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海 《记者摇篮》2002,(3):45-46
  相似文献   

2.
“要素说” “矛盾说” “规律说” 方法论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说新闻"改变了观众、听众对于新闻播音的刻板印象,主持人极具亲和力的风格和伴随性的语言态度,使"说新闻"引起了观众、听众很大的兴趣。其实",说"的这种播报方式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说新闻"的表层形式,而且还在于从便于观众、听众理解的角度出发,调动主持人的储备,发挥自身的优势,使新闻事件本身的要点及前因后果的脉络更为清晰,这种解释性的传播更好地帮助观众、听众接收信息。在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中,"说新闻"以传播的互动化、节目的创新性、语言的生活化、观  相似文献   

4.
张洪 《记者摇篮》2004,(7):28-28,24
提到“说”新闻。这对于新闻播音员或者新闻节目主持人来说可能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了。但时至今日,对于当初“说”新闻的理解已经有了更深的认识,更为重要的是,当时怎么也不会想到原来新闻可以像现在这样去播的。对有声语言传播的研究本来就是无止境的。实际上这个话题对于一名新闻播音员(主持人)来说虽然不新鲜但却是很  相似文献   

5.
有位曾在国际上获奖的发明家,他的成果推广以后,为国家创造了几百万元的财富。他所在单位分配他两间住房,作为奖励。一家大报在报道中,说是给了他“重奖”。不少读者对这个“重”字不禁议论开了: “别说是在国际上获奖的发明家,为国家创造了那么多财富;就是普通居民,无所建树,分两间住房,也算不上什么‘重奖’。”“在他本单位,也许算‘重奖’,但在发行全国的报纸上称‘重奖’,就欠妥了……”显然,这条消息的宣传效果被上述评论冲淡了。要是“奖”字前面不加“重”字,就不会有上面那些议论了。在我们家乡,人们把对事物的本来面貌说到十分以上,称“超说”;说到十分,称“满说”;说个八九分,称“欠说”。从人们承受心理来看,对“超说”是反感的,对“满说”是有保留的,对“欠说”是容易接受的。上述报道中的“重”字,就有“超说”之嫌。而在我们的许多报道中,“超说”远未绝迹,“满说”普遍存在,“欠说”却遭冷落。例如,在“努力”前加“非常”,“优秀”前加“特别”,“科学”前加“十分”……几乎到处可见,好象不加副词或形容词,就  相似文献   

6.
“要素说”与“动静说”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稌年 《图书馆》2011,(1):34-36,42
"要素说"已广为人们所熟知,"动静说"则长期被人们所忽视。要素说和动静说都是中国近代图书馆学理论上的丰碑,通过对两者的提出人的学科背景分析、两种理论的历史来源、受近代社会的影响和受美国哲学家杜威等影响的比较,对比了两者的主要共同点和不同点。  相似文献   

7.
刘芳 《新闻战线》2013,(2):92-93
1993年5月,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开播子栏目《生活空间》,标志着中国电视节目正式启动了"故事"这一概念。"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体现了电视界叙事意识的觉醒。此后,国内多家电视频道陆续推出了故事性新闻节目。  相似文献   

8.
说“转载”     
前一时期,人民日报先后转载了文汇报,解放日报,河南日报、新民晚报等地方报纸上的文章。细读之后,心中有两种感觉:一是新鲜感。这几年,报纸转载别人的文章太少了,除地方报转载人民日报社论外,其它的几乎看不到,所以,乍一读,犹如清风扑面;二是可以从一张报纸上看到更多的好文章。这样的转载是值得大力提倡的。  相似文献   

9.
说“资深”     
近年来,“资深”似为“著名”的“姐妹词”,在传媒上见面的频率相当高,什么“资深记者”、“资深主持人”等等,有的报纸的时评文章,爱在屁股后面缀一句“本文作者是资深评论员”之类,以示该文不凡品位,吸引读者眼球。  相似文献   

10.
自古到今,人们用“明镜高悬”比喻官吏善于审察案狱判决公正严明。 辞书载:传说秦始皇有一面镜子,能照人心胆。《西京杂记》卷三:“有方镜广水尺高五尺九寸,……人有疾在内,则掩心而照之,则知病之所在。又女子有邪心,则胆张心动,秦始皇常以照宫人,胆张心动者杀之”。故有“明镜高悬”之说。  相似文献   

11.
说“论赞”     
“论赞”,是中国历代书籍和文章中的一种定型化的文字体式。包括史书中的论赞以及这种论赞的衍生物——其他作品继承和仿照史书的论赞体所作的论赞。 史书中的论赞,指史书纪传篇之末所附的评语。其名目很多,《左传》称“君子曰”、“君子谓”或“孔子曰”;《史记》称“太史公曰”;《汉书》、《后汉书》。《明史》等皆称“赞曰”;汉荀悦《前汉纪》《宋史》、《清史稿》等皆称“论曰”;《三国志》称“评曰”;常璩《华阳国志》称“撰曰”;《旧唐书》称“史臣曰”;《资治通鉴》称“臣光曰”。其他还有称为“议”“诠”“序”  相似文献   

12.
说“豆流”     
敦煌文献中的"豆流"(字亦作"逗遛")之所以用来表示"原因",就在于"豆流"二字所记录的乃是表示"头"义的联绵词之语音;由"头"义引申,故有"端由"、"始末"等义。事实上,得音于"豆"的"头/頭"字,上古时期曾与"豆"字一样,都曾以复辅音"tl—"为声母,后来在复辅音声母向单辅音声母演化的过程中,才演化出了以"t—l—"为声母形式的"头颅"、"豆流"、"逗遛"等联绵词。  相似文献   

13.
说“资深”     
近年来,“资深”似为“著名”的“姐妹词”,在传媒上见面的频率相当高,什么“资深记者”、“资深主持人”等等,有的报纸的时评文章,爱在屁股后面缀一句“本文作者是资深评论员”之类,以示该文不凡品位,吸引读者眼球。  相似文献   

14.
我每写完一篇稿子,总是自我感觉良好,看不到稿子中的问题。有时经别人一指点,才恍然大悟,发现自己的稿子中有不少漏洞。一次,自己写了一篇自我认为不错的稿子,给一位颇懂文章之道的同志看,我原以为他能称赞一番。不料他看后却指出后一层意思游离了主题,否定了文章的三分之一。我又一琢磨,的确如此,便对那层意思的观点和材料都作了修改,使主题更加明确。稿子邮走后,很快就被采用了。还有一件事,我也很有感触。我的妻子对为文之道可以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外行。我写的稿子她从来不看。有一次,她不知怎么来了雅兴,看起了我刚写完的一篇新闻稿,看后竟挑出了三个毛病,而且言之有理,大出我之所料。有人说,下棋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写稿子又何尝不如此呢?  相似文献   

15.
说“叠字”     
李清照《声声慢》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开头连叠七字,从写作上讲,曲尽凄苦之情,愁闷的心绪得到了着意的渲染。我们要想细致地生动地描写景物,抒发感情,往往要用到重叠词——古时称作“重语”“重言”“复字”“叠字”。它富有音乐美,富有感情色彩,对于语气的加强和语意的强调,很有表现力。“叠字”是自古有之的。王筠把《诗经》里的叠字类集起来,著了《毛诗重言》一书。如《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在这里,词的叠用烘托出悠徐哀远之情。这种修辞现象,古典诗词里很普遍,如古诗:“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户牖。娥  相似文献   

16.
说“消息”     
《中国典籍与文化》1998年第2期,载邓子勉先生《〈净发须知〉、净发社及其他》一文,内中提到一种理发工具——“消息”。消息,作为理发器具,究竟是什么东西,《汉语大词典》没有解释。《净发须知》收有3首《消息诗》,邓文据此认为:“‘消息’当为净发梳剃所用的一种可发出声音的器具。”愚以为,这种解释不符合《净发须知》所反映的实际情况。现将这3首诗再录如下:“耳作蝉鸣似有琴,身无气脉不通风。妙手精玄轻一镊,教人快乐自玲珑。”“形如箭撞似鹤毛,细软由能入耳曹。响镊相依似蝉噪,得人清爽意惶惶。”“凤凰落了一枝…  相似文献   

17.
说“金蚕”     
本文对出土与收藏的八件金蚕进行了分析和论证。考察其形制和功能,并对历代典籍中随葬金蚕的记载进行了梳理,辨析古籍记载和前人的不同说法,指出随葬金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说“骗”     
无骗不成商。无商不行骗:以次充好是骗,掺杂兑假是骗,扣斤压两是骗……不过,这都只是区区小骗而已,骗来骗去无非是骗点蝇头微利。 大骗不出门,财源滚滚来,比如胡万林,坐拥金山,名播江湖。你在这边通缉他,他在那边照骗不误,虽然把自己“骗”进了囚牢,但千千万万的信徒仍然对他顶礼膜拜。  相似文献   

19.
说“贿”     
有人说,市场经济就是“花钱办事”。贿是商场的通行证。行贿人说,付出的是鸡钱,牵回的是牛价,走行贿之路,可通向暴富的王国。 贿是官场的保护神。原广西合浦县委书记何建林就有这样的“卖官准则”:“不跑不送,降职使用;光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 贿如臭豆腐,闻着臭,吃着香。故而,贿风得以绵延百世不绝,且呈  相似文献   

20.
说“倍”     
报刊上有的文章在作数字对比时,常常要用到“倍”这个数学概念。多数报刊使用“倍”概念是正确的,然而错用的也不少,请看下列数例: 一、那时报社电台收报机比较落后,……效率比现在的新机器——纸页式模写机低七八倍。(《假如我再从头当编辑》《新闻通讯》1984年1期28页) 二、除广东和福建等少数沿海城市的宾馆、饭店业经营情况略好一些外,其余的都因客房出租率在50%左右,价格又较前两年有大幅度的甚至是成倍的下降,亏损的比较多。(《饭店业仍需拓宽经营思路》,《经济日报》1991年9月18日第二版) 三、他们采用……先进施工技术,分兵合进,全面施工,使工期缩短将近一倍。(《清江隔河岩电站发电遂洞全部贯通》、《中国青年报》1992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