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基于有效专利的专利丛林测度及演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米尔  李海鹏  国伟 《科研管理》2018,39(5):156-164
在专利数量快速增长的背景下,由大量专利形成的专利群成为专利领域的新现象,由于类似生长茂盛的灌木丛,被形象地称为专利丛林。面对海量的专利数据,如何测度专利丛林和分析演进过程是亟待研究的问题。通过分析专利丛林的生成机制,基于有效专利构建专利丛林的测度指标,采用层次聚类分析方法,定量划分专利丛林的演进阶段。运用以上构建的分析方法,选择喷墨打印技术为研究样本,基于长周期的时间序列数据,对专利丛林进行分析测度并揭示其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2.
王雪原  孙美霞 《情报杂志》2023,(3):110-116+150
[研究目的]专利群落符合数字化下超级专利网络复杂创新要求,专利群落的科学划分及基于网络特征的技术布局策略研究,可为行业技术发展提供更具针对性、客观性与系统性的决策支持。[研究方法]该文提出双层嵌套聚类确定专利群落的方法。首先,基于IRM并行模型,构建专利种群网络;其次,立足于网络结构、关系以及表型三维度,设计专利种群网络特征测度指标体系,并利用DSM实现网络特征指标聚类,确定专利群落特征集及具体构成;最后,以碳纤维领域为实证对象,识别专利群落,并综合TF-IDF与LDA模型确定各群落技术领域主题,提出技术布局策略。[研究结论]双层嵌套聚类方法能够科学划分专利群落,融合突破、迭代成长与边缘搜索三大群落应分别通过纵横整合、代际储备、利基挖掘等方式实现有效技术布局。  相似文献   

3.
数字创新是典型的专利密集型创新,近年来,该领域的策略性专利行为日益凸现,对数字创新产生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有必要深入研究数字创新的策略性专利行为。针对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表明,同族专利导致了该领域专利数量激增;同时,专利诉讼也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在此基础上的研究表明,数字创新领域的同族专利与专利诉讼不是孤立的,二者存在显著的相互促进作用,即同族专利的增长引发专利诉讼的涌现,而专利诉讼的涌现刺激布局更多的同族专利。因此,有必要提高同族专利审查授权标准,以达到“一石二鸟”的效果,遏制策略性专利行为泛滥对数字创新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科学学研究》2021,39(8):1498-1503
技术创新绩效测度是企业制定创新策略的基础。解决专利数量能否测度技术创新绩效这一颇具争议性的问题,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策略的制定、创新绩效相关实证研究的开展都至关重要。本文基于绩效测度的原始定义,将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解构为"创新数量"与"经济价值"两个维度,并从上述两个维度论证了专利数量测度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可行性、合理性与局限性,最后从专利政策与科学研究两个层面提出了克服专利测度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局限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科学有效地测度技术生命周期、及时把握全球竞争态势、抓紧布局未来产业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也是面对新型国际关系、掌握技术发展主动权的战略举措。鉴于既有技术生命周期测度方面的研究数据来源单一、设计指标不够全面,根据“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推广—产业化—技术改进”这一技术发展主线,考虑除论文、专利信息外的科研项目信息、企业数量、融资情况等多源信息数据,构建包含基础研究、技术创新、科技布局、产业规模与技术改进5个维度的技术生命周期多指标测度体系,采用熵权法赋权并结合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技术生命周期综合指数计算模型,以成熟的磷酸铁锂技术作为参考技术,绘制其生命周期演化曲线,并与常用于技术成长阶段判定的S曲线对比,考察该测度体系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根据磷酸铁锂技术生命周期综合发展指数计算模型绘制出的磷酸铁锂技术生命周期演化曲线,可判定该技术在1997—1999年为潜伏期、1999—2007年为萌芽期、2007—2014年为成长期、2014—2022年为成熟期、2022年以后为衰退期;进一步对比分析表明,技术生命周期多指标测度体系不仅能够更加全方位动态展现技术综合发展水平、准确评估技术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6.
核心专利在产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专利可以划分为核心专利、基本专利、外围专利和重要专利等术语。本文总结归纳了核心专利的特征以及定义,进而,以福建省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为专利数据样本,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核心专利识别指标对核心专利的影响效应及解释能力,得到权利要求数量、发明人个数、IPC分类号个数、同族专利数量、引证次数、被引证次数和专利转让回归显著性成立,文献页数回归不显著,对于专利转让更多的是关联企业之间的活动,不能代表核心专利的价值指标,研究结果对于核心专利识别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米尔  孟珊珊  田影 《科研管理》2014,35(3):155-160
技术专利正从保护手段演变为竞争工具,导致外围专利的涌现和专利泡沫的泛起,给专利管理和科技评价带来新的困扰。面对海量的专利数据,如何有效测度外围专利是亟待研究的问题;通过分析外围专利的生成机制和基础数据,基于典型专利族的差异,研究提出定量测度外围专利的方法,构建外围专利测度指数;在此基础上,以苹果公司为研究样本,对外围专利进行定量测度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鉴于目前缺乏关于高速列车核心技术识别及其动态演化的研究,基于德温特创新索引数据库中全球高速列车产业专利数据,以A-U创新过程模型为基础分阶段构建专利引文网络,计算复杂网络节点中心度以识别核心专利并分析其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全球高速列车技术发展分为流动性阶段、过渡性阶段与确定性阶段,目前处于过渡性阶段的形成期;核心技术领域呈现由基础技术领域到多元技术领域、再到关键技术领域的演变路线;核心技术研究主体早期以“两用”关键技术企业为主,后期延伸至综合性集团以及研究院所;依托研发合作取得核心专利数量增加但占比仍低。研究发现对于促进我国取得更多高速列车关键技术成果的主要启示是:准确识别并重点关注核心技术领域,加大关键技术研发和产学研合作力度。  相似文献   

9.
基于三螺旋模型与专利的技术竞争力评价方法,量化测度我国各地区机器人产业的协同创新水平和技术竞争力,并利用偏相关分析法讨论二者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现阶段,中国各地区机器人产业的技术活跃指数与三螺旋协同创新测度指标中的校企合作指标呈较强的正相关性,而技术质量指数与协同创新水平各项测度指标的相关性较弱,一方面说明目前协同创新对于技术竞争力的影响力大多来源于校企合作,另一方面也说明协同创新对于技术质量的影响较为欠缺;进一步分析发现,校企合作的三螺旋测度指标与专利数量指标呈正相关性,而与技术范围指标呈负相关性,说明校企合作越多的地区具有的专利数量越多,且研究的技术范围相对更集中。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专利质量的关联因素和测度指标文献分析,构建面向产业安全的专利质量测度体系;选取高铁四大关键技术体系的全球793个PCT专利族为样本,结合层析分析法和专利指标计量实现专利质量量化测度,并以中国高铁为例检验专利质量测度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研究发现:高铁各技术领域的全球专利质量具有明显的国别差异,法国、日本等国家往往通过较少量的高质量专利对他国形成有效遏制;中国高铁存在数量多而质量低的产业风险。最后基于实证分析结果,建立专利质量的"均值-方差"产业风险识别模型,提出将专利质量融入关键产业专利战略及其专利预警体系中,以及开展"小而精"的关键技术高质量专利"点穴式"布局,以应对中国高铁"走出去"中的专利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11.
冯灵  袁晓东 《科研管理》2021,42(4):123-130
专利丛林是企业在创新活动中必须关注的技术陷阱之一。专利越分散、专利权的交叉和重叠现象越严重,专利丛林越多。对专利丛林进行识别和分析可以有助于相关企业预测及规避本技术领域潜在的专利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技术创新中的障碍。本文拟以高铁制动技术为例,以小见大,对高铁技术领域的专利丛林问题展开研究。利用专利引证三元组计算法对高铁制动技术领域的专利丛林进行测量和识别。随后,基于有效专利时间序列的系统聚类分析,分析高铁制动技术领域对专利丛林演变进程。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高铁技术领域存在专利丛林问题,在经历了专利丛林的萌芽期、成长期及成熟期后,现阶段正处于专利丛林的衰退期。  相似文献   

12.
现有借助专利及其引文探讨基础研究影响技术创新的文献多通过科学关联度、引用时滞等指标进行简单地描述性分析,缺乏对专利价值的探讨,难以系统解释基础研究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本文选取动力电池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德温特专利数据库,运用Tobit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基础研究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整体上动力电池基础研究对技术创新促进作用显著,分技术领域分析发现燃料电池和锂电池基础研究对技术创新促进作用显著,镍氢电池不显著;(2)整体上动力电池基础研究对技术创新促进作用随时间变化不显著,分技术领域分析发现锂电池基础研究对技术创新促进作用随时间变化显著,且促进程度呈逐年降低趋势,但燃料电池和镍氢电池不显著。本文丰富了现有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关系理论,并对动力电池产学研合作及政府制定动力电池产业创新发展政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冯萍 《科研管理》2021,42(8):184-191
本文使用2008—2017年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专利许可数据,采用倾向值得分匹配倍差法考察了企业专利技术对外许可行为与自身创新能力发展的关系。研究发现:总体而言,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专利技术对外许可行为存在显著的自选择效应,创新能力越强的企业选择对外许可其专利使用权的可能性越大;控制自选择效应后,企业专利对外许可行为对自身创新能力的发展有长期促进作用。对不同技术类型企业研究发现,高、低技术产业企业的专利许可行为对其自身创新能力提升分别有长、短期促进作用,中技术产业企业的许可行为对企业创新能力发展则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利用专利计量方法对1976年——2007年在美国专利商标局申请的515件纤维混凝土专利进行统计分析,并从技术生命周期、重点领域分布等两个方面深入研究纤维混凝土的技术发展趋势,为该领域内相关企业制定战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应用搜索路径连接统计法和搜索路径节点对统计法计算引证路径的连接度,提出了一种基于专利引证网络的技术进化路线提取算法。从美国专利数据库中采集了5073项1975年至1999年授权的数据挖掘领域的相关专利,分析了专利的地区分布情况和年度分布情况。从专利数据集NBER中查询得到专利引证关系,利用网络分析软件Pajek构建专利引证网络,提取了数据挖掘领域的技术进化路线。由实验结果可知,技术进化路线包含创新、扩散和突破,是一个渐进式创新和根本性突破相结合的过程。根据专利内容将主要进化轨迹分为三段,从继承性和延续性的角度分析了各阶段技术的发展情况。最后对下一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理论上分析互联网发展对技术创新的可能影响机制,利用2007—2014年我国23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互联网发展指数。并进一步应用工具变量法实证研究了互联网发展对技术创新产生的影响及其内在传导机制。本文采用1984年各城市每百人固定电话数量与电信投资量的交互项作为研究的工具变量。实证表明:(1)无论从专利数据还是城市创新指数来看,互联网发展都显著促进了技术创新;(2)互联网发展加速了专利的折旧速度,有利于提高创新知识的更新速度;(3)互联网发展加快信息的传播,提升了专利的国内外引用,显著增加了创新知识的溢出。本文为我国“互联网+”行动计划、创新型国家建设奠定了理论与事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阮梅花  孙继林 《现代情报》2010,30(10):52-57,60
本文构建了集成创新的过程模式,并以这个模式为基础,提出专利情报在各个阶段的应用措施,具体包括:分析技术发展趋势确保企业选择了正确的创新方向,达到战略集成;建立相关专利数据库、分析专利引文,促进企业知识集成;分析专利技术领域,并查阅、参考相关的专利说明书中的产品规格和技术标准,提高企业技术集成;通过专利分析识别竞争对手、了解竞争对手的技术构成及其实力,辅助企业制定创新产品的商业化策略;通过专利分析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发现重要客户或供应商,加强组织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组织集成。专利情报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重要的技术信息,而且还能提供法律和经济方面的信息,是企业集成创新的利器。  相似文献   

18.
技术演进研究可用于梳理技术领域的发展脉络和内部技术活动的发展历史及现状,对政府和企业的科技战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专利引文分析在技术演进研究中存在难以准确判断专利的技术主题相似度、分析的范围和潜在信息的丰富性有限等缺陷,而文本挖掘方法可以对专利的文本内容进行深度分析,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专利引文分析的缺陷,因此探索将专利引文分析与文本挖掘方法相结合,在专利引用关系矩阵和专利文本相似度矩阵的基础上创建C-T(Citation-Text)专利网络,并对C-T专利网络进行聚类分析和可视化展示来研究技术的演进过程,旨在进行技术演进研究方法的创新,丰富技术演进研究的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9.
基于1999—2014年美国专利数据,以采集的764个中国生物技术专利为研究对象,从微观专利技术视角,探讨知识产生跨地域影响的决定因素。实证结果发现专利的科技关联度与知识溢出本地化呈现U型关系,而专利的合作开发对知识本地化溢出具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20.
借助ISS信息检索和分析平台,对德温特数据库的医疗健康与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利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梳理1963-2020年间相关领域专利的演进,对专利申请国分布及其所聚焦的研究热点、技术点进行探查分析。较为清晰地判定出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专利数加速攀升,热点领域以专门用于处置或处理医疗或健康数据的信息和通信技术类居多,研发主体以国际医疗器械、信息科技公司为核心研发梯队,推测医疗产业市场经济驱动是专利增长的重要因素;相比较国际专利现状,我国相关企业在申请数量上正赶超美、日、欧公司,研发活力最强,而科研机构从业人员与专利激励政策的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