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中国稻作起源问题,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其一是从自然条件上看,必须具备水稻生长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并且有普通野生稻的分布;其二是这从文化谱系上看,该地区必须具有连续的稻作文化考古发现;其三是这一地区发现的稻作遗存,在年代上应是最早的,并且有相同类型的遗址在相近地区不断被发现。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长江中游稻作文化遗存,认为这是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4,(1):130-130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胡耀武等研究组,对出土于陕西华县泉护村遗址3个灰坑的多例猫骨,基于多种研究方法,在国际上首次提供了人类和猫类共生关系的最早证据,为揭示猫的驯化机制进而探讨猫的驯化过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正所有人都认同狗由狼驯化而来,但谁最先驯化了狼却有不同的假说。根据狗的基因,包括细胞核DNA基因和线粒体DNA基因研究结果,以及狗的化石研究结果,世界上关于狗的起源有4种假说。一是认为欧洲人首先将狼驯化成了狗;二是认为狗最先在中东被从事农业的人群驯养,三是认为狗是在东亚或中国南方首先驯化成功,然后被带到世界各地;四是狗的驯化是在多地区分别和独立进行的。然而,新近的研究又提出了一种假说,现  相似文献   

4.
正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与华大3月2日向新华社记者透露,继全球首个大麦基因绘制成功后不久,他们率先在世界上完成青稞基因组图谱的绘制。该项科研成果将为深入揭示西藏青稞起源、驯化及栽培选育过程等提供坚实的遗传学基础。青稞,在藏语中称为"乃",在分类学上是一种裸大麦。青稞在青藏高原经过3500~4000年的驯化栽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世界上水稻栽培的起源国,在中国广为栽种后,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按照不同的方法,水稻可以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水稻所结稻枉去壳后称大米或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大米为食。由于东北地区土地肥沃,水质优良,生长期长,使东北大米的质量受到各地人民的欢迎。  相似文献   

6.
生命溯源     
正羊驼和美洲驼的驯化起源机制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詹祥江团队与来自山西农业大学、英国卡迪夫大学、华大基因、智利比奥比奥大学等国内外机构的科学家合作,回答了羊驼和美洲驼的起源问题。研究论文发表于Genome Biology。研究人员广泛采集了安第斯山脉4个相关物种28个个体的血液样品,通过对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和系统发生树构建,发现羊驼起源于骆马,而美洲驼则驯化自原驼。论文发现两个物种之间  相似文献   

7.
正题记近几十年来,随着宣汉罗家坝遗址的发现与陆续发掘,人们开始重新思考巴文化的起源中心和传播线路。最近,宣汉又发现了独特的祭司文字、祭司语言和诸多盐茶古道遗存。这些新发现汇集在宣汉,不应该是偶然巧合,由此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文字是界定文明起源的关键条件,发达的古盐道是大规模聚落存在的必要条件。2018年4月和12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  相似文献   

8.
淮河流域尤其是淮河上游地区是中华文明起源的腹地,在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过程中具有指标性意义.农业起源与发展正是人类对气候环境适应的过程.农业为中华文明的诞生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末次冰消期以来中国中东部极端气候环境事件与农业起源发展和人类适应研究"课题2"淮河流域稻作-旱作农业演替过程及其环境和文化背景研究"的总体目标是揭示淮河流域稻作-旱作农业演替过程及其文化和环境背景.该课题依托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研究平台,课题负责人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张居中.通过两年的工作,课题已经建立了淮河流域稻粟兼作农业的演替过程的基本框架,未来将细化部分时段的农业发展情况,同时进一步深入研究相应的环境和文化背景,进而全面了解该地区考古学文化演替和原始农业发展过程的关键时间节点与末次冰消期以来极端环境事件的对应关系,为全面认识中国中东部地区极端气候事件与农业起源、发展和人类适应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罗海平  邹楠  胡学英  王圣云 《资源科学》2021,43(6):1234-1247
随着全球性极端气候频发,粮食生产安全越来越受到气候变化的威胁。在此背景下,实现农业气候资源的高效持续利用意义重大。粮食主产区是粮食安全保障的核心区域,本文应用逐级订正的机制法模型测算了1980—2019年中国粮食主产区玉米、水稻、小麦三大主要粮食作物的气候生产潜力,并应用重心迁移模型分析了粮食主产区186个地级市现实作物生产水平与气候生产潜力的时空属性,在市域尺度上评估了农业气候资源利用效率。研究得出:①1980—2019年粮食主产区玉米、水稻、小麦气候生产潜力的倾向率分别为-156.80、68.82、121.92 kg/(hm2·10 a);②玉米气候生产潜力高值区和低值区范围均缩小,水稻气候生产潜力空间结构较为稳定,小麦气候生产潜力高值区范围扩大;③主要粮食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重心迁移距离均小于现实迁移距离,并呈同向化特征;④黄淮海农业区、东北农业区、西南农业区等地主要粮食作物气候资源利用率较高,长江中下游农业区等地气候资源利用率较低。对此,应调整粮食生产重心,缓解气候条件较差地区的粮食生产压力,挖掘气候资源丰富地区的气候生产潜力,全面提高粮食主产区气候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质科学院季强科研小组在河北丰宁县发现世界上最原始的鸟类化石——华美金凤鸟,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和关注。鸟类的起源是当今科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其间的争论已经有130多年了。鸟类起源有三种假说:即鳄类起源说、槽齿类爬行动物起源说、恐龙起源说。第一假说从诞生起就一直没引起多少关注。第二假说至今仍有一些支持者,特别是鸟类权威,如撰写《鸟类起源》巨著的丹麦海尔曼及撰写《中国古鸟类图鉴》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人类研究所的侯连海研究员,他们认为恐龙胸前不具有鸟类特有的义骨;另恐龙腰臀部的骨骼(解剖学上称为腰带)、牙齿…  相似文献   

11.
气候变暖背景下水稻低温冷害和高温热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品  魏星  张朝  陈一  宋骁  史培军  陶福禄 《资源科学》2014,36(11):2316-2326
低温冷害和高温热害是影响我国水稻安全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气候变暖背景下,我国水稻遭受的极端温度事件趋多趋强,应对冷热害的任务更加紧迫。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概述了水稻冷热害研究中所涉及的主要内容:详细阐述了不同类型的低温冷害和高温热害影响水稻生长发育过程和最终产量的作用机理;对比分析了冷热害地面监测技术和遥感监测技术的优缺点;总结了水稻冷热害预警技术的研究现状;归纳了防御水稻冷热害的主要对策;阐明了我国水稻冷热害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时间变化趋势;对比分析了评估冷热害对水稻产量影响的四种典型方法,包括实验法、历史统计法、作物机理模型模拟法和遥感估算法;探讨了未来气候条件下水稻冷热害的影响状况;最后,展望了水稻冷热害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联合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申报了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有22个点入选名录,其中,在甘肃省境内有5处,分别是玉门关遗址、锁阳城遗址、悬泉置遗址、炳灵寺石窟和麦积山石窟。此外,笔者认为在这狭长的甘肃走廊地带,还有一个重要的丝绸之路文化点也可以一同入选名录,那就是嘉峪关。它位于河西走廊的心腹地带,既是抵御外敌的长城雄关,又是友好往来的丝路要塞,扮演着双重的历史角色。作为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嘉峪关早  相似文献   

13.
桦本科植物的起源和早期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植物类群演化的时空统一观点,利用古植物学、地理分布和系统发育三个方面的研究结果,讨论了桦木科植物的起源和早期演化,认为:最早的桦木科植物生活在晚白垩纪桑托期,起源于中国中部地区,起源之后,一方面较缓慢地向欧洲散布,并在古新世到达欧洲;另一方面向中国东北地区散布,并迅速扩散到北极地区,通过白令陆桥在白垩纪最晚期到达了北美。  相似文献   

14.
报道了青藏高原地区的点地梅属Androsace L.及羽叶点地梅属Pomatosace Maxim.共14种29个居群的ITS与trnL-F DNA序列各27与25条;并结合已报道相关种类的有关序列,构建了“点地梅群”的分子系统发育树。研究发现“点地梅群”的4个属为一单系类群,含有两个稳定的分支:一支全部由点地梅属的种类组成,另一支分别由羽叶点地梅属、Douglasia Lindley、Vitaliana Sesler和9种点地梅属植物组成;点地梅属裂叶组sect. Samuelia Schlechtd.的3个种与点地梅组sect. Androsace的2个种在3套序列分析中位于不同的系统位置。各分支基部的种都分布在中国东南部及青藏高原东部,分子地理标记的结果支持形态学提出该地区为“点地梅群”植物起源地的假设。从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向欧洲及其他北半球地区存在不同时期内多个进化支的多次扩散。粗略的时间估算表明该群植物可能是在第三纪的中新世以来才开始发生的。垫状种类分别在青藏高原和欧洲独立起源,而在青藏高原地区的分化要早于在欧洲的分化,在前一地区可能与青藏高原自中新世开始发生的造山运动、形成高海拔的山地有关,而在后一地区则是与第三纪末至第四纪的冰期气候反复波动有关。垫状植物在青藏高原上的大规模分布则可能较晚,与冰期结束后全新世晚期气候再次变冷有关。一些物种种内的遗传分化也可能部分反映了气候来回波动中它们在高原上的退缩和再扩张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前,古脊椎动物学中的世界性热点就是各大门类的起源和进化问题,近几年来,中国的古脊椎动物学家在这一方面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发现。通过对这些发现的深入研究,为解决古脊椎动物学中的热点和难点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世界上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文化传统不曾中断的民族之一,随着历史的变迁与时代的发展,中华大地上依然保留着诸多历史古迹,它们不仅仅是中国辉煌历史的见证,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历史文化的瑰宝。考古遗址是一种典型的历史文物形式,始终做好考古遗址的展示与保护不仅仅是传承中国民族优秀文化与传统的重要形式,也是彰显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国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的根本保障。因此,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与改革创新相结合的理念,更加注重考古遗址展示与保护工作的开展,最大显著展示考古遗址的现实价值与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7.
1999年 ,考古人员在广东英德牛栏洞出土了人工栽培水稻的硅质体 ,经测定 :早在 1 2 0 0 0年前英德原始先民已开始种植水稻。这一发现将中国稻作历史推至 1 2 0 0 0年前 ,这一发现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引起极大轰动。据了解 ,牛栏洞遗址位于英德市云岭镇东南隅的狮石山南麓。狮石山是一座石灰岩孤峰 ,相对高度约 1 0 0米 ,周围是石灰岩地区的蚀余丘陵山地 ,牛栏洞因当地农民在洞内“圈牛”而得名 ;洞平面略呈曲尺形 ,洞口向东南 ,总面积约 4 0平方米。在牛栏洞遗址第二、第三期文化堆积层中发现的非籼非粳水稻硅质体 ,可把中国稻作历史推至 1 2 0…  相似文献   

18.
郭远明  张敏 《世界发明》2003,26(11):8-8
种植水稻能不能像种韭菜一样,种下后割了又长,长了又割,生生不息?目前,一种在中国进行研制的“傻瓜水稻”正开始挑战已经存在千年的稻种耕作制度。所谓“傻瓜水稻”,是指地域气候适应性强,能够实现无性繁殖、多年生、具有较强的抗病性、广泛适应性的水稻品种。“这种水稻根本不需要重新育秧栽种,只要在适当的季节进行普通田间管理,就能够实现水稻的增产、稳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百科知识》2021,(16):64-65
贵州贵安新区招果洞遗址:1万年前的先人在这里用火 招果洞遗址是一处跨越了整个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在全国极为罕见.其中最早的遗迹出现在距今4.5万~3.7万年的地层中.在距今3万多年地层中发现的磨制骨器,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磨制骨器之一.在距今至少有1.2万年的地层中,考古学家发现1件通体磨光石器,刃部沾有大量赭石粉末,这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磨制石器之一,为探讨磨制石器的起源和功用提供了新证据.该遗址目前发现火塘51个,主要集中在旧石器时代晚期,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为集中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用火遗存之一.专家推测,古人类在洞穴中用火的记录,最早可追溯到至少1万多年前.  相似文献   

20.
动物研究     
《科学中国人》2022,(6):12-13
<正>蜥蜴能量代谢对温度驯化响应的纬度格局与机制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生态适应与保护生物学研究组孙宝等人与国内外合作者,以中国大陆分布的白条草蜥、北草蜥和南草蜥等草蜥属(Takydromus)蜥蜴为研究对象,阐明了草蜥物种能量代谢温度驯化的纬度格局及其机制,并且预测热带外温动物因较低的代谢可塑性而可能受气候变暖的威胁。相关成果发表于《生态学专论》(Ecological Monograph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