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现在对新媒体的关注和研究或采取的行动是世界性的。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在2006年5月3日做讲演的第一段话是这样的:我们周围信息无所不在。随着所谓新媒体、新技术和新的内容传发途径的扩散,信息的获取已经容易多了。信息也日益多样。比如,博客等“参与式媒体”正成为主流媒体报道的补充。  相似文献   

2.
王芳 《新闻三昧》2009,(1):56-57
<南京零距离>作为电视民生新闻的代表性栏目,为了保持长久的生命力,一直在对栏目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进行总结和思考,并及时做出创新与改进.近两年来,随着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南京零距离>也率先跨出了朝着新媒体发展的第一步.在南京的地铁、公交上的移动电视中,随处可见<南京零距离>的身影;部分地段的户外电视也开始定时播放;通过网络搜索发现,自2008年开始,部分<南京零距离>新闻也开始上传至网站,获得了许多网友的关注.由此看来,以<南京零距离>为代表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开始逐渐在新媒体中争得了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3.
王芳 《新闻三昧》2009,(2):56-57
<南京零距离>作为电视民生新闻的代表性栏目,为了保持长久的生命力,一直在对栏目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进行总结和思考,并及时做出创新与改进.近两年来,随着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南京零距离>也率先跨出了朝着新媒体发展的第一步.在南京的地铁、公交上的移动电视中,随处可见<南京零距离>的身影;部分地段的户外电视也开始定时播放;通过网络搜索发现,自2008年开始,部分<南京零距离>新闻也开始上传至网站,获得了许多网友的关注.由此看来,以<南京零距离>为代表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开始逐渐在新媒体中争得了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4.
曹伟峰 《视听界》2009,(4):35-36
如今的新闻节目中,SNG连线呈现常态化趋势。作为一种节目形态,一项技术手段,凭借最为突出的现场感、悬念感和真实感,以其迅速快捷、形式新颖、大信息量,以及充分调动观众积极性等特点,受到观众喜爱。《南京零距离》升级为《零距离》后,江苏城市频道SNG工作也基本完或了升级。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的广播市场已经呈现平稳状态、接近饱和的时候,人们不禁发出这样的思考:新的广播市场到底在哪里?广播频率的蓝海战略以实际行动告诉了笔者这个答案,那就是庞大的无法预计的移动广播市场。笔者知道蓝海战略的第一条原则是重新构筑市场的边界,从而打破现有竞争局面,开创蓝海。蓝海战略指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技术刚刚兴起之时,纽约时报公司就把握先机,创建网站,成为最早向新媒体转型的传媒企业之一。笔者透过《纽约时报》网络版的发展历程,领悟一些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7.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通过网络接收新闻的人数已达到4.61亿,增长率为17.5%。在电视收看规模不断萎缩,传统电视新闻栏目谋求向新媒体转型的时下,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而电视新闻栏目向移动终端拓展,则更应该得到重视。一、电视新闻栏目向新媒体移动终端拓展是发展的必然《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显示,2012年下半年  相似文献   

8.
《现代传播》2003,(2):55
《南京零距离》作为一档新闻资讯类栏目 ,自 2 0 0 2年 1月 1日开播以来 ,不断引发着江苏乃至全国电视观众与业界人士的热切关注。它的出现 ,不仅盘活了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 ,而且拉动了江苏电视的整体局面 ,甚至与其他同类电视新闻节目一道 ,改变了江苏电视观众的晚间收视习惯 :最受瞩目的节目 ,由电视剧、娱乐节目变为了电视新闻。《南京零距离》不仅“练内功” ,从节目内容、构成方式、传播方式、内部运行管理上处处创新 ,而且也“练外功” ,即真正将电视的媒体资源优势转化为更具广泛意义的社会资源优势 ,面向百姓 ,面向大众 ,进行全方位的电视服务 ,被大家誉为自己的“百姓电视”。《南京零距离》在社会大平台上探索电视新闻改革 ,为“全球化”背景下本土电视新闻的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此 ,本刊专门为《南京零距离》开设“个案研究” ,约请相关专业人士发表各自的高见 ,意在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 ,对由《南京零距离》引发的关于中国电视新闻的诸多问题作进一步深入的思考与探讨 ,为正在探索着的中国电视新闻改革贡献一个有价值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9.
2002年元旦,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推出了一档大型新闻资讯直播节目——《南京零距离》(以下简称《零距离》),它关注民生、形式新颖,开播不久便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眼球。数百万南京市民十几年如一日的收视习惯,从这一刻开  相似文献   

10.
杨会飞 《视听界》2006,(1):99-100
关于品牌的定义,包含三个要素: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近年来,随着传媒竞争的日益加剧,电视栏目作为为观众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载体,其经营的好坏决定了电视媒体经营的优劣,电视节目市场间的竞争也由单纯的节目竞争和质量竞争转向以栏目综合实力为基础的品牌竞争。《南京零距离》从创办之初就注重全方位的打造自身品牌,并在运营过程中注重强化品牌,使用品牌,巩固品牌,保护品牌。  相似文献   

11.
项飞 《新闻传播》2024,(3):55-57
进入新媒体时代以后,新媒体以及相关新技术的出现并广泛应用,让传播变得更加快捷,电视新闻以往所受到的时间、空间、地域等方面的“壁垒”,如今逐渐被媒体融合发展的潮流所冲破,电视新闻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当然,机遇与挑战并存,电视新闻以及电视媒体的可持续发展仍旧任重道远,电视新闻时而还会出现内容同质化、形式单一、传播渠道有限等弊端。为了更好地发展,电视新闻必须加快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尽可能拓宽并利用新媒体的资源,扬长避短,为广大观众生产出喜闻乐见的优质电视新闻节目,切实提高收视率,让电视媒体在愈发激烈的媒体市场上行稳致远。本文从电视新闻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必然性入手,从融合发展的内涵、广度和深度、新媒体资源利用、移动终端平台的开发与搭建等层面,进而阐述新时期电视新闻新媒体拓展的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12.
《视听界》2002,(3)
记者向青:与深山夜火“零距离”在“零距离”的两个多月里,我最难忘的是大年初二报道南京市江宁区横山山林火灾。2月14日,大年初二,那晚是我值班。像往常一样,我打电话向消防部门询问有关情况,发觉电话那一端的消防队员好象比平常忙碌了许多。进一步询  相似文献   

13.
2003年11月18日,当中央电视台广告竞拍以超过44亿天价成交的时候,《南京零距离》也拍得1亿零88万!《南京零距离》既不是综艺节目,也不是电视剧,而是一档新闻直播节目。2002年元旦,《南京零距离》在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正式开播,在每晚的黄金时  相似文献   

14.
张建赓 《视听界》2002,(3):24-24
《南京零距离》,在短短的三个月时间内,迅速取得了较高的社会认知度和较高的收视率,引起了国内电视界的瞩目。如何实现节目的可持续发展,是目前节目主创人员应该认真对待、理性思考的问题。笔者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02年4月13日,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举办“《南京零距离》暨中国都市电视新闻发展战略研讨会”。会上,媒体学者专家如是说——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台长章剑华:《南京零距离》运作了一百天,应该说是取得了初步成功,表现在:社会影响大,在南京市民中,基本上没有人不知道“零距离”,出现了社会认知度高、收视率高、广告客  相似文献   

16.
拓展广电媒体新空间——从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变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我们接连听到了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变的脚步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各地电视台纷纷创办了一批以民生新闻为主要内容的"零距离"栏目,但是随着节目形态的演进以及观众口味、欣赏习惯的变化,"零距离"栏目也开始面临种种困境,进一步发展遇到瓶颈.如何创新,越过平台期,实现新的飞越和突破,是目前各类"零距离"栏目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实"是新闻报道的显著特征,体现在实际、实践、实事等方面。本文要说的"实"新闻工作者如何用务实的态度采编、制作实用的报道,实实在在为受众服务。  相似文献   

19.
《南京零距离》正面报道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电视新闻呈现了空前规模的改革与创新的局面。“三贴近”原则成为新闻传播工作的一项重要的指导方针。寻求贴近性,成为正面报道提高传播效果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正面报道如何吸引观众,又远非“贴近性”几个字所能概括。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体”这个名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也慢慢地成为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目前对“新媒体”虽然还没有准确的定义,但我想所谓的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的旧媒体而言的,新相对于旧,报纸相对于图书是新媒体,广播相对于报纸是新媒体,电视相对于广播是新媒体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