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时段"的视野《新唐书·南蛮传》的"赞"最后总结道:"《易》曰:‘丧牛于易。’有国者知戒西北之虞,而不知患生于无备。汉亡于董卓,而兵兆于冀州;唐亡于黄巢,而祸基于桂林。《易》之意深矣!"《南蛮传》的作者用另两个可供类比的例子,从"长时段"的角度解释了唐代灭亡的原因——由于南诏不断向东南渗透,两陷安南,迫使唐王朝不得不调用徐州兵士镇守南安北部最大的要塞桂林,久戍不得更代的士兵最终造成"庞勋之乱",严重削弱了唐朝的根基,无力于黄巢——"唐亡于南诏"的观点不但得到陈寅  相似文献   

2.
战国时代,当中原正处于群雄混战的形势下,匈奴族统一了内蒙古西部草原,建立了强大的帮落联盟。秦汉之际,更凭借着兵强马壮,统一北方大草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庞大的游牧王朝。匈奴骑兵行动迅捷,骁勇善战,对中原汉朝构成极大的威胁,在大漠南北活跃了三百多年,活动范围甚至远达中亚、欧洲,为草原游牧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匈奴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北方草原、建立强大游牧王朝的民族,兴起于战国,衰落于东汉,在大漠南北活跃了三百余年。其社会文明创造对后世北方游牧民族产生了深远影响,被称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祖源之一,对当时的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中国史和世界史的重要篇章之一。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史稿》中说:“第一次鸦片战争,西方资本主义侵入,中国封建宗法的古老制度陷入了土崩瓦解……一部分封建大夫感到必须睁开眼睛看看现实,看看世界,重新对待思想学术研究,关心时局,寻找强国御侮的途径。他们的代表者有:林则徐、龚自珍、包世臣、姚莹、魏源、张穆等。” 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说:……  相似文献   

4.
《中国广播》2013,(2):89-I0005
贯彻十八大,三军见行动 2012年12月24日至28日,中央电台副台长赵子忠带领中广协会军事节目(广播)委员会与交通委员会联合记者采访团30多人,分多路赴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的陆、海、空军和武警部队采访,将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与《畅行中国边疆》大型主题采访活动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5.
邓衍林是我国“第二代图书馆学人”即“文华的一代”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在我国目录学史、图书馆学史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民国时期,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从学术边缘进入学术中心的时代背景下,邓衍林编制了其代表性目录著作———《中国边疆图籍录》。文章从该目录的分类、著录、注释以及对舆图和多语种书的处理等方面分析该目录的体例,并指出其学术价值:为中国边疆史地和民族学研究提供资料和线索,继承、发展、完善中国的专科目录编制,对当代边疆目录等专科目录的编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该目录亦存不足:未标文献来源、失于考订、疏于文献统计。参考文献38。  相似文献   

6.
<正>《诗经》中有"瞻彼中原,其祁孔有"、"中原有菽,小民采之"的诗句,虽然这里的"中原"并不是专指河南,但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中,"中原"却渐渐地成为与边疆相对应,与"中土"、"中州"同义而专指黄河中下游的河南地区。远古时代,圣人划分九州。据《尚书·禹贡》记载,九州为"冀州、兖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边疆研究源远流长,从古到今,对于边疆的记载始终是中国历史与地理记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力量的扩张,中国边疆危机加剧,肩负着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秉承经世致用的传统,中国的边疆研究出现了数次高潮,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研究者以及研究著作,  相似文献   

8.
在新《档案法》背景下,开展民族档案服务边疆治理工作,有利于明确服务目标,优化服务工作,为边疆治理提供档案信息支持。论文阐述了新《档案法》背景下民族档案服务边疆治理的意义,分析了滞后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民族档案服务边疆治理的思路与策略。以新《档案法》为指导,从服务理念、资源建设、方法创新等方面优化民族档案服务工作,对提升民族档案服务能力,助力边疆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解读大型系列节目《畅行中国边疆》的有意义的实践,能带给我们对广电行业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有益探讨、对新闻价值的重新审视、对记者素养的理性思考。一、贴近的路径探索《畅行中国边疆》发起于2010年6月,是中国广播电视协会首次组织所属军事广播和交通宣传广播两个专业委员会的一次联合采访活动。它选择我国东、南、西、北,陆地、海疆上百个特色鲜明的边防、海防部队哨所为点,以绵延数万公里的边疆为线,采用现代广播的理念和方式,  相似文献   

10.
李新铭  俞宏杏 《兰台世界》2016,(13):128-130
明代万历年间,新兴的缅甸东吁王朝不断侵入中国西南边境,中缅在边境地区爆发了数十年的军事冲突。这场旷日持久的局部战争直接牵涉到了两国边境的沿革史,造成了中国西南边疆的萎缩,并奠定了当代中缅边界之雏形。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德语纪录片《中国边疆》为分析对象,运用批判话语分析、影视评论分析等方法,分析该纪录片如何从经济、政治、宗教、环境以及边疆民众等众多视角出发建构多维中国形象;分析该片如何在西方意识形态与话语权的“潜在”与“突破”中完成中国形象的建构;提出提高我国国产纪录片跨文化传播力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一、有多远走多远:《远方的家——边疆行》中文国际频道自2011年7月11日起,在《远方的家》栏目内连续播出100集系列特别节目《远方的家——边疆行》。100集系列特别节目《远方的家——边疆行》,每集45分钟,采用边制作、边播出的方式,摄制组从广西防城港的北仑河入海口出发,以顺时针方向沿着中国陆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德语纪录片《中国边疆》为分析对象,透过对该片拍摄视角、文本内容与叙事手法的全面解读,点出了该片之所以能突破意识形态与文化背景藩篱,获得普遍认同的核心要素在于面向现实,客观、公正地真实记录.文章同时基于该纪录片的个案分析,提出了我国纪录片要实现真正跨文化传播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中华古老文明数千年的历史发展奠定了我们伟大祖国的广阔版图,历朝历代的边疆治理经验与教训也为我们当代的边疆治理提供了借鉴。中国的边疆属于中国,但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对中国边疆的研究越来越为国内外学界所关注。正因于此,如何更好地认识西方对中国边疆研究的路径,并进而型构中国自己的边疆研究范式,就成为我们值得着力的一件事情。  相似文献   

15.
尹文德于1931年7月毕业于国立北京大学政治学系,抗日战争结束后,从军旅退役的尹文德担任了位于中国西南边疆的云南省永平县县长,在治理永平县期间,他进行了一系列边疆政治学的实践。基于云南省档案馆和图书馆的原始历史史料与第一手文献,本文分析尹文德边疆政治学实践的核心、基础和主要内容。本文认为,在北京大学政治学科建立120周年之际,结合当前中国边疆与民族地区的治理,进一步研究尹文德边疆政治学实践,探索其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不仅为近代中国边疆政治学的研究提供了微观和局部的视角,还为未来中国边疆治理实践和边疆政治学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该书是一部清代中国边疆史地满文档案检索工具书,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等单位专家学者,经过10年的努力编译而成。收录军机处满文月折包内有关边疆史地档案目录12万余条,系统的反映了雍正八年至宣统三年间边疆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外交等各方面情况。全书900万字,精装12册,1999年6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定价3200元。欲购者可与北京故宫西华门内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满文部联系(邮编 100031),电话(010)63099011转 266。《清代边疆满文档案目录》出版  相似文献   

17.
正2013年,由张太侑导演,韩国SBS①电视台发行、播出的水木剧②《来自星星的你》(以下简称《星星》)创下首播15.6%、播毕28.1%、网络73.4%的收视率,在中国网站点击量超过30亿,该剧创下韩国2013迷你剧第一位、baidu指数400万的记录,在亚洲一炮而红。《星星》在剧情设置上由《朝鲜王朝实录》中记载的朝鲜历史上1609年发现UFO开篇,讲述了一个跨越4个世纪之久的外星人与地球人的情感故事,之所以观者如潮,有如下几点原因。  相似文献   

18.
藏族石刻档案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留了中央王朝与藏族珍贵的历史记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详细记载了中央王朝为治理边疆所实行的各项措施。本文从边疆治理的视域出发,提出开展藏族石刻档案的整理发掘研究工作,有利于为边疆治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提供档案支持;并通过文件连续体理论提出整理发掘的思路与对策,结论对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的整理发掘具有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边疆少数民族的中国认同是指边疆少数民族同胞对自己归属与中国的认知、强烈的情感寄托及由此而产生的自觉维护中国利益的行为取向。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边疆少数民族中国认同会有不同的具体表现形态和方式。  相似文献   

20.
南诏.是云南历史上最重要的发展时期,是中国西南边疆局部统一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重要环节。南诏文化是云南历史文化中最闪光的亮点之一,《南诏野史》也成为人们研究探索南诏历史的重要文献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