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师树磊 《现代语文》2009,(7):143-144
在喧嚣与骚动的年代,辛格是第一位从“小我”走向“大我”的作家,他的小说《卢布林的魔术师》通过主人公雅夏·梅修尔这个犹太魔术师的生活经历,深切的表现了“同化”这一主题,及其在道德观念的起伏间、内心善恶的交锋中,最终实现了灵魂的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2.
评论界普遍关注艾.辛格长篇小说中男性“忏悔者”形象,肯定了这个模式化的角色对凸现小说“背弃?回归”主题模式的同构性意义,并高度评价了辛格为捍卫犹太传统文化所作的贡献。然而,在辛格的长篇小说中,女性人物往往被扭曲和异化,极少得到正面关照。在《卢布林的魔术师》中,作者肆意将女性人物扁平化,将丑陋、愚蠢、冷酷、贪婪、放荡等品性浓缩到她们身上。这样,男性主人公与女性人物的各种关系,隐喻了他曾经被诱惑,然而最终能够顿悟自救,浮出世俗欲望的层面,完成信仰的回归。这种彰显男性主人公弃恶从善,浪子回头的叙事策略充分暴露了作者隐匿的男性立场。这种男性叙事话语并非是一个单纯的文学现象,它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基因,十分强调身份意识(契约意识)和伦理意识的犹太传统文化本身就呈现出典型的男性色彩。透过辛格的男性创作立场,我们捕捉到小说中渗透的犹太文化元素,也感触到辛格这位“最后的犹太作家”对犹太传统男性文化的独特承袭。  相似文献   

3.
李昂、方方两位女作家创作的杀夫题材的小说,以女性视角审视了女性的杀夫行为,揭示了中国传统的性别差异观念对女性身体的禁锢与精神的扼杀。小说中两位女性形象所处的时代和身份、性格各不相同,但表达了两位作者对同一现象的不同思考,窥视了两性之间的激烈对抗和女性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4.
林潇 《考试周刊》2009,(9):33-34
《白鹿原》塑造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通过对三位试图逃离悲剧命运却以悲剧告终的女性的描绘,彰显了封建宗法社会窒息人性的残酷面,控诉了封建传统礼教和宗法制度对女性的侮辱与损害,从而引发人们对女性生存状况的思考与关注。  相似文献   

5.
《源氏物语》以自身特殊的内蕴徜徉于世近千年,其中诸多女性形象光彩夺目。这些通过作者紫式部自身阅历的理性观照而诞生的女性难逃其悲剧命运,最终在封建时代东亚传统文化与男权视野下惨淡收场。  相似文献   

6.
《左传》刻画人物形象的成就历来被人称道 ,它不仅成功地塑造了两千多年前春秋列国众多的国君及公卿大臣形象 ,同时也为我们展现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 ,尤其是其中的女性悲剧形象。体现了作者特定的文化立场和思想倾向 ,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与审美意义 ,并因此使《左传》成为一部具有悲剧性特征的作品  相似文献   

7.
李姗姗 《考试周刊》2008,(17):61-62
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丰厚的容量,深刻的内涵,冷峻的文笔,宏观地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尤其是塑造了梁君壁、梁冰玉、韩新月等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士性形象,揭示了她们在华夏文化与穆斯林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独特的心理结构,以及在政治、宗教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体现女性作家和少数民族作家敏感和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红玫瑰与白玫瑰》是张爱玲诸多作品中一部广为流传的中篇小说。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普通人隐秘的心理与情结,展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中西方文化交汇时人们的情感、婚姻生活,揭示了传统与现代融合下男权社会中女性难以摆脱的悲剧人生。张爱玲对那个时代下的女性地位能否真正改变,一直是持一种迟疑和悲观的态度的,因此她笔下描写的生活在现实环境中的普通女性经历的都是朴素的人生,却也是迷茫、无奈与苍凉的人生。红玫瑰娇艳风流,白玫瑰清纯圣洁,但是在残酷的社会现实面前,女性却都遭遇了无尽的无奈和无助,既无法保持自己的圣洁,也无法永远热烈,在不安稳中求安稳,在不满足中求满足,在不能忍受中继续忍受。婚姻和家庭的幸福总是与她们擦肩而过,因而留在她们身后的永远只能是苍凉。  相似文献   

9.
《白鹿原》是一部以男权社会为主要背景创作出来的长篇小说。在这部小说中,并没有彻底脱离传统的男性创作视角和文化背景,文中大部分女性形象都以悲剧命运收场,很难表达出自身的个性。但正是这些女性形象的悲剧命运,促使整部小说呈现出一种沉郁而又厚重的写作风格,从侧面体现了作者对于人类生存的重新思考,以及对于苦难生活的同情之心。本文主要从田小娥、白灵以及吴仙草三个典型女性形象来分析陈忠实该作中的女性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0.
童心丹 《文教资料》2012,(29):17-18,21
德莱赛是20世纪美国文学中第一位杰出作家,他在小说《美国的悲剧》中塑造了很多消费时代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在物化的社会中很容易被影响,或追求富裕享乐的生活或进行挥霍性消费,爱情与婚姻被她们当做实现梦想的途径。本文通过分析消费时代的女性和她们的婚姻爱情观来阐释美国消费文化与生活方式对女性的影响,从而揭示出在异化的消费社会,女性很难得到纯洁的爱情与幸福的婚姻。  相似文献   

11.
莎士比亚的戏剧之所以经久不衰,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笔下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女性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情的朱丽叶、美丽的奥菲利亚、脆弱的乔特鲁德等这些悲剧中的女性形象鲜明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她们分别寄寓着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2.
英国作家多丽丝·莱辛在小说《金色笔记》中深刻探讨了爱情悲剧这一主题,以该小说中的两对情侣的情感历程为基础,试以原型理论和施虐一受虐的两性关系模式的视角对当时英国社会人们的情感世界进行精神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13.
文学自神话而来,莎士比亚深受古希腊文化的浸润,他的四大悲剧中的女性形象既来源于现实,又脱胎于古希腊神话,是古希腊神话的移位,在置换变形的过程中保留了原本的东西,又演绎了时代发展后的新构建,体现了莎士比亚独特的艺术想像.文章选取5位典型的女性代表来探讨古希腊神话原型在莎翁四大悲剧中的显隐.  相似文献   

14.
对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伦理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通常被看作是人文主义悲剧,文章认为更是伦理悲剧,从伦理角度来理解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更能抓住其悲剧的实质。在其四大悲剧中,莎士比亚无一例外地将主人公置于各种伦理困境中,进而探讨人生的伦理问题,并对人类和人生进行了思考。莎士比亚对人类和人生作出的悲观结论源于当时英国社会现实的黑暗和资本主义的拜金主义对人类心灵的腐蚀及对人伦关系的破坏。  相似文献   

15.
《奥瑟罗》里的苔丝狄蒙娜与《窦娥冤》中的窦娥是不同时代和国度的女性,有着不同的经历,但在男权社会的控制下,她们面临着同样悲惨的命运。这两住女性符合男权文化所规定的女性性别特征,是理想女性的范本。苔丝狄蒙娜由依附父权转向依附夫权,而身为寡妇的窦娥始终依附整个男权,二人都自觉地扮演着“他者”的角色。她们缺乏独立意识,没有自我意愿、自我决策权或自我行为,直到悲剧来临时,她们也只能做无力的反抗,挣扎于男性世界的边缘,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  相似文献   

16.
如果用女权主义批评理论进行观照,我们会发现,曹禺的悲剧作品中既有合于中国传统文化、道德规范的女性形象,又有迥异于中国传统文化、道德规范的女性形象,而后者则体现了作者鲜明的女权意识,也更能表达作者对固有文化的省察和破解,以及对建立新型文化的焦虑和渴望,对女性生命、情感世界的钟情眷顾和殷切关爱。同时,这些人物与前者相比,更具有艺术感染力和思想穿透力。  相似文献   

17.
《简·爱》通过主人公简.爱在逆境中的成长经历及其与罗彻斯特之间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个出身低微、受人歧视、生活道路曲折、却始终坚持维护独立人格、追求自由爱情和经济独立的坚强女性。  相似文献   

18.
《雨中的猫》是海明威作品中一篇充满女性意识和象征手法的佳作。笔者首先分析了《雨中的猫》中的三个重要角色—女人、猫和雨所代表的深层涵义及相互关系,其次,通过对小说中三个主要场景—寻猫、诉猫、送猫的分析来解读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附属地位。同时,还指出了传统社会性别角色对女性的束缚以及对女性命名权的忽视。  相似文献   

19.
在《亚当·比德》中,艾略特塑造了三位女性形象:赫蒂,布道者黛娜和波塞太太.在小说中赫蒂总是处于被动、消极的边缘地位,她的性格与品质不是通过自己的言语、行为呈现出来,而是通过剧中的男性话语来界定的,甚至她的一生也被男性主导者亚瑟所控制.在小说中,另外两个女性形象黛娜和波塞太太的描述,则表明她们对于父权制社会的奋斗与抗争,同时也体现了艾略特的女性主义思想,表达着她对女性的关注,渴望获得女性自身独立和话语权的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20.
《生命册》中刻画了众多的女性人物,她们不是一概而论的,也不是男人的依附和陪衬,作者给予她们每个人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生活方式,使得她们成为了这部作品的亮点之一。试从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入手,解读那些游走在城市与乡村、物质与欲望的之间的挣扎的灵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