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携手     
最后自然段中的"'你妈呀!'"是全文的亮点。它紧紧联着上句,说明"父母亲密无'间'";同时此句又是承"朋友"而来,水到渠成。此文还告诉我们,身边可写的材料太多了--注意选定一个特定的角度去写!在定稿时,编者删除了从某杂志上找来的材料--因为它同作者无"血缘"关系--谨作说明。  相似文献   

2.
<莫高窟>是写景记叙文.课文描述了莫高窟的彩塑、壁画、藏经洞,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作者以"总--分一总"的形式来结构全文.全文共5个自然段,分两课时完成教学,下面我根据第二课时相关教学片段,谈谈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3.
编者推荐:宽题窄做,第二自然段用"踏雪寻春"引领全文。此文还需要升格:在"原路返回"后发现"新绿",点出"生命竟是这样顽强"之理,似无不可;但是,更契合"春天就在我们身边"。如果自拟标题,宜用"踏雪寻春"。  相似文献   

4.
梅花魂     
第一自然段"特殊"二字引领全文。在此之前有一"雪"字,在其后有许多"雪"字,这"雪"作了"傲"的对象,从而卒章显志,揭示梅花魂之所在。此文能放能收,收放自如--写其他的花都是为着反衬梅花"傲雪"之魂。最后一段"俗套"。以上一段"傲雪"之意收束全文,余音袅袅。  相似文献   

5.
马文 《小学生》2012,(9):7-7
【教材分析】《桂林山水》是义务教育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一课。全文以"总——分一总"的结构顺序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全文分为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第2自然段写桂林的水,静、清、绿的特点。第3自然段写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第4自然段写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所获得的总的印象。文章开篇引用"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赞语,作为全文的总起句,既点明  相似文献   

6.
此文成功与不足都在首段,它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词——"痴情不改";但是,不应节外生枝——"贾母把你称作‘混世魔王’","是她的溺爱造就了一个愤世嫉俗而又痴情不改的你"。首段改为"衔玉而来的你,对黛玉痴情不改",全文就有"主轴"了——第二自然段至第八自然段写"痴情",第九自然段至第十一自然段写"不改"。卒章"谁能解你的痴情呢?还是给你一杯忘情水吧"是神来之笔——其中的"解"针对前文两度出现的"改"而来,借宝黛爱情说事——作者主张"痴情应有度"!  相似文献   

7.
第五自然段是全文的亮点,用上一段中的最后一句话引出,水到渠成。第7-8自然段用了"结果"一词,第7自然段用得妥当;第8自然段,宜改为"辉煌"。  相似文献   

8.
作者采用由"果"求"因"的构思,从而开掘主题,很妙!但是,求"因"的过渡句"因为它并不是生命的凋零,而是一个新的青春世界的萌芽",宜改为"因为它并不是生命的凋零,而是生命的位移"。这样,才能贴切地引出"因"--"后备队员"的故事。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的"真实"二字宜改为"位移"。文章标题宜更换为"生命位移的凯歌"。否则,不能淡化"咏物+叙事"的大路文章模式。  相似文献   

9.
距离     
此文众多材料,在恰当的顺序中显示出逻辑意义。第1自然段交代从生命的角度切入题目("距离");第2-3自然段写动物能做到生命与生命零距离接近;第4自然段写人类在自身生命终结后还能同生命零距离接近;第5自然段写人类把"与生灵零距离"作为"事业"。材料整合,整体大于局部之和。  相似文献   

10.
<正>《黄山奇石》是一篇写景文,描绘了一幅幅形态各异、惟妙惟肖的奇石图。课文第2~5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块块奇石本无生命,却被作者描绘得活灵活现。这几个自然段都介绍了奇石的名字和形状,也都借助想象赋予黄山奇石以生命,取得了化静为动、妙趣横生的效果。全文语言精练、遣词考究,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引导学生学习介绍景物的好范本。一篇文章选入教材之后,就被赋予了多重教学功能,识字写字、积累运用、读写结合、价值熏陶……似乎一个也不能少,  相似文献   

11.
[教材分析] <新型玻璃>是一篇说明文.课文紧紧围绕一个"新"字,分别介绍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它们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鼓励人们运用新的科学技术创造出更多的新型玻璃.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其中5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一种新型玻璃.  相似文献   

12.
一篇文章是由一个个自然段围绕一个中心组成的。读懂自然段是读懂全文、领悟中心、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所以,自然段的教学就显得十分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帮助学生掌握读懂自然段的方法呢?一、教给认识自然段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吴钩     
此文第五自然段规定了"吴钩厌战"的角度--中华民族要大团结--作者为了避免误解,又在最后一段再次用"牧笛"强调这个角度。倒数第二自然段中的"鸣"细语"用得同主旨吻合;但是"啼"字必须换掉。另外,倒数第四自然段中的"敌国",应同倒数第二自然段一样用"敌军"。  相似文献   

14.
笑看压力     
标题中"笑"字的隐含信息是"善待"--在第九自然段明示。"善待压力"有两层意思:第九自然段以前阐述"挑战压力";第十自然段阐述"回避压力"。两层意思,相得益彰;但是,前者太详,后者太略。最后自然段中"从活力中见'压力'"之意,认识十分深刻。  相似文献   

15.
秋的颜色     
此文提供了从实到虚深化文意的经验:先对"实"进行铺陈(秋色"五彩缤纷"),再对"实"进行否定("秋天原本是无色的"),然后推出"实"的确存在的原因--"我们用心……为秋着色"--从而使文章主旨得到深化。第5自然段中"用心"二字植根在第1-4自然段对秋景的描述当中,在描述秋色"五彩缤纷"时,已蕴含秋天有颜色的原因--"景"中有"心"。  相似文献   

16.
寻找蓝玫瑰     
此文写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两个层面,特别难能可贵的是用"白胡子老爷爷"来解决问题--实则虚之--很有想象力。如果此文提出问题也采用这种写法,文章前后就和谐一致了。将洞察到现实生活本质的材料写入作品时,要从"雾"--"白胡子老爷爷"--中去看它,第六自然段中的"睡着"是无理而妙的:生活的真实是未曾"睡着"的,但梦境的真实是必须"睡着"的。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先生写的《苏州园林》,是一篇十分出色的说明文。其说明技巧主要有四点:一、采用先总提后分述的说明方法。全文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从几个方面层次井然地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第二自然段说:"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是苏州园林的共同点,是全文的中心。接着从四个"讲究"(3一6自然段)和三个"美"(7一9自然段)两  相似文献   

18.
第一自然段中的"童年"二字是全文的视角,所写的"象"全打上了"童趣"的印记;文末用"渐渐长大"照应,用"逃去如飞的时光"表达对童年的留恋--亏他(或她)想得出来。第五自然段"中药"等事宜删除,应专写"长满野花的山坡"的"象",以承载"对美好童年的怀念"。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中的"抚摸",原作为"蹭"。谨作说明。  相似文献   

19.
游漓江记     
编者推荐:此文出彩处是第四自然段——"九马画山"——描绘"九马"各自神态!第二自然段"细雨蒙蒙,云层很厚",彰显了"我"的观察力。第五自然段"回头雄狮",将"九马画山"的吸引力推向极致;但是,"也可能是想把那九匹马咬死,自己享用吧"一语,破坏了意趣,应删除!此文还要删除的是:第一自然段、第三自然段、第六自然段、第七自然段和第八自然段。如此一来,全文不足800字,可以对第二、四、五自然段展开描述——将"水账"升格为"游记"。标题应改为"观九马画山记"。  相似文献   

20.
此文找出了"作为一国之君的勾践和一身正气的司马迁"的共通点——"忍辱求生……活出生命的意义",以此切入话题,引述材料,持论独特。此文还需要升格:删除杨靖宇的例子,补充现代国内外"忍辱求生……活出生命的意义"的事例。最后自然段要照应第一自然段——出现持论角度的关键词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