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的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及社会活动家,是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在小说领域里建立起了对当时年代来说属于全新的革命现实主义文学模式,开创了新的文学模式.他以自觉创造革命文学的理论和实践来建立、发展、完善中国现代小说,而且绝不割断它与世界文学的联系,从而显示出他的独特文学史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作家塑造异性形象是否成功,往往取决于其是否能够在某一层面上完成心理易性.茅盾在塑造慧女士-孙舞阳-章秋柳这些热情、性感的时代女性时,受阻于自我的男性立场,忽视女性生命逻辑,使得人物失去性格的内在统一性而成为"狂乱的混合物".在塑造静女士-方太太-琼华这些性格相对弱一点的女性形象时,茅盾表现出出色的易性想象能力,塑造了一批符合女性生命逻辑的圆形人物,有效地弥补了封建等级文化所制造的性别鸿沟.茅盾卓越的艺术才华还体现在<蚀>与<野蔷薇>中男性立场与女性立场的对话关系上,尽管其男性性别立场中既有现代人的生命真实,也还残留着男权文化的遗迹.  相似文献   

3.
茅盾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和文学评论家,他前期的文艺评论主要是建立在“为人生”的现实主义观基础上的,后期又开始逐渐靠近革命现实主义文学观。在这一过程中,无论观念发生怎样的变化,茅盾都始终围绕中国文艺运动的实际情况和现代作家创作背景,从事文学理论批评工作。他始终坚持革命现实主义的文艺应该和中国的革命秉持同一个步调不断前进,并坚持反对公式化、概念化的倾向,更加关注对于艺术形式和艺术技巧的探索与研究。因此茅盾的文学作品,在选材构思、情节设置、人物塑造和语言应用上表现出了独特的文学特征和作品风格。对此该文做了相关研究,首先分析了茅盾作品的文学创作视角,以及文学思想,并结合实际情况,从多方面分析了茅盾的文学作品的创作特征。  相似文献   

4.
茅盾心爱的女儿沈霞1945年8月因人流不慎出了事故在延安去世,年仅24岁,是文学巨匠茅盾一生中最为刻骨铭心最为痛彻心肺的一件事.1946年8月,沈霞去世一周年时,茅盾应约为萧红的<呼兰河传>作序,他想起萧红想起女儿,心情无比压抑悲痛,他借为萧红<呼兰河传>作序时写道:   ……  相似文献   

5.
要明代吴中志怪小说在明中期的盛兴昭示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的文体态貌及接受史呈现出小说文体在明代嬗变的过程,即由子、史部附属地位到说部独立成熟的发展过程。志怪盛兴是明初文归台阁至中期文权下移后,文人对诗文主流文体"按经受礼"束缚的挣脱;是文人于经义、文章之外的一种有效的才志伸展和建志留名的方式,亦是明中期特殊时代背景下世风和士人心态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6.
作为“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之一,穆时英是一个不尊崇唯一价值观,有着多元艺术追求的知识分子。“现代性”是他的人生关键词,穆时英吸收“现代性”革新性、反传统性的特性实践于小说创作中,在创作时大量采用都市素材,歌颂现代物质文明,抒写都市人的细腻情感生活;其现代性不仅体现在小说表达两性欲望、书写新享乐主义、作为“象征”的回家、体察个人的命运这4个主题中,还体现在电影手法运用、大胆的语言实验、意识流书写、典型人物的小说技法上。由此可见,“现代性”已经渗透到了穆时英对这个世界的思考及观察的方式之中。  相似文献   

7.
戏曲艺术作为我国的国粹之一,其从戏曲音乐、人物动作、人物情境、道具等多方面来塑造人物形象,加之其具有独特的程式化审美特征,使得戏曲艺术在人物塑造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戏曲自身的发展、变革要求,加之外来舞台剧的本土化改造要求,使得舞台剧能不断地吸收戏曲中成功的因素,尤其是在人物塑造方面.我国舞台剧的发展,可从传统戏曲艺术...  相似文献   

8.
印人鲍夫子     
阿土 《文化交流》2014,(12):66-69
前些日子收到西泠印社社员鲍夫子复兴先生寄来的新作《缘缘堂印谱》,半年多前他告诉我,此印谱是他的乡友、同道、作家钟桂松先生创意,他操刀刻石.我的书柜中,已有鲍夫子的《茅盾小说篇目印谱》《鲁迅小说篇目人物印谱》《紫玉锦言》印集,加上《缘缘堂印谱》,可以说“鲍印蔚然”了。  相似文献   

9.
张依君 《职业圈》2008,(4):106-107
文章简单回顾了农村题材小说的历史,然后从主题、题材、表现方法和艺术创新等方面研究了新时期农村题材小说的现状,最后预测其广阔前景,是与时俱进的大时代大文学。  相似文献   

10.
文章简单回顾了农村题材小说的历史,然后从主题、题材、表现方法和艺术创新等方面研究了新时期农村题材小说的现状,最后预测其广阔前景,是与时俱进的大时代大文学.  相似文献   

11.
凌叔华在20世纪初的女性作家中脱颖而出,她是“五四”时期较早开始研究叙事艺术的女性作家,其小说变幻的叙事视角多角度地展示了高门巨族的生活;循环与戏剧式的叙事结构揭开了新旧女性悲剧命运的面纱;客观委婉的叙事态度道出了时代变革时期女性的生存困境。她以独特的叙事策略和娴熟的叙事技巧在时代的底稿上,落下了沉重又亮丽的一笔。尽管时光已逝,但是她笔下的那些挣扎在命运中的女性身影,依然生动地映在今日的读者心上。该文从叙事学的角度,浅谈凌叔华小说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小说家对小说的功能和价值的认识经历了多种变化,同时又有多种认识共存,如教化价值、博物价值、史鉴价值、消遣价值、娱乐审美价值等,有的是先后产生的,有的是同时共存、相互渗透的。但教化价值从小说诞生之日起一直贯穿小说价值观发展的始终,是我国古代小说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明末清初时事小说近来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将时事小说作为一个文学现象,纳入到整个小说史视野中,梳理唐人小说、宋人话本、明代小说(包括白话和文言)及晚清小说是如何以小说方式讲述时事的,借此管窥小说史视野中时事小说作为一个新的文学现象,其萌芽、发展、变化的规迹。  相似文献   

14.
明末清初时事小说兴盛,有其独特的文学背景。本文梳理了明末清初戏曲、说唱、词赋、诗歌等各种体裁的作品中讲述时事的情况,勾勒出时事小说兴盛的文学背景,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明末清初社会巨变中文学叙述重心的转移、文风的重大变化及新题材作品兴起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5.
哥特小说起源于18世纪后期的英国,但很快传到世界其他国家.在经历了英国哥特小说的繁荣之后,哥特文学的中心逐渐转到了美国,并且逐渐发展起来.文章主要讲述了哥特小说在美国的发展过程,介绍了美国文学中出现的几位著名的哥特小说的作家.  相似文献   

16.
蔡襄现存文章约700篇,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内容丰富。蔡襄秉承"道本文用"的文学观念,同时注重文学自身的审美价值,他的文章刚气充溢,征实求真,清遒粹美,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在北宋古文运动中有重要的地位,具有多方面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与互联网用户的积累,“知乎”平台出现了一种新兴的网络小说——问答小说。问答小说凭借在主题、内容、形式等方面的特点,基于平台所带来的优势,获得了知乎用户的广泛关注和喜爱。知乎平台乘着网络文学发展的东风,在实现商业化的同时也促进了问答小说不断发展。但是,问答小说能走多远,要看其能否突破网络小说同质化等困境,向更富有创新性的小说形式发展。  相似文献   

18.
历史的真相和对此一历史的评价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在探求历史真相的问题上,唯一的原则,就是尽一切可能实现对历史真实的尽可能准确的描述。勇于直面历史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一个社会对待历史真实的尊重程度直接反映着一个社会政治文明的先进程度。近来,学界围绕着当年李希凡写第一篇批判"《红楼梦》研究"文章时,是否致信《文艺报》编辑部探询能否发此批判文章一事,展开了深入的、自由的讨论,已引起世人相应的关注和思考。本刊此期发表的几篇文章,都是就"鲁迅、茅盾联名致红军贺信"之有无而阐述自家观点的,希望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和思考。是否有"鲁迅、茅盾联名致红军贺信",是个老问题,学界多年纷争,并非没有倾向性意见,但也没有定论。愿鲁迅研究专家和学界有识之士发表见解,以推进这一追询历史真相的学术讨论日益深入。  相似文献   

19.
苏童作为中国新时期文学的代表作家,是当代中国文学史上最受推崇、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苏童小说于1992年首次被译介至韩国,最新的译本出版于2019年,27年间苏童作品在韩国的译介经久不衰,共有18部译本陆续出版,是中国当代文学在韩译介的良好典范,其成功之秘具体剖析为作品的艺术品质、电影的成功改编、译者的创造性翻译、作家的个人宣传。  相似文献   

20.
兴盛于我国汉魏六朝的谶纬同这一时期的志怪小说有着密切的关系,谶纬的神学迷信、荒诞诡异,以及其事丰辞富的特点,为志怪小说的繁盛创造了条件。因此,志怪小说中有表现谶纬的内容,如圣人感生、灾异遣告等,而志怪小说在志怪艺术上,也注重想象丰富、辞采华茂。汉魏六朝的志怪小说在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