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礼仪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但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社会价值多元化的当代,传统的优秀礼仪文化却在逐渐衰退,这引起了世人特别是教育界的普遍关注。近年来,我校围绕礼仪教育这个主题,全面推开"礼仪教育113"育人工程,把构建学校礼仪教育特色文化确定为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开创了学校德育的崭新局面,促进了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反学校文化”是指与学校主流文化相悖的一种文化现象,现阶段其在文化行为上主要表现为青少年对长期以来形成的“正统”的学校教育文化及其精神的反叛、挑战与抵制。青少年“反学校文化”既具有消极影响,但同时也是学校教育自身变革与发展、学校文化改进的潜在推动力量。在文化发展呈现多元化与全球化的总体趋势下.以社会“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少年学生的价值评价与选择,提高他们的文化批判意识及文化判断能力,既是引导青少年文化合理建构的基本策略,也是现阶段我国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等学校的社会化水平不断提高,使原来相对独立的学校校园也已经同社会完全接轨.以往单一的校园文化也逐渐被社会这个大染缸染成五彩缤纷,如何在现代社会文化多元化的趋势中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是各高等学校面临的重大挑战.本文旨在探讨在社会文化视域中的校园文化建设,如何把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引领社会文化的排头兵.  相似文献   

4.
随着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也趋于多元化发展,而学生教育中的核心素养也逐渐得到大家的重视,核心素养应该是每个中学生必须具备的根本素质,它关乎学生学习中的需求,也关乎学生在迈入社会时在社会生活中的自主观念和竞争能力,所以在当前情况下,学校和教师应当正视当前教育的不足,跟随社会的脚步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有创新性的人才。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主要领地,有责任和义务提高自己办学水平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从如何利用多样化办学培养中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5.
随着课程理论研究的日趋深入,课程文化建设也日益成为学术界关注和研究的主要热点之一。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学校文化建设应以课程文化为中心。因此,坚持课程的研发与实施是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就如何坚持课程的研发与实施提出了几点策略和意见,以期能更好地促进学校特色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学校的特色文化建设逐渐变成发展的主流。以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对学生特质发展的作用与影响展开论证,并对什么是校园体育文化进行阐述,对如何建设学校体育文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由于市场需要的多元化,家庭对孩子受教育的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为了适应广大人民群众对各种教育的需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学校必须走多样化、创特色的道路。那么,如何创建学校特色呢?  相似文献   

8.
为什么有的学校在成为一个时期的名校后,逐渐复归平庸?为什么一些学校在经历快速发展期后,难以持续发展?学校在发展中又该如何突破创新人才培养问题?
  一、教育家文化凝聚学校发展之魂
  在倡导教育家办学的理念中,遵循教育规律、满足社会需求和实现学生发展是这一理念的核心内涵,也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根本保证和基本原则。因此,推动学校发展的创新文化就是建立在教育家办学理念基础上的学校特色文化,这是学校文化的高级形态。  相似文献   

9.
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处于社会大的文化生态之中,也必然要紧紧围绕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文化。因此,作为党的理论和政策宣传的主阵地,思政课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的确应该紧紧围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代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此实现学生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接受和认同,引领高校主流文化的繁荣发展。但是,这并不是高校思政课唯一的教育功能。面对文化全球化、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我国社会文化生态正经历着  相似文献   

10.
无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还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满足人民群众教育多元化的需求,都强烈地呼唤着学校开展特色创建。也就是在办学方面有自己的理念,有自己的思路,有独特的举措,为全校师生所认同,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而一直以来,对学生影响最大、最长远的不是某一门学科,某一种知识,而是学校的文化,一种经过多年校园生活逐渐形成的学习态度、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更有利于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唯有建设特色、成就特色,才能更充分地展示学校自身的存在价值,并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1.
对办学特色几个基本问题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办学特色是近几年来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研究中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追求和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已成为当今世界的办学趋势。我国大批特色学校的实践证明:学校进行特色建设有利于深化教育改革,克服教育上的某些弊端;有利于提高民族素质,满足社会发展对多种人才的需求;有利于学校扬长补短,启动活力,走出困境,实现良性循环;有利于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个性健康发展;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建设。本文试对办学特色研究中几个基本理论问题谈点个人的看法。-、办学特色的概念我们可以对办学特色概念作如下规定:办学特色是学校…  相似文献   

12.
学校化建设已日渐成为基础教育领域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并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的关注。“只有优秀的学校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这一观点,已得到广泛的认同和接受。依托学校化,塑造学校的品牌形象,打造学校化力,提升学校的竞争力,并逐渐形成核心竞争力,走特色办学之路,也将是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13.
薛萍 《教学与管理》2004,(11):20-21
一位业绩辉煌的民营企业家总结了自己的创业历程,深有感触地说:“一流的企业做文化,二流的企业做规模,三流的企业做品牌,四流的企业做产品。”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真谛。我们观察和思考学校的发展现状,深感这位企业家也无意间点出了学校发展中的问题和发展的方向。国内、国外的名牌学校无一不是以学校文化价值观念、价值取向著称于世的。在社会经济形式多元化、价值观念多样化、社会需求复杂化的背景下,建设有特色的、稳定的学校文化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以中小学为主要对象就学校的文化建设谈一点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一位业绩辉煌的民营企业家总结了自己的创业历程,深有感触地说:“一流的企业做文化,二流的企业做规模,三流的企业做品牌,四流的企业做产品。”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真谛。我们观察和思考学校的发展现状,深感这位企业家也无意间点出了学校发展中的问题和发展的方向。国内、国外的名牌学校无一不是以学校文化价值观念、价值取向著称于世的。在社会经济形式多元化、价值观念多样化、社会需求复杂化的背景下,建设有特色的、稳定的学校文化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以中小学为主要对象就学校的文化建设谈一点自己的认识。一、学校教育目标的偏向大多数…  相似文献   

15.
我国针对校园体育文化发展方式的研究还正处于方兴未艾的局面,受到了社会各个方面的关注.我国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发展主线,注重高校大学生、中小学学生在德、智、体三方面全面发展.这也是我国阳光体育运动大背景下的基石.通过丰富校园体育文化,不断满足多元化的师生素质、师生文化生活需求等,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繁荣了社会文化,这才是我国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真谛.  相似文献   

16.
<正>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在学校落地,必须形成明晰的、可操作的"校本化"表达。近年来,南阳市宛城区教体局把校本课程建设作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有效抓手,以满足学生多元需求、关注学科素养与跨学科整合、减轻学生负担为原则,指导学校围绕办学特色、学校文化和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设计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其选择性、层次性、实践性、体验性特点,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及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打牢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特色学校建设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一些校长、专家和领导干部在不同的场合,常常议论学校的特色发展问题,众说纷纭,不尽相同,甚至颇有争议. 有人认为,适应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独特的教育需求,是现代教育的根本价值取向,也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大任务.目前生源数量总体逐渐减少,学校教育资源开始变得比较"宽裕",生源竞争将会日趋激烈,学校既要满足家长提出的"上好学"的共性要求,还要办出学校特色,满足不同家长的个性化要求,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同,学校才能较好地生存和发展,这也是教育适应多元化现代社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教育现代化时代的到来,社会对学校的办学质量及特色要求越来越高,校园文化建设也日益受到人们关注,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阜阳三中的校园文化建设为例,思考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路径,提出校园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缺一不可,同时要重视校园人际关系文化的举措。  相似文献   

19.
芭蕾作为一种高雅的艺术自它诞生距今已有四百多年,而芭蕾审美的确立一直作为对舞者的要求沿用至今。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今天,面向世界文化全球化、多元化的趋势,我国应以继承中国民族文化底蕴为核心,发展属于中国特色的民族化芭蕾。  相似文献   

20.
沈茂德 《江苏教育》2015,(11):15-18
在学校改革与发展中,有一种力量弥散在校园中,这就是学校文化,学校文化中最关键的就是一所学校的核心价值追求,这也是学校教育哲学。学校教育哲学回答了"教育究竟是什么""教育应该如何做",学校教育哲学的建设应该有古典的心态,有坚韧的坚持。基于学校的教育哲学,学校教育要关注核心课程与核心素养,要追求学校优质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