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对封建帝王文化秩序的个体逃逸(《我的帝王生涯》),到对现代启蒙话语的女性反叛(《妻妾成群》《红粉》),再到对"文革"时代语境的"顽童"式消解(《河岸》),苏童善于将宏大历史话语和个体生命对立,通过对个体原始生命欲望的尊重和书写,达到对负载着伦理道德和意识形态的历史文化的拆解,从而铺开"人性的折皱"。2013年苏童的新作《黄雀记》延续了这一艺术思维,首次将视域延展至80年代以来的整个"新时期",力求展现商业浪潮席卷下的“香椿树街”所经历的历史变迁与人性畸变。  相似文献   

2.
民俗元素的虚构、渗透和展现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根据苏童的中篇小说《妻妾成群》改编,讲述了在"一夫多妻制"封建制度下,陈府大院里家庭内部妻妾争宠、互相倾轧的人生命运。在这样一个故事框架里,除了剧中人物自身的命运轨迹外,导演还有意添加了许多民俗事象,并在影片中进行虚构、放大和融合。  相似文献   

3.
“如果谈到在法国受到关注较多,影响较大的中国当代作家,苏童是一个不得不提的名字。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法国先后出版了6部他的作品《妻妾成群》、《红粉》、《罂粟之家》、《米》、自选小说集《纸鬼》,以及((我的帝王生涯》。苏童近乎病态的狂想曲,仿佛穿着黑漆外套,任性而优雅。”  相似文献   

4.
尼采在《肉体是一个大的理性》中说到:"肉体是一个大的理性,是具有一个意义的多元,一个战争和一个和平,一群家畜和一个牧人。"《大红灯笼高高挂》是张艺谋根据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改编的电影。本文将从肉体理性的多面即——多元的意义,战争与和平,家畜和牧人方面并从封建势力的代表陈佐千即"火",弱势女性的代表颂莲即"水",以及火为了防备水而筑井即陈府残忍的家规,探析小说与电影中命运相同而性格不同的两个颂莲形象。  相似文献   

5.
王祎颜 《新闻世界》2014,(9):247-249
尼采在《肉体是一个大的理性》中说到:"肉体是一个大的理性,是具有一个意义的多元,一个战争和一个和平,一群家畜和一个牧人。"《大红灯笼高高挂》是张艺谋根据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改编的电影。本文将从肉体理性的多面即——多元的意义,战争与和平,家畜和牧人方面并从封建势力的代表陈佐千即"火",弱势女性的代表颂莲即"水",以及火为了防备水而筑井即陈府残忍的家规,探析小说与电影中命运相同而性格不同的两个颂莲形象。  相似文献   

6.
胡阳 《今传媒》2021,29(4):91-93
张艺谋导演执导的《大红灯笼高高挂》改编自苏童的中篇小说《妻妾成群》。处于中间枢纽的张艺谋以解码者和编码者双重身份完成了小说文本文字符号向电影视觉符号转化的跨文化创造。从小说中江南后花园知识女性的颓靡到电影中北方高门大院女性的挣扎,从小说中井边紫藤花的盛开到电影中红灯笼的高挂,笔者将以传播学的解码、编码视角拓宽影视改编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人·现实·写作——访苏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青年作家苏童早年就有《桑园留念》、《妻妾成群》、《一九三四年的逃亡》等在文坛有影响的小说。塑造有名的“香椿树街”故事。十余年来一直是朝代更迭频频的中国文坛的潮头人物之一和“常销”作家。近日,笔者对他有个简单的采访。您在一些作品中表现旧中国人们生活的沉闷、压抑,是否是对当今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生存状态的暗指?  相似文献   

8.
1995年8月中下旬举办的“第十五届沈阳书市”展销全国四百余家出版社出版的各类新书三万余种,特价图书五千余种,图书品种之多,数量之大,为历届书市之最。 书市期间还举行了作家签名售书活动。以小说《妻妾成群》、《红粉》等闻名的作家苏童,写了《蹉跎岁月》、《家教》、《孽债》等作品的作家叶辛,以《趟过男人河的女人》、《玩命俄罗斯》等作品而知名的张雅文,以《狮城舌战》和《狮城舌战启示录》而受到青少年喜欢的姜丰,都莅监书市签名售书,这些书都成为当时的热销书。 本届书市历时17天,吸引读者16万人次,销售额突破400万元。  相似文献   

9.
由于《妻妾成群》改编为《大红灯笼高高挂》,而使被改编的苏童跟着走红。中国多了一个写畅销书的作家。而真正使苏童在市场上红火也在文学界成名的,是他的《我的帝王生涯》,特别是它奠定了他的文学地位。《我的帝王生涯》一个通俗的梦想故事,浪漫到了极点,也现实到了极点———在历史的镜像中观照着现实。把人类故事又演绎了一遍,我们把其中模糊的时间、空间之线轻轻抽去,我们把贴在人物身上的标记慢慢剥离,于是,我们非常熟悉的那一幅活生生的图画,那一个真真正正的故事,那一出人类不停地上演着的活剧,清晰地展示给我们。宫廷里…  相似文献   

10.
刘慧 《出版广角》2016,(23):92-94
《红楼梦》中的以戏点题互文手法一直为作家们所称道并借鉴,白先勇的《游园惊梦》便是这方面的经典之作,苏童也受到了这方面的影响,在《妻妾成群》中,他娴熟自然地运用绍兴戏剧《女吊》、京剧《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和《霍小玉》,分别以复仇的美丽女鬼—决绝刚烈的痴心女—无尽报复的厉鬼这三个戏剧形象映衬小说女二号梅珊,将她这个敢爱敢恨的女性形象栩栩托出,通过这样的互文表达,加深了小说的主题思想,凸显中国旧家庭女性陈陈相因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1.
囊括了苏童二十余年创作的120个经典短篇的"苏童短篇小说编年"五卷本由人民文学出版社结集出版。这是苏童的作品首次以编年形式出版。这五卷小说时间跨度从1984至2006年,由苏童自己编选,按照时间顺序分别结集为《桑园留念》、《狂奔》、《十八相送》、《白沙》、《垂杨柳》。《短篇小说》一文是苏童为这五卷书写的自序。题目由编者所加。  相似文献   

12.
秦维宪 《新闻世界》2007,(11):46-47
康有为集进步与保守、资本主义新思潮与封建旧传统观念于一身,表现在他既提倡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制,但他自己却南辕北辙,妻妾成群。尤在晚年,他与几位中外妙龄女郎,谱写了一曲曲浪漫的黄昏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苏童新近出版的长篇小说《河岸》,是继《动物凶猛》、《呼喊与细雨》、《启蒙时代》等小说之后,关于"文革少年"遭遇小说的又一重要文本,它提供了一种用"记忆"修复历史创伤的叙事范本。《河岸》以一位少年的"创伤性记忆"为基础展开,叙事保持了苏童一贯的风格,节奏自由舒缓,语言和细节充满现代诗  相似文献   

14.
去年,余华携50余万字《兄弟》重回长篇.赢了市场却输了口碑。今年,另一实力派中生代作家苏童新长篇《碧奴》面市,一上来就收到10万册订单.这让苏童本人也有些意外和不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何越洋 《东南传播》2020,(10):66-67
电影《白日焰火》中的女性形象是被物化、罪化了的"维纳斯女神",作为欲望客体承受着男主人公与观众的双重欲望透射;而电影中的男性角色更显现出是一种被"阉割"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受到"阉割"的男性们通过吴志贞这一女性的伤害来疏解、重建自己的男性尊严。电影通过将女性"罪化",女性所携带的威胁引发焦虑,获得放逐,从而消解女性的双重角色功能的内在矛盾,内在地强化了男权结构。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新闻     
据《中华新闻报》报道:今年4月下旬以来,人民日报连续在大地版评论、文艺点评、文化纵横、周末文艺、快人快语等栏目中发表文章,严肃提出要警惕恶俗文化的泛滥。文章指出,一些历史剧把尘封已久的封建糟粕当成趋之若骛的甘饴;一些以封建大家庭为背景的电视剧,男主人公妻妾成群,看不到对制造这不幸的一夫多妻的封建制度有什么批判和反思;一些所谓青春偶像剧,多是帅哥靓妹的吵吵闹闹,进不完的酒吧,花不完的银两。  相似文献   

17.
5个多小时实地勘察,3个小时现场调解,最终使长达5年的积怨在矛盾双方的握手中冰释、消解……这是新华社9月27日播发的特写:《3小时消解5年积怨——从一起林地纠纷调解看瓮安变化》中的一些数据,一个事实.  相似文献   

18.
书架     
《出版广角》2013,(18):92-93
文学艺术《黄雀记》作者:苏童著版本:作家出版社2013年8月版定价:37.00元提要:苏童在这部小说中,以温婉、沉实、内敛的耐心,从容叙述了一个时代生活的惶惑、脆弱和逼仄。他对转型时期的社会乱象、个体窘境以及国民精神紊乱的特征及荒诞,进行了精准的解析和流畅的描摹。当他独有的少年笔意植入不同人物的心理  相似文献   

19.
张霁月 《青年记者》2012,(36):68-69
一当下,中国电视荧屏悄然刮起"调解风"。随着江苏电视台《人间》节目一夜走红,全国各地方台的电视调解节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江西台的《金牌调解》、贵州台的《人生》、东方台的《幸福魔方》、天津台的《爱情保卫战》等。人民调解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绩,这是大家公认的。但有些消极腐败现象应运而生,道德滑坡与之俱来,一些人少廉寡耻,道德沦丧,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的安定与和谐,人民群众无不为之痛心疾首,加强道德建设成了党内外群众最强烈的呼声之一。纵观社会上的道德缺失,表现很多,但让老百姓最痛恨的是以下六种现象:其一,包养"二奶",一夫多妻。在一些地方,权贵妻妾成群,相互炫耀,得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