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植株应用题,一般来说,学生对于求种植株数的公式能够掌握,但对行距与株距的乘积等于每株作物的占地面积这一点却难以理解明白.而这一点又是解这类题目的关键.传统的教法是老师抽象地讲解,然后让学生死背公式,最后学生做大量的练习,尽管老师费了一定的口舌,学生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株距、行距的大小决定每株占地面积的大小。 2.掌握求种植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4.渗透知识来源于实践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征解回音     
·征解·11 为何不能用“植树问题”的解法去解答? 通用教材八册P.38例5: “棉花专业组在一块长90米、宽60米的长方形地里种棉花。按行距0.6米,株距0.2米留苗。这块地一共留棉花苗多少株?”根据“植树问题”的解法,应该是:60÷0.6 1=101(株)……每行株数90÷0.2 1=451(行)……共有行数101×451=45551(株)……共留的株数  相似文献   

4.
农村小学的教学要注意联系农村生产、生活的实际。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如何与农村实际相结合呢?现就这方面的实践,谈谈我的一些做法。一、结合的内容与要求1、通过“丈量土地”的教学,使学生会测算地积,会计算粮食的亩产量和总产量,能根据株距、行距计算所种作物的穴数(或株数);会计算小麦、水稻等作物的千粒重;会估算一块田的产量。2、结合“百分数”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成数”的概念,并能按要求计算某一“成数”。  相似文献   

5.
<正>1.开展实践活动1.1实地考察我所任教的小学,周围是大片的农田,在教了"多边形的面积和实际测量"一节后,我安排了一次实践活动。把全班分成男女两个组,各组自推一名组长,负责安排同学们带测量工具。在测量三角形的土地时,男、女生从测量不同的底和底边上的高计算面积,发现它们算出的面积很相近。于是我又引导学生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测量后,我又鼓励同学们假想:如果把这块土地,用来种白菜,每棵白菜行距0.3米,株距0.2米,可以种多少棵?白菜长成后,如果一棵白菜收0.5千克,那这一块地可收多少千克白菜?通过实际测量,同学们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运用自如。  相似文献   

6.
杨安林 《广东教育》2004,(10):55-55
对贵刊今年第6期《平面植树问题的新见解》一文中的有关问题,笔者提出一点商榷的看法。原文言:人们在解决平面植树的数学问题上,常犯理论脱离实际的错误,即将“植株”与“植被”的求解法混为一谈。而实际上植株的求法是:种的棵数=每行棵数×行数;植被的求法是:种的块数=总面积÷每块所占面积。作者的这一观点是正确的,但其用以证明观点的实例和解法却同样犯了理论脱离实际的错误。原文举例说:一长方形果园长60米,宽42米,种上果树,行距3米,株距2米,问这个果园共种有果树多少棵?文章否定了(60×42)÷(3×2)=420(棵)的解法,列出了所谓“符合实…  相似文献   

7.
教学应用题时,为了有效地探寻解题途径,往往编些“比较题”。通过比较,可以启迪思维,发现规律。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编拟比较题一般有以下五法: 一、变大为小即把应用题中某些数量由大变小,编成比较题与原题对照,能很快找到解题方向。例如.工人叔叔测量公路时,先在起点插一根标杆,以后每隔50米插一根标杆,有一段公路共插了9根标杆,这段公路有多少千米? 这是算术中线状植树问题,题目中有株数(9根)又有株距(50米),要求距离(公路长),应先从株数中减去1(即9-1)后再乘以株距。  相似文献   

8.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九册(冀教版)81页的第5题:白布长14米,宽1米,可以做多少块这样的三角巾?(不许拼制)还剩多少原料?相配套的教师用书上答案是:按数据计算应该做34块(也就是白布的总面积除以每块三角巾的面积)。但因不允许拼制,所以增加的布料(指宽上的0.1米的长条)没有用,只能做30个。  相似文献   

9.
新授课前如何根据本节课教材内容设计基本训练题,与新授课的顺利进行有着密切关系。下面就以数学第八册第二单元“求单位面积产量”这一节内容,简单地谈怎样根据教材的内容设计基本训练题。 “求单位面积产量”这一节编排的例题是“玉米专业组去年获得玉米丰收,在一块长425米,宽120米的长方形地里共收玉米94860斤,平均亩产玉米多少斤?”本节课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土地面积产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10.
出示例题:“一个晒谷场原来长15米,宽10米,扩建后长、宽都增加4米、扩建后面积增加多少平方米?”个别学生读题后不加思索地说:扩建后面积增加16平方米。于是,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长方形表示晒谷场原来的面积,然后请学生画出增加的面积,借助图示的直观性,原以为“增加16平方米”的学生纷纷醒悟,并找到了正确的  相似文献   

11.
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的教学中,我们曾发现有的学生求某个图形的面积,在得数后面写上了长度单位。这种现象的存在,说明有的学生对面积单位的概念没有弄清楚。为了使学生弄清楚什么叫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必须使他们首先认识到,比较两个东西的长短是不是一样,量一量每个东西的长各是多少就可以了,但是比较两个平面面积的大小是不是一样,例如比较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只量它们的长是得不出结果的,还必须量一量它们的宽。有的教师在引进面积单位概念时,是这样进行教学的:教师在跟学生一起指出课桌的面、黑板面、窗玻璃的面等等之后,拿出长相等而宽不同的两张长方形的纸,长都是5分米,一张纸的宽是3分米,另一张的宽是4分米。拿出之后即钉在黑板上,提问学生:“这两张纸的一边的长是不是一样?”教师边提问边用尺子量两张纸的长是一样的。接着教师又提问学生:“这两张纸的长一样,我们能说这两张纸的面积大小也一样吗?”通过实际观察,学生毫不迟疑地回答说:“不一  相似文献   

12.
某教师教学《圆的面积》的方法是——首先提问:“你们已学会计算哪些图形的面积了?”学生答完,教师指着黑板上画的一个圆问:“那么,圆的面积怎样计算呢?”(以此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圆的面积”)不等学生回答,教师接着说:“其实,圆的面积计算方法并不难,你们看一看课本就会了。”  相似文献   

13.
部编小学教材第七册P109有这样一个例题: [例题]向阳生产队在一块长80米、宽60米的长方形地里种棉花。平均行距0.6米,株距0.2米。问这块地种棉花多少株? 对于这个例题。教材在一个示意图下给出了这样的解法:  相似文献   

14.
典型题目“羊吃草”是一条“形体知识”应用题.“有一边长为单米的正六边形建筑物,建筑物周围均为草地.一只羊被绳子牵在一边的中点处,已知绳长7米.求羊在建筑物周围所能吃到草的总面积.”因为正六边形的每个内角均为120,从图上可以看出羊可吃草的总面积为半径为7米的半圆面积加上两个圆心角为60、半径为5米的扇形面积,再加上两个半径为二米、圆心角为gr的扇形面积.“牛吃彰题目如下:整片牧场上的草长得一样地密,一样地快.已知对头牛在助天里把草吃完,而30头牛就得m天.如果要在%天内把牧场上的草吃完,问牛数该是多少?分析…  相似文献   

15.
【案例描述】在生活中感知,引出小数后,教师出示米尺。师:我们来一起找找身边的小数,估计黑板上长边大约有几米。生1:大约3米。生2:大约4米。(教师量约4米。)师:黑板宽是多少呢?教师量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内容: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小学数学第七册)。二、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并能正确运用公式进行计算。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1.什么叫面积?计算面积用什么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什么叫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3.1分米、1平方分米各表示什么单位? (二)导入新课:出示两个长方形提问:1.黑板上是两个什么图形? 2.哪个长方形的面积大?大多少? 师:同学们的说法不一,要正确地回答这个问题,单靠观察是不行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板书课题: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三)新课: 1.①指名到黑板前量出黑板上两个长方形长与宽各是多少(边量边说出结果)。 (板书:长3分米宽2分米长6分米宽1分米)  相似文献   

17.
教学片断]师 :你们还能编一些求长方形面积的题吗 ?请把你编的题目写下来。生 :教室的黑板长约3米 ,宽约1米 ,黑板的面积约是多少平方米 ?生 :课本的封面长20厘米 ,宽14厘米 ,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生 :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8平方分米 ,长7分米 ,宽是多少 ?……师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讲练式课堂教学模式.总是以教师讲为主,学生练为辅,这种先讲后练的方法,使大多数学生在数学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试行自学自练,点拨释疑的传授方法,颇受学生欢迎,效果十分明显.运用这种方式,使教师在课堂上讲有目的,讲有重点,并且课堂学习容量大,学习气氛活跃,学生自始至终处于主动求知的状态.如在教学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83页中的例2时,我先安排学生预习例2和例3.几分钟后,学生发现了疑问之处,迫不及待地举手发问:例2中的算式除以100是什么意思?什么叫株距?什么叫行距?“为什么除以100”这个问题不难,我便让那些成绩好的学生来回答.“株距”、“行距”是新名词,我就结合例3中的图例进行了解释,然后归纳:株距与行距的乘积就是一株棉花苗占地的面积.这样,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笔者在铜鼓县永宁镇明德小学采访时,惊喜地发现该校教学楼前竖立着一堵“涂鸦墙”,墙体嵌着一块长约3米,宽约1.5米左右的黑板,黑板上尽是学生写的你一言、我一语,画着的是花、草、竹和一些小动物等。据该校教师介绍,这是学校专供学生上课前后抒发自己情感而设的。这样做不但避免了学生在教室黑板上写写画画,增加学校粉笔的开支,耽误教师上课时间,而且学生们在“涂鸦墙”黑板上写写画画有着相互校正思维的功能,促使孩子心灵健康成长。相比之下,我们大多数学校在这方面有些欠妥,对待学生在教室黑板上涂涂画画,除指责、讽刺外,就不会去…  相似文献   

20.
一位教师在教学数学应用题时,课堂上出现了下面的小插曲:老师出示应用题“学校要建一个垃圾池,它的周长是24米,它的面积是多少?”然后让学生进行计算。一会儿,一个学生提出:“老师,这道题没法进行计算。”“没法计算?”老师一愣,再仔细一看题目,说:“哦,老师疏忽了,漏掉了‘底面为正方形的’几个字。”说完在题目中的“垃圾池”前面添上了漏掉的几个字。学生很快就算出了结果。课后评课时,我们围绕这个话题进行了讨论。我们认为,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疏忽”提供了一个很有价值的时机。有时,课堂中的一些“错误”是一种可利用的教学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