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 ,约生于公元前 14 5年 (汉景帝中元五年 ) ,约卒于公元前 87年 (汉武帝后元二年 ) ,字子长 ,左冯翊夏阳 (今陕西省韩城 )人。司马迁基本生活在汉武帝时期 ,他父亲司马谈是汉朝的太史令 (负责管理国家历史和天文的官 ) ,卓越的历史学家和思想家。司马迁十岁时到长安读书 ,跟随当代著名学者学习 ,不仅阅读许多书籍 ,而且反复思考 ,深入钻研。二十岁时 ,开始漫游祖国大地 ,考察历史遗迹 ,探访风俗人情。其父太史令司马谈死后 ,公元前 10 8年 (武帝元封三年 )司马迁接任太史令 ,有机会博览和整理汉朝政府所藏…  相似文献   

2.
《史记》是一部历史巨著,也是一部文学杰作。鲁迅说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就是对它在史学和文学两方面成就的高度赞誉。从文学角度上说,它内容博大精深,艺术技巧精湛丰富,体现了作者司马迁对人类社会历史全面而深刻的思考,也描述了性情各异的众多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3.
司马迁(约公元前145一前90年)字子长,夏阳龙门(今陕西省韩城县)人,我国古代杰出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出生于一个世代为史官的家庭里,自幼刻苦学习,博览群书,尤专于历史文献典籍。父亲司马谈就是有名的史学家,司马迁从小就具有较好的学习环境,对他后来成为一个伟大的史学家影响很大。20岁那年,司马迁从长安出发,到各地游历,后来回到长安,做了郎中。郎中守卫宫殿门户,管理车骑,随从皇帝出行。他几次同汉武帝出外巡游,到过很多地方。35岁那年,汉武帝派他出使云南、四川、贵州等地,他广泛的漫游,考察史迹,采访传闻,收集史料,了解风俗民情,游踪几…  相似文献   

4.
~~司马迁与《史记》@炎黄 $凯臣卡通制作中心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文学家,他就是司马迁。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卒年不详。他的先代,世世为周代的史官。父亲司马谈,是一个知识渊博的学者,精通天文、历史、哲学,在汉武帝初年时曾为太史令。司马迁年少好学,聪慧有志,并喜欢各处游历,访古察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表现出非同寻常的才  相似文献   

6.
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到西汉中期(前221—前49)是中国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巩固时期。这个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公元前二○九年七月,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为旗”,领导农民大起义,秦王朝终于被推翻了。原来的农民起义领袖刘邦、凭借着农民战争创造的历史条件、依靠起义农民的革命威力,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西汉王朝。  相似文献   

7.
<正>《史记》是一部非常伟大的著作,它对古代一些著名人物的事迹作了详细的叙述:对农民起义的领袖陈胜、吴广,给予了高度评价;对被压迫的百姓往往表示同情,还把古书中过于深奥的文字改写成了比较易懂的文字。但这部伟大的历史著作的写成却不是那么容易的,这是为什么呢?这还要从它的作者——司马迁讲起。  相似文献   

8.
司马迁,龙门(今陕西韩城)人,生于公元前145年(对他的生卒年说法不一,暂以邓鹤声所著《司马迁年谱》为准。以下司马迁一生活动的时间,也都以郑著年谱为准)。他的父亲司马谈是当代大学者,也是历史家,学识很渊博。司马谈给汉武帝当史官,兼管天文、星历、占卜的事。类似算命卜卦的巫人,不受一般人重视,皇帝也把他们当作取乐的人。但是做史官的人自己倒很重视这个职业,认为责任重大,是探究天地、人事和古今变化的重要事业。司马谈和司马迁都是热爱他们的事业的。  相似文献   

9.
刘小林 《巢湖学院学报》2006,8(2):102-104,109
从文学的角度读《史记》,《史记》无疑是中国古代散文的一座高峰。司马迁的“情感判断”决定了其散文艺术的特点和成就。《史记》表达了司马迁至深的哀感和深入肺腑的惊心动魄的体验。  相似文献   

10.
司马迁是我国汉朝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他的父亲司马谈是汉武帝时的太史令,专管编修天文、历法和历史文献,因此少年司马迁有机会接触大量的历史资料,具备了很好的文学教养。父亲死后3年,司马迁被任命为太史令,他开始编撰史书。短短6年时间,他写的竹简就在墙角上堆得满满的,足有一丈多高了。  相似文献   

11.
【编者按】2015年是史圣司马迁诞辰2160周年。本刊连栽《史记观止》,以资纪念。本期刊载其"帝王风范"篇。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繁衍、生息、发展、融合、统一的进程中,创造出了丰富灿烂的中华文化,积聚了浩如烟海的众多古籍,许多古典名著是每一个中国人应当了解的文化精品。《史记》是一部百科全书,尤其是《史记》所写的人物传记,为社会各色人物定位,描绘人生百态,提供做人榜样,更是人人必读的  相似文献   

12.
讲到中国的历史,人们通常会说:"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你知道什么是"二十四史"吗?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又是哪一部书?这些问题对小朋友来说是很有意思的."二十四史"太多,同学们只有去查工具书.我这里想说的是它们中的第一部书--<史记>,它的作者是西汉时的著名史学家司马迁.  相似文献   

13.
正课文:司马迁出生在黄河岸边的龙门。他从小看着波涛滚滚的黄河从龙门下呼啸而去,听着父老乡亲们讲述古代英雄的故事,心里十分激动。父亲司马谈是汉朝专门掌管修史的官员,他立志要编写一部史书,记载从黄帝到汉武帝这2600年间的历史。受父亲的影响,司马迁努力读书,大大  相似文献   

14.
章学诚《文史通义》云:“太史‘自叙’之作,其自注之权舆乎?”此说未允。自注实始自先秦。先秦古籍中,已见自注之滥觞。如《周易》、《左传》、《庄子》、《荀子》等。然,先秦自注多限词语、且皆只言片语,零星散见,未成系统,至汉司马迁于《史记》中,自作注解,释义、注人、训事、解理,而为“一家之言”发展了先秦自注之初篁,而成一代自注之体系。理清《史记》中自注文体例,读懂史文中之自注,对理解《史记》的内容以及廊清后世文中自注之渊薮,皆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司马迁,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根据王国维的考证,他的生  相似文献   

16.
司马迁是中国古代史官中第一位具有自觉历史意识的伟大史学家。《史记》的问世及其所取得的成就,是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著史宗旨的体现与必然结果。“成一家之言”表现了司马迁的著史动机与历史意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反映了司马迁的历史哲学思想。作为史学家的司马迁,通过对天人关系的探讨,力求从前代治乱盛衰中阐述成败兴亡之理,以通古今之变,垂法于后世。作为一个独特思想家的司马迁,《史记》实际上是他通过历史来发表自己“一家之言”的哲学著作。司马迁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方式进行文化总结和文化创造,终“成一家之言”,超越了前人并达到了时代的最高度。  相似文献   

17.
司马迁承继先秦史官及士人评判历史"以道自任"的传统,著史以明道,著史以治世.这一"道德理性的批判精神"与汉代士人社会地位的变化使其所产生的矛盾心态的冲突,乃是司马迁<史记>批判精神的渊源.  相似文献   

18.
李陵投降匈奴的消息震动了朝廷。汉武帝把李陵的母亲和妻儿都下了监狱,并且召集大臣,要他们议一议李陵的罪行。大臣们都谴责李陵不该贪生怕死,向匈奴投降。汉武帝问太史令司马迁,想听听他的意见。司马迁说:李陵带去的步兵不满5千,他深入到敌人的腹地,打击了几万敌人。他虽然打了败仗,可是杀了这么多的敌人,也可以向天下  相似文献   

19.
司马迁写《史记》不是适应西汉统治者"一统天下"的需要而为其做哲学和历史的解释。中国古代帝王"一统天下"后,没有必要也没有用著通史的形式做哲学和历史的解释;汉武帝也没有就"一统天下"提出解释的要求;司马迁父子写《史记》并不为"一统天下"做解释,其动因一是为天地良心所迫,为后世留传史料,二是为展示个人才华,立身扬名,为先祖争光。  相似文献   

20.
《史记》主要采用间接引用与直接引用《诗经》的方法,前者据《诗经》诗句写史,从《诗经》中摄取史料;后者则是直接引用《诗经》中某些篇章的诗句,以阐述自己对史实的观点。这种引用《诗经》的方法具有一定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