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对于汉语史的研究,在研究历史资料的同时充分利用方言资料是现如今学界所普遍提倡的一种研究方式,而要更好地利用方言,词语考释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因为如今的多数方言中都保留着为数不少的古语词,这些古语词有的已经变了意义,有的已难确定字形,而对这些词语进行考释研究不仅能明确其意义的来源及发展过程,还能为研究汉语词汇的发展规律提供现实的依据。朝阳方言中就存在着很多有特色的古语词,这些古语词在人们的生活中使用频率非常高,并且有些词在地域上使用比较广泛,如"差已""细作""趁""""攮嗓"等[1],因此,对这些古语词进行考释,无论对方言还是对汉语史的研究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开封方言词语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的三个要素中,词汇的发展变化较快。古汉语中的很多词语,随着语言的发展而在普通话中失落了。开封七次建都,文化积淀较深厚,方言中保留了很多古代词语。举开封方言词语二十例分析,揭示开封方言与古汉语间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3.
《东京梦华录》以"不以文饰"为其语言特点,书中出现了大量的方言词语,这些方言词语具有口语性与俚俗性、同时代性、丰富性等特点。该书中的方言词语,基本上是当时当地人们的口语,有些是市间俚语,是经过提炼的俗语。这些俗语中相当一部分阐释的是当时京都人对某物、某人、某种风俗、某种风物、某项杂戏的称呼,这些方言词语的运用使此书词汇显示出鲜明的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4.
从玄武方言中选取十余条词语试作分析,揭示出玄武方言与古代汉语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内蒙西部方言以其独持的面貌,逐渐引起了语言学者的兴趣。它不仅在语音系统上别具特色,保留了不少较古的语音成分或其残余,反映了语音发展演变中的一些发人深思的规律,而且词汇系统也自成一格,保留  相似文献   

6.
文章探讨了部分荆楚方言词在古籍和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用法,并比较了二者的大同小异。  相似文献   

7.
荆楚方言词语杂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山西中部方言“改汝”意为“嫁女儿”,其本字应该是“解女”.“女”读为“汝”与“黏”“碾”读为[z]声母一样,是“中古汉语娘母字不规则变化的残迹”;“解”在唐代便产生了“送”的意义,科举考试中的“解”举子与结婚“送女”在仪式上存在很强的一致性,因而用“解女”一词表达“送女”之意.陕西方言表示“吝啬”的“啬皮”,河东方言叫做“贫僧”,其本字应该是“贫啬”.河东方言里“啬”可以白读为“僧”;陕西方言读为“啬皮”,是“贫啬”逆序变化后“贫”字进一步丢失韵尾演变而成.  相似文献   

9.
报纸中的湘方言词语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籍报纸中不断出现的湘方言词语一方面使报纸语言极具本地特色,但另一方面对非湘籍读者的理解及普通话的推广带来不利的影响。我们应采取“管而不死,放而不乱;因势利导,约定俗成”的方式,促使报纸语言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宁远话属湘南方言,宁远话与普通话比较,词汇成分大致相同,但也有不少词语差异颇大.城关镇是县政府所在,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语言交流的中心,我们特辑录宁远城关话中方言味浓的特殊词语三百来例,借以显现宁远话词汇的特色.本文所录词语,先按词性排列,接着是惯用语,而后还列举了部分词语杂混的现象,意在辨正.各条先是方言词语,再是国际音标注的方言读音,最后是普通话注释;较难懂的附有用例.  相似文献   

11.
谐音造词在汉语中大量存在,北京话这方面的词数量多,具有代表性,但其中很多词的谐音理据没有得到很好的解释。刘敬林、刘瑞明二先生近作《北京方言词谐音语理据研究》对此做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三项重要成果:为“词的理据中断”补充出“谐音造词法”新类型;论证了汉语谐音造词法中存在“三曲折”的特殊类型;为“语流音变”补充出“同音兼并”的新类型。  相似文献   

12.
敦煌文献,特别是敦煌变文和敦煌社会经济文献中保存了大量的唐五代西北方言口头词语。这些词语许多至今还在河西走廊汉语方言的口语中被使用。选取了"槁"、"便"、"羸塠"、"撩捋"、"毷臊"等几个敦煌文献中的口语词,将它们与现代河西走廊方言相互参证进行了考释。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方言角度,解释了《东京梦华录》一书中的几个词语,如“旋”、“淹”、“虫蟻”等,以明此书在方言词汇研究上的价值。同时,文章兼论《汉语大词典》、《汉语方言大词典》的若干阙失。  相似文献   

14.
云南方言其实就是历史上的中原汉语方言,其形成与汉民族的迁徒以及今天民族格局的形成有密切关系。文章拟从云南汉族居民民间文化的源流及云南方言中保存的内地元明方言词语两个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5.
方言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背景,就鲁迅文学作品中的吴方言词语进行了研究,论述了吴越文人对鲁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方言角度,解释了《东京梦华录》一书中的几个词语,如“旋”、“淹”、“虫蠛”等,以明此书在方言词汇研究上的价值。同时,文章兼论《汉语大词典》、《汉语方言大词典》的若干阙失。  相似文献   

17.
语言与社会之间存在着一种"共变"关系,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语言禁忌是民俗、民风的具体体现,与社会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们对于不愿意提及的词语用另一种语言来表达,这就是禁忌语.  相似文献   

18.
郜彦杰 《文教资料》2013,(15):22-24
《东京梦华录》一书内容驳杂,词汇丰富,书中多用方言俗语,使此书词汇表现出浓厚的地域色彩。书中所用的方言词语,大多以自释词语的形式出现,另有部分方言词语,没有明显的标志,只能从文献中使用情况或在今天口语中的保留去考察和理解。  相似文献   

19.
古楚语和古吴越语在先秦时代是和中原“通语”差异最大的两种方言。而闽语和吴越语的关系尤为密切。莆仙方言为闽语支流之一,其口语中至今尚保留着一批与文献记载相吻合的古吴楚方言词语,它们可作为闽语和古吴楚语有深刻渊源关系的佐证之一。  相似文献   

20.
随着对外文化交流的日渐频繁,近年来我国学者对民俗翻译研究日益重视。目前我国学者主要从翻译策略与技巧、文学名著中的民俗翻译、基于翻译理论的探讨、综合论述与评价几个方面进行民俗翻译的研究,仍存在过分注重微观分析、忽视宏观研究、所选语料的时代性不强、翻译评估研究不足等问题,需要在日后的研究中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