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施蛰存的小说长于以心理分析的手法表现人物复杂而矛盾的心理,而他的历史小说以历史人物为主角和以历史情境为背景的双重性质,使其人物心理矛盾性显得尤为突出。本文通过分析施蛰存历史小说中人物心理矛盾性的三方面表现,即圣人形象与凡人心理之矛盾,道德理念与人性欲望之矛盾,情欲与死亡之矛盾,从而研究其中的寓意。  相似文献   

2.
《莎乐美》是19世纪英国唯美主义代表作家奥斯卡·王尔德取材于《圣经》创作的独幕戏剧.通过细读剧本,读者不难发现主人公莎乐美的悲剧性.本文以亚里士多德《诗学》之悲剧理论为依据,从情节一致、人物特征和“内部冲突”三方面解读《莎乐美》的悲剧所在.  相似文献   

3.
《莎乐美》是英国著名剧作家奥斯卡·王尔德所创作的唯一一部悲剧作品。戏剧中存在着大量的对人物间错综复杂矛盾关系的描述,弥漫着恐怖诡异的死亡气息。本文以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提出的人格结构理论为依托,一方面解析莎乐关、希律王和先知这三个主要人物之间最深层的矛盾关系,更重要的是通过结合人格结构理论的阐释,证实剧中结尾处莎乐美的死亡并不是一个偶然,而是深层矛盾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4.
《莎乐美》是英国著名剧作家奥斯卡·王尔德所创作的唯一一部悲剧作品。戏剧中存在着大量的对人物间错综复杂矛盾关系的描述,弥漫着恐怖诡异的死亡气息。本文以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提出的人格结构理论为依托,一方面解析莎乐关、希律王和先知这三个主要人物之间最深层的矛盾关系,更重要的是通过结合人格结构理论的阐释,证实剧中结尾处莎乐美的死亡并不是一个偶然,而是深层矛盾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5.
借助拉康关于语言与人的主体建构的理论对独幕诗剧<莎乐美>进行重新解读,可以发现,作者通过对莎乐美自我身体欲望的书写,以一种反常规、反理性的诗意表达方式,颠覆了"菲勒斯逻各斯中心主义"中的男性优势.更重要的是,通过与其他男性主体建立新的主体间关系,莎乐美超越了即时的两性冲突,摆脱了文学和历史对女性言说的限制,自由地探索自己的身体和无意识,并在这个完全敞开的建构过程中体验一种自我表达的极度愉悦,或曰"狂喜".  相似文献   

6.
莎乐美形象起源于《圣经》福音书中"施洗约翰之死"的故事,法国象征主义作家拉佛格解构了原有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用意识流的语言和戏谑的大话形式重塑了莎乐美形象,将过去那个顺从、无知和被动的莎乐美改造成一个叛逆、博学和主动的新女性,传达出自己先进的妇女观,但莎乐美之死的结局又暗示了拉佛格作为男性作家的无奈与妥协。  相似文献   

7.
作为文化上处于劣势的性别,女性积极追求爱与性的权利通常被剥夺,正如《牡丹亭》和《莎乐美》所揭示的,当有个别女性起来反抗时,会遭到各方面的抵制。东方女性杜丽娘郁郁寡欢,终其一生,而西方的莎乐美则能够大胆追求自身欲望。然而,她们的爱有殊途,情却同归,在死亡面前真正得到了考验。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莎乐美》的人物.意象和语言,说明该剧体现了作王尔德的唯美意识:通过互阅读的方法,揭示该剧对作的自我观和现实观的投射;通过王尔德的“面具说”和罗兰.巴特的理论,向所有《莎乐美》的读提出警告一不要试图从作品去重建王尔德本人。  相似文献   

9.
王尔德,一个将唯美主义进行到底的贵族作家,在有意或者无意中成功地顺应了消费时代的要求营销了其唯美主义剧作《莎乐美》,使之成为经典。《莎乐美》的成功与流行,象征着唯美主义已经成为人类精神的消费品。《莎乐美》的艺术形象内涵、艺术表现和其剧作家生活都暗合了消费时代对文化的一种体验式消费过程,满足了人们对精神文化的消费需求,这一过程促进了《莎乐美》经典的流行。  相似文献   

10.
高艳丽  李方木 《双语学习》2007,(7M):137-139
作为文化上处于劣势的性别,女性积极追求爱与性的权利通常被剥夺,正如《牡丹亭》和《莎乐美》所揭示的,当有个别女性起来反抗时,会遭到各方面的抵制。东方女性杜丽娘郁郁寡欢,终其一生,而西方的莎乐美则能够大胆追求自身欲望。然而,她们的爱有殊途,情却同归,在死亡面前真正得到了考验。  相似文献   

11.
陈芳 《文教资料》2012,(15):23-24
本文分析了小说《荆棘鸟》中拉尔夫神父这一人物形象,具体描述他对权力和爱情的欲望,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冲突导致的悲剧性人物命运。  相似文献   

12.
朱文作为新生代代表作家之一,其小说一直受到各种争议,其论调也受到过众多批判。本文仅就他的小说叙事进行分析,对朱文小说中的都市文化符码进行立体透析,对朱文小说中的性叙事进行全面观照,对朱文小说中的人物身份一一甄别,发掘其欲望化叙事背后的荒诞本质,感受作家拷问生存的深切之痛。  相似文献   

13.
陈河的小说既提供了一种奇特陌生的生活图景,宽厚而强韧的生命特质,又展示了娴熟的叙事技巧。《西尼罗症》、《黑白电影里的城市》等小说展现了陌生、独特的生活情境,对处于各种"常态"中的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了深入挖掘,将人物内心深处"反常"的欲望呈现出来,进而在欲望的张扬与受抑的矛盾中,揭示了人物漂泊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4.
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由于科技和工业的大发展所引发的科学和宗教之间的矛盾冲突,最终导致了人们的信仰危机.奥斯卡·王尔德著名的独幕剧<莎乐美>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就好似一幅维多利亚时期的宗教微型画.向世人展示了那个时期各种各样的宗教信仰.本文通过分析剧中不同人物的言行举止,来挖掘蕴舍在其中的不同的价值观和宗教信仰.  相似文献   

15.
莎菲是现代文学领域中颇有争议的人物。其所以如此,正是由于莎菲这一形象具有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的矛盾,孤独的自我与陌生群体之间的矛盾及生的欲望与死的袭扰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戏剧作为一种语言艺术,人物对话是其主体文本,不但推动情节发展,还能表达剧作家的思想。19世纪后期,唯美主义领军人物奥斯卡·王尔德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艺术主张,他的独幕剧《莎乐美》情节怪诞、寓意深刻、语言奇妙,宣扬了只有艺术才是至高无上的主旨。本文将运用格赖斯的合作原则分析《莎乐美》中的人物对话因违反合作原则而产生的会话含义,从语言学角度理解戏剧语言如何表达剧作家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莎乐美》是王尔德用法文写成的一部独幕悲剧。它无论在主题还是在结构、意象、舞台效果和文体语言等方面都颇具新意,集中体现了王尔德的唯美主义思想。《莎乐美》是王尔德用心弹奏出的一曲凄婉的唯美之歌,是王尔德悲剧创作的巅峰之作。  相似文献   

18.
有着"心理外科医生"之称的台湾女作家欧阳子,擅长通过潜意识描写来刻画人物,发掘内在矛盾,向读者展现一个鲜为人知的隐秘心灵世界.各色男女挣扎于爱情与伦理之间,他们尝试着释放自我,却仍无法完全摆脱桎梏.他们或在欲望沉浮中背离道德伦理,无可自拔;或在畸恋自虐中情感煎熬,痛苦纠结.欧阳子对沉陷与突围中的人物描摹,揭示出人性命题的复杂层面.  相似文献   

19.
《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的代表作之一,作为其主人公之一的克洛德更是一个充斥着争议和充满矛盾的人物。大多数的评论都对其持有否定和批判的态度,但是本文意从欲望与禁欲、灵魂与人性的挣扎两方面来更深刻地理解这个人物。  相似文献   

20.
王尔德的《莎乐美》是杰出的戏剧创造。这部歌剧史上的奇葩历经百年而经久不衰,成为世界上演率最高的歌剧之一,在世界文学长廊中,留下了一个美丽而罪恶、纯洁而疯狂、高傲而阴郁的复杂立体的女性形象。《莎乐美》中运用了连续的一系列比喻,详细铺陈了肉体之美。本文着重分析莎乐美的五段对白,来探讨夸饰这种写作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