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由恋爱建立的幸福家庭,终因生活的平庸而走向瓦解,爱情走进了婚姻的坟墓,由爱到无爱,由真实到虚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坚持对命运的不断抗争中,完成了爱情的悲剧。于无爱人间的摸索与反抗,都归于鲁迅先生的虚无世界中。用希望做自欺的口实:"抗拒那空虚中的暗夜的袭来,虽然盾后面也依然是空虚中的暗夜""绝望之于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相似文献   

2.
本文共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进一步说明说谎者悖论和罗素悖论都是由于混淆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才形成的.并指出.“刘文”对这一观点的各种批评都是不能成立的。第二部分从三个方面论证了悖论是一种逻辑矛盾,并对“刘文”否定悖论是逻辑矛盾的全部论据进行了系统的反驳。第三部分指出停论不是辩证矛盾.并指出“刘文”所以认为悖论是辩证矛盾,是由于它既把一切认识都有其客观的辩证法基础和一个辩证命题具体地反映了事物的辩证矛盾相混淆,又把实际上是辩证命题(不是悖论)的所谓“量子悖论”、“伽利略悖论”和悖论相混淆。  相似文献   

3.
【教学构思】 希望,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字眼,令人期待,给人温暖。希望是茫茫大海中的航标灯,指引着人生之舟奋力向前;希望是沉沉暗夜中的启明星,给人以无穷的勇气与力量。一个人没有梦想,生活就味同嚼蜡;一颗心没有憧憬,人生犹如行尸走肉。正如但丁所言:“生活于愿望之中而没有希望,是人生最大的悲哀。”“对于富于幻想的小学生来说,希望是他们生活的元素,生命的底色,是他们快乐的源泉。本次作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尽情放飞心灵,真实表达情感,自由抒写希望,自主坦露心声。本次作文的教学要求是:内容具体,感情真实,顺畅表达,学会修改。具体分四步进行:  相似文献   

4.
李作昕 《老年教育》2006,(11):18-18
有个人每年都定期到教堂祈祷,每次都十分虔诚地向主许愿。一天,一位老婆婆在教堂门口拦住他问道:“这么多年,你许了那么多愿,究竟实现了多少呢?” 这个人回答:“第一年,我向主许愿,希望母亲的病能够尽快痊愈,但母亲还是离开了人世;第二年,我向主许愿,希望自己能够顺利地考上大学,但一场突然的疾患使我误了考期;第三年,我向主许愿,希望娶一个漂亮妻子,后来却娶了个相貌平平的女人;第四年,我向主许愿,希望能有一个儿子,但妻子却生了一个女儿。”  相似文献   

5.
希望     
《同学少年》2016,(1):32-33
<正>每一个明天都是希望。无论身陷怎样的逆境,人都不应该绝望,因为前面还有许多个明天。乐观的人,在绝望中仍然希望;悲观的人,在希望中还是绝望。希望与幻想不同。希望是很有可能实现的未来,幻想是不大可能实现的希望。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破灭的不是希望而是幻想。我们常常为实现不了的愿望而痛苦,是因为我们把幻想当成了希望。倘若一个人不过高希望,他所能获得的就会比他希望的多;倘若一个人获得的比他希望的多,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电脑》2009,(9):6-13
何谓“希望先生”?这可不是一个新鲜词。但凡看过暑期热播动漫《忏,再见绝望先生》的同学自然知道有这样一位老师: 他超级消极.对非常无聊的事会轻易陷入绝望,凡事都消极思考不好的方面;无论拥有的东西还是装扮都具有怀旧风格。口头禅是“我绝望啦!”“要是死了怎么办!?”……这就是我们的“绝望先生”。  相似文献   

7.
站在世界之交的转折点上,鲁迅成为再认识、再阐释的对象。《野草》中《影的告别》、《希望》、《墓碣》三篇突出展现了鲁迅当时激烈痛苦的思想矛盾斗争,而就在这冲突中闪现了鲁迅绝望中迸出的希望之花,展现了一个精神界战士坚毅刚强的风采。当然,鲁迅“绝望的抗战”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原因,即其内蕴深厚的思想、顽强的个性、儒家积极入世精神的滋养、形上的人生意义的超越寻求等因素合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野草》是鲁迅急需抛弃一切绝望,寻获新生而艰难探索的集中体现,而《过客》则又集中体现了《野草》对希望与绝望、历史与背景等悖论的拷问过程,是鲁迅开始走出"第二次绝望"的一个转折点。他试图通过忘却、疏离来摆脱"虚空中的暗夜",哪怕前路也是虚无,他只需要当下的"在场"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只有结合《野草》整体和鲁迅创作的时期特性的广阔背景上考察《过客》,我们才能理解鲁迅投射在《野草》里的基本面貌,才能使鲁迅研究"从独断型诠释学转换为探究型诠释学"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
希望     
金小河 《学子》2004,(5):36-36
我是一棵幼苗,希望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我是一颗星星,希望能在灿烂的星空中最亮;我曾是一个少年,希望能顶天立地事业辉煌;我已知天命,仍希望在生命的旅途中焕发青春!希望啊,希望,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不管在何时,也不论在何地,不论顺利还是坎坷,不管成功还是失败,欢乐时,痛苦时,得意时,沮丧时,希望之火  相似文献   

10.
《暗夜舞蹈》是郭小东的《中国知青部落》三部曲中的第三部,自2001年出版后,得到了文学界高度的评价。本文着重从追寻昨天的传说:另一种视角的营构和向死而生、青春死亡的另类书写这两个独特的角度来阐述《暗夜舞蹈》独具一格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1.
《狂人日记》作为“五四”文学革命的第一声呐喊,以一种独特的视角表现该小说的真实性与深刻性。鲁迅先生批判封建礼教,痛斥旧社会,甚至达到绝望的程度,但在绝望的呼喊中,我们仍能看到“希望”在黑暗中孤独地挣扎着。那是一种迫切期待新生命、新力量的希望。  相似文献   

12.
逻辑矛盾·辩证矛盾·悖论──逻辑矛盾辨析田心军逻辑矛盾是逻辑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与悖论都是根本不同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包括有些逻辑论著或论文的著述中,将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混为一谈者有之,将逻辑矛盾与悖论相提并论者更多。鉴于此,...  相似文献   

13.
希望岛     
上集说到,尤丽和小卡洛背着一大堆象征着希望的豆子来到希望岛。安可儿的法器———权杖遗落在被绝望夺去的宫殿里,她因而失去了力量。花妖驮着他们飞向宫殿……压抑的气息扑面而来,绝望那仿佛植物的黑色触手不断地向宫殿外面蔓延。小卡洛他们落在云朵上方。绝望仿佛嗅到了希望的气息,疯狂地向这边扑来。尤丽上前撒下一把豆子,绝望受了一惊,又缩了回去。“我们下一步怎么办?”小卡洛胆战心惊地问。同时他注意到,身边的希望似乎又变小了。“权杖!”安可儿说,“我必须夺回象征王的身份的权杖,然后我们才有可能打败他。”“他?”尤丽问,“绝望…  相似文献   

14.
鲁迅在创作《野草》时是其思想转变的关键时期,是他对自己内心深处最深刻最严酷的解剖。在那个暗淡无光的旧世界,鲁迅在一次次的思想斗争中交织着绝望与希望。《希望》中鲁迅就把希望与绝望的矛盾起伏展现在我们面前。关于《希望》的创作主题历来众说纷纭,鲁迅在《〈野草〉英文译本序》里说:"因为惊异于青年之消沉,作《希望》。"实际上,鲁迅在新的一年到来时写下的这篇《希望》,已经远远超出了一般对青年消沉的不满和批评,而蕴含了更深远的思想和心境。  相似文献   

15.
站在世纪之交的转折点上,鲁迅成为再认识、再阐释的对象。《野草》中《影的告别》、《希望》、《墓碣文》三篇突出展现了鲁迅当时激烈痛苦的思想矛盾斗争,而就在这冲突中闪现了鲁迅绝望中迸出的希望之花,展现了一个精神界战士坚毅刚强的风采。当然,鲁迅“绝望的抗战”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原因,即其内蕴深厚的思想、顽强的个性、儒家积极入世精神的滋养、形上的人生意义的超越寻求等因素合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说谎者悖论是学界探索不止的千年难题。应当从思维和存在关系的角度,建立正确的语言层面理论,以作为分析说谎者悖论的方法。语言可以划分成外延、内涵和形式三个层面,三个层面之间存在重合、透明和转换的关系。解析说谎者悖论,关键也是理解语句名称与被代表的语句本身之间的层面关系,不能混淆。断定“真”与断定“假”的作用不同:断定“真”,具有转换语言层面的功能,因此我们允许一个语句断定自身为真;而断定一个语句为“假”则使它定位于内涵层面,因此从断定自身为假的语句推不出矛盾等价式来。运用类似的方法同样可以解析说谎者悖论的变体。  相似文献   

17.
希望     
希望是什么?希望是茫茫大海中的一座灯塔,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希望是冬日里燃烧着的火炉,给予我温暖与信心。希望是你,你就是希望,那一次,是你在我伤心绝望时,驱赶了寒冷和绝望,给了我光明与信心,你就是利老师。  相似文献   

18.
一位绝症患者,医生宣判她只能拥有 3个月的生命。起初,她沮丧、她绝望、她甚至想到了轻生……后来,她终于振作起来,是生存的希望激活了她顽强的毅力。所以不管天气如何变幻,她每天都要坚持户外体育锻炼。尽管每每力不从心,每每大汗淋漓,但由于有了对生的深深眷恋,才使她做到了常年不辍,使干涸的生命度过了难能可贵的 3个年头。这是希望创造的生命奇迹。  一位高中生, 5年高考都与高等学府失之交臂。每次高考失利,他不悲观、不气馁,总是在心中这样默默地激励和鼓舞着自己:“哥们,你能行;肯努力,会成功……”是求知的希望牵…  相似文献   

19.
因轮船触礁沉没,一个海员被困在了一个孤岛上。绝望中,他突然发现随身带的包中有一只买给儿子的蝴蝶风筝,这是他在海难中怎么也不肯丢掉的。他想:对了,我把风筝放飞,不也是求救的信号吗?于是,他这么做了。风筝随着海风呼呼地飞上天空。随着风筝慢慢上升,海员的希望也越来越强烈了。他闭上眼睛专心致志地祈祷:“上帝啊,让风筝告诉人们,快去拯救一个绝望的人吧!”这时,奇迹出现了。从远处传来隆隆的马达声。海员脸上露出了微笑。不一会儿,一艘小船向  相似文献   

20.
论说谎者悖论和罗素悖论的辩证矛盾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说谎者悖论和罗素悖论的辩证矛盾本质刘高岑人们公认悖论可以分为两类:语义悖论和逻辑—数学悖论。最典型最深刻的语义悖论是说谎者悖论;而罗素悖论则被认为是逻辑—数学悖论的典型代表。关于这两个悖论,国内主要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这两个悖论都是“混淆了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