学期使用。为帮助教师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特作如下说明。一、教材编排  相似文献   

11.
针对广大课改实验区教师在使用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本刊记者郭利萍约请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编辑室副编审、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小学)副主编蔡玉琴老师,就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关问题向使用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标教材的教师作一指导性的说明与解答。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写字·铅笔字(一年级上册)》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与语文教科书配套,供一年级实验班第一学期使用。为帮助教师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现作如下说明。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汉语拼音部分编排了儿歌,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复习巩固学过的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记生字,并进行初步的语言训练。这种编排体现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一个基本理念: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两套初中语文教材是指《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前者(以下简称《大纲教材》)是根据教育部2000年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以下简称《教  相似文献   

15.
略读课,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课型.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和人教版初中<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均使用"略读"的概念,侧重指略读的阅读方法;而<教师教学用书>使用"自读"的说法,侧重指学生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6.
(续本刊2002年第11期) 2000年秋季,实验人教版语文教科书的国家级、省级实验区内,有两套初中语文教材在同时运作.一是初二、初三年学生继续使用2000年版的九义初中语文试用修订本教材(简称修订本教材);二是新入学的初一年学生,开始使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教科书(简称实验教材).  相似文献   

17.
正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句话告诉我们,语文课程的性质是综合性、实践性,因此,《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的发展。为切实落实课标提出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初中语文实验教科书,汲取传统语文教学精华,借鉴国外母语教材先进经验,更新教育理念,突破了语文教科书旧有的编排模式。“人教版”的鲜明特色,是以生活主题组织单元,优化整合教科书各个系统,简化头绪,突出学习重点。“苏教版”的整体编排上以主题合成单元为主,名著推荐与阅读单元和专题单元穿插其间。主题合成单元在内容的编排上突出体现了语文教育的实践性,名著推荐与阅读和专题单元,是富有创造性的新设计。“语文版”在教科书结构和内容编排设计上的新思路,是按照言语技能的不同层次,重新构建语文能力训练系统。  相似文献   

19.
识字作为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的基础,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语文在识字编排方面注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能有效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文章主要从编排的规律性、方法的多样性、能力的发展性、内容的文化性四个方面,阐述教科书在识字方面的编排特点。  相似文献   

20.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反映。《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起始阶段“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在理念向教学行为的转化中,教材是重要的中介和有力的凭借。我们发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在这方面作了具有创造性的探索。围绕着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习作编排的特点,我们做了一次二人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