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本文拟将空间作为一个研究视角,介入对新疆巴扎(集市)的文化阐释之中,意图分析新疆巴扎从产生到发展的历史流变,本身也是一个文化意义变迁的过程.文章认为巴扎作为一个空间概念,由最初的为地点处所所表征的物理空间演变成为族群的历史涵构所表征的文化空间,进而衍变为地点与书写互动的空间符号.这一过程在指向一个社会与历史实践下的地景变迁外,更使得巴扎的文化涵义完成了从新疆过去的实质环境延伸到新疆当下的地景象征意义的跃迁,并逐步参与到新疆的文化符号的生产之中.  相似文献   

2.
《声屏世界》2015,(2):28-29
产品是品牌发展的最根本基石,只有不断的创新产品才会有传承的百年品牌。王老吉的文化源于王老吉与凉茶文化的历史渊源,显露于王老吉对文化底蕴的传承发扬,王老吉凉茶本身就是一个鲜明的文化元素。王老吉百年的品牌故事和品牌历史也正是产品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历史。从药品到饮料;从单一包装形式到多种包装形式;从经典红罐绿盒到特殊纪念包装,王老吉坚持"老老实实王老吉,清热解毒祛暑湿"的  相似文献   

3.
<正>任何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都蕴含着宝贵的精神资源,有待于人们去发现、认识、保护、利用与开发。广东揭阳日报社“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系列报道的开设,旨在展现揭阳的历史变迁,多角度展示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本地文化元素,唤醒人们的文化记忆和保护意识,从而增强揭阳人的文化自觉和自信。那么,地方媒体如何担负起媒体的责任,从一个新的视角展现古揭阳的风貌,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活力呢?“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系列报道,主要从“真度”“温度”和“新度”三“度”着眼,来挖掘地方历史文化题材的新闻价值。  相似文献   

4.
媒体作为人类交流和信息传递的工具。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一直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从中国古文献记载的河图洛书到考古出土的甲骨卜辞.从古埃及的纸草书卷到古希腊的羊皮书,从笔墨纸砚的发明到计算机语言的产生,人类在创造光辉灿烂文明历史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创造人类交流与信息传递的媒体工具。同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媒体都以自己特有的方式传播着文化、传承着历史、推动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叶志良 《新闻界》2008,(3):138-139
中国电视纪录片从诞生的1958年开始到2008年,走过了50年的历程。这50年,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叙事与中国社会文化语境的变化密切相关。50年历史的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叙事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事件实录到叙述,从意识形态化到人文化,从标准化到个性化。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历史文化中,马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从静态层面对凉州天马的意义进行了符号学解读,然后再从动态层面揭示马作为文化符号在中国文化中的历史进程。马从物化的象征符号逐步进入中国文化,带上文化色彩,形成文化符号,经历了从作为自然物、到马的神化、再到马的人格化、最后成为艺术化的特殊审美对象的漫长衍生与变迁过程。我们要不断挖掘和拯救博大精深的马文化,从而弘扬和发展马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7.
明清西方传教士对儒经的译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宗教比附,宗教融合与比较、文化汲取,这一历史轨迹体现了西方对儒家文化从"侵入"到"汲取"的历史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8.
从古代藏书楼到近代图书馆的兴起,再到现在的数字图书馆,共发生过三次大的变迁,每次变迁都与人类社会进步和人类对文化的需求有关,同时每次变迁对历史文化的收藏、整理、保存、传播和利用都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振纲同志的《文化忧思录——中国文化的历史走向》一书,以清新的笔触,独特的视角,详细论说了中国文化从古代辉煌到近代危机的历史过程及其原因,强调了近现代文化反省的必然性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功绩,揭示了在这一历史转型期中国人所面临的文化矛盾,并以马克思主义观  相似文献   

10.
美学的存在与发展是以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为基础的,而从传统艺术理论到中国当代美学,其转换过程中必然打上中国改革开放20年的历史烙印。这一历史烙印使中国文化精神的发展正面临着传统与现代、个体与整体的基本矛盾,这“两大基本矛盾”也正是当代美学研究的  相似文献   

11.
李姗姗 《编辑学报》2012,24(4):329-331
文字的竖式与横式排版样式,源于东西方文化的文字产生之异,表意与表音之别,形成了2种不同文化的阅读制式,终因西学东渐之风,因科技传播之需要,因异域文化之交流,而产生碰撞与变化,汉字科技书刊从竖排到横排成为西学东渐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12.
人类从野蛮到文明,靠文化进步。从生物的人到社会的人,靠文化教化。人们千差万别的个性、气质、情操、风格,靠文化培养。人们的欢乐与痛苦、高兴与悲伤、幸福与不幸以及崇高与卑俗、伟大与渺小诸如此类的情感,靠文化赋予。人们或赴汤蹈火,纵九死而犹不悔;或卿相尊位,千金重利而丝毫不为之所动;各种各样的人生观、价值观,靠文化确立。文化,文化,人们全部生活的意义及存在价值,都离不开文化。我们正在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历史留给了我们国家和民族一  相似文献   

13.
媒介环境学派认为,在人类历史各个阶段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不同媒介有着各自的偏向。语词自书面文化起成为一种技术,随着媒介技术的变迁,族群的历史记忆与认同也被反复形塑。泰雅族作为台湾地区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在不到百年的时间内经历了从原生口语文化到次生口语文化的转变。随着媒介技术的更新,其部落文化规范的传播方式不仅考验着族人们的族群认同,更被裹挟着卷入台湾历史记忆重构的争议之中。  相似文献   

14.
本书尝试着从中国历代大文人的角度来勾画历史与文化的脉动,以这些与中国历史和文化相关联的单个生命的演进,还原历史与文化发展的真况。本文摘自该书,有删节。  相似文献   

15.
对文化的传播与继承始终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是人类进步的推动力量。纵观历史,它经历了从自发到自觉的演变,从个别人的行为发展到今天以出版业为主的庞大的文化事业。这其间,有一群人付出了艰辛而有益的劳动,他们就是“编辑”。  相似文献   

16.
2017年以来,从春节联欢晚会、《新闻联播》的新气象,到《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类节目的开播与发展,都向我们展示着文化元素在新闻传播中的效果与力量.好的新闻传播一定是具有温度,带有情感,充满人文关怀与文化意义的.在新媒体环境中更是要充分利用文化元素,讲好中国故事,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融入到新闻传播中,在新闻稿件制作过程中注重人文关怀,充分注意对新颖的传播形式的利用.  相似文献   

17.
山寨文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寨文化是一种发自民间的、通过模仿正统文化而挑战主流文化的一种新型文化形式,山寨文化的历史久远,从过去的山寨政权、山寨历史、山寨文学到当今的"恶搞"绵延不绝.其基本特征是挑战性、"仿""造"性和平民化.第二媒介时代"拟仿文化"、名利驱动、符号化消费需求是山寨文化盛行的原因.山寨文化利弊互现,某种山寨文化的前途是或主流化、或被剿灭,但山寨文化现象将与人类发展史共存.  相似文献   

18.
文化出版是一个国家、一个历史时代最重要的中介载体,历史与当下的一切都反映在出版物当中.每个国家、每个时代由于政治、经济、技术的发展水平等各种原因形成自己的出版特质,具体表现为出版的文化制度、职业伦理和道德素质等诸多外在特征,从一个历史时代刚性的出版法规到出版物的装帧、封面设计等产品形态,再到出版群体的精神追求,都是时代出版特质的外在表现.  相似文献   

19.
徽州历史档案,多产生于安徽徽州地区(主要包括今天的歙县、休宁、黟县、绩溪、屯溪、祁门和婺源县及黄山市屯溪区、徽州区),时间从1121年到1949年间,重点从南宋到清末间(1190年至1911年),内容涉及政务、土地、赋税、工商、宗法、文化和邮政,几乎涉及整个徽州文化领域,其独特的文化功能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文化凭证功能。徽州历史档案作为徽州社会历史发展的真实记录,客观地反映了徽州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是研究徽州历史,总结徽州发展的历史经验,促进徽州各方面发展的凭证。徽州历史档案的文化凭证功能,还表  相似文献   

20.
《孙子兵法》的英译历史,经历了军事型转译本——学术性文本——军事型文本——文化性文化的发展历程,经历了译者从军人到学者的身份转变、从外国到中国转变,体现了不同时期不同文化层面的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