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说起古巴,人们自然而然地会想起在国际舞台上叱咤风云、与美国人抗争了几十年的卡斯特罗,不由得对这位传奇人物产生深深的敬意。然后就是享誉全球的古巴雪茄,它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据说上等的雪茄是由美丽的古巴少女一根根用手搓制出来的。古巴带给人们很多的想象和思考……"吓不怕、压不垮、打不倒的大胡子"我见过卡斯特罗很多次,每见他一  相似文献   

2.
徐冉  朝阳 《档案天地》2015,(2):58-63
胡同,多见于中国北方城镇、农村。"胡同"一词,最早见于元曲,如关汉卿的《单刀会》中有"杀出一条血胡同来"的词句。关于胡同一词的来源,据《北京的胡同》一书载,"胡同"虽是元代出现在中国北方城市建筑布局中的一个专用名词,但其解释有三种,一是"胡同"来自蒙古语"水井。水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资源,因此水井周围是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将水井转为街巷之意,称为胡同;二是胡同相当于小道路、横街、小巷等。也是从蒙古语来的;三是金末元初,  相似文献   

3.
"草根"一词一度是人们生活中的人们词汇,广泛的使用,草根化一词反应人基层人们的自我关注,人们喜于接受"草根"话的人、事、物,甚至是文化。如今,我们能够看到电视新闻也逐步的关注人们的视角,显现出"草根化"倾向,本文试解读电视新闻的草根化的原因、表现形式、以及此倾向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西汉末年刘向领校群书时,首先使用了"校雠"一词来指称图书整理工作。由于刘向校书的特殊意义和巨大价值,以致"校雠"一词在东汉以后为人们所广泛使用,并于后世用以指称图书文献事业。至于刘向何以使用"校雠"一词来作为校正图书文字之意,过往学者习以为常,少有细心追究。文章结合传世文献和出土简帛的材料,略作解说。  相似文献   

5.
谢健 《兰台世界》2017,(22):91-94
在中国文学史上,南唐词具有重要地位,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这种词学转变的形成,与五代江南山水画的空间意识有着密切的关联。以荆浩为代表的江南山水画家开创了"高远"的写意空间,也与南唐词中"眼界始大"的艺术魅力相得益彰;以卫贤为代表的江南界画画家营造了内聚式"重深"建筑空间,这对于南唐词在方寸空间中"感慨遂深"艺术风格的形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相似文献   

6.
有一类档案现象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在社会上,"档案"一词正被大量使用,很多书籍、电视节目、网络博客被冠以"档案"之名,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在档案学界,学术成果频频出现弃用"档案"一词而趋用其他相近或时髦词汇的现象等。这些对"档案"一词的使用现象已全然不是传统摸样,纯粹就现象而  相似文献   

7.
正《人民日报》报道:多年来,与农民工密切相关的"讨薪"一词已为人们所常见,但"讨酬"之声却少有所闻。干了一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辛苦活儿,却拿不到应得的薪酬,无论从情理还是法理看,被欠薪者都让人同情、引人关注,但同样付出辛苦劳动、只不过并非体力而是脑力的一群人的劳动报酬问题,却长期被忽略,很少进入人们的视线,因为,这些人大都是"散兵游勇"、单打独斗者。这一群体便是文字工作者,俗称"码字儿的"。与数以亿计的庞大的农民工队伍相比,以文字立身的可谓"小众"。在人们的印象中,弱势一词必指  相似文献   

8.
新闻传播通过媒介给人们提供了解世界、了解周边情况和国际事件的信息,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信息传播手段。本文通过从理论的角度分析新闻传播中的"价值"这一词的含义,探讨了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价值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9.
正言 《山东档案》1999,(4):24-26
随着我国经济政策和投资结构的调整,建筑业而临着许多良好的发展机遇,市场空间和发展领域有了新的拓展.但由于受市场供求矛盾、地方保护等许多因素的制约,建筑业的竞争异常激烈.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站稳脚跟,则必须要构筑新的竞争优势,着力提高建筑业综合竞争素质.最近,我省建筑主管部门为提高建筑工程整体质量,把"豆腐渣"工程消灭在萌芽时期,在全省推行了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明确提出了工程质量出了问题,不论责任人调到那里,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记者就如何贯彻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有效控制工程建筑和工程档案质最等同题,于近期采访了在齐鲁建筑业赫赫有名的荣获全国500强企业前列的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以下简称中建八局).  相似文献   

10.
"山寨"一词最早应追溯到深圳的IT行业中,其利用有限的技术条件和规模模仿出品牌手机样式,生产出质量不错且又价格低廉的新颖手机,很快赢取消费者青睐.随着"山寨手机"大规模地推广,"山寨"这个词也渐渐被人们所熟知,并被大众广泛应用.在当下,山寨文化已经成为了带有草根、民间的文化符号,成为了一种流行文化的代表.  相似文献   

11.
简桦 《新闻前哨》2013,(3):92-92
本来,"的哥"一词表尊敬,显亲切,一下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体现良好的司乘关系。一声"的哥",符合人们的情感期待和价值认同。但是,不少媒体在用"的哥"一词时,混淆原意,如北京审理一起特大卖淫集团案件,涉及犯罪团伙收买上千出租车司机为之招揽客源。媒体报道时,标题是"收买上千的哥招揽客源"、"上千的哥拉客提成"、"上千的哥‘帮  相似文献   

12.
统计分析文献题名中某些词或符号的使用情况,可了解学科间的关系、知识扩散规律及科学家的行为."基于"一词在中文学术文献题名中普遍使用,针对这一现象,统计分析了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题名使用"基于"一词的文献数量及所占比例的变化规律;以自动化和计算机技术、物理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社会学四个学科为例分析了"基于"一词使用的学科差异,并以图书馆学情报学为例统计了文献题名中"基于"的对象词.结果发现"基于"一词的使用呈现S型逻辑增长,目前增速虽有所放缓,但增长仍然迅速;"基于"一词的使用与学科的知识更新速度和对其他学科知识技术的借鉴能力相关,自动化和计算机技术学科使用"基于"一词最普遍;图书馆学情报学"基于"较多的对象词有本体、知识管理、Web等.最后分析了使用"基于"一词时出现的问题,并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要地从语言学角度回顾了"舆论"一词在中国的产生与演变,从翻译角度来说,日常使用中存在的公共舆论、公众意见、民意等词均与英文"public opinion"对应,作为外来词的"舆论"是"public opinion"一词的中译,但与中国古代的"舆论"一词不存在必然的对应,本文分析了"public"和"opinion"所对应的中译词"公众"和"意见"的来源。本文认为古代的"清议"思想代表了中国舆论思想的传统内涵,"舆论"一词西风东渐的跨文化传播的实践历史代表了中国士绅阶层参与政治决策与议论国事的言论传统与文化惯例,经过跨语际实践的复杂运作后在公众文化心理发酵酝酿上有其内在一致性,本文还讨论了由"舆论"一词衍生出的舆论导向等词的社会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当一档档优秀的电视专题栏目以触动人们心灵的故事成为电视观众的所爱;当一档档优秀的电视专题栏目的定位阐述中不可或缺地出现"故事"这个核心词;我们禁不住要对"故事"这个词进行思考,并对  相似文献   

15.
以"档册"为标的词对清代403种文献进行了检索与分析,对"档册"一词的组词类型、基本含义和在清代文献中出现的频率、时间范畴、内容范畴等做了统计和分析,比较清楚地说明了清代"档册"一词在清代的使用和演变情况。对"档案"一词出现的渊源起到了旁证的作用,也对清代的档案和档案工作加深了了解。有利于我们了解清代档案术语的演变和清代档案工作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大报"一词在业内用得很寻常.所谓大报,往往指的是中央和省一级的主流报纸,特别是党报,在类型和形态上与专业类、生活类报纸自然有所区别.这倒不是因为大报开版大,更重要的是它拥有独特的地位和定位,被赋予特殊的使命和内涵,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相似文献   

17.
由唐朝盂郊的一首诗而来的“走马观花”这个词,本来是个褒义词。不知怎么用来用去,倒成了贬义词。人们批评一些搞调查研究不深人实际,大略的观察一下就下结论,常用“走马观花”来形容。于是,作为经常处于调查研究第一线的记者,也就十分避讳“走马观花”这个词。但是我们说,要当好记者,特别是各级党报的记者,还必须有“走马观花”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18.
因网络的助推,网络流行词飞快的兴起,其个别词作为人们的交际工具迅速蹿红,进入大众的日常交流中。这种网络流行词作为人们的交际工具,一方面丰富了人们的语言,另一方面也引起人们探究其迅速蹿红背后的原理及意义。本文从网络热词“锦鲤”入手,探究其起源和词义演变,并从模因论的视角分析“锦鲤”这一网络流行词的产生、构词方式、演变与扩散机制。  相似文献   

19.
在每次人大、政协会上,都会有代表、委员的提议发言受到人们的关注和热议。有的提议以敢言感人,有的发言以"敢言""雷人"。在广东省人大会议即将闭幕时,就有一个人大代表以她的"敢言"把人"雷倒"。这位代表说:"今天倒了这个  相似文献   

20.
泊客:"信息化"一词1965年由日本学者首次提出,至今已40多年了,由于我国与发达国家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差距,长期以来人们将"信息化"看作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社会发展目标,对"信息化"充满了憧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