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技术创新网络与隐性知识流转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时代发展,企业技术创新已从单个企业行为演变为基于信任的网络组织各企业的群体行为。在此,对技术创新网络产生背景和特征进行阐述,并对网络组织技术创新行为、隐性知识流动转化(简称流转)、核心竞争力三者的关系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2.
企业知识网络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社会经济视角对知识网络的典型观点进行梳理,归纳出知识网络的一般概念并界定了企业知识网络的含义;分析了企业知识网络的特点及其存在形式;并将知识网络视为企业拥有的一项基本的动态能力,能力层面是企业知识网络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3.
基于社会网络的隐性知识转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在对隐性知识转移社会网络特征进行分析基础上,探讨了社会网络环境下隐性知识转移的类型和影响因素,并给出了利用社会网络促进知识转移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4.
企业的社会资本与隐性知识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隐性知识对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已受到国内外学术界和企业界的普遍关注。在此,从经济社会学的角度,利用社会资本理论来阐述隐性知识的生产和有效转移是建立在非正式网络的基础之上,而非正式网络的建立有赖于企业良好的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5.
论企业隐性知识的产生途径及转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晓红 《现代情报》2005,25(11):183-184,187
隐性知识的存在及其显性化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阐述了隐性知识的产生和有效转移是建立在非正式网络的基础之上的,并探讨了促进企业隐性知识转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企业内隐性知识流动的社会交换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社会交换视角阐述了企业内隐性知识流动机制.结合交换行为主义、交换结构主义、趸换网络理论对企业内隐性知识流动进行解释,阐释了隐性知识流动满足社会交换理论的假设以及满足社会交换关系的形态;论述了企业内隐性知识流动中的社会交换原则、社会交换媒介、社会交换动机,指出公平互惠原则是其核心原则.互惠、声誉、利他和信任是其主要媒介,内在动机和内在报酬是其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组织网络结构视角,结合小世界网络相关理论和系统动力学对隐性知识扩散策略进行仿真和演化分析。仿真结果显示,组织提供较高水平的信任保障且采用知识势差优先的学习策略时,组织知识水平在极短时期内快速提升并且收敛,经过长期演化达到稳态时的组织知识均衡程度也最高。由此可知,有必要在组织内部淡化基于情感的个人信任,着力构建以制度为保障的组织信任来推动隐性知识在组织内部网络上的有效扩散。  相似文献   

8.
企业内部隐性知识共享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企业内部隐性知识共享的博弈模型,从知识共享补偿和无限次重复博弈两个角度分析了知识共享的可能性,提出了企业隐性知识共享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9.
企业隐性知识管理国内外研究述评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冷晓彦 《情报科学》2006,24(6):944-948
隐性知识是创造新知识的重要源泉,从企业隐性知识的内涵与特征、测量与获取、对国内外企业隐性知识管理的研究进行述评,能作为一个组织获取竞争优势、持续发展的资源。转化模型、转化障碍、转化方法、转化环境等方面分析了目前隐性知识管理领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企业隐性知识管理方法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侯筱蓉  郭吉安 《现代情报》2007,27(4):199-201,195
隐性知识的共享在企业知识管理过程中是重点与难点。本文从企业隐性知识管理方法入手。在前人进行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企业隐性知识管理方法进行了总结,列举了6种具有代表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与企业隐性知识的管理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陈方丽  慕继丰  张炜 《科研管理》2004,25(6):28-34,132
知识已成为企业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最有力的武器。没有知识,任何企业都难以生存并赖以构建核心竞争力。信息技术对企业的知识管理起着很大作用,但信息技术对知识管理有局限性。本文讨论了知识的重要性与信息技术投资的结果、信息技术与知识管理特别是隐性知识管理的关系并给出了一个信息技术与知识管理和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构建之间的概念性框架及启示。  相似文献   

12.
隐性知识管理及基于网络的交流平台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企业重要的生产要素,KM(Knowledge Management,知识管理)尤其是KM中的隐性知识的管理对企业提高创新和竞争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针对隐性知识管理进行了分析和阐述:首先阐明KM必须同时兼顾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接着进一步分析了企业内隐性知识的转化历程及隐性知识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障碍。在此基础提出了企业进行隐性知识管理的框架,并基于该框架模型开发了一个基于网络的隐性知识交流共享平台,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高鹏  安立仁 《科研管理》2015,36(11):131-138
隐性知识表征直接影响隐性知识的传递与共享,隐性知识异于显性知识,其难以通过命题符号准确和完整的表征,但这无法否认其在人脑中的存在性。文章从认识论视角出发,通过个体隐性知识表征模型论证了隐性知识是人的知觉中关于事物之间联系与特定情境的整体心像。在信息论及隐性知识表征模型的基础上得出了隐性知识的传递模型,其由隐性知识源、隐性知识输出映射、隐性知识展示、镜像、信道、隐性知识感知、隐性知识输入映射和隐性知识宿八个部件构成,隐性知识传递通过这八个部件完成从隐性知识演示到隐性知识吸取的完整传递过程。隐性知识传递的目标是最小化隐性知识条件熵,最大化传递主体间的互隐性知识量。  相似文献   

14.
林筠  杨雪  李随成 《科研管理》2008,29(5):16-23
针对隐性知识的开发和管理问题,建立了隐性知识交流、隐性知识转移和技术创新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12个研究假设。采用问卷调查法,运用AMOS5.0把从我国东西部地区的部分制造企业和研究所收回的255份有效正式问卷数据导入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对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进行了检验,并依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隐性知识和编码知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吕卫文 《科研管理》2007,28(6):31-35,11
本文从隐性知识和编码知识的内涵入手,对二者进行了详尽的对比。论述了隐性知识和编码知识之间在静态存在和动态应用时均有不可分性。探讨了这种不可分性在理解和处理知识转移和共享、隐性知识存储和搜索以及知识编码等问题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知识管理中隐含经验类知识的开发利用策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王江 《科研管理》2003,24(3):63-67,108
隐含经验类知识被认为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源泉,是知识管理的重点内容。本文从隐含经验类知识的内涵入手,将其划分为个人技巧、心智模式、处理问题的方式及组织惯例等4种类型。在此基础上重点提出了开发利用隐含经验类知识的4种策略。  相似文献   

17.
研究生团队隐性知识共享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常亚平  覃伍  阎俊 《科研管理》2010,31(2):86-93
摘要:团队创新绩效与团队内知识共享,尤其是隐性知识的共享高度相关。但有关组织内知识共享的实证研究仍然较少。本文基于组织行为学的理论,结合前人的研究以及我们的实际访谈,提出了一个研究生团队内知识共享及其相关因素的概念模型,从组织领导、组织文化、共享实效、集体主义倾向、不安全感、科研压力等六个方面探讨了研究生团队内隐性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并运用调查数据,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实证研究了上述六个因子对研究生团队成员在团队内进行隐性知识共享的影响作用。最后提出了研究生团队提升知识共享程度,建设知识共享型团队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借助演化博弈理论,引入奖罚与监督机制,构建团队默会知识共享行为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系统演化路径、演化稳定策略及其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并给出模拟仿真。博弈支付矩阵及其相关参数将深刻影响到团队默会知识共享行为的演化路径。奖罚机制与监督机制的有效结合,将会大大促使团队默会知识共享行为的演化路径最终收敛于选择(共享,共享)的演化稳定策略。  相似文献   

19.
非正式网络中隐性知识传递的影响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有效的知识传递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非正式网络凭借其良好的互动性,快速的传播速度决定了它在隐性知识传递中的重要作用。尽管当前对于隐形知识传递的影响因素已有较多的研究,但对于非正式网络中隐性知识传递的具体机制,目前还少有系统性的实证研究。本研究对高技术企业内部员工的非正式网络进行研究,提出并验证了非正式网络中隐性知识传递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机制模型。该模型主要包括三点:首先,网络特征和联系特征对知识传递效果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次,个体的沟通意愿和沟通频率对于网络特征与知识传递效果之间的关系起到中介作用;最后,知识缄默性对于信任、工作互动程度与知识传递效果的关系存在调节效应,信任、工作互动对知识传递效果的促进作用随着知识缄默程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20.
技术转移中隐性知识转化的障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技术转移过程中,技术转移效果的关键在于隐性知识的转化程度,由于隐性知识特性、技术转移方式、技术转移双方主客观等因素的存在,为隐性知识转化造成了障碍。本文针对这些障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克服这些障碍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