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质子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项重要制度。唐朝继承两汉、魏晋以来的做法,对周边少数民族实行质子制度。安史之乱后,唐中央由于难以完全控制地方节帅的任免和更替,在藩镇也推行了质子制度。藩镇质子制度产生于唐中央实力较弱的背景下,对维护唐朝的统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一制度始于代宗永泰初,在宪宗元和之后逐渐消失,是唐中期朝藩互动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新近刊布的几方唐代回鹘墓志资料内容宏富,具有较高史料价值。如《仆固氏墓志》证实唐对回鹘仆固部之羁縻关系,从中可以看出,仆固部世代效忠唐朝,履行朝贡之责,出兵助唐评定叛乱,系唐朝控制漠北的一支重要力量。《回鹘葛啜王子墓志》《回鹘米副使墓志》和《史孝章墓志》等反映了唐文化在回鹘中的传播与影响,表明中原文化儒家在唐代已被回鹘社会各阶层所接受并传播,从思想上和生活上主导着人们认知的流向。  相似文献   

3.
河南洛阳市出土唐《卢昂墓志》为范阳卢氏世系和志主的仕宦经历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资料:记载了安史之乱时志主襄助将军鲁炅保家卫国的壮举,以及为官期间泽被一方的政绩。《卢昂墓志》为研究唐代历史提供了无可替代的共时资料。  相似文献   

4.
墓志是指埋于墓中、刻有死者生平事迹的一种石刻。墓志具有证史、纠史、补史作用。《裴义暹墓志》补充了北周裴玑家族的世系,揭示了唐高祖李渊初举义旗、夺取绛州时一段不为史载的真相,具有重要的补史价值。  相似文献   

5.
唐《陈晖墓志》释文中有大量文字讹误,实为未通典故、误释异体字、未识字形等原因造成。结合历史文献及墓志拓片,纠正其讹误之处,指出释读错误原因,避免以讹传讹,以便使这通宝贵材料得到科学利用。  相似文献   

6.
隋唐时期,河东柳氏是关中地区的著族大姓。近日又得见其家族中柳崇敬墓志一方,柳崇敬于两《唐书》无载,其高祖柳庆、曾祖柳机,史书均有传。《柳崇敬墓志》为河东柳氏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在补充世系、印证史实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唐《鹿裕墓志》记述了志主自曾祖鹿悆以下各代人物的官爵信息,与传世文献和隋《鹿善墓志》相互印证,且多有补充。墓志较多记载鹿裕祖父鹿[僧]晓在北周的官爵,及本人从北周入仕经隋至唐初五十余年间的仕履经历,不仅补充了《元和姓纂》的缺漏,也反映了中古时期济阴鹿氏家族爵位由“定陶侯”向“河内公”转变,再回归到“定陶公”的历程。墓志所见鹿裕家族与李唐皇室联姻及其卒葬地信息,反映了北朝后期至隋唐之际济阴鹿氏成员实际籍贯变动与其家族记忆中郡望的书写差异。传世文献记载济阴鹿氏家族谱系在唐初鹿裕之后突然中断,令人费解。《鹿裕墓志》的发现则提供了一种解释的可能,即墓志通篇都没有提到鹿裕子嗣的任何信息,或许反映了济阴鹿氏家族后嗣稀少甚至断绝的情况,这可能是该家族在入唐后走向衰落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8.
9.
刘复为中唐之季声名斐然的诗人,其人正史无传,文献的阙如令其湮没无闻,然时近出土的《刘复墓志》则可弥补坟籍的不足。此志于复之家世阀阅、仕途宦历、生平学术载录翔实,亦可由此略窥中唐时期的士林交游。  相似文献   

10.
贾公彦广泛征引唐制疏释《周礼》之经注,范围涉及赋役、科举、刑狱、市政,吏制、宫室、天文等诸方面。赋役方面,周、汉两代每季度上报一次"四时薄",唐时变为每年一次。周时每三年一次大比,主要是对户口及财物进行统计;汉时每年一次,主要统计户口之数;唐代造籍,又改回周制的每三年一次。不仅统计户口、财物,地宅也在造籍范围之内。刑狱方面,对于过失杀、伤人之畜产,周时由调人协调解决;唐时则有成文法可依据。对于盗贼的惩罚,周时是没收盗贼家财;汉法与唐律规定更细致,有主之赃物要还归失主,官家之物或无主者没入官府。市政方面,唐代对物价的评估更严格,次数由汉代的每月一次变为每月三次。  相似文献   

11.
墓志作为一种特殊文体,往往大量使用成语典故,以与典雅凝重,婉转深沉的文风相一致。由于时间相隔较久,或出典隐晦,或石花干扰,造成对一些字形不易识别或识别错误,影响了对文献的正确阅读和准确理解。对近些年唐代墓志释文整理中出现的典故释读错误予以校勘,并举“牙琴”“、过隟”“、摽梅”、“循陔”典故等为例,分析墓志中典故释读出现错误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 90年代 ,洛阳邙山出土了唐代官吏狄兼谟墓志 ,详述其生平行事 ,可以证补正史。墓志的出土地及所记葬地 ,说明其曾叔祖梁国公狄仁杰的墓域在今孟津县翟泉村北 ,纠正了在洛阳白马寺之误。而今白马寺山门外的“梁国公墓”是武周时期的“梁国公”、白马寺住持薛怀义之墓。  相似文献   

13.
洛阳新出土唐代张锡墓志志文记述了张锡的为官生涯,颇多证史补史之处。志中所记有关唐代孝廉举的资料,对研究唐代科举选人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唐代范阳卢氏墓志,为张锡子张欢之妻,志文内容可补证张锡生平。这两方墓志涉及到清河东武张氏和范阳卢氏这两家唐代名门望族,对研究这两个家族的历史增添了新的史料。  相似文献   

14.
唐代墓志当中有大量寡居妇女的例证,她们往往年轻守寡,寡居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她们大多数承担着侍奉公婆、抚养儿女、主持家务的重任,也有的选择回本家生活。为了与清心寡欲、不御铅华的社会舆论要求相一致,为了填补生活和心灵的空白,许多女性选择了佛教作为精神依赖。一些女性甚至非常痴迷,死后也不愿与丈夫合葬。佛教戒律对于她们来说似乎比儒家的伦理道德更易接受。  相似文献   

15.
碑志萌芽于先秦,定型于汉魏六朝.碑志定型后形成相对固定的形式:在不太长的篇幅内历叙墓主的籍贯、世履、德行以及身后境况等,形成"千部一腔,千人一面"的局面.以韩愈、柳宗元等优秀作家为代表创作的唐代碑志,在对汉魏六朝碑志发展与超越的过程中体现出如下特点:"行文言道,人人殊面";"澹宕多奇,不类旧常";"记事书法,必无所苟";"情之至者,流为至文";"文从字顺,词必己出".  相似文献   

16.
近年洛阳出土之皇甫澈、皇甫映、皇甫燠、皇甫炜等七方墓志,提供了皇甫家族的丰富史料,使我们对中晚唐诗人皇甫澈、皇甫曙世系与生平、白居易家族与皇甫曙家族的婚姻状况有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18.
作为一个僻处西南山野以诗书自娱而自学成才的学者兼诗文家,郑珍一生以手中笔和箧中书寄栖精神.买书、借书、抄书,构成其人生必修课.爱书、求书、担书、读书、烘书、烤书、藏书、惜书、品书,构成其人生道道景观.又,郑珍因爱书、惜书而埋书.郑珍埋书,无异于黛玉葬花、怀素弃笔、复愚封文.郑珍无悔的求书之志和热爱书籍的亲情与痴情,可留给生活在精神迷雾中的现代人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以来,女性史研究兴起并逐渐拓展为一新的研究领域。唐宋时期陕北地区属边疆区域,党项族、吐谷浑与汉民族杂居融合,共同发展。出土的17方女性墓志,多出身官宦,又与当地上层结成婚姻。其人物形象共同特征是孝贤兼备,完全符合儒家经典女性形象。这与唐宋时期墓志的书写风尚、墓志书写者与志主的关系以及志主家庭的汉文化观念等因素密切相关,反映了该时期陕北地区各民族融合发展的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20.
洛阳新近出土晚唐孟珏墓志详细记载了孟珏的家族世系、婚宦政绩诸情况,可补传世文献之阙,为唐代相关研究提供新资料。结合其家族墓志又反映出晚唐墓志撰书的至亲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