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行者,刘醒龙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湖北作家刘醒龙凭借其反映中国民办教师和乡村教育状况的长篇小说《天行者》,荣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也可以说,这个奖项更是授予曾经为中国乡村教育奉献长达半个世纪的几百万民办教师。作为时代的记录者,刘醒龙用笔勾勒出中国乡村民办教师这样一个群体——在广大偏远的乡村里,无论多么清贫,他们以几代人毕生的努力与坚守,让每一个梦  相似文献   

2.
《北京日报》报道:第八届茅盾文学奖8月20日刚揭晓,便在学界和读者中引起了巨大争议。根据茅奖评奖委员会公布的最终结果,张炜的《你在高原》、刘醒龙的《天行者》、莫言的《蛙》、毕飞宇的《推拿》以及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5部作品最终胜出。  相似文献   

3.
《北京日报》报道:第八届茅盾文学奖8月20日刚揭晓,便在学界和读者中引起了巨大争议。根据茅奖评奖委员会公布的最终结果,张炜的《你在高原》、刘醒龙的《天行者》、莫言的《蛙》、毕飞宇的《推拿》以及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5部作品最终胜出。  相似文献   

4.
8月20日下午,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公布7最终评选结果,五部小说作品获奖:张炜的《你在高原》、刘醒龙的《天行者》、莫言的《蛙》、毕飞宇的《推拿》、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评论界认为,这个获奖结果不算离谱,有一定的水准和代表性,尤其是莫言迟到的获奖,大大提升了茅盾文学奖的公信力。如果茅盾文学奖沿着这个方向调整,或许可以重建文学与国家的关系,而获得新生。  相似文献   

5.
经过五轮投票,第八届茅盾文学奖于2011年8月20日在京揭晓,张炜《你在高原》、刘醒龙《天行者》、莫言《蛙》、毕飞宇《推拿》、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5部长篇佳作最终胜出,获得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崇高荣誉。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评奖从2011年3月初开始征集参评作品,5月中旬评委开始分散阅读参评作品。与往届评  相似文献   

6.
《圣天门口》刘醒龙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5月版皇皇百万言的《圣天门口》的出版,是对读者和作者自己的双重挑战:它考验读者的阅读耐心,读者是否还有阅读耐心我们难以预料;但可以肯定的是,作家刘醒龙有持久的写作耐心。  相似文献   

7.
《大观周刊》2011,(11):16-17
《如风》穿堂而过,狂中“大满贯” 2011年初,云南作家张庆国的中篇小说《如风》,发表于武汉《芳草》文学杂志(2011年第1期)。这部约三万五千字的中篇小说。著名作家刘醒龙大为称赞.说是好久没读过这么过瘾的小说了,小说在《芳草》杂志头条重点推出后。  相似文献   

8.
本土作家牵动图书市场湖北人对一句话感到非常自豪,叫做“惟楚有才”,其它方面可能不尽然,但是,就湖北涌现出的作家数量和质量上来看,这句话并不为过。从徐迟、姚雪垠、熊召政到池莉、方方、刘醒龙再到年轻一代的成君忆、胡坚、戴漓力等,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武汉的畅销书市场能够持续保持热度,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有众多本土作家不断地添柴加薪。还有一点值得一提,不知是图书成就了报纸还是报纸成就了图书,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经过本埠报纸连载的作品,在武汉图书市场多数都成为了畅销书,从远一点的《牵手》、《我是太阳》到最近的《一个大学校…  相似文献   

9.
李樵  宋志辉  杨成  马骁 《传媒》2016,(23):42-44
2016年10月24日至30日,在楚天都市报社主办的"万里长江人文行走"主题采访活动中,有一支青春靓丽的新闻生力军——《湖北日报》大学生记者团.活动期间,大学生记者与作家刘醒龙一道,从武汉出发,经皖南、苏中、苏南、苏北到达上海崇明岛,实地探访李白衣冠冢、乌江霸王祠、滁州醉翁亭等长江下游人文荟萃之地,见证、记录沿途水文站基层工作人员上下协力、保大江安澜的动人事迹,从新闻的角度进行人文思考.  相似文献   

10.
本上作家牵动图书市场 湖北人对一句话感到非常自豪,叫做"惟楚有才",其它方面可能不尽然,但是,就湖北涌现出的作家数量和质量上来看,这句话并不为过.从徐迟、姚雪垠、熊召政到池莉、方方、刘醒龙再到年轻一代的成君忆、胡坚、戴漓力等,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武汉的畅销书市场能够持续保持热度,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有众多本土作家不断地添柴加薪.  相似文献   

11.
书业内外     
《出版参考》2011,(25):7
茅盾奖迷途:向文学?向商业?《北京日报》报道:第八届茅盾文学奖8月20日刚揭晓,便在学界和读者中引起了巨大争议。根据茅奖评奖委员会公布的最终结果,张炜的《你在高原》、刘醒龙的《天行  相似文献   

12.
《出版史料》2012,(2):104-104
正20世纪80年代以来,台湾曾举办过三次"作家第一本书"的活动。第一次是由《爱书人》杂志策划的"我的第一本书"专栏。第二次是1987年由《文讯》杂志社举办的"作家的第一本书"展览。第三次是2012年春由台北市文化局主办的"文学初遇:作家的第一本  相似文献   

13.
少儿文学作家肖显志,是很有特色很有风格的作家.继《虎王》、《少年铁血敢死队》等五部中长篇小说之后,最近又推出了中篇小说集《北方有热雪》.并且,这部作品作为"棒槌鸟儿童文学丛书"之一,荣获1997年"五个一工程"奖.这一荣誉,是对他的创作的作品的肯定.  相似文献   

14.
《湖北日报》与湖北省作家协会联合推出的"湖北作家写作家"专栏,2012年元旦开栏,迄今已刊出150期,2013年该栏目还在持续见刊。如此大规模地展示湖北作家"星汉灿烂"的群体形象,在《湖北日报》,在湖北省作家协会,都是一件史无前例的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坛掀起一阵现实主义冲击波,最惹眼的作品当是刘醒龙的《分享艰难》。当时的中国,从城市到乡村,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厄与阵痛。《分享艰难》等作品出现,引起了广泛的争议,社会和坛对这批作品的反应强烈,议论纷纷。刘醒龙则不以为然。他认为,当今的社会意识仍非常脆弱,听不得“分享艰难”这组词,这其中也涉及中国学界对如何理解和阅读现实主义作品时出现的重大分野。  相似文献   

16.
如果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1984》是一出精彩的政治寓言,那么匈牙利作家道洛什·久尔吉续写的《1985》则是一部现实生活的政治讽喻"老大哥"再也不能看着你。因为他死了。奥威尔描述了在"老大哥"监视之下的社会。1984年,自由与思想早已绝迹,负责新闻、娱乐、教育和艺术的真理部墙上刷着"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  相似文献   

17.
沈雁冰主编《小说月报》已过去80多年了,功过得失究竟如何?用沈雁冰自己的话说,五四时期崛起的老作家及20年代成长起来的新作家,都与《小说月报》有过密切的关系。作为革新期《小说月报》的主编,沈雁冰开风气之先,基本上奠定了后来《小说月报》的格局,而且也基本上设定了《小说月报》后来之所以被称为"现代文学期刊"的一系列特性。叶圣陶甚至说:"自从《小说月报》革新以后,我国才有正式的文学杂志。"《小说月报》之所以取得不同凡响的声望,这与沈雁冰十分先进的编辑思想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8.
书架     
正文学艺术《喜欢》作者:王小柔著版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5月版定价:28.00元提要:《喜欢》是著名畅销书作家王小柔继《越二越单纯》后的最新作品,收录了王小柔最新创作的"喜欢"的段子,延续了王小柔独创的"二得有性情"和"幺蛾子"的文学风格。《喜欢》的主题是:人生总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喜欢》的序《一切,随你》中,王小柔首次披露了自己不同寻常的家族史。  相似文献   

19.
书情书讯     
《出版参考》2011,(15):23-26
辛夷坞《浮世浮城》破解80后婚恋迷局本刊讯近期,悦读纪百万版税签约的80后作家辛夷坞推出了她的最新作品《浮世浮城》。作为一个典型的80后作家,辛夷坞素来具有敏锐的社会热点感知力,此度开启"暖伤青春"之后的"后青春"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当下的图书市场中,官场小说无疑是最火爆的品种之一.最明显的例子是,"中国作家富豪榜"自2006年创制以来,官场小说作家连续六年榜上有名,《中国制造》、《十面埋伏》、《国画》、《省委书记》、《驻京办主任》、《跑动》等官场小说赫然在列.[1]这其中以《侯卫东官场笔记》的业绩最为耀眼.该系列自2010年6月上市以来发行量已突破300万册,籍籍无名的作者小桥老树也借此连续两年跻身作家富豪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