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揭示学前残疾儿童家长育儿效能、亲职需求现状与特点为起点,依据分析结果开发个性化小组干预方案,对学前残疾儿童家长实施30个小时小组干预活动,检验小组团体辅导对提升学前残疾儿童家长育儿效能感的影响。结果表明:(1)实验组和对照组团体辅导后育儿效能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组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小组干预效果稳定;(2)学前残疾儿童家长在专业支持、服务信息方面的高需求水平呈现稳定、持久状态;(3)小组团体干预有效提升学前残疾儿童家长育儿效能感。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学前残疾儿童父母亲职压力源问卷》对学前残疾儿童父母在育儿过程中承受的压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学前残疾儿童父母亲职压力源特点表现在以下方面:学前残疾儿童父母亲职压力源处于偏高水平,其中最大的压力源是"儿童问题",最小的压力源是"社会环境";学前残疾儿童父母亲职压力源在性别、婚姻状况等父母因素和年龄、残疾程度、残疾类型等儿童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问卷调查发现:1)学前残疾儿童父母“亲职需求”表现在对专业知识、情感抚慰、服务支持和经济援助四个方面;2)学前残疾儿童父母“亲职需求”处于较高水平;3)学前残疾儿童父母”亲职需求“在儿童残疾确诊时间、康复状况、残疾类别和残疾等级因素上呈现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采用《学前残疾儿童父母亲职压力反应问卷》、《学前残疾儿童父母亲职压力源问卷》对北京市152名学前残疾儿童家长、152名学前普通儿童家长进行测评。研究结果表明,学前残疾儿童父母亲职压力反应处于较高水平并显著高于学前普通儿童父母(t=17.348,P<0.001);学前残疾儿童父母亲职压力水平在性别、户籍地和户籍性质、儿童残疾类型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亲职压力源中儿童问题(β=0.215,P<0.001)、父母特质(β=0.479,P<0.001)、和家庭情境(β=0.148,P<0.05)能够显著预测亲职反应压力的变异,解释率为45.9%。  相似文献   

5.
目的:修订父母用应对方式量表(The Coping Health Inventory for Parents,CHIP),检验修订后量表在学前残疾儿童父母群体中的信度和效度,并揭示学前残疾儿童父母应对方式水平与特点。方法:以307名学龄前残疾儿童父母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在6周后对其中53人进行重测。结果:修订后量表在原45个条目基础上保留40个条目,因素分析结果维持三个因子;总量表及三个分量表的α系数在0.816以上,分量表重测信度为0.354~0.492(P<0.01);各分量表与校标量表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出良好的效标关联效度。验证性因素分析指标均符合测量学要求。学前残疾儿童父母积极应对方式水平较低,在父母性别、家庭收入、儿童残疾类别与残疾程度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修订后父母用应对方式量表在学前残疾儿童家长群体中的信度、效度较高,可以作为考察学前残疾儿童家长应对方式特点的理想工具。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残疾儿童家长面临的心理危机及其干预现状,提出应构建“健全与落实残疾人制度为保障,提高残疾儿童家长康复教育水平及心理干预技术为支持,构建残疾儿童家长支持性关系网络为补充”的残疾儿童家长心理危机干预体系,从而帮助残疾儿童家长缓解压力,走出危机境地,以更好的心理状态投入到生活和对残疾儿童的康复教育中.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学前残疾儿童家长心理压力问卷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北京市193名学前视力残疾、听力残疾、智力残疾、脑瘫和自闭症等5类残疾儿童的家长进行了心理压力、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残疾类别儿童家长心理压力具有差异,其中智力残疾、脑瘫和自闭症儿童家长的心理压力显著高于听力残疾和视力残疾儿童的家长;应对方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自责,其中脑瘫儿童家长的自责压力最大;自责、退避和幻想是影响残疾儿童家长心理压力最主要的因素。建议从出台救助政策、完善社会服务支持、积极开展家长工作等方面给予支持。  相似文献   

8.
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是在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促进教育公平的背景下提出来的。福建省在推进残疾儿童学前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的进程中采取了一些措施。首先是在政策顶层设计上提出为残疾儿童提供普惠性的学前教育服务;其次,提供多样化的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服务方式;第三,加大公共财政投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服务供给;第四,建立残疾儿童学前教育资助体系。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身心障碍患者家庭亲职压力与社会支持具体现状及关系,以《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亲职压力简表》为研究工具.结果表明,身心障碍患者家庭亲职压力处于非常高的水平,社会支持得分相对较高;与患者关系在亲职压力与社会支持(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方面得分有显著差异,受教育水平在亲职压力和社会支持均存在显著差异;社会支持与亲职压力存在一定的关系(|0.014-0.339|),对支持利用度、主观支持对亲职压力有显著性的负向预测作用.研究表明,身心障碍患者家庭所接受的社会支持越多,护理人可能所感受到的亲职压力越低.  相似文献   

10.
残疾儿童在行为失控时有不同阶段,分别是平静期、触发期、不安期、恶化期、巅峰期、舒缓期和恢复期等。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活动强化、接近控制、应用语言将愤怒的感觉转化等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11.
残疾儿童的游戏特征及基于游戏的干预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残疾儿童干预的一个主要宗旨是帮助他们尽可能参与社会,游戏具有这方面的功能。成人应意识到残疾儿童不同于正常儿童的游戏特征,考虑到可以利用游戏干预残疾儿童,促使他们尽可能健康发展。基于游戏的干预策略包括:选择有效策略合理干预残疾儿童的游戏过程、创设适宜残疾儿童的游戏环境、开发适宜技术提高残疾儿童的游戏质量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学习不良儿童可以概括为发展性学习不良、学业性学习不良与行为-情绪性学习不良等主要类型。通过对三个不同的典型案例的分析诊断,提出了具体切实可行的教育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提高自闭症幼儿装扮游戏能力的教育干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提高自闭症幼儿装扮游戏能力的教育干预方法和途径 ,采用了变异 -个案研究法 ,对两名实际年龄为 5 9、6 1个月 ,心理年龄为 30、31个月的自闭症幼儿 ,进行了为时 11个月的教育干预研究。通过量和质的分析检验 ,证明了教育干预的有效性。结果表明 ,教师和家长以及同伴与自闭症幼儿能每天在一起进行 30 - 40分钟的装扮游戏 ,并在这个过程中给予积极的情感支持和鼓励行为 ,能有效地促进自闭症幼儿装扮游戏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智障儿童的情绪识别能力存在基本情绪识别困难、各类识别任务表现不同、情绪加工方式偏好和特定性综合征差异四个主要特征.在解释智障儿童情绪识别主要特征时,传统认知理论的认知-智力局限假说和情绪特异性假说均孤立地看待身体与大脑,属于身心二元论.具身认知理论则强调身体及所处环境在情绪识别中的重要作用,从情绪体验、情绪刺激和加工方...  相似文献   

15.
地方学前教育条例中残疾儿童教育相关条款是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发现,部分省份出台的学前教育条例在残疾儿童入园、资助、特殊教育教师津贴、生均经费、资源教室等方面对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相关上位法进行了具体化,体现出一定的创新性,但也存在部分条款贯彻上位法不到位的情形。建议加快《学前教育法》出台进程,完善地方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相关立法,为残疾儿童平等接受学前教育进一步提供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基于听写障碍儿童存在视觉辨别、形音联结缺陷的研究结果,对听写障碍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认知干预训练,并进行实验比较.研究表明:视觉辨别、形音联结的干预能相应地提高听写障碍儿童的视觉辨别能力和形音联结能力;对于汉字学习来说,形音联结、视觉辨别相结合的综合干预训练比单一的视觉辨别、形音联结干预训练效果好.视觉辨别与形音联结相结合的综合认知干预方案更能提高听写障碍儿童相应的认知能力,促进听写障碍儿童的汉字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This investigation examined the consequences and effects of the severity of mothers psychosocial functioning as assessed by measures parenting stress and depression in a randomised control trial of a Relationship-based Intervention (RBI) called Responsive Teaching (RT). The sample included 28 parents and preschool aged children with Autism from Saudi Arabia. RT subjects received weekly parent–child intervention sessions for 4 months. Dependent variables were mothers’ style of interaction as assessed by the PICCOLO at post intervention as well as pre- and post-measures of parenting stress and depression. There were three findings from this study. First, mothers who participated in this study had extremely high levels of psychosocial dysfunction. Nearly all reported clinical levels of parenting stress and more than 40% reported clinical levels of depressive symptoms. Second, high levels of psychosocial dysfunction did not prevent mothers from participating in RT as indicated by their ability to integrate RT strategies into their interactions with their children. Third, RT was associated with substantial improvements in mother’s parenting stress and depression. Implication for early intervention practice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残疾人家庭生活质量的研究在国际上非常受重视,已经成为评估残疾人家庭支持成效的重要参考因素。本研究采用中文版《家庭生活质量评估量表》,对北京442个发展性障碍儿童的家庭进行问卷调查,探究了北京发展性障碍儿童家庭生活的客观生活质量状况,分析家庭主观生活质量的现状和家长对家庭生活质量的满意度,以及发展性障碍儿童家庭生活质量结构特征。研究为进一步提升家庭生活质量的实践和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