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南民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发端起源于民间,体现民众心声而即兴创作的口头文学形式的歌谣;它有别于北方民歌的悲壮淳朴,字句音韵间无不体现出陕南独特的靡丽细腻、婉约饱满、妙趣横生的地域特色。陕南民歌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独特的文化载体,是来自民间文学大花园里的一朵绚丽的奇葩,更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地上文物宝藏。  相似文献   

2.
关中是地理名词,也是历史、文化概念。与陕北民歌、陕南民歌不同,关中民歌具有较强的农耕文化特征。从审美角度来看,如果说艺术是走向人们内心深处的无孔之镜,那么民歌就是发抒内在感情的有情之声。关中民歌更像是汪洋恣肆的人生集合,其中蕴含的汽体、液体、固体和平地起爆的热能,其实都是民众智慧的隽永结晶。  相似文献   

3.
民歌作为民俗文化中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文化密切关联,属文化系统即精神文化范畴。通过繁昌民歌田野调查实践,对繁昌民歌中包含的民俗文化与民俗文化中呈现的民歌进行详实梳理并例证了二者的密切关联。民歌记录历史、承接文化,映射着丰富多元的民俗,民俗文化则是民歌传承中重要"物"的载体。因此,弘扬传统文化,构建民歌"活体传承体系",将开展民俗活动与传唱民歌链接起来共同发展,才是民歌康健"传承"发展的真谛。  相似文献   

4.
论陕北民歌与陕南紫阳民歌中劳动歌曲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北和陕南皆为陕西省民歌艺术非常发达的地区,但两地的民歌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通过对陕北民歌与陕南紫阳民歌中劳动歌曲的比较分析,发现其分类、内容和风格均有明显差异,并认为这些差异是由两地地域条件和人民生活态度、精神风貌的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的民间音乐发展不均衡,由于地域的不同出现了不同的发展情况,陕北民歌发达、关中戏曲和曲艺发展的较好、陕南的种类多但影响小,而且有音乐文化中心和过度区的差别。主要的两个民歌中心分别是陕北的绥德和陕南的紫阳,民歌的体裁分布也是不均衡的状态。这种地域性的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三点,第一是地貌上的差异;第二是古代音乐文化的影响不同;第三是高层政区、统县政区和治所的兴废变迁所导致。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歌鉴赏教学是让学生认识、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途径。但由于当下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高中学生听到的、嘴里哼唱着的几乎都是流行歌曲、情歌和摇滚,对传统民歌的学习与鉴赏不是很感兴趣,觉得传统民歌"土气",更谈不上喜欢和热爱,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高中民歌鉴赏课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和演唱传统民歌、热爱民族音乐文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中原民歌崇实务,内蕴"土"的宽广、厚重和浑实;江南民歌尚玄虚,洋溢"水"的韵味,空灵清澈,委婉轻柔.不同区域的文化呈现不同的特征,民歌也不例外.中原黄土的地形地貌造就了民歌务实的"脊梁";地广人稀的状况蕴育了江南民歌"不实"的情思.中原以强大的社会道德意识为民歌烙下了传统文化的烙印;江南民俗的渲染下,民歌追求个人情感明显.中原的宗族传统和儒家哲思使民歌重事求实;江南的图腾崇拜引导民歌步入理想化和玄虚化.  相似文献   

8.
"两当号子"是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两当民歌的重要表现形式。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文化受到忽视,当地民歌的传承面临极大的考验。以两当民歌文化为立足点,深入分析新媒体时代对"两当号子"的促进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两当号子"文化传播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9.
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四川纳溪便被誉为了"民歌之乡"。为了把家乡民歌引进课堂,纳溪中学通过遴选民歌教材,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民歌课堂音乐教学探索,采用民歌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等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民歌、演唱民歌的兴趣,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地方传统文化的自觉性,起到了传唱纳溪民歌、弘扬民族文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民歌与人民的生活保持着密切的关系,而礼俗文化也贯穿人生的各个阶段,这两方面都是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山西河曲素有"民歌海洋"之称,有许多学者对当地的民歌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整理工作,本文将从婚姻、丧葬、祭祀及寿诞四个角度来挖掘河曲传统民歌中蕴含的文化礼俗,为河曲民歌打开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1.
《商洛学院学报》2017,(3):35-37
邰科祥教授的新著《陕南孝歌文化考察》对陕南孝歌进行了全新的研究,把孝歌看作是寻根认祖之歌,是移民文化的产物,并对陕南孝歌的起源进行了研究,对传统文化中的孝义做了创造性的阐释与发挥。全书体例完备,表达简雅,是深刻理解孝歌文化的指导性读本,是一部研究陕南孝文化的瑰伟之作,对研究和了解陕南孝歌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民歌是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库,是世界民族文化中的艺术精品,对传统民歌与现代民歌进行比较,使我们有了更新的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民歌"也必然呈现出新的方式和含义。  相似文献   

13.
《湘南学院学报》2018,(4):90-95
三明民歌是福建传统音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福建山地音乐文化的代表。通过分析三明民歌的音调色彩与地域特征,试图寻找三明民歌旋律中的"基因",从而辨析出三明民歌的地方色彩,以期能达到进一步保护、传承、发展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崔瑜 《时代教育》2010,(8):23-24
民歌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部分,通过分析民歌在历史和现实视角中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可以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民歌的文化价值,明晰民歌在人类的观念、行为、制度中的作用、地位和互动关系,为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  相似文献   

15.
民歌是我们中华民族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它密切的与劳动人民联系在一起,直接表现了人们的现实生活。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广大的音乐工作者在传统民歌的基础上,创作出了更多优秀的作品,使它在形式或者内容上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演变后的民歌就成了大家口中的"新民歌"。这一词汇曾多次在近现代中国音乐发展史中被提及和运用,虽然,新民歌的内涵与传统的民歌息息相关,但在不同的历史年代及不同的文化大背影下,却有着不同的时代理解和文化传承使命。其中传统民歌与中华民族的各种灿烂文化的结合成了"新民歌"的一种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16.
武义畲族民歌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畲族民歌是畲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本文从武义畲族民歌的内容,武义畲族民歌的特征,武义畲族民歌的历史沿革与发展变化三个方面阐述武义畲族民歌,对这一民族传统文化进行挖掘、整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进入了"十四五"规划时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依然非常的重视,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作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在此背景下,河北地区要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探索河北传统音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尤其是要为珍贵的民歌艺术拓宽传承路径和发展平台.群众文化是面向大众开展的文化实践活动,因而也为河北民歌的艺术创作和表演实践提供了丰富的路径,注入了发展动力.所以,借助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加大河北民歌的文化传播力度,加强河北民歌的宣传力度,加快河北民歌的传承力度,具有积极的实践成效.在本文的研究中,着重对群众对河北民歌文化传播传承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群众文化活动对河北民歌传播传承策略的探讨,以期通过强大的群众力量来推进河北民歌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贵州省的石阡县、务川县,是我国仡佬族的集中居住地,仡佬族人民长期的历史发展和赖以生存地方环境造就了丰富的仡佬族文化艺术.仡佬族民歌是仡佬族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是仡佬族文化发展的生命智慧.贵州仡佬民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弘扬和传承我国民族民间优秀文化,保护仡佬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试图通过布迪厄"再生产"理论的视觉,...  相似文献   

19.
民族发展依赖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民族主义精神。我国音乐文化源远流长,要想传承发扬音乐文化乃至其他传统文化,就要从小学阶段开始重视音乐教学。音乐教育是促进传统文化传递的重要路径,传统音乐教育有助于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民歌与人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民歌进课堂,对传统音乐文化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以民歌教学为切入点,探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民歌教学的实践。从感、歌、创等方面优化民歌教学效果,加强民歌教学实践的研究学习。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民歌的发展始终是与时代的发展紧密相连,新时代经济文化的发展为传统民歌的再次辉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充分利用这些有利的的条件,把握时代的需求,让传统民歌实现自身的嬗变,促进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