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针对初中化学各种版本教科书中关于二氧化碳的制取与系列性质实验存在的反应不可控、药品用量大、耗时长、成功率低等问题,从演示实验的科学性与可视化出发,通过将自制实验装置与常规实验仪器相组合,设计了一套集二氧化碳制取、理化性质于一体的实验装置.利用该装置进行实验,现象明显,耗时少,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2.
1 多功能二氧化碳实验装置 多功能二氧化碳实验装置,可使二氧化碳的产生及其性质的实验集于一体,实验现象明显,便于携带,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3.
在已有参考文献介绍的"通入法"和"隔离法"改进装置的基础上,对二氧化碳熄灭蜡烛火焰的实验装置作了进一步的优化改进.所得新装置具有构思巧妙、装置简单、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实验成功率高等特点.探究还发现,若用干冰代替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实验,则实验现象更加直观生动,实验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问题提出 学生按照课本的操作步骤进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时。使用简易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因生成的总量不多,而有些操作不需要二氧化碳,大量的二氧化碳白白浪费。学生实验时往往感到紧张忙乱,常需添加药品制取,时间和药品都有浪费。怎样克服这个矛盾呢?这  相似文献   

5.
对《上教版九年级化学》中两则实验教学进行改进。二氧化碳的奇妙变化通过对实验装置的改进,一套装置即可将二氧化碳的很多性质体现出来;铵态氮肥的检验(研磨法)通过对实验操作环节的改进,借助实验中的明显实验现象及教师的恰当引导,使知识点化难为简,学生更易接受。  相似文献   

6.
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检验实验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必做基础实验之一。对比分析人教版、科粤版和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发现,其实验普遍存在装置不可控、不连贯、耗时耗力、成功率低等问题。针对教材实验和已有改进实验的不足,设计一套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绿色可控、简洁流畅、可以排除杂质干扰的一体化实验装置,从而将二氧化碳的制取、性质检验和收集实现有机整合,具有一器多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初中化学教材中给出了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两种装置 ,其一是用气球收集尾气 ,其二是点燃尾气。这两种装置中 ,由于玻璃管水平放置 ,生成的二氧化碳不易排出 ,从而阻碍一氧化碳与氧化铜接触 ,使得反应进行的时间较长 ,现象也不明显。结合木炭还原氧化铜、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的装置 ,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做如附图所示的改进。改进后的装置有以下优点 :实验节省时间 ,通过对比实验 ,实验用时只有原来的 1/ 3。现象明显 ,一氧化碳和氧化铜能够充分反应 ,用原来一氧化碳的一半量 ,也可以看到明显的现象。所用仪器少。另外 ,通过…  相似文献   

8.
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时,吸收空气中的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用广范pH试纸的颜色变化来验证植物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实验装置简便,效果明显,而且便于观察。  相似文献   

9.
植物呼.吸作用的内容较抽象,在初中生物教材中应用三个演示实验来说明植物通过呼吸时吸收氧、释放二氧化碳和散热现象。这三组实验装置用了保温瓶、玻璃漏斗、导管、试管、烧杯等仪器和器皿。在实际教学中,保温瓶虽然透明,便于观察温度计的读数,但也存在实验装置繁琐,操作不方便,耗时多,瓶口过大,二氧化碳容易溢出,实验现象不明显等缺点。经探索,我利用饮料瓶和输液器为主要原料制作了一个集散热、吸收氧气和释放二氧化碳为一体的综合装置,它由自制保温瓶和气体控流器组成。实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在化学实验中,毒气的排放和处理,应引起实验教师的足够重视。为此,笔者对高中化学教材第二册学生实验二,乙烯制取的装置进行改进。原装置笔者感到有两点不足之处。亚.气流不平稳,火焰易熄灭。2.对产生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气体没作处理,污染室内环境,影响师生身体健康。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对此进行了改进,具体作法是:在课本上的实验装置中,加一个除去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气体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便可达到提纯乙烯及除去污染气体的双重目的。1实验装置实验装置见附图。2实验步骤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向试管倒入酒精…  相似文献   

11.
[实验开放题]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1)A-G七种装置从功能分属于三类装置,其中D是洗气装置,余下的两类装置是①和②。选择上述装置进行组合组成实验制取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不考虑装置D在各组合实验中的特殊作用)三种气体。可以形成的组合装置数量是③。(答案:①发生装置。②收集装置。③五组。即:制氧气的有A与E、A与G;制氢气的有B与E、B与F;制二氧化碳气体的有B与G)  相似文献   

12.
姚俊春 《甘肃教育》2009,(20):55-55
2003年科学出版社一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43页的探究活动【实验5—5】演示的是二氧化碳灭火装置,第144页【实验5—8】演示的是二氧化碳的制备与收集装置。该演示实验虽然装置简易,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却也有些不足之处。针对于此,笔者采取对策,经改进后的实验证明,效果非常理想.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借助三通管、广口瓶、小试管、石灰水和瘪气球等实验用品,设计了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改进后的实验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安全可靠,并且实验装置可以反复使用,因此提高了实验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14.
气体密度法测定二氧化碳分子量的实验是高师专科教材《无机化学实验》中的一个实验题目,是近几年才开始做的一个实验。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按书中原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时,学生很难测准二氧化碳分子量,误差较大。通过对原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正>如何用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原人教版是用向纸筒内倾倒二氧化碳的方法来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如图1),该装置的灵敏度有限,实验效果不甚理想。现行人教版2012年版的化学教材中没有设计专门的实验来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而是通过第117页实验6-3(如图2)"二氧化碳熄灭蜡烛  相似文献   

16.
《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实验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生物第二册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其目的要求是: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其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从实验装置和实验结果显然可知,本实验只能检验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不能检验吸入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图1原实验装置澄清的石灰水甲乙吹气图2改进后的实验装置的多少。怎样去比较吸入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与教材中【看一看,想一想】相吻合呢?若教师简单地按照教材程序进行,总觉得有些缺陷,而且导致学生只能机械地听信吸入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少,却…  相似文献   

17.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自然教材第十册《制取二氧化碳装置实验》是在一个瓶里放入一些碱的粉末,倒进一点水,使其湿润,再倒入一些醋,瓶里就会产生二氧化碳,然后在瓶口塞紧带有玻璃弯管的塞子,把二氧化碳由胶管引到广口瓶里。通过实际操作,该实验装置不理想。由于此实验装置是固定的,向瓶里加碱粉与醋很不方便,而碱粉与醋反应的速度又快,学生往往来不及塞紧瓶口塞子,(还没有收集满一瓶二氧化碳时),它们的反应便结束了。为此,学生做此实验时,常常是收集到的二氧化碳不足或收集不到二氧化碳,导致实验难以成功,直接影响了学生…  相似文献   

18.
对有机物元素分析实验中碳和氢鉴定装置做了两方面改进:一是用铝箔包裹试样,使鉴定过程中产生的碳化物不附着(或少附着)在试管里;二是增加无水硫酸铜检验水和缓冲二氧化碳气流的装置.结果使实验损耗减小,时间缩短,现象更明显.  相似文献   

19.
在中学做二氧化碳的一系列性质实验时,都是分步进行的。而本实验装置将二氧化碳的产生、收集、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不助燃;能与点燃的镁带反应;能与过氧化钠反应;能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等实验集于一体,本实验装置使学生直接获得系统的二氧化碳知识。1组装材料500mL广口瓶一个,梨形分液漏斗一个,500mL烧杯二个,牛角管一支,试管一支(直径18mm、长180mm),旋塞开关三只,弯头导管三只,木制托盘一个,坩锅钳一个。1、分液漏斗2广口瓶3,4.烧杯5.试管2实验药品石灰石或碳酸钙粉末(或碳酸氢钠)、过氧化钠、镁带、两段蜡烛、稀盐酸…  相似文献   

20.
在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材第六单元课题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关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性质实验现象比较明显.但是这个实验完全可以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物质,自己在课下就能完成,可以体现化学学习的趣味性和生活性,引导学生把一些问题和实验生活化.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把倾倒二氧化碳气体实验进行了改进和创新.一、创新实验目的利用生活用品来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