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程然 《求学》2001,(5):41-42
学鉴赏是近年来语试题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考试说明》对此项内容的要求是:初步鉴赏学作品的内容、语言、表达技巧。近十年的学鉴赏题,除一部分在现代阅读试题中涉及外,其余的均放在诗歌尤其是古典诗歌中考查。因此,本只侧重谈谈如何鉴赏古典诗歌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当前,许多语类读物和中学生报刊常开辟“学鉴赏”专栏,主要刊登一些学作品(尤其是古典诗词和现当代散诗歌)的赏析章。许多章选例经典,分析精当,对学生积累阅读知识,培养阅读习惯,提高审美鉴赏能力以及配合课堂阅读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毋庸讳言,也有一些鉴赏章,由于这样那样的一些弊病,不受中学生欢迎,不少学生表示,订购来的书报,这些栏目往往是“一跃而过”。这固然与学生的个人爱好和自身的学素养有关,但与这些章的“冗长、古板、僵化”(学生语),引不起阅读兴趣,难以产生共鸣不无关系。归纳起来,这类章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弊病。  相似文献   

3.
1997年《北京学》以“忧思学教育”为题,将中学语学教育的讨论推向了全社会。2001年,中学的学教育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争论后终于告一段落——被明确地写进了课程标准。虽然“语”与“”是否要分科教学的讨论还在继续。但中学语开始有了堂堂正正的学教育,这不能不说是个巨大的进步。那么,中学语如何才能实现有效的学教育呢?我想一方面要遵循学作品的阅读规律。另一方面也必须考虑阅读的心理、年龄特点,对学作品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的培养在各个学段应有所侧重。因此。初中学作品教学必须正确认识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从汉阅读的民族特色人手,建立汉阅读学,是一项巨大的富有建设意义的学术工程。由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曾祥芹先生主编的《阅读学新论》,是教育部语出版社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献礼的重点图书,于1999年9月推出。该书开宗明义,提出要建立民族现代化的阅读学。《导言》中说:“汉阅读学,作为汉民族语学的重要分支,作为章学的一门技术科学,必须寻求自己的民族特色,建立现代化的科学体系。”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紧紧把握住汉语的民族特色,对汉阅读进行了全方位的审视,突出体现了汉阅读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5.
诗语·诗味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数千年的文化传统中.中国古典诗歌积淀形成了特有的言说方式和审美特质——诗语与诗味。从文章体式的角度讲。诗语与诗味充分体现了古典诗歌的独特性。我们以阅读常规文体的方式阅读古典诗歌,读不懂诗;以鉴赏常规语言的方式鉴赏古典诗歌。  相似文献   

6.
浩如烟海的古籍资源是中华明特有的,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据杨家骆先生1946年统计.仅西汉前至清末古籍就有181755部。我国的古典学创作也是丰富的,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及明清小说,朵朵奇葩美不胜收。了解中国五千年明史及其优良传统,有赖阅读古籍。因此,学会基本的古阅读技能是中学语古教学的基本任务。而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与  相似文献   

7.
语教学中,恰当利用乡土学作品,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写作的信心,能有交地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良好习惯和创造性思维,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利用乡土学作品是语教学化的抽象为具体,易高深为平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赵玉 《现代语文》2006,(4):87-89
综观若干年来中学语教学中学作品解读方式,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反映论,把学作品作为认识社会生活的教科书;实践论,把学作品当作具有感染力的社会教化的工具:人论,这是近几年在新的课程标准颁布后实施的,注重人性的培养,让学生在诵读中的体悟自然和人性的美。最后一种出发点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悟能力,它的巨大进步是从学的外部规律向内部规律回归,但是这种缺乏一定理论指导的诵读式体悟对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审美经验和精神结构的扩展效度如何呢?效果是可想而知的,但是我们能怪中学语老师吗?原来用以指导阅读教学的狭隘反映论,功利化的理论已不适应新的教学要求,我国古典学欣赏中的整体感悟式的诵读理论就自然介入,但其个体差异性较大,缺乏可操作性,很难整体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9.
人物传记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进入了语课程。然而,由于以前人们对此关注不多,所以许多语教师对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传记阅读还不甚熟悉。再,虽然人物传记浩如烟海,但是目前我国的传记理论研究却还相当薄弱(参看赵白生《传记学理论》可知这一点)。传记理论的匮乏使得人物传记的教学缺乏必要的理论借鉴。本试图对人物传记的阅读作一探索,以期有助于人物传记的阅读与教学。  相似文献   

10.
学作品的阅读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一环。随着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学作品的教学也成为高中语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语对学作品教学的目的要求是:学习学常识,阅读学作品,开阔视野,陶冶性情,培养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字的能力,培养理解、分辨、鉴赏学作品的能力,发展形象思维,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认为学作品的教学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去着手: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词语的意思,是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如何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词(语)义呢? 一、看图学词(语)。看图学词是低年  相似文献   

12.
体裁分析可揭示不同体裁语篇不同的语言表现形式和体裁结构;能够通过语篇建构过程,理解语篇分析语义内涵,由于英语是我们的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惯从词,句入手,而忽略了对语篇的整体把握。所以,在英语阅读中,非常有必要引入体裁分析,引导学生从宏观的角度去感知,理解,欣赏不同的语篇,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3.
把写作教学作为语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即通过写作以带动语课程的学习(以写促学)是个两全其美的方法。“学,然后知不足”;写,然后知困矣。写作中的疑惑如何解决?从所学课中寻找答案。以写作教学为主导的章分析.既有学习的指向性又有目标的集中性,既提高了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又节省了时间,将写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彼此交融,相互促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经典阅读是语教学中富含化内涵的重要的教育内容和学习方式,它所肩负的教育职责就是通过经典阅读这个载体,对学生进行语素养、化品位以及糟神人格的培养和塑造。因此,正确的经典阅读理念、适当的经典阅读本和富有成效的经典阅读学习方式,早已成为语经典教学探索的重要因素。而目前语教学中经典阅读的现状如何呢?从现在我们所身处其中的社会化语境考察来看,自20世纪90年代起,  相似文献   

15.
阳琦兰 《考试周刊》2011,(88):111-112
在越南语学习过程中,阅读不仅是学习越南语的目的,而且是学习越南语的重要途径,阅读能力是发展其他语言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如何提高阅读能力,是越南语学习者需要探究的课题。在此,作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英语语篇教学是培养小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和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有效方式,是学生获取语言信息和运用语言的重要途径。以《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为例,步入高年级,每个单元的A部分语篇就变得冗长复杂,语篇教学的难度增加。学生害怕学课文,英语学习的热情随着一篇篇的“长篇大论”而日趋消减。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语篇学习中找到乐趣?如何提升学生的语篇阅读能力呢?本文以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为切人点,总结了笔者在语篇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7.
古典诗歌教学中的美学欣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典诗歌是我国学史上一片灿烂的星河,也是各类语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讲授这些古典诗歌时,教必须注意引导学生品味意境美,理解理想美,欣赏形式美,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提高审美情趣和学修养。  相似文献   

18.
曾明海教授,博士生导师。1952年生。从80年代初即从事语课程与教学论、学解读学与鍪赏理论、散评论与鉴赏理论的教学与研究。现为山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带头人、语教育学教研室主任,兼任山东省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散学会副会长等职。从90年代以来,出版学术专6部,主编2套学术丛书和3部全省高师统用教材,发表论60余篇;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1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1项、教育部人社会科学“十五”课题1项、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题1项,以及山东省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改革课题、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等多项。获全国第一届教育理论图书二等奖、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多项。近年来主要研究语课程与教师发展理论、语丈教育化擎与语教育化过程理论,以及阅读拳体理论、阅读接受理论、阅读对话与体验理论等学解读学和语阅读理论,在全国有广泛的学术影响。其学术专《学解读学导论》、《语阅读活动论》与主编的《新世纪语教师发展丛书》,被学术界视为“别有创意之作”。其中,《学解读学导论》,在《光明日报》、《读书》、《艺报》、《中国图书课论》发的评论中,被称之为“第一部学解读理论的开创之作”。其次,他的散评论和鉴赏理论研究也有广泛的影响,有的章被全国嵌新课程语教材教学用书》(人教版)采用。[编按]  相似文献   

19.
综观近几年来的语高考,学类阅读题所处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虽然语《考试说明》中明确指出:考生“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培养阅读能力的两种图式,即知识性阅读和交际性阅读,并说明了语篇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语篇教学的三个环节来进行大学英语的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