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范敬宜先生是当代中国著名的报人、学者,从事新闻工作半个多世纪之久,在实践中采写了大量新闻作品,逐步形成了其独特的新闻思想。其新闻思想之丰富、实践之广泛、论述之深刻、影响之深远,几乎无人能出其右。1990年~2009年近20年来,许多学者和业界人  相似文献   

2.
“家学”词称溯源及其当代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学"之称谓,历数千年之久.然如此人人尽识尽悟之词汇,历代沿用,无人探讨.至于近年,对中国古代家族学术的研究又靡然成风,然关其词称本身意义之沿贯,仍无学者做一确定之釐定.囿于研究视角与理论原则的不同,学者们乃各执一端,言人人殊.  相似文献   

3.
何会 《兰台世界》2012,(15):5-6
甲骨文史料的整理与研究,首要之工作在于考察其文例特征。因此,自甲骨学诞生之初,文例研究便受到学者的极大重视。本文主要是梳理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文例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4.
愿我们的学者尤其是青年学者在学术专著的撰写中,严肃谨慎,以学术为本,以学术创新为念,这样,学术界才能多一些专著式的专著、论文式的专著,没有或者少一些教材式的专著、抄袭而来的专著,惟有如此,才能消除已泛滥成灾的学术泡沫,此亦为学术之幸、学者之幸、国家之幸!  相似文献   

5.
西方的中国学研究,基本上每一代学者当中,都有派别之分,左右之别。但是,学者代际之间的转换伴随着其主流范式的改变.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范式转换,自然受到了大的政治环境和国际关系背景的影响。这一点也是无可厚非的。  相似文献   

6.
正主持人语:青年学人,为各门学科之希望;商略融合,乃当今学术之大势。首都戏曲研究中青年学者读书会于2016年成立。当年6月18日,由《文学遗产》编辑部和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文学院联合主办了第一届戏曲研究青年学者读书会,主题为"案头与场上:戏曲文本的重读"。会议取得了良好的效应,在全国戏曲研究青年学者中产生了较大的反响。会后,为了便于在京的青年学者交流、沟通,遂正式成立首都戏曲研究青年学者读书会(随着年齿渐长,2020年改为"中青年")  相似文献   

7.
“推荐”     
跟几位国内著名的学者聊天,不知怎么就聊到了年末年初各种“推荐”。大家说起各色人等都在忙着招呼各种各样推荐榜,有的推荐电影、有的推荐小说、有的推荐图书、有的推荐文章、有的竟然在推荐年度好理发师!。方面惊诧于当今学者知识之通达、学问之广泛,另一方面也佩服文化繁盛的时代,令人眼花缭乱的产品之多,已经超乎人们的掌控能力了。  相似文献   

8.
唐诗有云:"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屈原既为我国先秦时代最伟大之诗人,其《离骚》一篇,更为烩炙人口之作,古来即与《诗经》并称为"诗骚",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之地位。然而"离骚"一词意为何解?今试结合历来学者之论,以评析诸说,进而析论此名之含义。自西汉淮南王叙《离骚传》以还,学者已有论及"离骚"一词之义者。论者于训解上则颇有歧义,若其大旨之归趣,仍可加以协调。及至宋人治学,好出新义,其中即有学者项安世与王  相似文献   

9.
明代学者在文献考据学方面取得了较大发展。明代考据学者对明代空疏学风的学术批判。具有求实求真之考据精神;并且他们在求实考据之学术研究中强调博学与博证;注重学术讨论和学术批评。学术规范建设由不成熟逐渐走向成熟。明代考据学者还有好奇博杂、引用材料时不注所出、妄删引文、论证疏漏讹误等一些弊病。  相似文献   

10.
1、数字出版的界定 在我国,学者们对于数字出版概念界定的角度和侧重各有不同。有些学者认为只有出版的整个环节都采用数字技术才是数字出版,有的学者则认为只要出版的某一个环节采用了数字技术就属于数字出版的范畴。此外,还有学者认为数字出版要以互联网为流通渠道,有些学者则认为数字出版是借助计算机或类似设备来使用和传递信息的出版。还有的学者认为数字出版的主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等等。  相似文献   

11.
师说新语     
《新闻天地》2011,(5):1-1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之重要,自古而然。先之师道尊严,今者尊师重教,都强调师的地位。所谓"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师在社会之中,在人心之中,为什么如此之尊重呢?  相似文献   

12.
民国史坛积极建设中西交通史学科之时,亟须外人成果.欧美、日本学者从事中西交通史领域研究,比国内学者早近半个世纪,成绩卓著.若言整体研究水准,中外有高低之别,中国学者不仅落后于西人,且不及日人.贺昌群指出:“日本学术界对于中国正统史事之研究,吾人当可上下其是非得失,相与周旋.至于西域、南海、考古美术之史的研究,则吾人相去远矣.”迻译欧美、日本汉学者的佳作成为沟通中外学术之要途.张维华认为大量翻译介绍国外汉学家在中西交通史方面的成就,是民国时期中西交通史研究特点之一,大致符合实情.  相似文献   

13.
正学术之路漫漫,学者上下求索,笔耕不辍的他对出版学的研究探索从未停止。1999年张新华进入北京印刷学院,开始执教编辑出版学,历经十四载,其新著《数字出版产业理论与实践》最近由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学术之路漫漫,学者上下求索,笔耕不辍的他对出版学的研究探索从未停止,《数字出版产业理论与实践》(以  相似文献   

14.
回顾了沈燮元先生的学术生涯,表达了对老一辈学者的崇敬之情。  相似文献   

15.
回顾了张秀民先生漫长的学术生涯,表达了对老一辈学者的崇敬之情。  相似文献   

16.
钱基博先生等在引用"《中兴艺文志》:‘文史者,讥评文人之得失也’"一语追溯文史之名的缘起时,将《中兴艺文志》认为是《中兴书目》,后为众多学者沿袭引用。另外,亦有学者将《中兴艺文志》认为是《中兴馆阁书目》或者《中兴馆阁艺文志》,然此三种说法皆非是。《文献通考》中所称的《中兴艺文志》实为《中兴国史艺文志》之简称,"文史者,所以讥评文人之得失也"一语应为《中兴艺文志》文史类小序中语。由于该书已佚,而《中兴馆阁书目》作为南宋官修书目较为著名,从而致后世学者误将二书混淆。  相似文献   

17.
绍兴塔山甬钟又被称为"自钟"、"自铎"、"之乘晨钟"。由于其铭文无论在文字释读方面,还是在标点断句方面,都还存在着多种不同看法,所以有关该钟器主名字的认定也是众说纷纭:有的学者认为器主是"自",有的学者认为器主是"之乘晨",有的学者认为器主是"之乘辰"。在之前学者们研究的基础之上,本文主要做了以下两方面工作:第一,对铭文中在判定器主方面具有关键作用的文字,重新进行了详细地考订释读;第二,对徐国铜器铭文中器主自述身世的方式进行了总结,归纳出两种习惯模式,即"徐王/君(某某)之子/孙(某某)"和"某某,余某某之子/孙/甥"。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器主之名应为"之乘辰自",当是与"足利次留"、"乍讯夫叴"、"斯于"一样的"夷式名"。  相似文献   

18.
著名学者陈寅恪曾说:"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本世纪初,敦煌文献大批流失海外,我国学者痛心疾首.自此,国内学者想开展这方面的研究,需到国外搜集有关资料,但常常遭到拒绝.  相似文献   

19.
冠礼,是给跨入成年人行列的20岁男子加冠的礼仪,在魏晋以前备受重视,被称为“礼之始”,有相当繁琐的礼仪。历史上研究冠礼的学者众多,特别是宋元以后,曾涌现出不少的大家、名家。直到今日,国内外仍有不少学者研究冠礼。古今的众多学者留下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对这些文献加以介绍无疑有利于学者们作进一步的研究,特别是对初涉此领域的青年学者将会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0.
综合动态     
中德学者对话法兰克福书展共话中国文学史的全球意义本刊讯(记者张倩影)10月15日,德国汉学家顾彬教授与中国学者李雪涛教授受主办方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之邀,做客法兰克福书展上海展区,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