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高素芳  郑红 《考试周刊》2012,(91):19-20
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攻击性是指个体蓄意使自己或他人生理和心理受伤害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的统一体。攻击性由攻击性行为、攻击性情绪和攻击性认知构成,今后应采用多种方法深入探讨攻击性的含义和结构及如何开展中国化研究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核心情绪是把外部信息转化为内部表征的心理机制,由机体神经生理状态和躯体内脏状态组成的连续不断的心理流,以此为视角重新审视情绪与认知的关系。在论述核心情绪的渊源、概念及神经机制后,继续阐明核心情绪的认知功能,为探讨情绪与认知的关系奠定基础。最后得出,情绪和认知仅是大脑机制在功能上的心理表现差异,本质都是对外部信息在图式上进行加工,二者是一种动态交互作用,且情绪图式是对这种动态交互作用的最佳诠释。  相似文献   

3.
学者对情绪与认知关系的研究以往集中在哲学和心理学范畴;而认知神经科学以情绪与认知的脑机制为切入点重新审视其关系,从大脑结构连通性和功能连通性角度,强调情绪与认知的交互作用关系,发现杏仁核、前额皮层等大脑结构是情绪与认知共同的神经基础;这些大脑结构具有"网络集线器"的作用,其功能是对情绪和认知进行整合。  相似文献   

4.
知觉符号等"强具身"理论不同于概念隐喻观,认为概念表征本质在于感知信息多模态的即时激活,隐喻映射存在双向性、侧重于从认知的生理基础和机制角度解释。行为研究在空间-时间、重量-重要性、温度-人际、洁净-道德等领域发现了双向映射;而镜像神经元、语义理解、"动感共振""单侧忽视"及温度-人际脑机制研究,均表明概念表征-感知信息之间存在神经生理基础与内在机制的重叠。今后应对跨通道隐喻心理机制、"感知模拟"假设、感知觉与语义在概念表征中的作用层次等问题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从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神经心理学研究以及年老相关差异研究三个方面对前瞻记忆的生理机制研究进行综述。大部分研究表明,前瞻记忆的生理基础和前额叶以及丘脑、颞叶的功能有关。文章还对今后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研究表明,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主要受生物因素、社会因素和认知因素的影响。虽然儿童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有其生理层面的因素,但它只是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后天的环境和个体的发展则促进或抑制了攻击性行为的产生。儿童社会性行为发展的研究也表明,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不是生来俱有的,它是儿童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所以,对于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矫正,我们主要从社会因素和认知因素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80年代,在社会认知取向研究的启发下,研究者们开始采用社会认知的研究方法研究人类的攻击性,并由此发现了人类的攻击性具有内隐性,即内隐攻击性。到目前为止,已有较多方法可以用来研究人类的内隐攻击性,但有些方法仍然需要提高信度和效度。本文总结了以往主要的内隐攻击性研究方法,并对这些方法的利弊做出了探讨,提出了可能的在研究方法上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来的研究已经开始解释具体的神经结构、基因和神经传导系统在社会认知研究中所扮演的角色.颞叶的皮质区感知与社会相关的刺激;杏仁核、右躯体感觉皮层、眶额叶、扣带回和感知动机、情绪、认知刺激相关.未来的研究不仅仅是局限于动物的社会认知研究,更需要关注人类的社会认知研究.方法上要把行为的方法和生理的方法结合起来,以寻求汇聚性的证据来揭示社会认知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翻译即翻译概念,是概念的认知过程和转换过程;分析是认知语义的基础,用自然语义元语言解释翻译概念的语义结构,论述概念与积木、概念与事件、概念与功能的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翻译概念形成的过程和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0.
内隐攻击性的存在已经被证实.学者们在借鉴、发展和改进内隐社会认知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套研究内隐攻击性的特有体系和范式,并对内隐攻击性的性别差异、被试差异、材料差异等多个方面展开了大量研究.  相似文献   

11.
学习动机研究的特点、问题及走向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20世纪40、50年代开始,学习动机研究呈现出如下特点:在理论取向上,认知观和社会认知观取代早期的机械论,将学习动机与学习者所处的具体环境和学习中的认知要素结合起来加以研究,并开始关注学习动机的发展问题;在研究方法上,确立测量学习动机的主要指标和方法。但这些研究还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动机概念的术语五花八门,缺乏区分效度;不同理论取向并存,难于构建一个完整的动机研究模式;研究者对学习动机基本性质的看法存在着重大分歧;过于倚重自我报告的问卷研究遭到越来越多的质疑。未来,在研究的理论取向上,社会认知理论的优势地位将更加突显,对学习动机内在结构的分析将更加全面系统,在社会认知观的指导下,将建立环境因素、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与学习结果关系的整合模型;在研究方法上,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结合将得到普遍运用。  相似文献   

12.
在幼儿语言习得过程中,概念的形成有赖于幼儿和外界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本身应为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这一点却被忽视了。人们往往注意到凸显部分,而忽略了凸显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但是概念形成的过程,而且也是语法框架结构产生的过程。文章从认知的角度对儿童语言学家纳尔森的幼儿初学词汇研究进行分析,论述了认知主体与客体的互动方式,在概念形成和语言产生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并对这种作用对语法结构雏形的影响做了初步的探讨,并做出了合理的假设。  相似文献   

13.
被洞悉错觉是一种过高地估计别人对自己的洞悉水平而产生的被看穿的错误知觉。它是社会认知领域较新的概念,研究历史仅仅十几年。主要介绍被洞悉错觉的内涵、测量方法、作用、产生原因以及目前的研究现状,拓展被洞悉错觉未来研究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Internationally, many assessment systems rely predominantly on human raters to score examinations. Arguably, this facilitates the assessment of multiple sophisticated educational constructs, strengthening assessment validity. It can introduce subjectivity into the scoring process, however, engendering threats to accuracy. The present objectives are to examine some key qualitative data collection methods used internationally to research this potential trade‐off, and to consider some theoretical contexts within which the methods are usable. Self‐report methods such as Kelly's Repertory Grid, think aloud, stimulated recall, and the NASA task load index have yielded important insights into the competencies needed for scoring expertise, as well as the sequences of mental activity that scoring typically involves. Examples of new data and of recent studies are used to illustrate these methods’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This investigation has significance for assessment designers, developers and administrators. It may inform decisions on the methods’ applicability in American and other rater cognition research contexts.  相似文献   

15.
性别刻板印象是社会认知理论的研究重点之一,20世纪以来,随着认知心理学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全面进步,性别刻板印象的研究成果也在不断丰富。本文从性别刻板印象的概念、产生机制、行为效应、应对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梳理与概述,并基于以上内容对其今后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向课堂教学。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在主体上倡导多元化,在评价方法上强调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在评教标准上设置增强区分性,评教过程中强化交流反馈环节,评价结果处理体现激励性。  相似文献   

17.
把综合测评规则界定为学校与学院指导下的研究生自治规则,既可以体现对研究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又能为学校与学院的指导、监督提供依据。综合测评规则是测评周期内评价研究生客观表现的依据,承载着引导、认知、衡量三个基础功能。研究生综合测评的主要问题包括规则缺位引发的矛盾、规则不明引起的冲突、解决方式导致的纷争。解决问题的总体思路是确立综合测评规则的权威,通过正当程序优化规则的修订和运行机制,探索外在权威转化为规则权威的方法,畅通诉求表达渠道。基于实践的探索和研究,为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科学化、规范化构建贡献了个案智慧。  相似文献   

18.
论大众传媒的德育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传媒通过其特有的作用机制对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包括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精神状态、道德水平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从而表现出巨大的道德教育功能。大众传媒的德育功能与大众传媒自身的内在机制和特点是分不开的,按照大众传媒在道德教育中所起到的各种作用,我们把大众传媒的德育功能分为道德认知功能、道德社会化功能、道德评价功能和道德监督功能。  相似文献   

19.
教师认知研究回溯与思考:对教师教育之意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师认知研究在过去二十多年中是国际上教师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随着理论视角与范式的变化,其研究的内容在不断演变扩展:从教师的临床信息加工,到教师的知识与信念、教师反省思维与专业发展,再到教师的建构性学习;研究方法也从实验操控和定量分析发展为包括人种志调查、叙事探究在内的各种手段。这些变化对推动我国教师教育研究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