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牡丹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分别是两位剧作家汤显祖和威廉·莎士比亚的爱情剧作,是中西方文学史上经典的作品。两部作品均讲述了反封建,追求自由的爱情故事,但在主题、人物塑造和结局的安排上都有其不同之处,本文通过对两部作品的比较分析,进一步认识和理解这两部传世巨作。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闻周刊》2006,(41):83-83
在大陆曾推出过《红色的天空》《千禧夜,我们蜕相声》和《他没有两个老婆》等3部戏剧作品均受好评的台湾“表演工作坊”,11月将开始《暗恋桃花源》内地版的演出。这部话剧由国家话剧院与台湾“表演工作坊”共同制作。  相似文献   

3.
乌博林 《今传媒》2020,(2):66-67
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和三岛由纪夫的《金阁寺》两部作品均属于二战后青少年苦闷与彷徨的写照,刻画了他们在不健全灵魂下对美的所思所想。主人公及其美学的深刻内涵对东西方的美学比较研究的建构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力图通过精神分析法对两部文学作品加以对照分析,运用平行研究方法来探究二者的异同,并由此把握东西方美学在二战后期特质上的相通与不同。  相似文献   

4.
蒲霞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1):142-79
介绍2004年中华书局出版的、马蓉等学者点校的《永乐大典方志辑佚》一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一部《泰和志》,将其归属于安徽省方志,共辑出两条佚文。经过对两条佚文的分析和研究,这部《泰和志》实际包括两部《泰和志》,一部是今安徽省太和县的县志,一部是今江西省泰和县的县志。《永乐大典》本《泰和志》补充说明安徽省历史上太和县志的编修情况,体现其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 剖析《数据安全法》与《档案法》在规制对象、立法目的以及立法原则等方面的各自偏重和相互交叉,探讨推动两部法律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和可循路径,为档案与数据后续立法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通过文献调研和比较分析,提出《数据安全法》与《档案法》两部法律协调推进过程中面临的问题,通过域外经验借鉴,对两部法律配套下位法的制定提出建议。[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两部法律从各自的管理实践出发,在档案与数据保护相关规定、档案与数据分级分类标准、档案与数据跨境流动等方面的法律规制协调性不足,导致部分数据陷入"灰色地带",数据安全无从保证。文章提出:应明确档案部门在数据治理中的参与;从数据长期保存的连贯性出发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数据与档案分级标准;档案部门与数据部门协同建立重要数据跨境流动的法律法规和管理机制;完善两部法律中有关个人隐私保护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电影《一念无明》作为近年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以精神病患者为题材,引发了社会各界思考。早在1986年香港电影《癫佬正传》中,就对精神病患者群体给予了充分关注,渴望通过影视作品使社会能够平等对待这一特殊群体。两部作品虽时隔三十年,但是在选材、创作初衷以及所反映的社会问题上都有着血脉相承的关系。本文试从两部作品镜头语言分析,来展现精神病患者及其照顾者的困境,呼吁人们对精神病患者“去污名化”,给精神病患者及其照顾者更多关爱和尊重。  相似文献   

7.
陈静 《采.写.编》2021,(1):169-170
《荷马史诗》集古希腊口述文学之大成,具有文学艺术上的重要价值.《伊玛堪》作为一种特殊的说唱文学艺术,是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两部作品的主题分析比较,找出其中的异同,探索从更深的层次来审视不同民族的文学和文化.  相似文献   

8.
影片《饮食男女》是李安导演的"父亲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也是他早年的代表作之一。该片通过一个家庭的两代人演绎了传统中式家庭的对亲情抉择和理解,即使距离它的首次放映已经过去了整整二十年,但是如今重新欣赏此片,依旧会让我们得到新的收获与感悟。本文结合《饮食男女》中的一些细节和自身的感悟,分析《饮食男女》中的抗争主题。  相似文献   

9.
继2005年《孔雀》的成功之后,顾长卫推出了新作《立春》。 两部作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依然是与老搭档李樯合作,同样讲述既定时代背景下,北方小城市中一些小人物的命运。  相似文献   

10.
洪淼 《大观周刊》2013,(11):10-10
《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一部文学理论著作,本书继承了许多儒学的内容。研究《文心雕龙》儒家思想,对研究该部作品有很大的作用。本文论述了儒家思想对刘勰的影响,阐明了《文心雕龙》j-儒家思想的来源。然后阐述了儒家思想在《文心雕龙》中的体现,儒家思想反映在作品中的许多篇目中,《文·心雕龙》继承了儒家的的许多观点0最后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做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著名作家王蒙的作品,我读的不多。王蒙18岁发表成名作《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19岁发表长篇小说《青春万岁》轰动文坛。文革结束后不断有佳作问世,他还曾官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任文化部长。惭愧的是,我只完完整整地读过他的两部作品,一部是发表于20世纪80年代末,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内外发行的短篇小说《坚硬的稀粥》,另一部就是前两年出版我刚刚读过的《我的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12.
上海及其地域文化是当代著名女作家王安忆创作的重要资源。其中,《长恨歌》是想象上海的较为突出的成果之一,也是王安忆有意识、有计划地对上海进行集中想象的作品。而《考工记》则借助陈书玉的命运遭际,以清晰的历史线索勾勒城市的世事变迁。本文从两部作品对上海的地域文化描绘入手,对比其中的叙述视角、城市建筑历史沿革、都市形象等方面的内容,探析两部作品中地域书写样态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雷天宇 《大观周刊》2013,(6):16-16,15
《碧奴》和《人间》分别改编自孟姜女和白娘子的故事,所以具有明确地故事框架。在重新的编著中以玄幻的想象作为根基进行了全新的创作。其中玄幻的运用具有明显的神话色彩、人文色彩、民间色彩,并且深深的植根于艺术本质。两部作品都是在追求一种对现实的逃离,从而走向更高的一种对精神的救赎,完全区别于世俗,有效注入了终极的信仰。  相似文献   

14.
马若寒 《湖北档案》2010,(10):39-40
1958年,中南军区专业创作员梁信去海南岛体验生活。在革命英烈纪念馆,面对一幅幅当年红色娘子军战斗生活的照片,梁信的创作灵感一下子被点燃了,他决定写一部关于红色娘子军的作品。梁信整整4天4夜闷在招待所里,一口气写出了一部电影文学剧本——《琼岛英雄花》。  相似文献   

15.
每一个孩子都是特别的,他们都是老师心中的天使,教育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和《地球上的星星》讲述的都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故事,尽管两部电影各有特点,却都以爱之名,打开了孩子们心中最美的春天。本文从故事情节、叙事手法、人物形象和背景音乐等几个具体的方面对这两部电影进行比较,系统分析这两部作品在艺术审美表现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16.
每一个孩子都是特别的,他们都是老师心中的天使,教育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和《地球上的星星》讲述的都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故事,尽管两部电影各有特点,却都以爱之名,打开了孩子们心中最美的春天。本文从故事情节、叙事手法、人物形象和背景音乐等几个具体的方面对这两部电影进行比较,系统分析这两部作品在艺术审美表现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后现代主义为切入点,探讨电视剧与电脑游戏"跨界混搭"新局面下的"后现代元素".《仙剑奇侠传3》《轩辕剑之天之痕》《古剑奇谭》三部经典游戏改编电视剧在叙事﹑剧情﹑视听三方面都展示出了典型的后现代风格,这一风格使游戏改编作品扩大了受众范围,优化了观影体验,同时也使此类作品有同质化﹑三俗化的危机.  相似文献   

18.
李佳琳 《新闻世界》2010,(5):200-200
《渴望》是中国第一部室内剧,剧中刘慧芳和王沪生这两个在道德上对立的人物形象,契合了商品经济大潮中的人们对真善美的渴望,对道德滑坡、功利思想的痛恨之情。本文通过对《渴望》中三首具有符号作用的乐曲进行分析,从另一个侧面反映这部电视剧的传播特点。  相似文献   

19.
陈志平 《图书馆杂志》2011,(4):89-91,94
《金楼子》版本可分为一卷本和六卷本两个系统。一卷本实源于宋《绀珠集》,而六卷本中的最早刻本"元至正三年本"源起于四库馆臣的误会,其实是不存在的。鲍廷博、吴骞对《金楼子》做了大量校勘整理工作,留下两部校勘稿本,藏于国家图书馆,应该引起学者重视。  相似文献   

20.
《玉台新咏》与《文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详细讨论了《玉台新咏》与《文选》两部总集在编辑目的、体例及著录作家作品、文学观的不同,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徐陵秉承萧纲意旨所作《玉台新咏》有意与萧统立异的事实。二书产生的时期,前后相连,与萧统、萧纲做太子的前后相承相符,显示出梁朝在两位太子主持文事的不同阶段所代表的不同文风和文学观。比较中还可以看出同时期人对历史材料的不同处理态度,从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许多文学史的原发事实。《文选》在历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它本身的价值有关,《玉台新咏》也同样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这一点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