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文化之根,是生命之声,更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准确理解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内涵,正确处理好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对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关系重大。  相似文献   

2.
关于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标准》作了明确的表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的基本特点。”那么,如何理解“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呢?换句话说.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我认为应从“点”“线”“面”“体”等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师需要正确理解和认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内涵,在教学中处理好二者的关系,科学地实施教学评价,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课程性质的定位凸显了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质,为长期受“教什么”问题困扰的广大语文教师指点了迷津。现今,绝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都能关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尤其是在...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改要兼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人们对语文教学,特别是中职语文教学,争论不休。归根结底,无非是语文课程的性质归属问题,即在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认识上存在着不同意见。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要真正理解这句话,并非易事。  相似文献   

6.
什么样的课是好课?就目前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关于好课,笔者有几点思考。首先,语文课必须以语言教学为中心,这是好的语文课的前提。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这里的“统一”不是一种简单的对等与平衡。工具性是语文的根本属性,人文性是语文的重要属性,工具性为语文所特有,而人文性则为众多人文学科所共有。在义务教育阶段,面对  相似文献   

7.
什么样的课是好课?这是一个颇值得探讨的话题,但又不是几句话能说清的问题。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里不妨套用一下:平庸的课是相似的,好课各有各的精彩之处。首先,语文课必须以语言教学为中心,这是好的语文课的前提。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这里的“统一”不是一种简单的对等与平衡。工具性是语文的根本属性人文性是语文的重要属性,工具性为语文所特有,而人文性则为众多人文学科所共有。在义务教育阶段面对中小学生,语言文字的教学始终是语文课的核心任…  相似文献   

8.
袁克丽 《贵州教育》2009,(12):25-26
“语文的本性”即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今天的语文教师人尽皆知的语文课程理念。人文性和工具性在语文课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的关系也是大家都烂熟于心的教学准则。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却因“人文性”遇到了过于澎湃的激情,而“工具性”遇到了过于漠视的境遇,使语文教学迷失了学科本位的方向,呈现出效率不高的态势。  相似文献   

9.
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争论,一直存在着人文性和工具性的“钟摆”现象。新课标将语文课程定性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二者不可偏废。但是近年来,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只是一味地强化人文性的感悟,把理解文本内容、体会情感意蕴作为小学语文教学唯一或主要的工作,淡化了工具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体现力度,将“学会”窄化为“读懂”。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是什么?我以为在对一节语文课进行评价之前,这个问题必须搞清楚。我认为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是人文关怀。这种说法并不否认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因为二者不是同一个层面的问题,“人文关怀说”是植根于语文教育本体论,而“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的这两个基本特点是辨证统一的,工具性孕育着人文性,人文性促进着工具性。作为语文教师,就是要以课堂教学为阵地,科学灵活地引导和落实语文课程中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寓掌握工具性于提升人文性之中,获得工具性与人文性双赢的效果。那么,新课程下如何生成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共振的教学课堂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进行了重新界定,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使我们大有豁然开朗之感。新时期的语文教学既不能忽视“人文性”,也不能忽视“工具性”,结合当前的语文教学实际。我认为,落实语文的工具性,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向来都是人们认识和分析语文课程性质的理论视角.可以帮助我们较好地认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新理念.但如果广大教师仅仅依此理念来把握或进行语文教学,似乎有一种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在阐述语文的课程性质与地位时说道: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笔者认为,光是这样简单地表述将使语文老师难以操作。工具性与人文性两者的统一,是彼此不分高下?抑或有主有从?从课标中我们不得而知。彼此不分高下是统一,有主有从也是统一,但两种状况的操作有很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抓住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突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本文拟以语文教学中常见的几种类型的句子训练为例,对如何体现语文课程的“两性”统一作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6.
正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然而尽管这一说法已成共识,但正如崔峦老师所说:"语文课程,贵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难也难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教师日常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对于两者的落实仍有很多误区。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整理自己听课的一些感受,笔者认为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存在"唯工具论"的倾向。  相似文献   

17.
让学生找准切入点,是教师教学中的难点,而在散文教学找切入点更是难中之难。学生只有找准了"切入点",才能轻松掌握学习的要点。笔者就高一语文第一册中散文名篇《我的空中楼阁》应以什么作为切入点,谈谈个人的体会。一、从语文教学的职能性和目的性出发,依据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寻找切入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关注学生能力的层面,又要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二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文化之根,是生命之声,更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准确理解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内涵,正确处理好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对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关系重大。  相似文献   

19.
苏明松 《中学文科》2009,(7):133-133
多年以来,我国语文界一直对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争论不休。随着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最终达成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共识。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看待处理好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呢?  相似文献   

20.
谢开和 《广西教育》2011,(22):51-5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笔者认为:所谓“统一”,是指工具性与人文性融合于语文这一本体中,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离。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到语言实践与人文熏陶两者相结合呢?笔者以教学课文《生命生命》为例,略谈如何使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做到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