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应该使学生会学,而不是学会,教师给予学生的不是“金子”,而应是“点金术”。所以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基础上不能忘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即在引导学生学习“双基”的基础上,让其认真仔细地去体验生活,观察事物的特征,描绘自己的感受,从而达到开发智力、培养审美、观察、记忆、想象、创造等能力的目的。所以,面对目前美术教学的状况,我认为应该让学生学会速写。  相似文献   

2.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应该使学生会学,而不是学会,教师给予学生的不是“金子”,而应是“点金术”。所以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基础上不能忘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即在引导学生学习“双基”的基础上,让其认真仔细地去体验生活,观察事物的特征,描绘自己的感受,从而达到开发智力、培养审美、观察、记忆、想象、创造等能力的目的。所以,面对目前美术教学的状况,我认为应该让学生学会速写。  相似文献   

3.
袁扬 《江西教育》2022,(44):80-81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融入“家国情怀”,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唤醒学生的“家国情怀”,培育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想象和审美创造;要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引导学生欣赏美、创造美,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提出,要将“审美创造”作为“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一环,让语文教学与审美素养密不可分。以学生为中心的“活课堂”是提升学生审美创造能力的主阵地,文章以中年级现代诗教学为例,探究其在“活课堂”中提升学生审美创造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更要注重审美教育。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语文美育作为语文教师的一种教育行为,应该是自觉的教育实践活动。也就是说,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自觉地把“美”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将其运用到语文教学实践之中,使“美”真正与语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王莉秋 《江西教育》2024,(19):76-7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美术教学被赋予了更多的使命。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还要“以美育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一般来说,学生的审美能力并非与生俱来,要想让小学生具备认识美、爱美、创造美的能力,教师就要重构教学理念,将美育教学贯穿于美术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通过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教学语言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不可缺少的职业语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对教学语言的要求越来越高。李如密认为,教学语言是一种刻印着人类审美的语言,作为教育的手段,这种语言文化充满着“语言风采”、“韵律”、“婉丽”、“富于变化的表现力”等等,创造着心灵世界的碰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能够体现教师口语之美、展示教学语言之魅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中等职业教育飞速发展的同时,对学校的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现中职教育又快又强发展的关健.那么,学校应该如何培养“双师型”教师呢?本文从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和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两方面入手,就“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进行了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9.
人类发展进人了21世纪,新的世纪我们应该给下一代一个全新教育,这种教育是一种全面的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教育。中学化学教学如何落实这一目标?不少教师进行了探索。就我们地区中学化学教学情况看,在实施以培养创造能力为目标的“创新教学”过程中,存在两个误区:一是了解“学情”不够。即了解中学生学习特点和认识能力的基本状况不够;二是教学的针对性不强。怎样有效突破两大误区?我在开展“创新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从“圣经”到“材料”——论教师教材观的转变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圣经式”教材观是教育的社会控制职能和制度化教育强化的结果,也是中国教育和社会发展水平有限的反映,它不仅限制了教师教学的个性化和创造性,束缚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和创造意识,而且割裂了课程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联系。“材料式”教材观的兴起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有助于释放教法在教学中的张力,改善教师的职业生活和学习的学习生活,提高教学质量,中国还缺少从整体上拒绝“圣经式”教材观的能力,但“材料式”教材观也有其发展的一定空间。  相似文献   

11.
刘惠荣 《学苑教育》2022,(20):54-56
随着当前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要求逐渐提升,使学生的审美能力成为当前教育的突出问题。审美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渗透,初中阶段学生相对于高中时期学习负担比较轻,为了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应该多为学生设置美术课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但是当前的美术教学并没有受到教师的重视,学生的美术课堂学习时间经常被文化课程教学挤占,影响了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改变传统的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要“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研究性学习是与被动性学习相对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要求教师不要将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指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学习方式,应该贯穿于政治教学之中,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3.
一、转变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上来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革。应该把课堂教学活动真正变成“教”与“学”的活动.变“一言堂”为“群言堂”.把数学的教学教育观“数学源于生活,也应该应用于生活”.落实到我们的教学实际中,  相似文献   

14.
幸福教育是“概论”课程的内在要求。“概论”课程回答了“幸福是什么、怎样实现幸福”等问题,为大学生精神家园的构建提供了科学指南。幸福教育要求下“概论”课程的教师不仅要为学生营造幸福的教学氛围,还要鼓励学生学会享受幸福,最终能够自己创造幸福。课程通过时事讨论、翻转课堂、互动式教学、“沉浸式”教学等形式激发学生感知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要做到师生平等互动,培育师生共同体意识;将课程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让理论知识服务于现实生活,让学生能够自主创造幸福资源,从而完成培育学生幸福感的教学使命,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初中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听、说、读、写”全面素养,并且“说”是其中关键的一部分,缺一不可。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说”的能力培养方面高度重视,在原有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创造更多新颖的教学方法去帮助学生提高自身“说”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并为高年级的语文学习打好基础。目前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教育中尚未得到很高的重视,教师应该明白良好的表达能力对学生的重要性,不能只关注学生的书面成绩。  相似文献   

16.
田艳 《天中学刊》1998,13(4):101-102
我国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冷落了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即审美教育,使人的全面发展受到无法弥补的损失。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使全民教育由“应试教育”逐步推向“素质教育”。于是审美教育就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备受人们重视的内容。审美教育,是培养人对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和艺术美的审美观点以及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就是说,它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以发展,使他们对美好事物的感觉能力更加完善,并且培养他们具有按照美的规律进行自由创造的愿望和能力。传统教育十分重视“德育”和“…  相似文献   

17.
“教、学、做”思想是高职高专教育教学中的新理念,《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是三年制普通专科语文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发挥着应有的作用。“教”力求调动多方面的教学手段,把课外指导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从不同的维度,为学生构建一个提高人文素养的多功能的教学平台;“学”力求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质有所提高;“做”要求教师改进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要通过学生在文学阅读、写作和文学活动的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相似文献   

18.
教学质量是高校教育发展的保障,而课程是教学质量的主力军,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武器”。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教学效果的好坏,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基于教师自身发展,尝试建立一种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系统化机制,即集“教学激励机制”“教师培养体系”“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考核制度”“教学培训体系”及“教师教学发展支撑”为一整体的“六位一体”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体系。  相似文献   

19.
郎冬岩 《吉林教育》2006,(10):29-29
1、合理确定教学目标。“情感”和“创造”是教学的本质。我们应该强调:教师在目标确定上要更新观念,重视情感培养、态度转变和价值观教育,注重教学形式与学习内容的统一。加强情感性教学,激发学习内驱力,增长学生的见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他们增强生活的信心,在有效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对学习的持久热情。  相似文献   

20.
闫颖 《教书育人》2002,(10):10-11
追求美是人的天性,而真善美的和谐统一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作为塑造人的教育教学活动应该是“美”的,那么,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核心的课堂教学则更应该努力追求美的境界。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自觉而有效地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健康的审美情趣、崇高的审美理想,不断提高其审美能力和积极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而且还要塑造美的心灵,从而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这是深化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对语文教学的美学思考也正日益受到教师的关注,从审美的角度来把握语文教学活动,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