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为君子?对"君子"一词的具体说明,始于孔子。"君子"是孔子的理想化的人格。君子以行仁、行义为己任。君子也尚勇,但勇的前提必须是仁义,是事业的正当性。先秦早期,"君子"一语主要是从政治角度立论的,"君子"的主要意思是"君"。而后"君子"一词赋予了道德的含义,自此,"君子"一词有了德性。  相似文献   

2.
不少资料中对《诗经·伐檀》中的"君子"一词褒贬不一,笔者试图从历来古人对"君子"一词如何看待,古书中的"君子"一词有无反用,尔、彼的不同指称作用,反语辞格古代是否盛行四个方面作出解读,认为《伐檀》中"君子"应是肯定的形象,更该作正面之解。  相似文献   

3.
"君子"是一个能够代表中华文化传统的关键词,"君子"含义的翻译应该是一个跨文化交际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此给予应有的重视,本论文里列举了《诗经》、《周易》、《论语》、《中庸》、《孟子》英译本里"君子"的译法,并就"君子"一词的历史演变过程和如何理解这一特殊文化词加以分析。通过多种译本对"君子"一词的翻译对比,论文指出了"君子"的真正含义以及和"绅士"的本质区别,并就它的一些英译所造成的文化障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旧时治《诗》者,泥于诗序,宥于毛传,伪妄之处实多,流毒至今,骤难廓清。至今仍有人断言“古称贵族为君子者,意即指王与国君之子而言”即其一例。不敢苟同,故为之浅议。《诗》三百零五篇中,有六十二篇作品出现“君子”一词,共一百八十三次。概言之,《诗》中“君子”一词系指贤德之人;细分之,当分别为:王与诸侯、贤德之臣,贤德之人,亦可是妻称其夫或女称其男。在这些指称中,绝大部分是他指,是尊称爱称,但亦有作诗之  相似文献   

5.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其为死君乎""可谓死君乎"的"死君"之义,大致有晋人杜预和清人王引之两家之说,今人祖述杜王而未得确诂。据《春秋》三传用词体例和《左传》文意推敲,可知"死君"即"死君命",意为"效忠君命"或"效死国君"。"其为死君乎"是"难道算是效忠国君吗?""可谓死君乎"是"可说是效忠国君了吧"。如此训释,文从字顺不致歧解。  相似文献   

6.
"君子"一词的内涵与外延经历了历时性的嬗变,"做君子不做小人"一直成为华夏民族的精神美学。君子在人群中唤起尊敬以及分享其生命形式的意愿,他的存在体现了公共价值。当代大学生"新君子教育"应打破君子原初的诠释语境,着力于现实情境的烛照,在知识视域、审美感悟、传播渠道、行动逻辑等各个层面将君子教育跃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7.
论语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译文】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的。"安陵君是安陵国的国君。安陵国是战国时代的一个小国,原属魏国的附庸。  相似文献   

8.
先秦诸子著作中的“君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君子”这个词是先秦诸子著作中经常出现的一个重要的词 ,它的本义是指君王的儿子 ,随着君王的儿子的封号不同 ,分别指王位的继承人、诸侯国国君、周王手下的卿大夫 ,又引申指诸侯手下的卿大夫、品德高尚的卿大夫、泛指统治者或官员、指贵族或贵族子弟、女子称丈夫或情人、特指品德高尚的卿大夫、儒家对思想品德和才能达到较高程度的知识分子的称呼等。  相似文献   

9.
宋随 《快乐阅读》2011,(5):58-59
英语新课标中的"情感态度目标"专指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与语言学习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情感体验,它包括动机、兴趣、自信、意志、合作精神、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等。英语新课标中的情感态度都是从正面描述的学生应该具备或应该形成的情感态度。当然,在实际的英语学习  相似文献   

10.
德育,一个古老久远的教育话题。我国古代名著《学记》里说:"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君子欲化及成俗,其必由学乎。"孟子说:"善政不如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  相似文献   

11.
人是万物之灵,人不仅具有可教育性,而且有对教育的需要性。教育是对人的成全。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就曾指出:"有人说,人是一个‘可教的动物’,这是一个不坏的定义,实际上,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不论是整个人类,还是人类中的个体,都有对教育的需要性。我国古代教育著作《学记》一开篇就强调人对教育的需要性:"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相似文献   

12.
孟子认为水之就下,势不可当。国家治理好坏关键在于国君,国君犹水,“一正君而国定矣”。因此在如何治理国家问题上,对国君的职分孟子提出了独特的设想,这就是他的君职论。在君职论中,他将国君的职分分为对内、对外两种,并作了详细的规定。这种理论的形成与社会分工和师承孔子极其相关,由于过分强调国君施行仁政,在急功近利的时代难有立竿见影之效,终究只落得悲剧性的命运。  相似文献   

13.
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视角研究《论语》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集中探讨其中使用频率极高的"君子"、"小人"等称呼语的英译。采用同项比较法,对比《论语》四种英译本中对于"君子"、"小人"的不同译法,从而得出典籍文化负载词的相关翻译方法与技巧。  相似文献   

14.
从帕默尔自己的论述来看他关于汉字表意问题的相关看法,可以得出结论:因为帕默尔是站在广义文字的立场上说话的,才把汉字视为"一种程式化了的、简化了的图画的系统";因为符号这一术语可以专指其形式,帕默尔才把词这个概念仅仅看成词的声音形式;帕默尔主要是从字形构造和字义的联系的角度来阐释汉字直接表示概念即汉字表意的,他也附带地论及了汉字的超时空性,从而强化了他的汉字表意说。  相似文献   

15.
君子     
大家在生活中常用的一个词“君子”,一般是指品格高尚、道德修养比较好的人。“君子”的“君”字的上面是一个“尹”,下面是一个“口”。在上古的文字中,“尹”字就像一只手握着一根象征着权力的  相似文献   

16.
说理的目的在于使人信服并付诸行动。要达到此目的,从方式上说,除了正面直接的说理外,还可以从反面、侧面间接地说理;或避正就侧,或避直就曲,或避实就虚,以形成说理的转弯艺术。这种转弯艺术往往可以收到正面说理难以奏效的独特效果。我国古人在说理中就常常运用这种转弯艺术。兹列证如下:例一,《触詟说赵太后》秦攻赵,赵求救于齐。齐提出长安君为质的条件,太后拒绝接受。这本来关系国家危亡大事,虽大臣们强谏也无济于事,倒反惹恼了太后,谓左右曰:“有复言令长安君入质者,老妇必唾其面。”在这位顽固、自私、任性的权威面前,左师触詟仍若直谏,必遭呵斥。于  相似文献   

17.
“君子”一词,在古代典籍中是出现频率较高的,且词义丰赡多变,带有浓重的文化色彩。但要明其源流,还得以“君”与“子”人手。“君”,会意字,从尹,是手持杖的形象;从口,表示发号施令。据此,“君”是古代各级据有土地的统治者的统  相似文献   

18.
一 <论语.为政>:"子曰:'君子不器'."[1](p30) <论语>中的"君子"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道德品质意义上的"君子",另一种是指身份和社会地位意义上的"君子",这句话中的"君子"显然是指前者,因为其中并非表述一个事实,而是蕴含着某种道德上的训诫.  相似文献   

19.
《风雨》一诗中的"君子"一词有其特定的含义,此诗非思君子、淫奔之词,而是男女幽会诗。这类诗歌的产生与上古郑地风情有关。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分析,认为体词性三字格詈词属于词而不属于语的范畴;第二部分对山西方言中存在的体词性三字格詈词作了简单的认知解读,认为这些詈词都包含普遍的"人是万物"的隐喻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