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们没有先进的教育教学设备,但我们有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我们没有高学历的教师,但我们有了教学方式先进的教师;我们没有富丽堂皇的学校,但我们有了追求教育本质的学校。课程改革促进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农村教育更需要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2.
社会与教育的变革浪潮迎面袭来。我们必须改进课堂,同时改变自己。我们渴望锤炼教育智慧。我们需要保持激情。我们渴慕思想。我们关心如何把教育的理想转变为现实。我们要做教育的主人。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从这句话中,我们能感受到生活对我们教育的意义.它不光能帮助我们实施教育,更是我们教育的源头活水.只有这源源不断的活水注入我们的语文教育,语文才能焕发生命的光彩.  相似文献   

4.
作为教育学研究者,我们必须追寻教育学研究对于我们自身的意义,明确教育学研究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这是赖以维系我们作为教育学研究者的命脉所在。如果说教育学研究者的使命在于指导教育实践,那么我们就需要追问指导谁的教育实践?如果是他人的教育实践,那么我们就有必要继续追问我们何以指导他人的教育实践,是用我们的教育思想还是我们的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5.
在一个赏识教育过度泛滥的时代,我们有必要反思我们教育政策的极端性。如果说惩罚教育与赏识教育是一对矛盾体的话,我们需要重提惩罚教育,因为只有矛盾的双方相互对立、相互依存,才能达到和谐。我们说,惩罚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一种必不可少的教育方式,学校教育中如果没有惩罚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学校教育中的惩罚教育,不等同于“体罚教育”,  相似文献   

6.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都属于教育的范畴,我们有必要对教育本身做出反思,究竟什么是教育或教育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要教育? 宽泛的教育范围就会使我们很难把一个人的被教育和他的其它生活区别开来,我们把一个人的被教育分为两类:一类是不存在的一个纯粹意义上的、就是要教别人的教育者,而是通过被教育与别人共同的生活来教育自己,这种教育我们称之为无意教育;另一类就是对被教育者而言存在的一个纯粹意义上的教育者(如教师、家长、工厂的师傅等)的教育,这种教育我们称之为有意教育。我们丰富一下有意教育的内涵,我们说这个教…  相似文献   

7.
英国政府的教育政策及其对教育的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英国政府的教育政策1.工党教育政策的目标布莱尔首相提出工党教育政策的目标是进一步提高英国的教育标准和质量,确保教育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我们的任务是更新我们的公共服务体系……而为此我们的首要政策曾经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教育,教育,还是教育。为了克服以往数十年的消极影响,为了使英国成为一个学习型社会,我们必须发展人们的智力,促使所有年青人具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对于我们而言,教育是创造一个现代化的、更平等、更繁荣的国家的关键。教育是我们的首选目标。在工党的理解中,教育始终居于我们的价值体系和…  相似文献   

8.
居利锋 《班主任》2005,(10):18-19
1999年9月,我们开始进行班集体建设的实验探索.我们的班集体建设研究从记录班集体建设教育笔记开始.通过记录、反思我们自己的教育故事,转变教育理念,改进教育行为,提升教育品质,形成教育智慧,使自身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到现在为止,我们一共记录了2318篇教育笔记.  相似文献   

9.
正我们正在迎来一个呼唤教育家的时代,因为我们的教育正处于一个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急剧变革的时代。我们正处于一个教育家匮乏的时代,因为我们的教育已经被极端功利主义绑架。这种被极端功利主义绑架的教育,导致人们对教育本原的一系列认识是扭曲的。在这种贫瘠的教育土壤中,教育家的成长是极其困  相似文献   

10.
真正的教育只有当学生有自我教育要求时才有可能实现。能否把我们的教育变成学生自觉的、自主的教育,这是我们创建优秀班集体的最高境界,是我们的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我们的教育要达到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1.
探讨未来教育的特点,对于我们认识未来教育,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无疑都有着重大的意义。我们认为,未来教育至少将呈现这样一些特点,即教育的创造性;教育的指导性;教育的综合性;教育的社会性;教育的终身性。一、教育的创造性众所周知,传统的教育片面地强调了教育的知识传递作用,而  相似文献   

12.
我们的教育理论研究者从来都把研究的焦点放在教育科学理论的探讨上面,教育的概念、教育的本质、教育的规律、教育的方法,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也许,这正是他们恰恰出现错误的地方.因为,我们大家从来都认为教育是一门艺术,但直到今天,我们的教育理论研究者却极少有人光顾艺术意义上的教育艺术理论研究领域.既然我们在几千年的人类教育实践活动中,承  相似文献   

13.
教育文摘     
教育文摘探索适合儿童的教育使我们的教育更适合我们的儿童,而不是让儿童来适应我们的教育,这是现代教育思想的体现,传统教育不适合儿童的表现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在学习目的方面。我们的教育,总是这样告诉学生,现在刻苦学习,是为了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这种...  相似文献   

14.
诺贝尔奖与我们无缘,菲尔茨奖与我们无缘,大师级人物与我们无缘,我们为什么培育不出顶尖级人才?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教育内部看,那就是教育错位,不能按教育规律管;校长错位,不能按教育规律抓;教师错位,不能按教育规律教;学生错位,不能按教育规律学..  相似文献   

15.
教育理想是人的理想在教育领域里的反映。教育理想因其批判性和超越性的本质决定了它总是和教育现实保持着距离,如何保持它们之间的合理距离是我们寻找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平衡时所必须思考的。反思我们已有的观念和研究,我们似乎应该把教师的教育理想和学生的教育理想纳入我们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16.
教育理想是人的理想在教育领域里的反映.教育理想因其批判性和超越性的本质决定了它总是和教育现实保持着距离,如何保持它们之间的合理距离是我们寻找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平衡时所必须思考的.反思我们已有的现念和研究,我们似乎应该把教师的教育理想和学生的教育理想纳入我们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17.
刘铁芳 《湖南教育》2004,(1):13-13,39
今天,我们越来越多地意识到了,我们的教育实践不能止于简单的知识技能授受,也不能止于对现成教育理论与实践模式的搬来,而要更多地依赖于我们自身对教育教学的参与性、创造性理解,来自于我们内心深处的鲜活理念与实践智慧。当我们固守于我们既有的教育理念,甚至是极为有限的那些关于教育的“大话”、“套话”、“老话”,而缺乏智慧、深邃的心灵撞击时,我们的心底便很难滋生激励我们自身的教育生活实践的鲜活理念。“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鲜活的教育智慧来自于我们对外在世界的开放,来自我们的实践反思,来自于我们广泛的阅读,更…  相似文献   

18.
<正>当我们时不时听到社会对教育的"一边倒"的批评声时,不得不追问:我们的教育究竟怎么了?"也许我们的教育走得太急,太快,也太远,然而竟然忘记了当初我们为什么出发,以至于我们的教育在‘功利’和‘喧嚣’的丛林中迷了路。"这是汤勇先生在他的新著《致教育》中掷地有声的回答。《致教育》是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农村教育实验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汤勇先  相似文献   

19.
我们的信条     
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我们深信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就是教育的出发点。我们深信教育应当培植生活力,使学生向上长。我们深信教育应当把环境的阻力化为助力。我们深信教法学法做法合一。我们深信师生共生活,共甘苦,为最好的教育。我们深信教师应当以身作则。我们深信教师必须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我们深信教师应当运用困难,以发展思想及奋斗精神。我们深信教师应当做人民的朋友。我们深信乡村学校应当做改造乡村生活的中心。我们深信乡村教师应当做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我们深信乡村教师必…  相似文献   

20.
鲜子英 《今日教育》2012,(10):25-26
陶行知先生曾说:“是生活就是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如果我们把教育的空间局限在逼仄的学校、教室里,如果我们把教育的目标局限在飘渺的分数、名校里,如果我们把教育的内容局限在枯燥的课本、练习里,我们的教育一定是误入了歧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