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S V O直 O间是湖南湘语比较普遍的一种句式,具有极强的制约性和句式义.进入该结构的动词有条件限制的,以"给予"义动词为常见.来源上,可能是古语的遗留和语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以汉语中介语语料库(ILC-CORPUS)中级阶段语料为基础,将双宾句式分为三大类五小类,对其使用情况进行了考察与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双宾语句式小类的学习难度顺序:"V+代词(虚指)+O""V+给+O1+O2""V+O1+O2(给予类)""V+O1+O2(等同类)""V+O1+O2(取得类)"。通过与母语使用者的对比,发现留学生更倾向于使用给予类的双宾语句式,存在泛化的倾向。最后,将我们的统计和分析结果与教材的编写、对外汉语教学结合起来,以期为汉语双宾语句式的教学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探讨湖南津市方言中的特殊句式“N+一+V+起”,分析该句式中“V”和“起”的构成,运用“构式”语法理论归纳这一句式的基本意义为“带贬义主观色彩强调V造成的某一状态的持续”,并和津市方言中与这一结构相关的其他表持续的句式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4.
S+V+O直+O问是湖南湘语比较普遍的一种句式,具有极强的制约性和句式义。进入该结构的动词有条件限制的,以“给予”义动词为常见。来源上,可能是古语的遗留和语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古汉语为动类双宾句包含"为+O1+V+O2"和"表为动意的V+O1+V+O2"两种形态,该类双宾语句已经消失了。究其原因,学界大多认为动词"为"的语法化是主要原因。在研究该类双宾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其消失原因除了动词"为"的语法化外,还包括汉语音节的和谐要求,汉语词汇的双音化发展和语用经济原则的制约等因素。  相似文献   

6.
普通话中双宾句"S+V+O1+O2"在西宁方言口语中多用非双宾同义句"S+PP+V+O2"或"S+PP+V"句型表述。本文分析了西宁方言口语中非双宾同义句的变换情况和句法特点。  相似文献   

7.
华蓥话的动态助词"咖"表动作完成,相当于普通话的"了1".主要有"V+咖"、"V+咖+O/C"、"V/A+咖了"、"V+O/C+咖了"、"V+咖的"、"V+咖+O+的"句式.现代汉语方言完成体助词"咖",多集中在湖南方言.对"咖"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得出华蓥话与湖南方言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从历史文献中得到了印证.  相似文献   

8.
李如海 《甘肃教育》2014,(14):115-115
正一、"一个句子"教学法简介"一个句子"是符合简单句的5种句型和there be句型、强调句型、被动句句型,没有并列连词连接的一个完整句子。这样的句子包括所有的简单句和复合句。它的核心是一个句子,并非两个或多个句子。它的灵魂为8种句型,即5种简单句型(S+V;S+VL+P;S+V+O;S+V+O+OC;S+V+O1+O2)再加there be句型、强调句型(It+is/was+强调部分that)和被动句(be+pp)。在教学中以一个句子的理解和运用为主的教学即为  相似文献   

9.
在初中英语课本中,我们学习了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其中包括了复合宾语结构:主语+谓语+宾语+宾语补足语(S+V+O+C)和双宾语结构:主语+谓语+间接宾语+直接宾语(S+V+InO+DO)。一个词组出现在及物动词(vt.)之后是复合宾语还是双宾语?如何正确判断?我们应从词汇意义和词的搭配关系以及句子的意义等方面去分析。例如: They found the old man aseat.他们给那位老人找了个座  相似文献   

10.
双宾语句作为一种独立句式,在壮侗语中大量存在,但综观壮侗语研究,该句式尚未见专题成果。通过对壮侗语双宾语句句型、句法特征等的探讨,来揭示壮侗语双宾语句在语序、句法、韵律等方面的一些规律,并指出一些有待深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取得、消耗类动词构成的"S+V+NP1+NP2"是否是双宾语句,是学界一直存在争议的问题。本文主要从领属关系和层次分析角度来论证取得、消耗类双宾语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S1:S+V+给+01+02和S2:S+给+01+V+02两种句式的变换式(包括由句法因素制约而产生的变换式和由语用因素决定而产生的变换式)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变换式产生的句法和语用原因.另外,还阐述了S1句式使用上的句法限制以及必须使用"把"字句变换式的几种情况,并说明了宾语的有定无定形式对句式的选择有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老派湘语娄底方言里,双及物结构都含有给予类介词"赐",它和句中谓语动词组合,形成独具特色的"V赐"句式。分析娄底方言"V赐"句式的古汉语来源、句法结构特征和语法化轨迹,可以揭示娄底方言"V赐"句式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4.
吕志敏 《现代语文》2007,(11):21-22
重动句指谓语动词后带宾语,再重复动词后带上补语的一种单句,在现代汉语口语和口语色彩较浓的文学作品中,出现频率较高,比如"他看书看入迷了""我们等你等得不耐烦了"等.重动句是一种结构固定的句式,即"动宾 动补"的形式,可以用"SV OV C"来表示,其中S表示主语,V表示原动词,V表示重复的动词,O表示宾语,C表示补语,V与O构成动宾短语V O,V与C构成动补短语V C,该短语有时带上宾语.重动句核心就是由这两个动词短语构成的.  相似文献   

15.
已有学者指出,V—NP1-NP2句的语义核心是“有意的给予性转移”。本文进一步证明该句式的基本句式意义为“使某事物由A处转移到B处”,并且这种转移是双向的,一次性的。该句式意义决定了双宾语句不仅包括所谓“给予”类,也包括“取得”类和“等同”类双宾语结构。  相似文献   

16.
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通过与"去+活动场所++V+O"句式的比较解析了"到+活动场所++V+O"所投射的事件意义及其语用价值。并且,借助Talmy的"事件框架理论"对此做出认知解释。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到+活动场所+V+O"中,由"V+O"指涉的活动事件不受任何限制;第二,"到+活动场所+V+O"句式将"活动事件""前景化,即突显先位移到"某一处所"后进行的活动;第三,"到+活动场所+V+O"的句式里的活动事件具有真正的动作意义;第四,"到+活动场所+V+O"句式的预设(presupposition)与"去"字句不同,"到"字句预设"先到了某一活动场所"。最后,本文为了韩国留学生对两种句式的准确使用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由“获取”类动词构成的“动 +名1 +名2 ”的句式不属双宾语句。这类句式不能分化出两套动宾结构 ,而且名1 与名2 之间隐含着领属关系。结构助词“的”可以作为鉴定此类句式为单、双宾句的鉴定字  相似文献   

18.
一、S+V这种句型有两种句式。1.主语+谓语(不及物动词)。如: The baby call speak.2.主语+谓语(不及物动词)+状语。如: The children are playing happily.二、S+V+O这种句型中的动词(V)为及物动词,宾语(O)常为名词、代词、动名词或动词不定式等。如: I want a ruler.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语双宾语句研究历程及分歧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宾语句是现代汉语语法体系中富有特色的一种句式。在历来的语法研究中,双宾语结构一直受到前辈学者的关注,是汉语语法研究中一个传统且重要的课题。总结前人对这一句型的语法探索,可以更好地了解前人语法研究的成果,清晰地明辩这一句型及研究中的问题所在。  相似文献   

20.
双宾兼语句是指双宾语句中带兼语的句子,是现代汉语中很有特色的一种句式。从三个平面的角度对双宾兼语句的语法、语义和语用特征进行分析,能够更全面了解这种句式的特点,从而加深对现代汉语句法结构系统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