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康有为“盗经”到《影印宋碛砂藏经》的出版,使人们看到流传800多年《碛砂藏》的真实存在。《碛砂藏》全称《平江府碛砂延圣院新雕藏经律论》,因刻经地得名,是南宋私人刻印的四大藏经之一,汇集两晋至南宋佛藏经书1521种6362卷,国内外几家藏书单位均非全帙。将辽宁省图书馆所藏360个经册(含残册)169种372卷(含残卷)鉴定为同一部《碛砂藏》经卷,将其中具有详实版本信息的37个经卷列入表内,其余335个经卷鉴定刻经时间和刻经地,得出辽宁省图书馆藏《碛砂藏》版本为南宋元刻元明补刻递修明永乐杭州朱家经坊印本,与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第02965号著录“南宋刻元补明递修明永乐杭州朱家经坊印本”有异同。  相似文献   

2.
钱谦益与《嘉兴藏》渊源深厚,密藏道开发愿刻经之际,为牧斋诞辰之时.他与后期主持刻藏者白法性琮、按指契颖等,关系十分密切;在寺院建设、刻藏资金筹集及经板运输诸方面,着力颇多.刻藏事业之顺利完成,牧斋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3.
《盂兰盆经讲经文》是依托《盂兰盆经》演绎的通俗文学作品,是《盂兰盆经》向盂兰盆节转化中的重要一环,因此敦煌文献中的3件《盂兰盆经讲经文》抄本颇受学者关注。本文复于俄藏敦煌文献中认定《盂兰盆经讲经文》残片2片,并最终确定Дх.12642、Дх.12010、Дх.11862与Дх.10734四号来自同一写卷,可以缀合。同时,就新认定的这2片残片对《盂兰盆经讲经文》的研究、西北方音的考察及《盂兰盆经》的演化的意义略加探讨。  相似文献   

4.
近日,笔者将《水浒》卷首所引的邵雍“纷纷五代乱离间”一诗与《全宋诗·邵雍集》相校,结果发现在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为底本,以1975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等五种刻本为参校本之《全来诗》中,此诗题作《观盛化吟》,字句有不少出入,现录《全宋诗》作正文,而将《水浒》卷首引诗之异文(似为传讹)作夹注附入括弧中,建议今后出版《水浒》时,对此诗之诗题及文字出入作一注释; 《观盛化吟》邵雍 纷纷五代乱离间,一旦云开复见天。草木百年新雨露,车书万里旧山川(江山)。寻常巷陌犹…  相似文献   

5.
《嘉兴藏》的编刻历史及现存的情况十分复杂,从来没有印行过一部完整的大藏,至今也没有完整的全藏目录。虽有多篇介绍《嘉兴藏》的文章,均因根据的资料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介绍的情况都是不完整的。笔者从2000年起,  相似文献   

6.
《今古奇闻》乃晚清一部短篇白话小说集,据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下简称《孙目》)及江苏社科院《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下简称《提要》)等书记载,存世有三种版本,一为光绪十三年(1887)上海东壁山房原刊本,二为光绪辛卯(1891)北京坊刊本,三为光绪辛卯(1891)铅印本。笔者查阅了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所藏东壁山房原刊本,书为聚珍版,凡六册,扉页题“上元王寅冶梅氏选”,扉二有牌记“光绪十三年岁次丁亥孟夏开刻”,卷前题“东壁山房主人编次,退思轩主人校订”,前有序言,署“光绪十三年岁次丁亥夏四月上…  相似文献   

7.
杭州书志中,以《临安三志》最古,《乾道志》、《淳祜志》宋刻已佚,唯《成淳志》宋刻犹在,极其珍贵。然此书海源阁藏本自遭劫后却历经磨难,其间分分合合,扑朔迷离,疑窦丛生。本文谨就所搜材料及知见版本对海源阁藏本的散佚进行梳理考证,以拨开迷雾,溯明源流。  相似文献   

8.
最近翻阅有关国了监刻书的论著,发现对元国子监刻小字本《伤寒论》的两种不同说法。程千帆、徐有富著《校雠广义》版本编中说:“元代中央机关掌管刻书的有兴文署和艺文监。国子监刻书不多,《书林清话》卷四《元监署各路书院医院刻书》仅提到元裙三年(1088)刻小字本《伤寒论》十卷。”(齐鲁书社1991年版,  相似文献   

9.
天许斋小考     
天许斋是晚明时期一家著名的书坊,它刻印了冯梦龙编纂的话本小说集《古今小说》,明泰昌、天启间刻本《全像古今小说》扉页识语云:"本斋购得古今人演义一百二十种,先以三之一为初刻云。天许斋藏板。"天许斋又是一位文  相似文献   

10.
《观世音菩萨三十二相大悲心忏》是明代万历年间程大约所刻观音变相图画集。此书构图生动,刻画精美。程大约亡后雕板散佚。天启二年方绍祚收集旧板补刻重印。这些雕板保留于徽州岩镇三百余年,直至民国时许承尧发现后补跋重印。此板现收藏于安徽省博物馆,为一级文物。  相似文献   

11.
武延康  沈征 《档案与建设》2006,(10):36-36,46
今年5月,江苏省档案局征集接收处将已成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金陵刻经的申遗档案资料全部接收进馆。内容有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字、图片文本,刻经制作工艺资料,金陵刻经处的创始人杨仁山先生家族照片和工艺流程照片,中央电视台、江苏电视台、南京电视台拍摄制作的关于金陵刻经处的专题录像片,刻印经书的经板实物和各种版本的经书资料,共计7160件。其中尤为珍贵的是《乾隆版大藏经》,这部清代唯一的官刻汉文大藏经,从清世宗雍正十三年(1735)正式开雕至今,印数累计不超过150部,故较珍稀,在我国历代大藏经编纂刊印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罗伟国 《中国索引》2005,3(1):53-54
宋、金、元三刻《道藏》,但都没有流传下来。清代没有刻过全藏。因此,明代《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就是今天我们能够看到的《道藏》全书的惟一传本。  相似文献   

13.
李博 《图书馆杂志》2022,(1):122-127
一般以为,《辉县志》自明至清凡修七次,其中明万历、天启二志仅孤本残存。实际上,河南省图书馆藏万历志为补刻本,其补刻至少在万历二十五年(1597)后,而所谓天启志并不存在,国家图书馆藏四卷残卷实为万历志之崇祯补刻本,相较前本,其中并有剜改,各方志目录、善本书目的著录均有待订正。从万历《辉县志》两种补刻印本可看到,志书历次重修之间存在诸多小型修补,这些补刻后印本也是方志纂修链条的一环,在编目和利用时应加注意。  相似文献   

14.
吴伟业的两篇集外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伟业(1609-1672),字骏公,号梅村,又号鹿樵生,江南太仓(今江苏太仓)人,清初文学家。不仅以诗歌著名一代,而且擅词曲,工书画,并有传奇和杂剧行世。吴氏的专集,最早为清顺治十七年(1660)刻的十卷本,后有《梅村集》四十卷,由他的学生顾湄编定,刻于清康熙九年(1670),收进《四库全书》。清末宣统年间,董康在北京购得一部《梅村家藏稿》抄本,共六十卷,其中有朱笔校注,称“先大夫”云云,显然是吴伟业之子的手笔。所收的诗文,溢出四十卷本百余篇。董康将此本整理后收入《诵芬室丛刊》,于宣统三年刻印…  相似文献   

15.
在众多的雕板印刷史论中,论及刻书工匠者不多,专论某一书刻工匠成就者则更少。《文献》1992年第4期刊载《书工徐普缮写书板小录》一文(此后简称"小录"),读后颇有些新鲜感。该文对徐普的书写特点、作品数量及从业时间,都作了一定的评价,称其是"历代传本中缮写板样最多的书工",此言不为过,然而,就笔者所知,徐普一生所缮录的书板总数和从业时  相似文献   

16.
策划别走样     
策划别走样高文哲前不久,笔者看到某报《独家策划》专栏里有篇文章,题目是《股市热的背后》。看正文之前,我对办公室几位同事进行了一次“现场采访”,让大家就此题目谈谈各自的看法。我们发现文章作者所了解的情况并不比我们多,估计这篇稿子是记者坐在办公室里“策划...  相似文献   

17.
王士 《居易录》卷二十一云:广陵所刻《唐诗七言律神韵集》,是予三十年前在扬州,启涑兄弟初入家塾,暇日偶摘取唐律绝五七言授之者,颇约而精。如皋冒丹书(青若)见而好之,手抄七律一卷携归。其后二十年,泰州缪肇甲、黄泰来刻之,非完书也。集中有陈太史其年及二子增入数十篇,亦非本来面目矣。①《渔洋山人自撰年谱》卷上云:(辛丑)秋七月……又尝摘取五七言若干卷,授嗣君清远兄弟读之,名为《神韵集》。今广陵所刻止七律一卷,非全书也。②由以上两条记载可以知道王士顺治辛丑(1661)秋在扬州任上曾编有《唐诗神韵集》,是…  相似文献   

18.
笔者收藏有一本吴孟复老的《屈原九章新笺》油印本,甚是难得。封面有“屈原九章新笺吴盂复著”“安徽师范大学淮北分校中文系”手书字样,可见是吴老在后来的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教书时写的著作初稿,可能是当时的内部讲义。书为16开本,内有红色、蓝色圆珠笔修改的文字,一张粘贴的附纸。  相似文献   

19.
图书作者向国家、各省(市、区)和地区(市)图书馆,以及大专院校图书馆捐赠自已出版的著作以后,图书馆一般都会给图书作者颁发一张证书,以表感谢。由于近十年来,笔者多次向有关图书馆赠送自已出版的《藏海拾贝》、《藏苑足迹》和《藏梦成真》等书籍,曾先后收到了图书馆所颁发的数十张证书。这些证书因名称、大小、内容等各不相同,琳琅满目,收藏、欣赏这些证书,会带来一种美的享受,可谓乐趣多多,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20.
一、符山堂本《五书》版本特点及其差异符山堂本《音学五书》(下简称《五书》),由当时著名刻书家张弨校刻。顾衍生《元谱》:"(康熙六年)开雕《音学五书》于淮上,张力臣弨父子任校写之役。" 符山堂刻本是传世《五书》中最早的刊本,其余本子都是它的翻印本,如光绪十一年四明观稼楼仿刻本(今中华书局据此影印),光绪十一年湘阴郭氏(庆藩)岵瞻堂刊刻本,光绪十六年长沙思贤讲舍刻本,等等。"符山堂"盖张弨书室之名,其校刻之书镂刻精美,校雠精细,堪称清代板刻书中的精品。今传符山堂本《五书》,其版心高约二十厘米,半叶宽约十三厘米。扉页上一般有"符山堂藏板"字样(后来印刷的书则没有)。"姓氏"一叶列有顾氏外甥徐元文、徐乾学、徐秉义三兄弟"参阅"及张力臣、张叶增、张叶箕父子三人"校订"和"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