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茅盾的《白杨礼赞》是一篇寓意深刻的抒情散文,文章借白杨树为题,赞美华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广大军民,歌颂中华民族的革命战斗精神.全文激情洋溢,清新雄健,富于感染力.一九四○年五月,作者离开新疆回重庆,途中经过延安,曾在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同年十月离开延安到重庆.这期间,他根据从  相似文献   

2.
《白杨礼赞》是茅盾一九四一年春写的著名抒情散文,它的创作,和作者一九四○年的延安之行是分不开的。一九三八年十月广州、武汉相继沦陷后,蒋介石加紧反共反人民的罪恶活动,妄图与日寇勾结,出卖祖国和民族的利益;抗战初期国共合作一度出现的蓬勃景象随之消失。在此情况下,茅盾被迫于同年底从香港辗转到了新疆,继续为抗日救亡活动奔忙。新疆毗邻陕甘宁边  相似文献   

3.
中学语文课本关于《风景谈》的题解说『这篇文章是作者1940年底在重庆写的。作者曾应约到当时的新疆学院讲学,1940年5月到12月访问过延安,亲眼看到了解放区军民的战斗生活,感受到他们的崇高精神,写下了这篇文章。』此说大体不错,其中关于作者访问延安的时间说得不够准确。据茅盾本人的回忆录之二十六《延安行》(《新文学史料》1985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茅盾的《风景谈》,是一首革命的赞歌。这篇散文写于一九四○年作家延安之行以后。那一年的五月,作家离开新疆回重庆途中,从西安转道前往延安,应邀在鲁艺讲课,在延安住了几个月的时间。他在延安,亲眼看到了新的天地、新的世界,从坚持抗战的中国共产党身上看到了中国的光明前途。对比国统区的腐朽、黑暗,作家坚信未来是属于党领导下的解放区军民的。  相似文献   

5.
《风景谈》写于一九四○年十二月,当时作者从新疆途经革命圣地延安返回重庆不久,写了不少记事写景散文,均收于《见闻杂记》.作者曾说,在写这些作品时,“国  相似文献   

6.
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全面展开后,国民党政府消极反共.特别是一九三八——一九四一年之间,国民党政府更是酝酿投降,同汪精卫在南京组织的傀儡政权遥相勾搭.到了一九四一年一月,“皖南事变”撕破了国民党政府抗日救国的假面具,暴露了反共反人民的真面目.茅盾在一九三九年三月至一九四○年五月曾赴新疆工作.他一方面听到国民党政府大小官员丧失民族气节,做汉奸的越来越多,另一方面看到共产党团结全国人民在广大的北方原  相似文献   

7.
茅盾于1920年底到1922年间担任《小说月报》的主编。本文对这一时期《小说月报》的特点与历史作用进行了分析,由此对作为主编茅盾于新文学上的贡献及缺憾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8.
《风景谈》这篇散文是茅盾先生一九四○年延安之行后所写的一篇观感。这篇散文的思想境界很高,语言艺术水平亦很高。一、运用形象化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人物、事物和景物作者在描绘人物、事物和景物时,多用具体、形象化的语言,使得被描绘的对象鲜明可见,如在  相似文献   

9.
这是茅盾第二个散文集,收茅盾一九三三年至一九三四年间散文、杂文四十四篇.关于它的初版时间,魏绍昌等编写的《茅盾著译图》(最初发表于上海文艺出版社版《中国现代文艺资料丛刊》第6辑,后收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5月版《茅盾研究资料》)这样记载:“《话匣子》,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4年2月初版”.但这就有了问题.因为收入该书的文章,如《上海大年夜》,作者曾自己标明作于一九三四年二月二十八日,其时《话匣子》已经出版(按一九三四年二月初版说),为什么这篇后写的文章也被收入了呢?至于在一九三四年二月以后发表的收入《话匣子》的文章则更多,如:《从五四说起》、《我们有什么遗产》、《思想于经验》、《新,老?》,刊于一  相似文献   

10.
徐季子同志《茅盾的〈鲁迅论〉》一文曾说到:“茅盾写《鲁迅论》的时候,这两位中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还不曾见过面……。”这话与事实是有出入的。茅盾的《鲁迅论》作于一九二七年十月三十日,而前此一年,亦即一九二六年的八月三十日,鲁迅与茅盾就已经晤面了。这在《鲁迅日记》里有明确记载。茅盾在他的回忆录《创作生涯的开始》里也写道:和鲁迅“第一次见面是一年前(指1926年——笔者)他去厦门大学路过上海的时候,郑振铎在消闲别墅“请鲁迅吃饭,我是陪客之一”。查《鲁迅日记》可知,同席者还有郑振铎、胡愈之、朱自清、刘大白、叶圣陶、陈望道、夏丐尊、孙福熙等人。  相似文献   

11.
《子夜》是茅盾的代表作。在该书出版前,曾由茅盾的夫人孔德沚抄录一份,将抄稿付排,而将茅盾的手稿保存起来。《子夜》本以《夕阳》之名在一九三一年一月十日出版的《小说月报》第二十二卷第一号上发表,但因该期《小说月报》出版延期,以致在“一·二八”淞沪战争中,连同出版《小说月报》的商务印书馆编译所被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军的炮火所毁。这样,孔德沚不得不又抄了一份付排,而茅盾所写的手稿仍旧保留了下来。一九三七年十一月,上海沦于敌手。茅盾在举家离沪前夕,把《子夜》的手稿交给他的二叔父沈永钦(字仲襄)老先生保存。沈永钦老先生当时…  相似文献   

12.
乌镇是茅盾的家乡,茅盾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乌镇度过的.一九○四年到一九○九年,茅盾八岁到十三岁先后在乌镇的两所小学——立志小学和植材小学求学.茅盾在《我走过的道路》中写道:“又过了半年,乌镇办起了第一所初级小学——立志小学,我就成为这个小学的第一班学生”.“一九○九年夏季,我从植树学校毕业了,时年十三周岁.”后来茅盾升上中学,离开家乡,只是寒暑假才返回家乡.当他二十岁“叩文学的门”之后,更只是间或返回过几次,一九四○年他母亲逝世后,因种种原因,再没有回来过.但是茅盾对他的家乡,始终深深地怀念着,一九七七年为家乡写的一首《西江月》词中,有“唐代银杏宛在,昭明书室依稀”两句,表达他怀念家乡和对家乡的教育事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茅盾的长篇小说创作始于大革命失败之后,至一九四八年底离开香港前、创作并连载于香港《文汇报》的《锻炼》,前后二十余年,共给我们留下了七部长篇小说。为:《蚀》、《虹》、《子夜》、《第一阶段的故事》、(《你往哪里跑》)、《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锻炼》。在现代文学史上,茅盾以见解深邃,生活丰厚,知识渊博,创作态度严谨称著。他极擅  相似文献   

14.
1931年,新疆"四一二"政变后,盛世才被推举为新疆省临时边防督办,1942年9月被迫离新,执掌新疆军政大权超过11年。在此期间,他曾多次制造惨案,更杀害杜重远、陈潭秋、毛泽民等重要的民主人士和共产党员,并最终投靠国民党。另一方面,盛世才也曾"亲苏、亲共",抵制国民党势力渗透新疆,积极支持抗日。因此,学界对盛世才的评价一直存在诸多争议。  相似文献   

15.
质朴的赞歌     
1939年间,茅盾先生有一次新疆之行。一路所闻所见很多,到1941年他到香港时,把这一些写出来就在夏衍编的《华商报》副刊《灯塔》上陆续发表,其中就有《白杨礼赞》。茅盾是“五四”时期的老作家,不必多介绍。他一生创作很多;写各种体裁的作品,以小说为主,还有评论和散文、杂文。1935年赵家壁先生编辑出版一套《中国新文学大系》,规模很大,并且约请当时的名家选编名卷,并写长篇《导论》。参加选编工作的有蔡元培、鲁迅、胡适、茅盾、郁达夫和朱自清等十余人。《现代散文导论(下)》是由郁达夫写的,其中论到茅盾的散文…  相似文献   

16.
茅盾的《白杨礼赞》,是一篇著名的抒情散文。抒情散文往往通过典型景物的描绘,把作者对某一客观事物的深刻体验和感受,形象化地抒写出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即景抒情”或“即物抒情”,《白杨礼赞》正是这样。文章写于一九四○年前后,那时正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华北抗日根据地人民,面对着日寇的疯狂“扫荡”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猖狂进  相似文献   

17.
《剑北篇》是老舍在抗战期间用大鼓体创作的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作家生前出版过的唯一的一部长诗。从这里我们看到了老舍创作的真实动人的一个侧面。长诗部分章节曾先后发表于一九四○年的《新华日报》、《大公报》、《抗战文艺》、《中苏文化》等报刊。一九四二年五月由文艺奖助金管理委员会出版了单行本。由于当时发行量比较少,仅印行过一次,早已绝版,现已很难找见。  相似文献   

18.
章宇 《阅读与鉴赏》2005,20(7):63-64
茅盾先生20年代末流亡日本期间,曾写过一批散文。其中发表于1929年2月10日《小说月报》第20卷的是一篇不足700字的随笔《卖豆腐的哨子》。  相似文献   

19.
王学彦,一九四○年生,一九六三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北京三十五中学高级教师,教导主任。参加编写过多种教学参考资料,发表在《初中语文教材新探》、《初中语文讲稿选编》、“第五册《阅读》《写作》教案”等书中。  相似文献   

20.
茅盾简介:茅盾(1896~1981)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原人。现实主义作家和革命文学家,我国进步文化的先驱者,1921年起担任《小说月报》的主编,致力于文学批评和译注工作。1927年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幻灭》开始使用笔名“茅盾”。主要作品有中长篇小说《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等。1958年,发表文学评论著作《夜读偶记——关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及其他》。建国后,—曾担任文化部长,并当选为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毕生从事革命文学事业,为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