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诺贝尔奖与我们无缘,菲尔茨奖与我们无缘,大师级人物与我们无缘,我们为什么培育不出顶尖级人才?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教育内部看,那就是教育错位,不能按教育规律管;校长错位,不能按教育规律抓;教师错位,不能按教育规律教;学生错位,不能按教育规律学..  相似文献   

2.
善待学生的提问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还有很多人质疑中国人为什么无缘诺贝尔奖.不论是钱学森之问,还是无缘诺贝尔奖,都说明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那就是这么多年来,中国的教育,包括基础教育,只注重了知识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而忽视了创新型人才的造就.创新型人才的特点之一就是有强烈...  相似文献   

3.
善待学生的提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还有很多人质疑中国人为什么无缘诺贝尔奖。不论是钱学森之问,还是无缘诺贝尔奖,都说明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那就是这么多年来,中国的教育,包括基础教育,只注重了知识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而忽视了创新型人才的造就。创新型人才的特点之一就是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而中国的学  相似文献   

4.
中国再次无缘于诺贝尔奖。2004年诺贝尔奖评选活动落下帷幕,作为最权威、最有影响力的世界科学大奖,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重要标志的诺贝尔奖再次与中国无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其著作《领袖们》一书中说,“中国的教育制度可以为群众提供很好的教育,但却失去了中国的达尔文和爱因斯坦。”事实上,我国的中学生在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物理、化学等竞赛中一次次获得好成绩而百年来诺贝尔奖却一直与中国人无缘。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代创新型的人才是摆在我们基础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瑞典是诺贝尔的故乡,诺贝尔奖使瑞典蜚声海外。一年一度的诺贝尔颁奖典礼,一直都受到各方的瞩目。行至今日,诺贝尔奖已有百年的历史,我们虽然有几次同诺奖擦肩而过的经历,但中国科学家却始终与诺贝尔奖无缘。当我们在为这种现状焦虑的时候,甚或乐观地说我们离诺贝尔奖只有“一步之遥”的时候,我们确实需要反思。  相似文献   

7.
编辑手记     
中国本土为什么至今与诺贝尔奖无缘?根子在于教育,在于我们尚未建立一套适应创新的教育体制、理论、方法和工具。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前提首先是解决"教育研究的研究",因为"改变制定规则的规则,比改变规则更重要"!当代中国教育研究的问题,在于学术原创性的缺位。政府权威和西方话语构成了目前中国教育研究的课题,抑制了本土教育科学研究的原创性。原创的自主性语言、自立性逻辑、自觉性思维的缺失,大面积地构成中国教育研究的集体无意识。中国21世纪的教育创新,必须来自教育研究的原创性研究。  相似文献   

8.
到目前为止的6位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是美国公民(其中李远哲返台出任中央研究院院长时放弃了美籍,但得奖时是美国公民)。这似乎给人留下了这样一种印象,尖端的华裔人才只有在美国这个科技强国才能充分施展才华。我们为什么与诺贝尔奖无缘,诺贝尔奖离我们到底有多远...  相似文献   

9.
中国与诺贝尔奖无缘,固然包含政治、经济、区域特点等各种因素,但传统文化对教育的消极影响、学术研究盲从权威、科研经费的匮乏等当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10月5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医学奖,这意味着中国在诺贝尔科学奖领域实现了“零”的突破,也意味着中国人可以理直气壮地摆脱与诺贝尔科学奖无缘的魔咒。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医学奖,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感到自豪和骄傲,因为这个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人在科学发现、科学创造方面完全可以问鼎世界、折桂诺贝尔奖。在科技领域,也有一个冷冰冰的现实值得我们反思:为什么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屡屡获得诺贝尔奖且人数多?为什么诺贝尔奖到中国姗姗来迟且少得可怜?答案只有一个:我们的创造教育意识及操作路径探究已经在世界上落伍了。  相似文献   

11.
世界上不少国家建国不超过50年就产生至少一位诺贝尔奖得主。前苏联1924年成立,1956年获得第一个诺贝尔奖,用了32年;捷克用了41年,波兰用了46年,巴基斯坦用了29年,印度用了30年……而我们迄今还与诺贝尔奖无缘。在这一国人难以面对的现实面前,有识之士对我们建国以来的教育机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中科院一位资深院士在弥留之际曾感叹:50余年来,我们没有培养出一个像郭沫若这样的文学家、像钱学森这样的科学家,是因为我们没有一个像陶行知、黄炎培、晏阳初这样具有广泛而深远影响的大教育家。 名师是一面旗…  相似文献   

12.
何山石 《初中生》2009,(3):58-59
诺贝尔奖是没有数学奖这一奖项的。当然,没有这一奖项并不表示数学家永远与诺贝尔奖无缘。莱昂尼德·赫维奇就是数学家,但他获得了诺贝尔奖。他获得的是2007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相似文献   

13.
近来,每当人们谈论起我国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时,常常会举出这样一个例子,即作为一个有12亿多人口的泱泱大国,我们的学生在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屡屡获奖,然而令人汗颜的是总与诺贝尔奖无缘。而当人们探究其中原因时,又总把责任归咎于中国的教育。对此,笔者没有什么疑义。但是,如果仅仅归咎于教育,那就存在很大的片面性了!诚然,由于历史的、现实的诸多原因,我国过去一段时间内的教育确实存在着不少问题,有些问题如应试教育等还是比较严重的。但是,为何我们又有6位美籍华人曾荣获过诺贝尔奖?杨振宁、李政道、T肇中、李远哲、朱…  相似文献   

14.
李仁甫 《青年教师》2004,(10):40-41
单纯的化考试,外国人是考不过中国人的,这成了一条定律。中国人先是那样的自豪,嘲笑人家占有那么优质的教育资源,却办不好教育;后来发现高分在我,而低能亦在我——世界性的重大发明和创造,国际性的大奖(如诺贝尔奖)往往与我无缘。当情感转化成理智之后,中国人逐渐形成共识:原来人家以素质为本,我们以考试为本。  相似文献   

15.
诺贝尔奖是没有数学奖这一奖项的.当然,没有这一奖项并不表示数学家永远与诺贝尔奖无缘.莱昂尼德·赫维奇就是数学家,但他获得了诺贝尔奖.他获得的是2007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相似文献   

16.
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困境及其根源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拔尖创新人才事关我国未来的长远发展。目前,科技水平落后、高层次科技人才匮乏、无缘诺贝尔奖、学术界虚假繁荣、大学之殇都折射出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困境重重。其中,基础教育不能免责,而高等教育也问题凸显;教育之外的社会各界也有亟待反思的地方。要突破重重困境,明确拔尖创新人才的内涵是前提;构筑多元社会文化是基础;创设宽松民主的政治环境是保障;加强科学精神培养是关键;推进教育内部改革是核心。  相似文献   

17.
人才是创新的根本。“人才辈出”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体现。与知识经济时代和全球化潮流相适应的也必须是“人才辈出”的时代。建国后长达50多年里,我们同诺贝尔奖无缘。诺贝尔奖不是“冲击”和“计划”出来的,关键是营造出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环境。“每个孩子都是天才”,但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及其相应的教育政策,使农村这一大板块的孩子没有机会发展自己的潜能,只有拆除、摒弃二元社会结构及其相关制度、政策,才能使最有潜力的人平等地享受到最好的教育,“人才辈出”才有广泛的国民基础。天才物理学家束星北的命运具有典型的意义,稳定而宽松的政治环境和“自由的思想,独立之精神”的学术环境,鼓励出于好奇心和想象力的科学研究,提供较为优裕的生活环境,这都是“人才辈出”不可缺少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在近现代,生物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不少成果获得诺贝尔奖。诺贝尔奖作为科技创新领域的至高荣誉,对学生具有极大感召力,是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开展科学态度和世界观、探究方法和技能、STS等方面教育的良好素材。  相似文献   

19.
2010年的世界杯又与中国无缘。作为一个身为教育工作者的球迷,不由得把这与当前的教育现状联系在了一起。中国的足球为什么若干年出不了线和中国的教育为什么若干年也不见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如今觉得其中原委如出一辙。  相似文献   

20.
世界杯将至,但这场盛会又与中国无缘。作为一个身为教育工作者的球迷,不由得把这与当前的教育现状联系在了一起。中国的足球为什么若干年出不了线和中国的教育为什幺若干年也不见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如今觉得其中原委如出一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