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伦理学研究的对象进行探讨,认为道德所反映的现实利益关系是多维的,包含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的三维关系。作者认为除了强调道德反映人与人社会的关系,还应当重视其它两种关系,确立社会主人的“人——自然”道德理论和生命道德理论。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实践活动涉及三个领域:自然、社会、人自身.故人类社会就是一个由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身的关系所构成的矛盾体.社会的和谐相应地表现为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人与自身关系的和谐.任何社会只有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自身关系的和谐,才能稳定发展,其中任何一个维度的弱化或缺失,都会导致社会的失序和混乱.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观,将社会看成是一个整体,十分重视社会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影响,认为人既是社会的产物,又是社会的创造者,人与社会彼此依存。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以特定社会的文化、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认为社会是由人的实践所引起的各种因素相互制约有机联系的整体。人与自然是社会有机体的前提性因素,人与人的关系是社会有机体的基础性构成部分,要使社会有机体良性发展,就必须保持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以及人与人的关系和谐,这就启示我们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5.
一般认为,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要通过活动化的方式去进行。这是因为"品德与社会"是一个很大的命题,上升到哲学范畴,是解决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及其认识问题。鉴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语言和谐所面临的几个关系入手,探讨语言和谐的外部条件。认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要强调以人为本,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要做到人与社会的同步发展,做在和谐社会里使用和谐语言的人;在人与语言的关系上,强调人与语言的共生互动;在语言与社会、民族的关系上,注重语言和谐在社会、民族进步中的作用;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认为建立平等互助的关系是和谐语言生长的土壤;在语言与语言的关系上,反对语言不平等,要求处理好不同语言之间的关系,主张语言与语言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7.
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之间关系的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社会建构理论是构建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流派,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社会建构理论的形成为道德教育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并对道德教育产生了积极且深远的影响。社会建构理论认为,道德教育离不开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的制约,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人与社会关系思想体现在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作用、相互决定和相互促进上,他高度重视人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并把创造有利于发挥人的积极作用的条件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任务。同时.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社会规律与人的活动的关系问题,是一个长期困扰着我们的重大哲学问题。自1984年《哲学研究》第7期发表刘奔先生论社会规律的客观性一文始,业已持续六年之久的争论仍在进行,众说纷纭,迄无定论。其焦点在对社会规律客观性的认识和理解上。一种观点认为,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相同,其存在都具有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及其实践活动的客观性;一种观点认为,社会规律即人的活动规律,没有人,就没有社会规律。在笔  相似文献   

10.
费尔巴哈把类理解为人与人的关系,并以之作为人本主义的出发点,从而认为类本质正是在我与你的对话过程中实现自己。所以,费尔巴哈从类出发,就是从人与人的关系出发。马克思也是以人与人的关系作为哲学的出发点。但是,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不仅仅是人与人的现实关系,而且是人与自然的现实关系,人的活动本身就是以人与人的关系来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所以,类是“哲学家眼中”的社会,社会则是类的现实化。  相似文献   

11.
赖少芬 《家教指南》2004,(11):28-29
在中国人传统的道德观念里,子女成年后供养老人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在社会价值观多元化发展的今天,传统观念正在一些青少年中发生变化。近日,一项权威部门调查显示:广州有近七成青少年愿意供养父母,近三成青少年认为供养父母的责任应该由社会承担。这种观念的变化是中国传统孝道的丧失,还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调查数字令人深思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在广州市青少年中进行一次调查,当问及“供养父母的责任应该由谁承担”时,68.1%的人认为应由“子女承担”,30.2%的人认为应由“子女与社会共同承担”,1.7%的人认为应由“社会承担”。调查同时表明,独生…  相似文献   

12.
要闻     
加分受益者非富即贵91.1%的人认为不合理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腾讯网》联合进行了一项关于"中考加分事件"的网络调查。结果显示,91.1%的人认为这一规定不合理,47.1%的人认为中高考加分应取消。调查显示,47.9%的人认为加分政策让  相似文献   

13.
本文依据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客体与社会主体相统一的原理,探讨了社会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辩证关系.作者认为,在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现代化的同时,必须实现人的现代化,两者是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文章系统论证了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必然结果,具体分析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现代化的人”的涵义,指出实现人的现代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必须具备一系列的主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14.
一、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马克思认为:“人是一切物的尺度”,在人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中,人处于最基本的地位,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而人的发展又是社会一切物质发展的尺度.人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自主属性,人的本质力量是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的统一.自然属性是说人是社会的存在物,又是自然存在物,而自然存在物是说人的生物性,即遗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技术作为生产力水平的标志体现着人类的本质力量,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技术被资本家作为资本用来追求剩余价值,反而激化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自身的矛盾.在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技术上占统治地位和拥有绝大部分生产力的时代背景下,正确理解技术和社会制度变革的关系对于我们认识社会主义优越性,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树立科学发展观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分析马克思关于技术与社会制度的关系,认为只有确立共产主义良好规范,技术才能真正成为人的本质力量、实现社会和谐的动力,而要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又必须实现技术的高度发达.  相似文献   

16.
教育也要引入生态文明的概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琪 《天津教育》2007,(4):12-13
长期以来,我们多注重人与自身、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进入21世纪以后才真正认识到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性。有学者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人与自身的和谐,取决于人与人的和谐,取决于人与社会的和谐,但最终取决于人与自然的和谐。许多新的理论都在昭示这一观点。如有的专家把环境友好型社会定义为一种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社会经济文化政策为手段,致力于倡导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的社会。“绿色财富”的理论则认为人类从以掠夺资源、破坏环境、积累财富转变为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创造财富,以不公平的手段占有财富转为公平协作分享财富,是人类认识观念上的一次飞跃。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相似文献   

17.
庄子在洞察社会现实之后,指出人生中充满人与自我、人与外物的矛盾,而所有社会困境均是人力所无法扭转之必然。为此,庄子只好以“命”来解决人与社会的矛盾,主张人要安命无为。庄子认为,人虽在社会中生活,但要追求精神上的逍遥自由,他提出“缘督以为经”的具体处世原则,主张过一种超脱世外、又混迹世中的游世生活。  相似文献   

18.
保守主义是对西欧近代启蒙运动的反思。作为政治哲学,它必然要试图解释人与社会、人与国家,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保守主义用传统调和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对立;把社会看作一个巨大的有机复合体,认为其内部的联系是有机的与无限复杂的;国家与社会应有明确的分离,国家的主要作用在于维护公民社会的秩序。  相似文献   

19.
<正>伦理道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就伦理和道德之间的关系而论,伦理通常被认为是指从概念视角对道德现象进行的哲学思考,可认为是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行为规范,体现在人的意志、情感、价值观和人生观等多个方面,尤指人际之间符合某些道德标准的行为准则。而道德通常是指在共同生活中人们的行为规范,是代表社会正面价值取向的一种  相似文献   

20.
学习化社会是终生教育、终生学习概念进一步发展和深化的结果。学习化社会建设也是当前国内外十分关注的一个基本问题,它已经成为各国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目标和原则。由于一些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致使我国有些人对学习化社会的涵义理解不正确甚至有所误解。如认为学习化社会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做支持,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认为学习化社会是某些人的空想;认为学习化社会主要与成人教育有关,而与正规学校教育关系不大;把教育等同于学习;把学习化社会看作教育系统内部的事情;希望社会提供更多传统教育的机会,让所有人可以终生接受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