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时,为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往往会提出一些问题,通过学生回答问题获取教学信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现,一些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毫无兴趣,他们不愿意回答老师的提问。初中语文教师如何让提问变得有效,如何改变学生不愿回答问题这一现象?本文就此问题进行探讨。一、提问的切入点教师合理的提问切入点关系着学生回答问题的兴奋点和回答问题的质量。如果教师的提问切入点不正确,学生就不愿意  相似文献   

2.
<正>一、引导个别交流——点燃"说"的火苗语文课堂上,每个语文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七嘴八舌地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交流自己的心声,可是大多时候大多学生,不会主动回答问题,错过了很多表达机会,只等着别人的回答,相信别人的答案,不相信自己,逐渐造成学习上的不自信。针对这样的现象,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信,让学生主动回答问题。开始时,学生一旦起来回答问题,教师就要  相似文献   

3.
在新课程理念下,传统意义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的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课堂上,学生面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往往能够回答得准确流畅、圆满自然,正可谓有问必答。但是,教师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特别是一些意外的问题,回答往往不尽如人意,有时候甚至出现搪塞、错误或者干脆不做回答的现象,导致课堂气氛尴尬,这是课堂教学所不允许的,也是教师必须面对、必须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段振 《现代语文》2008,(3):56-56
不少语文教师在一起研讨时,总会谈到教学中一个共性的问题: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不配合老师,师生互动少,课堂显得“沉闷”。勿庸置疑,这一现象在课堂中经常出现,学生对问题不愿回答或不能回答,不参与课堂教学,不与教师形成互动,造成课堂的“沉闷”。那么,我们应采取怎样的对策来改变这种现象,让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作思考:  相似文献   

5.
教师主要是通过课堂这条主渠道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师生之间必然少不了设疑交流、互动合作等形式来推动整个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如果教师上课时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有极少数的学生,不愿回答问题,还较为正常;如果都不回答问题,那就成了大问题把。问题出在何处?主要在教师身上,很可能是教师在没有吃透教材缺乏周密思考时,匆忙上课,让学生回答的问题,要么过大、偏难,要么不符合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让学生无从答起,导致“卡壳”现象。鉴于这种情况、教师要及时调整设置问题的角度。  相似文献   

6.
请先看下面两个现象:现象一:在一节语文课上,当一个学生把"纤细"的"纤"字读错音时,教师说:"你预习得不够充分,谁来帮助他?"然后,教师连续找了几名同学来读,直至找到标准答案为止。现象二:在教学中,学生回答的问题不全面,有许多教师往往是这样评价的:"这位同学回答得不完整,谁补充?"接着叫第二个同学来回答。对于现象一,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惯用这种做法,貌似找其他人帮助,实则在批评那个学生,且冠以"预习不充分"之名。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读音,也未必就是"预习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针对教学中学生不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这一现象而进行的阐述。从不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危害(影响课堂气氛,教师教学情绪和课堂教学效果,严重时还会导致教学无法正常进行)和学生不举手原因(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不良心理因素,教师的影响)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举手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学习自信,精心设计问题,客观评价问题,用人格魅力吸引学生)三个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很多教师反映,现在的中学学生难教,课堂上常常是设问(自问自答),很少有学生主动回答问题,为什么呢?是学生进入初中后长大了。不愿意回答问题,还是另有原因?笔者作了一番调查,究其原因是老师在提问时没有讲求提问的艺术,优秀的学生每节课都被点起来回答,觉得没意思,而有些中等生想答可又怕答错。由此可见,教师自问自答的现象不是学生的问题,而在于教师的提问技巧。  相似文献   

9.
倪敏 《西藏教育》2013,(8):18-19
经常听观摩课,发现有一种现象:老师课堂教学语言说得快、教学环节过渡快、预设生成进行快,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思路。如课堂上,老师抛出问题后马上就让学生举手回答,有时甚至根本不等学生举手就指名回答。笔者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孟波镇中学一份校本课程课堂实录的个案文本显示,傣族学生不回答教师所提问题有三种情况:不会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不愿意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和不会用自己的话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原因主要有:傣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陌生导致他们对课堂上老师提出的问题不能回答,傣族学生的文化认同出现了偏差,导致他们不愿意回答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或是母语系统向汉语系统转换复杂导致傣族学生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回答问题.因此加强校本课程在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知识中的作用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1.
教师叫学生回答问题不叫学生的名字是一种不关注学生的现象,若长期这样就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通过对不叫学生名字的原因、记住学生姓名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记住学生姓名的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教学实践中学生不主动提出问题、不回答问题的现象全面地进行了分析,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民主教学氛围,引导、鼓励学生提问,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非常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3.
理答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映和处理。从"学生回答问题正确,回答不全,回答错误"三个方面入手,给出了教师理答的应对策略,展现教师的教学智慧与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14.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阅读能力的获得,主要是通过学生自我的语言实践来完成的。而学生的语言实践在课堂上,则主要表现为回答教师的问题。本文深刻剖析学生在课堂回答问题的三个主要情境:学生回答问题不符题意;学生回答问题不准确;学生回答问题直扣主题,同时教师适时点拨,耐心等待,旨在使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思考来回答教师提问,有效形成创造性思维,力创"学生自主提问"的成功课堂。  相似文献   

15.
在课堂教学中,至今仍然存在这样的现象:教师讲授知识,学生根据教师要求进行记录、记忆或练习;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希望学生能够积极回答时,学生的表现往往令人失望:有的同学在翻书,有的同学低头不语,就是没有主动回答问题的意愿;偶尔个别学生抬头看一眼教师,目光和教师短暂的接触之后,  相似文献   

16.
我们在课堂中经常会见到这样一些现象:面对教师的提问。当一位学生不会回答时,教师会说“你再坐下想想”:当一位学生回答不全时,教师会说“谁来帮帮他”:当学生的回答不在教师的课前预设中或者一下子不知道对还是错时,教师会说“他的想法对不对呢?有没有道理呢?有兴趣的同学下课后去研究研究”;  相似文献   

17.
课堂提问是英语知识训练中最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之一。然而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学生“问而不答”,甚至“启而不发”的现象。这除了与学生本身的“素质”好坏及问题难度大小有关外,我体会到与教师的提问艺术有很大的关系。一、难度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过大或笼统,学生不易回答;《大学英语》BookThree,UnitSix假如教师提问:“WHydidthehemingwaywritethisstory?”学生听后不知从何下手。问题过难也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的心理,不敢回答。相反,如果提问过于简单,学生又会认为不值一答,而兴趣索然,甚至会出现无心听课的现象。因此,教…  相似文献   

18.
一、复习中现象分析1.对复习课的学习热情不高的现象。教师提供的材料缺乏新意和挑战性,复习课就是做练习讲练习课,学生提不起学习的热情。课堂中表现为不积极思考,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 课堂沉默现象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对教师发出的指令不理睬或对教师的提问不回答,与教师没有良好的交流和互动的现象.它突出表现为:学生不能介入、不能感知教师创设的情景,造成情感上的沉默;学生无从分析、无法解答教师设置的问题,造成认知上的空白;学生对教师想要表达的情感不能及时回应,造成思维上的中断.而在教师层面,课堂沉默多是由于教师固守预设、漠视生成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20.
在听课中,我发现了这样一种现象:课堂上,教师的问题一出,“唰”的一声,小手林立。教师指名一个学生作答,在他(她)回答时,还有很多学生的手固执地举着。再请一个学生回答,结果却和前一个学生回答的差不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