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现代汉语中,"叠词"是"词"的一种构造方式。德国语言学家威廉·冯·洪堡特曾说:"对事物的全部主观知觉都必然在语言的构造和运用上体现。"[1]《一颗小桃树》一文,在语言构造和运用上最鲜明的体现便是运用大量的叠词。除了"奶奶""爷爷""姐姐""弟弟"这些叠音名词外,文中共用了36个叠词。叠词的形式丰富,有AA式、AAB式、ABAB式、AABB式和AABC式。36个叠词中,1个描写奶奶,5个描写自然景色,15个用于描写作者自己,其余的15个都是用于描写小桃树。  相似文献   

2.
目的要求:1.认识9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偏旁"门"。体会"弯弯的""小小的""闪闪的""蓝蓝的"这些叠词。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  相似文献   

3.
<正>当代作家阿城的小说《溜索》文质兼美,选入初中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本文就从语言的音韵节奏和语言艺术方面去品析。1.叠词运用,凸显和谐美《溜索》是阿城的一篇随笔小说,篇幅虽短,却使用了38次叠词,这使得文章读来朗朗上口,具有一种表层的音韵之美。除此之外,小说在叠词的选用上还体现出一种深层的音韵之美,具体来看,在这篇小说中,作者选用了两种叠词的搭配形式,一种是常见的搭配,如"慢慢流""望望天""黏黏的血""急急地离开"等,还有一种是陌生化的搭配,如"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着一派森气"。  相似文献   

4.
叠词在英语中运用十分广泛,它是由介词"in""by""after""from""to""for"等和连词"and"将同一个词连接形成的惯用语,通常在句子中作状语。连接的词既有名词,也有形容词和副词及其比较  相似文献   

5.
正教学目标1.通过对比,体会"黑黑的""一道道""熊熊大火"等叠词的妙处;能抓住"几天几夜""找啊找啊""终于"等词展开合理的想象;能抓住女娲炼石补天时的动词,学习如何按序表达。2.初步了解神话故事具有神性与人性的特点。3.能讲述《女娲补天》这个故事。教学流程板块一:品语言一、再现情节1.听写:塌下、燃烧、挣扎、熄灭、缺少、冶炼、大盆。2.理线:根据听写的词语简要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教师相机板书"天塌地陷、灭火  相似文献   

6.
<正>朱自清先生的经世之作《荷塘月色》可谓文质兼美,尤其是其炉火纯青的文字功力更是让人折服。读先生的文字,会陶醉于那多彩的修辞,也会沉湎于那丰富的叠词。如果说修辞让文章清新扑面的话,叠词则让文章摇曳生姿。那遍布全篇的叠词,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光彩夺目。一、叠词让景物情貌俱见,生动形象试看作者笔下的景:"曲曲折折"的荷塘上,"田田"的荷叶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点缀着如"一粒粒"的明珠的白花,微风送来的"缕缕"清香,  相似文献   

7.
开心一刻钟     
《小学生》2013,(7):24
叠词语文老师课上讲李清照的词时说:"这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太精彩了,咱们班谁能写出这么好的叠词?"小林笑道:"默默背背,学学  相似文献   

8.
叠词是汉语古诗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其在翻译成英语时是个难点.本文通过使用许渊冲的"三美"论赏析汪榕培翻译的陶渊明的诗,进而总结出汉诗中叠词的荚译方法.  相似文献   

9.
笔者发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文《羚羊木雕》在遣词造句方面的一大特色,就是大量地运用了叠词。这些叠词,从人物来看,几乎涉及文中所有人物;从描写方法来看,有心理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等;从所在位置来看,几乎分布在文章的各个段落。因此,笔者认为,重点品味这些叠词,是把握故事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题的一条捷径,起到"立片言以明万意"、"牵一发而动全身"之  相似文献   

10.
大量叠词的使用是福州方言童谣的突出特点。研究主要从声音叠词、动作叠词和性状叠词三方面入手,旨在分析不同叠词形式背后所隐含的儿童趣味与生活美感,由此探寻出成人对儿童的生命关怀。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对叠词进行了分类,并针对每一类叠词,提供了在Antconc中的正则表达式,方便各类叠词的提取。基于1对4《傲慢与偏见》平行语料库对翻译汉语文本中的叠词展开研究,发现在翻译汉语中叠词的分布符合Zipf-Alekseev的分布规律,词类的分布同样符合该规律。在了解翻译汉语中叠词分布规律的同时,最终帮助译者更好地使用叠词这一修辞手段。  相似文献   

12.
邓伊雪  龙璐 《海外英语》2022,(22):23-25
叠词使用在现代汉语中是十分普遍的现象。虽然它存在于多种语言中,但由于表达形式的不同,不同的语言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我国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的“三美”理论对诗歌中的叠词英译具有指导作用,对不同类型的叠词应该采取不同的方法。叠词的使用可以有效地使自然景观等特征更加生动,产生更好的修饰效果,使形象表达更加准确。此外,叠词还拥有音韵美,具备着魅力和强烈的节奏感。但是,英语叠词的数量明显比现代中文少,所以很难准确翻译成英语。该文详细研究了几种汉语叠词,并重点提出了一些可将叠词翻译成现代英语的翻译应用策略,该文详细研究了几种汉语叠词并重点分析了其翻译策略,提出译者在翻译汉语叠词时应最大程度上传递出其形式美和意境美。  相似文献   

13.
战晓峰 《考试周刊》2013,(36):19-22
叠词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引起了语言学学者的关注,在国际语言学界,叠词已经成为一个重要领域,对它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但是国内对汉语叠词的研究则远远落后于国际水平,不仅起步很晚,而且主要集中于叠词的收集整理,从语言学方面对其进行的理论性研究还很不够。现部分学者开始从事汉英叠词的比较研究,但由于受到汉语叠词研究水平的制约,这类研究大多处于文本分析或者译文比较的层面,没有突破。近年来,语言类型学这门新兴的语言学分支传入了中国,它是跨语言比较、分析语言共同特征、进行语言类型划分的强有力工具。本文借助语言类型学的基本理论对汉英叠词进行比较分析,一方面帮助理清汉语叠词存在的名称不当、内涵混乱、分类不科学的问题,另一方面根据典型汉英叠词的共同特征为其划分出更有益于指导翻译实践的类别,以期填补国内汉英叠词研究的空白,同时为汉英叠词的互译提供更加有效的理论指导,推动汉英叠词的翻译实践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汉语与韩语词汇中的同音叠词为研究对象,以《延世韩国语辞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中收录的全部叠词为基础,对韩中两国的同音叠词结构特征进行了对比,揭示了中韩同音叠词在结构上的相似点与不同点,希望能够成为日后中韩叠词教育的有用资料  相似文献   

15.
冶慧颖 《培训与研究》2009,26(6):130-132
叠词是汉语的一大特色,具有绘声绘形,朗朗上口的特点。本文运用翻译理论、语言学、词汇学、文体学知识探讨了叠词英译的方法,即如何准确表达汉语叠词的语义,尽量再现汉语叠词在形式上的美感。  相似文献   

16.
叠词是汉语的一大特色,具有绘声绘形,朗朗上口的特点。本文运用翻译理论、语言学、词汇学、文体学知识探讨了叠词英译的方法,即如何准确表达汉语叠词的语义,尽量再现汉语叠词在形式上的美感。  相似文献   

17.
汉语叠词的英译及在英文汉译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汉语叠词的形式、词性、词义的变化出发,着重探讨了①在汉译英时.叠词的基本翻译方法,以再现叠词的美感功能;②在英译汉时,如何运用叠词给译文平添风采,赋予音乐美感。  相似文献   

18.
黄素 《海外英语》2020,(6):26-27
叠词是汉语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段,其音、形、义使文学作品绘声绘色,朗朗上口.《西厢记》中有大量叠词.这些叠词韵律优美,句式整齐,成就了《西厢记》清新俊雅、生动活泼的艺术风格.该文主要从叠词的类型和翻译手段入手,简谈叠词的翻译.  相似文献   

19.
妙用叠词     
《家教世界》2012,(7):49
我国古代有个大诗人叫李清照,她写的一首词叫《声声慢》,开头是这样写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句话被誉为叠词使用的经典。叠词是汉语的一种重要的词语现象,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节奏感。文章因为使用了叠词,更显得逼真,词语的含义也变得丰富。错用叠词找耳光从前,有一个财主家的管家,为了卖弄自己的学问,总爱说叠词。  相似文献   

20.
卓欣莲 《海外英语》2011,(12):237-238
汉语中叠词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是体现语言韵律美、形象美、修辞美的典型手法,有着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叠词在多种文学体裁及日常生活语言中运用广泛。但是由于中英文不同的表达方式,汉语叠词,很难有效的翻译成英语。该文通过对两种语言的叠词进行归纳对比,初步提出了一些汉语叠词的英译方法,并就此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