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写序不难,但对一个"盲人"来讲,真的很难,而我在管理学上就是一个"盲人".我花了一天时间,一口气读完这本书,回味无穷,此书深深地打动了我.  相似文献   

2.
7岁的王佳蕾是一家3口的主心骨。“我是爸爸妈妈的眼睛。”因为父母都是盲人,王佳蕾从懂事起就认准了达一点。她3岁会洗自己的小衣服,6岁就能洗全家的衣服。外婆看在眼里,心疼得直掉泪,而她却非常高兴。从此,佳蕾开始打扫房间,买菜做饭。带着父母去看“风景”……为了上学方便,佳蕾常常住在外婆家。可她又放心不下爸爸妈妈,一回家,就立刻干家务。为了探  相似文献   

3.
在人们眼里,盲人只是社会的包袱,家庭的累赘。然而,他,一个极普通的农村盲人,靠党在农村的好政策,靠自己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终于开拓出一条属于自己,又启迪他人的绿色之路。  相似文献   

4.
三岁看老     
“三岁看老”是句老话,意思是一个人的将来从三岁时就能 看出个大概。 过年回家,正上小学的表弟整天缠着我,就像个跟屁虫。不过我到是很乐意如此,因为家里只有他比我小,和他在下起让我油然有一种做长辈的满足感。 那天,我以一个长辈的口吻问他一个很经典并得到了一个很经典回答的问题。“表弟,你长大了想干什么?”“解放军,科学家,为国家作贡献!”望着表弟那一脸的认真,也就在那瞬间,我突然看到了小  相似文献   

5.
记得有一次,我觉得枕头很硬,想去商店买个软一点的。我对售货员说: “您好,我要买个针头(枕头)。”她说, 我们的商店不卖针头。这下可把我弄糊涂了。我明明看见货架上放着一堆枕头,她怎么说没有呢?于是我慢慢地重复说:“我要买一个针头(枕头)。”她也慢慢地回答:“我们这儿没有针头。”眼看自己是说不明白了,我连忙指着她的身后说:“那是什么?”她笑了:“哦,那是枕头,不是针头。”  相似文献   

6.
作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执政理念,“中国梦”阐释了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向。实现“中国梦”,需要一个良好稳定的周边环境。而“中国梦”在周边国家的传播对营造我同周边国家的良好关系具有重要作用。做好“中国梦”在周边国家的传播,有利于我全面介绍中国的发展思路,减少周边国家对我的不信任,  相似文献   

7.
1999年8月间,杭州的一些媒体纷纷报道说,在甘肃省敦煌地区“新发现”了一个“可与敦煌莫高窟相媲美”的石窟——安西榆林窟。我当时目睹耳闻了这则“新闻”,不禁哑然失笑:这哪里是什么“新发现”,我在1994年8月就曾与近百位国内外敦煌学家随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现任院长)樊锦诗女士出入于这些洞窟!我本想写篇短文“以正视听”但转念又想,会不会是我的哪位学生听了我开设的“敦煌文化”课而胡乱报道的?应直接找一下报道者。结果问下来,与我的学生没有关系。由于中间  相似文献   

8.
好地方都用来开饭店了.那么漂亮的王府花园,竟然也是一个昂贵的大饭店。反正有人埋单,我也乐得见识一番.好家伙!门前站着这么多的“宫女”和“太监”!领班一声令下:“行礼!”这些“宫女”和“太监”一弯腰,齐声喊:“您吉祥!”真是把我吓了一跳。  相似文献   

9.
季羡林究竟是什么“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新世界出版社出版了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的新作《病榻杂记》。其中,季羡林提出:辞“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一事,引起广泛关注。季羡林写道:“我从来没想成为一个国学家。后来专治其他学术,浸淫其中,乐不可支”“我连‘国学小师’都不够,遑论大师”“请从我头顶上把‘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三顶桂冠摘下来,还我一个自由自在身。”季羡林的这段话,说得何等的谦虚,何等的实事求是,何等的明白无误!此语一出,长期受媒体误导的读者,感到吃惊和困惑。他们问遭那么,季羡林究竟是研究什么学问的呢?他究竟是个什么“家”呢?  相似文献   

10.
有时我想,中国人大概很难想象汉语对大多数的西方人来说有多么的困难。把汉语的音和调说正确简直太难了。一次我们在课堂上做练习,老师让我们说出一个词,然后同学们得说出它的同义词。每当一个同学说完以后,老师就把那个词写在黑板上。有个词我的意思是想说“打算”,可老师写在黑板上的是“大蒜”。然后她问我:“你喜欢吃大蒜吗?”同学们都笑了,因为当时我  相似文献   

11.
<正>“文化学刊”诞生已经十年了,我和她相识也已经八年多了。今天我们庆贺她的生日,是为了重新梳理一下我与“文化学刊”的情缘。作为一个文化人,我在“文化学刊”发表文章之前,就已经知晓“文化学刊”了。一是因为她的“名字”,二是因为她的栏目涉及到方方面面,可以说这是一份实实在在的“全国唯一的综合性文化学术期刊”;三是因为她的掌门人曲彦斌兄长为人忠厚、知识渊博、  相似文献   

12.
肖云柯 《职业圈》2012,(25):92-92
《我老爸的胡言乱语》是一部充满趣味、温暖明亮的小书,讲述了一个“疯狂”老爸和喜欢“卖萌”的儿子间的爆笑故事。  相似文献   

13.
言论集纳     
《对外大传播》2009,(12):61-61
“互联网下一步将走向实体世界……它将无所不在。当我走进一个房间时,它就知道我来了,和我对话。”——1969年10月29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莱昂纳德·克莱因罗克带领一个研究小组,首次把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一台电脑和一家研究机构的另一台电脑连接起来,让它们“交谈”,成为互联网雏形。近日,在庆祝互联网诞生40周年时,克莱因罗克预测了互联网的未来。  相似文献   

14.
太阳的花园     
那天我刚下课回到办公室,就有个女生慌慌张张地跑来叫我:“老师,老师快来呀,有人打架了!”我跑进教室,两个小学一年级的小男孩正扭打成一团。我赶紧上前把他们分开,严厉地责问他们为什么要打架。其中一个黑瘦男孩倔强地不发一言,另一个头发乱糟糟脸上有指甲划痕的男孩哭着说:“老师,我在好好玩,孙强上来就揪我,还把泡泡糖弄到我头发上。”  相似文献   

15.
溟北 《文化交流》2003,(5):19-21
一个盛夏黄昏,上海喧闹的西藏南路旁边的一所老房子。沿着昏暗陡峭的楼梯拾级而上,笔者走进了“笔名大王”陈玉堂的家。老人已年近八十,虽然事先已看到过照片,但他的清癯还是令我有些吃惊。“是老乡啊,快请坐”,老人的热情使我很快摆脱了拘束感。 “我住在这里50年了,这个房子差不多也有100年了,据说是红顶商人胡雪岩后代的。这间临街房子,汽车喇叭声不断传来,不过外边再闹,我耳朵听不见。”老人说,“听见也无所谓,还是照写我的书。”这口气颇有些“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境界。  相似文献   

16.
拼死吃河豚     
孙武 《生态文化》2005,(3):17-19
前阵子在外地与一老乡偶遇,见面话没说上两句,老乡就拽着我的衣袖一脸神秘地说:“走走,我带你去一个好地方。”我说:“什么好地方呀,金銮殿么?这样急着去。”老乡说:“先别问,去了就知道啦。”  相似文献   

17.
阅读衡山     
衡山是我心中萦绕已久的一个梦,它以飘逸欲飞的神秘之美撩拨着我的情怀。初春,我随同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群“文字客”走进了衡山。  相似文献   

18.
建立古镇博物馆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次出席“两会”,都如沐春风。今年的“两会”尤其这样。今年政协会议上,我提出了一个关于在重要古村镇抓紧建立小型博物馆的  相似文献   

19.
我到川甘交界处的白龙江流域旅游,人们告诉我,这里有一个博峪藏族自治乡,是藏族采花节的发祥地。博峪远离都市,交通不便,我未能进入。但在当地朋友的介绍下,我得以了解采花节的详情和历史。采花节在每年农历五月五日举行,节期两天。它大致可分为“抢水”、“采花”和“祝福”三部分。  相似文献   

20.
所渭涉台用语,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我在这里只想提出一个问题:从台湾或台湾同胞的角度.不能用“祖国”或“中国”指代大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