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把"字句是汉语中最具特色的语法结构之一,是汉语研究句式中的传统课题。本文对《老残游记》正文中出现的"把"字句语料进行全面考察,将其分为处置义"把"字句和致使义"把"字句两大类。通过探讨"把"字句在《老残游记》中的结构语义表现,分析《老残游记》所反映的当时"把"字句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2.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公认的西方现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鼻祖,她艺术思想体系中最具争议和最重要的莫过于她的"双性同体"说。从伍尔夫创作的《自己的一间屋》《奥兰多》到《三枚旧金币》可以看出她"双性同体"观的嬗变,她的思想由保守转向激进,对两性的态度由温和转向激烈。  相似文献   

3.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创作了大量的富有争议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中所凸现出的创作观念也同样引人注目。从整体上讲,其文学观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灵肉统一"的生命观,如《儿子和情人》等;二是"身体信仰"的本能观,如《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等;三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观,如《羽蛇》等。这些文学观既成就了劳伦斯文学创造的独特性,又冲击了英国文坛固有的传统文艺观与道德观,从而繁荣了英国文学园地,使之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4.
谢灵运在他为数不多涉及到"梦"这一关键词的诗文中,有对中国传统"梦来自于神灵"观念的继承,有对"梦"的一系列契合现代梦心理学的思考,更有从佛教"果报观"出发对佛学义理的学习,进而对"人生如梦"的"空无观"的理解、继承和实际运用。谢灵运对"梦"的理解和思考是多元的,但其最多的感悟仍然是对佛家"梦"观的理解和接受。这种般若观照的"空无观"是在长期困顿和不顺的现实生活中慢慢形成并渐进变化的(从"空逝"到"空无"),反映了他在无力改变现实的无奈下向佛教的移情转向,并由此影响到隐居后的文学创作和文学观念。  相似文献   

5.
托玛斯哈代继承并革新了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悲剧中的命运观念,结合19世纪英国的社会现实,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命运观。本文试从哈代重要的悲剧小说《卡斯特桥市长》出发,逐层深入分析哈代体现在其作品中的命运观念,以期更好的理解哈代的创作和思想。  相似文献   

6.
王惠 《甘肃高师学报》2010,15(6):69-71,121
通过荆浩、郭熙及韩拙画论中对自然之"真"的探讨,研究中国山水画创作中"写真"观念的提出、深化及其在创作中的落实,阐述中国山水画创作中独特写真观的形成过程,剖析其深具中国文化特色的的精神实质和对后世中国山水画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里乘》是清末比较有代表性的笔记小说之一。作者许奉恩在创作动机、娱情审美、小说观念等方面皆有值得注意的特点。他因困顿辗转而揭露现实;力图达到劝惩效果,却始终无法摆脱作品的娱情审美特性,即传奇笔法的运用;对小说文体虽足够重视却仍显示出体例杂糅的现象,这些文学观一方面受到《聊斋志异》和《阅微草堂笔记》的深刻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整个时代的文学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8.
曾巩的宗法观在他擅长的散文创作中有多方面的体现,总的来看是尊古尚《礼》,主张以古之《礼》作为现代宗法制度的标准。具体表现为:大宗观念,亲亲观念,主和尚中和重家族血统的宗法观念。  相似文献   

9.
刘勰著作《文心雕龙》提出了涵盖创作与鉴赏为主要内容的"比兴"的文论理念,其中"兴"的缘情起物、吟咏性情的特性对严羽《沧浪诗话》的"兴趣"理论的形成产生深刻影响,体现了古代诗论演进的轨迹。"兴趣"说可看成是刘勰"比兴"观的发展与继承,没有刘勰"比兴"观,就没有严羽对"兴趣"理论的综合。  相似文献   

10.
"太虚幻境"位于"天庭圣境"最高一重即第九重"离恨天"之上,这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基于女儿立场观全新建构的一个天上仙境。这个建构本身透露了作者要把女子提高到一个"至高无上"高度的创作思想。太虚幻境是个典型的女儿国,这个部分非常重要地体现了《红楼梦》亲近、赞赏、崇拜、同情、体贴、心疼女子的"女儿立场观"。  相似文献   

11.
张炎的词学专论《词源》是其在对历代文学理论家的相关理论的继承发展的基础上,对宋词创作经验的理论总结。张炎在书中首次明确提出“清空”的词学观念,建构其理论内涵、强调其创作方式、推崇其典型的代表词人、词作。张炎的词学理论,尤其是“清空”观,对后世的文学评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太阳照着的时候,那水在微风里摇晃着,宛然是西方小姑娘的眼。"(《瑞士》)"那两边平水上的冰,被当众乱冰挤破了,往岸上跑,那冰能挤到岸上有五六尺远。"(《老残游记》)这两段话分别引自朱自清的《瑞士》和刘鹗的《老残游记》。上至清末的刘鹗,下至现代的朱自清,都把游记写得惟妙惟肖,意蕴深邃。其中,《老残游记》还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内外影响巨大,被联合国  相似文献   

13.
《文心雕龙》“物以情观”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华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学及其观念,最初是以情志为本的,与西方的以事件为本大异其趣。在刘勰的《文心雕龙》中,"情"的范畴被反复提出讨论。首先,刘勰突出提出"情"的问题具有现实针对性,在古典与新声中徘徊,反映出他的折中主义思想倾向。其次,刘勰全面揭示了情感在文学创作中的运动,"情以物兴"是情感从外物移出到作家的内心的过程,"物以情观"则是情感从作家内心移入到对象的过程。从"物感"论到"情观"论,恰好构成了诗人在创作中的情感全部运动。长期以来人们忽略了中华古文论中"情观"论,因此我们应对刘勰的"物以情观"的理论以更多的关注。再次,中华古代诗歌作为情的表现,需要把情客观化,因此在诗歌创作实践中就不自觉地创造出赋比兴三种抒发情感的方式,刘勰对"兴"特别重视,且认为兴才是诗的本质所在,汉代以来的辞赋家重视"比"而不重视"兴",是"习小而弃大"。总之,中国古代对于诗歌或整个文学的规定有三个序列,第一序列是"道",第二序列是"情志",第三序列是"辞采","情志"作为第二序列中心,上可推及到"道",下可联系到"辞采"。因此,"情志"在中国古代文学观念中很重要,属于本体性的规定。  相似文献   

14.
《老残游记》乃刘鹗为资助连梦青所作一说,关键在于连梦青是否介入沈虞希一案。现在有材料说明连梦青并未受沈案太多牵连,也不存在须人资助的问题,而且他没有写作《邻女语》的可能。刘鹃创作《老残游记》应有另外的动机,《邻女语》的作者似应是刘鹗本人,其问世也应属于刘鹃创作计划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老残游记》作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以讽刺地批判现实丑恶为特点,然而作者刘鹗在创作时回避了他心中的中国真正的危机——革命与被殖民,在文本内部以及现实层面两方面都呈现出言不由衷的沉默。在他清醒地面对现实的言论里,展现出他所想象的介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中国形象,强调地域性和国际间的平等关系。但对传统的眷念和对现实的无能为力使得清醒的认知最终屈服于乌托邦。  相似文献   

16.
阎连科是当下国内最具争议的作家之一。其创作以传统现实主义为标靶,反对外在化、政治化对真实性尤其是个体生命、灵魂之"内真实"的戕害。置于文学史视野整体观之,这种被阎连科命名为"神实主义"的文学观,事实并非是对现实主义的离经叛道,相反可以深化我们对现实主义文学真实的理解,让文学告别矫饰与庸俗,更加贴近现实人生。  相似文献   

17.
“民主”与“科学”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两大旗帜。“五四”小说所呈现的科学理性精神、思想方法以及创作观念与西方近代科学有着密切的关联,科学不仅改变了“五四”小说的外部形态,也使得传统的实用文学观披上“科学”的外衣,重新走上了现代小说创作的历史舞台。以往学者往往把实用的文学观摆在客观写实的对立面。事实上,客观写实所蕴含的科学精神本身就含有功用的目的。科学研究精神实际上就是要求作家注重对现实人生问题的“观察”、“分析”和“研究”,使得小说与当下社会存在的问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科学主义与儒家注重现世的功用文学观融合为一。  相似文献   

18.
西周早期,人们认为天造万物和人,万物和人都有天赋的性和命。作为万民之细的人君当节性、尽性,敬德修身,以拆天永命,以保定性、命,,这就是西周初期的古“性”‘命”观。西周人在这种编命论观念的基础上建立起以《周易》为代表的我国古代原始的占卦术,而在《周易》筮辞中,这种“性”、“命”现在《观》卦文辞中得到鲜明的反映。一、先秦早期的“性”、“命”现关于天赋人命的观念在西周初期就已经出现。陈梦家先生指出:“由天之观念的发生,而有‘天命’、‘天子’,它们之兴起约在西周初期稍晚时。”①事实上我们在西周初期的铭辞…  相似文献   

19.
章学诚的小说观源于班固《汉书》以来的史家传统小说观,但又有新的变化:一是对小说的史学价值作了新的阐释;二是提出小说"历三变"论,肯定了唐传奇、明清通俗小说的地位;三是对小说的文学价值有独到的阐发;四是对小说创作中的虚实关系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章学诚的小说观新旧杂陈,说明史家传统的目录学小说观念业已分裂,正在被文学本位的小说观所取代。  相似文献   

20.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悲剧中的典范之作,而四幕话剧作品《雷雨》则是中国悲剧剧作的代表之作,两部悲剧作品都展示了所谓的"命运观"。通过两部剧作"命运观"异同的比较,可见命运观主题的承接与延展,揭示中西方不同的文学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